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921.50KB ,
资源ID:28957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95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布》2021高考近5年全国卷历史选择题13个高频考点5-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布》2021高考近5年全国卷历史选择题13个高频考点5-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21高考近5年全国卷选择题13个高频考点五、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荐理由】2016-2020五年高考15套全国卷,本专题共出现选择题15道,考查频率100%。【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日趋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它包括明朝(13681644年)、清朝前期(16361840年)。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增设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这也同时暴露了封建制度的

2、腐朽性,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对外趋向闭关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均超过了前代水平;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商帮的发展凸现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文化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活跃;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巨著,但总体而言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主干知识梳理一、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

3、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2清代专制皇权发

4、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积极:有

5、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消极: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加剧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上,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二、经济:明清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1农业生产(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形成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3)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与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有关,佃农对田主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减

6、弱。2手工业生产(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3商业的发展(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长途贩运贸易兴盛。(2)农产品商品化: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大量进入市场。(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快了社会分工。(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壮大,长途贩运贸易长足发展,形成徽商、晋商等商帮。(5)区域分工:地区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

7、出现;各地市场联系密切,地域分工趋势显现。(6)对外贸易: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对外贸易占优势地位。(7)赋役变革:一是将赋和役合并起来征收,二是用货币税代替实物税。4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的经济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明朝“海禁”: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3)清朝闭关锁国: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三、文化:明清时期承古萌新的思想文化1思想(1)王阳明心学: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2)李贽的“异端”思想:主张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8、,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统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理在气中”,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4)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积极性: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为传统儒学注入新活力,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2.科学技术成就(1)传统科技辉煌医学: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

9、的药物学成就。农学: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2)没有产生近代科技,与西方相比逐步落伍。3文学艺术(1)文学: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最为著名。(2)戏曲: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兼容并蓄,形成京剧,被誉为“国粹”。(3)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真题例证】1.(2020全国卷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

10、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宋明理学是官方哲学,材料宗谱的主要内容“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故选B项;宗谱的纂修反映出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作用,与选官制度科举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并非士族独有,与维持血统纯正无关,排除C项;材料宗谱的纂修反映出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作用,与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结构无关,排除D项。 2.(2020全国卷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

11、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答案】D【解析】由材料“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用货币征收取代了对工匠的实物征收,工匠不再专一于物资生产,削弱了官营手工业的地位,故选D项;材料并未提及市场流通的货币形式,“已取代”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明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雇佣劳动并未发展为主要的用工方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官营手工业而非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3.(2020全国卷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

12、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答案】A【解析】据材料“以利不胜费止之”和“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据材料可知内阁成功的限制皇帝要求,对皇权起到一定限制作用,权势巨大,故选A项;材料体现内阁对皇权的制约,据材料“面谏力争”说明皇帝掌握最终决定权,据所学内阁是内侍机构不能严重的制约皇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明代政治状况不是社会经济,排除 C项;据所学内阁始终是内侍机构不是宰相,且此时丞相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4.(2019全国I卷,27)明中后期

13、,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 D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B项;国家货币制度的

14、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 C项。5.(2019全国II卷,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由材料“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可知明清时期商业规模的扩大促使资本的集中,故选C项;古代商人地位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地位较低,且“根本性改变”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封建社会统治者

15、一直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且“明显松弛”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排除D项。6.(2019全国III卷,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C【解析】“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可看出个体租佃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选C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

16、变迁,排除A项;“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利润问题,而佃农的普遍,客观上说明地主有利可图或者说明利润丰厚,排除B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这里的信息没有说明农产品的动向问题,不能说明商品化的程度,排除D项。7.(2018全国卷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

17、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解析】画不是材料关注的重点,并且元朝时就已经出现文人画,此画并不是新的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解释为中国传说中的祥瑞之物“麒麟”,表明了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故B项正确;明成祖虽派郑和下西洋,但并未解除海禁政策,开放的只是朝贡贸易,故C项错误;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虽为外来物品,但却被明朝君臣用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并没有形成新的观念,故D项错误。8.(2018全国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

18、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昆曲的发展而非陆王心学,故A项错误;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官腔”、“宫廷”、“郡邑大夫”可知明清时期昆曲主要在达官贵族中流传,社会等级观念并没有弱化,故C项错误;由材料“官腔”、“雅乐”、“盛世元音”“郡邑大夫宴款.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可知昆曲为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D项正确。9.(2018全国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

19、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材料史实没有反映出中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

20、宋明理学的推动无关,故D项错误。10.(2018全国卷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解析】材料“胸无墨、眼无丁者”也热衷于出版个人著作,不能体现出学术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反映出士人的喜好,与士人的地位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没有反映出个人著

21、作的内容与社会的关系,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崇尚,社会上的文化氛围浓厚,故D项正确。11.(2017全国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解析】明朝“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反映的应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削弱而不是加强,故A项错误;明朝后期,

22、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皿数量随之大大增加,以致于“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也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形成冲击,故B项正确;“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使用玉制器皿并非局限于市民,且材料并没有涉及伦理观念,故C项错误;“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说明当时使用玉制器皿的现象非常普遍,并非仅限于低级官员,故D项错误。12.(2017全国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

23、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明初,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使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并导致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故A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故B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故D项错误。13.(2016全国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

24、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解析】巡抚虽然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但材料没有反映其行政权力的扩大,故A项错误;明初地方分设三司,分权的同时也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司、巡抚与六部的关系,因此不能说明六部的权限被削弱,故C项错误;派遣巡抚不能体现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因此没有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对立的缓解,故D项错误。14.(2016全国卷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

25、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答案】B 【解析】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题干材料谈到的只是清代很多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与族谱编修无关,故A项错误;族谱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按照中国人认祖归宗的传统,清代乾隆年间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现象增多,恰恰说明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提及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并不能说明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福建不能代表所有的内地宗族,故C项错

26、误;材料中提到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说明两岸居民正常往来没有受到阻碍,故D项错误。15.(2016全国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解析】意思是讲,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的雇工即佃户,由勤劳、柔顺到懒惰、骄纵,雇工本身的劳作态度,雇工对地主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使佃户对地主的依赖关系松弛,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会吸

27、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的就业,会导致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下降,农村会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了,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佃户社会地位的提高,未涉及重农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佃户地位的变化,未体现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体是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而不是强化,故D项错误。【强化练习】1(2021湖南A佳大联考高三拓展卷6)明朝及清初,官员向皇帝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这两种文书都具有公开性,要经通政司阅览、登录,内阁票拟。康熙时,开始出现新的文书奏折,上奏人撰写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从社会形态演变趋势看,奏折制度的形成()A标志着

28、君主专制体制达到了最高峰 B提高了宫廷决策效率C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向尽头 D有利于皇帝了解下情【答案】C【解析】据材料“上奏人撰写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可知“奏折”制的形成体现了专制的加强,从社会形态演变趋势看,这是专制体制走向没落的表现,故选C项;标志着君主专制体制达到了最高峰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A项;据材料“上奏人撰写后不得泄密直达御前”可知材料的侧重点是决策权在皇帝手里,即专制强化,并非程序的简化,排除B项;材料突出奏折是直达御前(皇帝),并非决策过程中皇帝的倾听民意,排除D项。2(2021湖北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联考5)明初朱元璋定城隍之制,城隍庙成为官方祭祀的

29、礼制场所,严禁民众逾越。晚明以降,江南城隍庙日益成为民众娱乐化的公共空间,官府企图加强对城隍庙的控制,却收效甚微。关于明清城隍庙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A江南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B民间城隍神信仰渐趋动摇C中央政府对江南的控制力减弱 D明清时期礼崩乐坏的结果【答案】A【解析】江南城隍庙由原来的官方祭祀的礼制场所到日益成为民众娱乐化的公共空间,是由于明朝后期江南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市民阶层扩大的结果,故选A项;民间对城隍神的信仰在明朝一直存在,没有动摇,排除B项;城隍神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城市,明朝被皇帝定制之后,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城隍崇拜,所以这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江南的控制,排除C项;礼崩乐坏发生

30、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明清时期,排除D项。3(2021山东聊城一模5)“学校,所以养士也”,“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在这段材料中,作者意在强调()A经世致用 B尊师重教 C知行合一 D直言进谏【答案】A【解析】据材料“学校,所以养士也”、“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临幸太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可知学校培养知识分子是为针砭时弊,参与国家治理,体现其治学求实的精神,故选A项;材料侧重知识分

31、子参与政治,并非突出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排除B项;知行合一强调内心的“善”与外在自发的善行的统一,侧重个体的处世之道,而材料侧重学问与实际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突出士阶层在求知后关注现实政务,并非强调直言进谏,排除D项。4(2021山东聊城一模4)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明代在全国均建有驿站,每隔十里置铺,铺有铺长;六十里设驿,驿有驿丞。沿线每6080里设一个驿站。这主要表明,元明两朝()A注重地方治理 B邮政行业发达 C军队调动频繁 D贩运贸易发达【答案】A【解析】据材料“所有通至各

32、省之要道上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亦必设立”、“沿线每6080里设一个驿站”可知元明驿站遍布全国,这便于政令的传达,从而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体现政府关注地方治理,故选A项;邮政行业出现在中国近代,排除B项;驿站的功能较多,传递公文或军事情报,或供来往官员食宿、换马等,材料侧重驿站多,未突出驿站的具体功能,排除C项;驿站为政府设立,主要为统治服务,并非为贩运贸易服务,排除D项。5(2021福建厦门一模5)表1所示为13751790年中国白银比价的变化。影响这一时期中国白银比价变动的主要因素是()表1时间(年)黄金(两)白银(两)137514138515139715141317514811715

33、73162017816281644110166217001101790115A政府赋役征银的推动 B商业税成为政府的主要税源C王朝更迭造成市场动荡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黄金和白银比价逐渐减低,可见随着新航路开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故选D项;政府赋役征银不能影响白银比价变动,排除A项;农业赋税是政府的主要税源,排除B项;1644年明灭亡到1790年清王朝统治初期,白银比价依然下降,说明王朝更迭不是影响白银比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6(2021江苏南通二模4)明清中后期,江南大量农户成为工商业者,普通人家因经营有方而成为巨富的,不乏

34、其人。当时,出身书香门第而弃学从商者也非罕见。工商之家身为商贾也多好儒学,更竭力培养子弟攻读诗书,博取功名,求得一官半职。这些现象表明江南社会()A传统贱商观念消除 B社会阶层流动活跃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民众贫富差距扩大【答案】B【解析】社会阶层流动,与材料中“大量农户成为工商业者”“书香门第而弃学从商”“商贾也多好儒学”“求得一官半职”相符,故选B项;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消除,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逐渐解体,与材料中“明清中后期”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农工商官儒之间身份变化,而非贫富差距,排除D项。7(2021山东济南高三3月模拟考试6)晚清学者

35、方东树在汉学商兑一书中指出:汉学“言言有据,字字有考,只是纸上与古人争训诂形声”,“推之民人家国,了无益处,徒使人狂惑失守,不得所用。”他的这一说法旨在()A解放国人思想 B宣扬家国情怀 C批判传统文化 D倡导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方东树批判重考证、训诂的治学态度,脱离现实实际,于家国无益,做学问应有益于国计民生,即倡导经世致用,故选D项;材料“推之民人家国不得所用”强调汉学家埋首故纸堆,与现实严重脱节,应该学以致用,而不是解放国人思想,排除A项;家国情怀指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批判传统文化是手段或表象,不是根

36、本目的,排除C项。8(2021山东济南高三3月模拟考试5)朱元璋统一全国前就规定:“凡民四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绵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后又规定农桑征税以洪武二十四年为定数,自此以后新植棉花一律免征赋税。这些措施()A意在强化小农经济体系 B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C表明政府实施轻徭薄赋政策 D推动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答案】A【解析】朱元璋通过行政命令或免征赋税的手段推广经济作物的种植,维护和强化了小农经济,故选A项;据材料“凡民四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绵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可知,农作物种植仍占主导,没有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排除B项;材料“自此以后新植棉花一律免征赋税”只是针

37、对新植棉花免征赋税,以扩大棉花的种植,不能体现减轻徭役,排除C项;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一直没有转变,排除D项。9(2021江苏苏锡常镇一模5)雍正帝要求广大臣僚用密折言事,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当时除了雍正的少数几个心腹大臣稍敢勇于任事外,广大臣僚都“人人自危,斤斤自保”。据此可知,密折制度()A减少了政府的决策失误 B助长了官场的因循之风C削弱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D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答案】B【解析】清密折制度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但是造成“人人自危,斤斤自保”,故选B项;“广大臣僚”大多数是不参与决策的,排除A项;密折制度没有调整中央

38、和地方的权力,排除C项;密折鼓励大臣之间互相告发,不能消除隔阂,排除D项。10(2021福建泉州一模7)表1 中英两国棉纺织品贸易情况表(单位:银两)年度自英输中棉纺织品值自中输英土布值18291830215373355295183018312461893863641831183236052111587818321833337646612361833183445156516304表1可以用来论证()A英国走私鸦片的主要影响 B中英贸易互有盈亏C中国土布曾受英国的欢迎 D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材料可分析得知,18291831年间,中国输入英国的土布数量远远高于英国输入中国的棉

39、纺织品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实中国的土布在这一段时间内曾受到英国的欢迎,故选C项;材料表格反映的是中英两国布匹的销售情况,没有涉及英国走私鸦片,排除A项;布匹只是中英贸易中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整个中英贸易,排除B项;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鸦片战争前尚未产生,排除D项。11(2021福建泉州一模6)清朝初年,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洲上层贵族及八旗大臣组成。“议政”是一种正式的职衔,必须经过皇帝的任命。凡军国重务大多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议政王大臣会议()A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呈现了近代议会雏形 D蕴含了部落民主色彩【答案】D【解析】据材料“凡军国重务大多交议政

40、王大臣会议决策”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初年,大部分军国重务由满洲贵族、八旗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尚保留着部落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和军事民主的习俗,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蕴含了部落民主色彩,故选D项;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与材料“凡军国重务大多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的主旨不符,排除A项;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央辅政机构,不是垂直管理地方的中央集权体制,排除B项;议政王大臣会议与近代议会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排除C项。12(2021福建泉州一模5)李贽说:“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认为人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目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这些主张()A否定了孔孟思想的神圣地

41、位 B宣扬经世致用的思想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利益要求 D开创中国民主思想先河【答案】C【解析】据材料“认为人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目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可知,李贽强调个人私欲的正当性,这从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利益要求,故选C项;李贽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材料没有涉及到孔孟,排除A项;宣扬经世致用的思想是顾炎武,排除B项;明末清初的思想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排除D项。13(2021山东潍坊高三3月高考模拟5)聊斋志异中爱花雅士马子才与花贩陶氏姊弟初相识,斥两人“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后来却与陶姊结成佳缘,但仍“

42、耻以妻富”。这主要反映出()A儒家文化与市民文化冲突交融 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提高C逐利观念成为当时主流价值观 D士人阶层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答案】A【解析】“耻以妻富”不是耻妻,而是耻以贩花致富,文化冲突与材料中“爱花雅士”即代表儒家文化“为市井,有辱”相符,“结成佳缘”反映了交融,故选A项;商人地位提高,与材料中“耻以妻富”不符,排除B项;“爱花雅士”的理学思想是主流价值观,排除C项;摆脱封建礼教与材料中“但仍耻以妻富”不符,排除D项。14(2021山东潍坊高三3月高考模拟4)明中叶以后,江南市镇及其四乡农家因忙于蚕桑丝织业而无暇顾及农田耕作,不得不雇佣临近的农民来耕种。这一现象表明,该地

43、()A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丝织业成为农民主要副业C传统经济结构受冲击 D粮食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快【答案】C【解析】传统经济是男耕女织,受冲击与材料中“因忙于蚕桑丝织业而无暇顾及农田耕作”相符,故选C项;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与材料中“雇佣临近的农民来耕种”的农家临时帮工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只提到“蚕桑丝织业”一种,但未涉及是否主要副业,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无暇顾及农田耕作”,是生产过程,并未涉及粮食产品商品化,排除D项。15(2021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6)清朝,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或巡抚。总督一般统辖两个以上省的军政和民政

44、,巡抚一般只统辖一省,二者无上下统属关系,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措施旨在()A提高行政效率 B形成权力制衡 C加强中央集权 D消除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清朝,总督和巡抚是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督一般统辖两个以上省的军政和民政,巡抚一般只统辖一省”,总督与巡抚之间没有“上下统属关系,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就行政了总督与巡抚之间的相互制约,有利于中央对地方控制,故选C项;由于总督与巡抚都统辖相应的军政和民政,且无“上下统属关系”,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由于总督统辖两个以上省的军政和民政,而巡抚只统辖一省,两者权力之间有制约但并非制衡,排除B项;总督和巡抚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

45、方的控制,但消除地方割据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6(2021广东肇庆二模4)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裁撤行中书省,全国除南京直辖区外,分为十二个承宣布政使司,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三司不相统属,分别隶属于朝廷。这反映出明初()A废除了行省制度 B削弱了六部权限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地方权力的扩大【答案】C【解析】明初地方上裁撤行中书省而改设三司,把地方的权力一分为三,而且互不统属直属朝廷,等于分割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行省制度作为地方行政制度依然存在,只是地方机构的权力被一分为三,排除A项;裁撤行省该设三司属于地方机构的变化

46、,六部属于中央机构,二者不是一个范畴,排除B项;将地方权力一分为三是相对削弱了地方的权力。不是扩大,排除D项。17(2021广东深圳一模5)万历年间,御史叶永盛巡视两浙盐务,见“山陕新安诸商人子弟者,以外籍不得入试”,于是上奏朝廷,准盐商子弟在浙江设立商籍,可在当地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商籍逐渐推广及全国。商籍的推行()A旨在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 B强化了政府对商人的控制C为社会流动创造有利条件 D确保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准盐商子弟在浙江设立商籍,可在当地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商籍逐渐推广及全国”可知商人也可以参加考试了,打破了阶层限制,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故选C项;据材料“御史叶

47、永盛巡视两浙盐务,见山陕新安诸商人子弟者,以外籍不得入试于是上奏朝廷”可知商籍推行是因官员了解地方商人子弟不可应试而上奏朝廷,非解决财政危机而推行,排除A项;放松阶层限制,应是“弱化”,排除B项;只是允许商人应试,确保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有夸大之嫌,排除D项。18(2021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4)“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明太祖告谕)“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帝语)“工商皆本”(黄宗羲语)的观念,一度流行,看似矛盾的观念,反映出明清时期()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走向破产 B中国呈现出社会转型的态势C统治阶级观念落后时代发展 D重商主义冲击中国传统观念【答案】B【解析】据所学明清经济的知识可知,

48、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材料中统治者仍然坚持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说明封建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观念进一步说明民间已出现反对封建思想的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呈现出社会转型的态势,故选B项;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才逐渐解体走向破产,排除A项;C项属于材料所述现象,而据“反映出”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现象背后的实质,排除C项;“工商皆本”强调的是工商业和农业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并非重商主义,排除D项。19(2021广东湛江一模5)清朝前期,政府颁布的治边法律有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西藏通制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理藩院则例等。清政府颁布这些法律()A意图强化国

49、家大一统的局面 B说明其民族平等意识增强C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分而治之 D导致边疆管理的体制固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主旨可知清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统治立法,表明其通过边疆管理的法制化,强化大一统局面的意图,故选A项;单纯颁布法律无法说明民族平等意识增强,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颁布治边法律,没有涉及分而治之的问题,排除C项;清政府重视边疆各民族的统治立法,尽量将其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不能表明其边疆管理的固化,排除D项。20(2021山东滨州高三3月模拟考试6)下图为清代山东潍县年画二月二,描绘了群臣护卫皇帝耕田,正宫娘娘送饭的情景。该画()A体现了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B寄托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说明

50、重农政策的严格推行 D客观还原了历史真实面貌【答案】B【解析】年画中群臣护卫皇帝耕田,正宫娘娘送饭的情景,反映了民众期望皇帝下田种地,知道农民疾苦,天下方能国泰民安,五谷丰收,故选B项;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而材料是年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排除A项;清代山东潍县年画寄托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是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政策,排除C项;绘画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作品,不能客观还原历史真实面貌,排除D项。21(2021重庆强基联合体高三3月质量检测5)明代杭湖地区蚕桑业十分发达,“乡间隙地,无不栽桑”。唐甄在潜书中说:“吴南诸乡,岁有百十万之益。是以虽赋重困穷,民未至于空虚。室庐舟楫之

51、繁庶,胜于他所,此蚕之厚利也。”这说明杭湖地区()A桑蚕业成为农民主业 B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C成为国家的经济中心 D商品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答案】D【解析】材料“明代杭湖地区蚕桑业十分发达”、“室庐舟楫之繁庶,胜于他所,此蚕之厚利也”便已经说明杭湖地区民生改善的原因是蚕桑业发展,故选D项;“主业”一词无法从材料得知,排除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中国近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杭湖地区在全国的地位,无法得知是否成为“经济中心”,排除C项。22(2021福建福州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5)顾炎武在其著作中列举了大量事例,分析“君”这一称谓在尚书、左传、礼记、汉书等古籍经典中属于普遍称谓,后世也常用于朋

52、友和夫妇之间。顾炎武意在()A论证儒学的一脉相承 B强调学术的经世致用C消解称谓的等级意义 D追求社会的民主平等【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顾炎武分析“君”这一称谓属于普遍称谓,“后世也常用于朋友和夫妇之间”可知,其意在说明“君”并非皇帝专用,是在消解这个称谓的等级意义,故选C项;材料的内容是顾炎武分析“君”的称谓的适用范围,并未论证儒学的一脉相承,排除A项;经世致用指学术研究要联系实际,反对理学空谈,材料并未体现该思想,排除B项;社会的民主平等是近代资产阶级的理想追求,顾炎武的思想仍属于封建思想体系,排除D项。23(2021辽宁沈阳一模6)图1是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明代丝织业相关内容的

53、部分目录,据此可知当时丝织业()图1A雇佣关系产生 B商品化程度高 C实现机器生产 D制造工序精密【答案】D【解析】由择茧开始,丝织业可分为11道工序,说明丝织业的制造工序十分精密,故选D项;雇佣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生产工序无关,排除A项;仅据生产工序无法推知丝织业的产品是自己用还是用于交换,排除B项;机器生产是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排除C项。24(2021河北衡水中学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27)据统计,清朝乾嘉年间,河南各地有山陕会馆32处,山西会馆32处,江西会馆6处,湖广、湖北各5处,福建会馆4处,江浙、四川会馆各3处,江南、山东会馆各2处,江宁、湖南、两江会馆各1处。这反映出当时()A河南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区域性的商人群体较为活跃C河南商品生产居于全国首位 D陕西和山西地区以经商为主【答案】B【解析】据所学商帮的知识可知,会馆是商帮的活动场所,因此材料中诸多会馆的出现,反映了商帮即地域性商人群体的活跃,故选B项;南宋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就已完全移至江南地区,清朝时期依然如此,并非河南,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各地区的商品生产情况,无法看出哪个地区居于全国首位,排除C项;从材料中山陕会馆和山西会馆的数量仅能看出这两地经商的人多,但并不能说明这两地的经济活动以经商为主,排除D项。- 2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