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九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代,齐国君王给予士人优厚物质待遇,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著名学派汇集稷下,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各诸侯国羡慕不已纷纷效而仿之,成为当时的一种模式。这主要是由于稷下学宫模式A. 具有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B. 符合诸侯争霸的政治需要C. 重视社会大众的道德教化D. 体现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战国时代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极其引人注目学术场所。各诸侯国羡慕不已
2、纷纷效而仿之,成为当时的一种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统治者需要通过稷下学宫模式招徕人才,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稷下学宫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而是强调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需要,故A排除;儒家重视社会大众的道德教化,但稷下学宫有众多流派,故C排除;稷下学宫模式并不等于社会管理方式,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战国时代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各诸侯国羡慕不已纷纷效而仿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统治者招徕人才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东汉末年出现“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的局面;东晋时期则是“主
3、威不树,臣道专行,国典人殊,朝纲家异,编户之命,竭于豪门。”这表明A. 察举征辟制被破坏殆尽B. 士族豪强争相割据混战C. 专制集权遭到严重削弱D. 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这一时期士族豪强迅速崛起、把持朝纲,威胁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说明东汉末和东晋的专制集权遭到严重削弱,故选C;A项从当时的选官制度切入题干,偏离史料主旨,题干并非探讨当时的选官制度问题;题干中“国典人殊,朝纲家异”强调不同的权臣先后把持政权,B、D两项解读有误。故选C。3.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直到宋神宗元封年间的官制改革才最后完成。这一调整
4、的实质是A. 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B.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 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 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所谓的使职差遣指的是临时派某官离开其原来的职守去任某事,这实质上是对臣下权力的削弱,对君主权力的加强,故选B;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和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都只是表面现象,却非实质,并不是君主这么做的主要意图,排除AD;监察体系不断完善的实质也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且材料所说的官职也与监察体制无关,排除C。4.南宋学者郑樵曾说:“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A. 商品经
5、济不断发展B. 社会改革引起观念变化C. 贵族政治开始瓦解D. 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可以看出,人们不再注重宗族家世,反映出社会变革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贵族政治开始瓦解是在秦朝时期,排除C项;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在清朝雍正时期,排除D项。5.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直属中央户工两部的宝泉、宝源两京局铸钱3.4亿4.6亿文,18世纪中叶以后每年铸钱约14亿文,较前增加了23倍。各省铸钱增长更快,年铸钱总数保持在30亿文以上。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 人口增长非常迅速
6、B. 商贸规模日渐扩大C. 财政体系逐渐完善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答案】D【解析】【详解】清朝实行白银、制钱并行制,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以钱辅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导致市场上银多钱少,势必引起银钱比价的变化。为平抑钱价,官方大幅度增加了制钱的投放量,所以D选项正确;A选项人口增长非常迅速与B选项商贸规模日渐扩大和政府增发货币构不成因果关系,二者均排除;C选项财政体系逐渐完善应是这一举措的结果,而非原因。6.1862年3月总理衙门成立,接管以往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事务。1901年清政府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这一变化A. 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B. 有
7、效维护了国家的权益C. 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D. 延缓了半殖民地化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可知,当时的中国已由传统理藩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故选A;当时中国的国家实力决定了外交部不可能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权益,排除B;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后即已宣告失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外交部的设立并未延缓半殖民地化进程,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排除D。7.阅读下面的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变化表。导致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银万两年份岁入总额农业税工商杂税其他184942503281
8、96901885770930713923715189481303150358413961903101063461662916001909263214396158884446其他包括捐纳、公债、杂项收入等。A. 政府对农民巧取豪夺B. 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C.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D. 传统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答案】C【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从1849年到1909年清代后期的财税收入中工商杂税的比重不断攀升,并逐步占据主导优势,这说明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社会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动,故选C。农业税整体变动并不大,不能体现政府对农民的巧取豪夺,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互动关系,
9、故无法得出日益卷入世界市场的结论,排除B;自然经济的解体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之一,故D项不是最佳选项,排除。8.下图是民国时期山东民众向东北地区移民情况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A 东北易帜、国家基本完成统一引发首次高潮出现B. 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开始导致30年代初移民骤减C. 华北事变、山东沦陷造成第二次移民高潮的形成D. 山东逐步解放、民众生活改善促使40年代移民骤减【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40年代随着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山东逐步从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获得解放,民众的生活逐渐稳定改善,移民东北的情况得到扭转,故选D;材料反映的仅仅是
10、民国时期山东民众向东北的移民,“首次”的说法有误,排除A;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排除B;山东的沦陷早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排除C。故选D。9.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革命先驱们远不会料想到20年以后,北京与上海的文学活动中心会被武汉所取代,更不会想到重庆的学术文学氛围也会发展的如此迅速。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 政治局势发生急剧变化C. 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D. 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20年后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故这一时期武汉之所以取代北京与上海成为文学活动中心,以及重庆学术氛围之所以迅速浓厚,主要是
11、因为日军侵华导致了学术中心的转移,即政治形势发生了转变,故选B;马克思主义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就已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这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也是政治局势变化的一种表现,故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国民大革命开始于1924年,这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10.1978年,我国的积累基金(国民收入中用于追加生产资本的部分)比上年增长30.6%,积累率达到38.5%,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31%,成为20年来积累率最高、投资规模最大、投资额增长最高的一年。这表明A. 经济建设政策亟待改革调整B. 工农业生产恢复并迅速发展C 基本建设规模超出国家力量范围D. 改革开放政策调
12、动了建设积极性【答案】A【解析】【详解】1978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基本建设积累率、投资规模投资增长额都创新高,且超过工业建设大跃进时期,由此可知1978年我国在国民经济建设领域中急躁冒进的左倾政策和体制仍在延续,这也反映了国家亟待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故A项正确;BC项是对史料信息的错误解读;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当年底才召开,改革开放尚未开始,D项错误。11.下图为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庞贝古城出上的壁画作品。该画作于1世纪早期,描绘了柏拉图正在与学生们讨论哲学问题。 该画可用于研究 A. 古代罗马帝国的思想文化B. 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C.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点D. 雅典民主制的进步与局限【答案】
13、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柏拉图为古希腊哲学家,但他和学生讨论哲学问题的情形却出现于意大利出土的壁画当中,这反映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相借鉴,故选B;壁画主要反映的是古希腊的思想文化,而非古罗马帝国的思想文化,排除A;文艺复兴发生于14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壁画无法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点,排除C;壁画描绘的是柏拉图与学生讨论哲学的情形,只能表现雅典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无法反映雅典民主制的进步与局限,排除D。12.现有学者指出,早在18 世纪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宣扬自由、平等、产权等理念的时候, 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奴隶贸易在西方都是合法的。该学者旨在说明A. 西方的
14、价值观是普世价值观B. 启蒙思想家支持政府的政策C. 启蒙思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D. 西方推行双重标准源远流长【答案】D【解析】【详解】西方一方面倡导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另一方面却推行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奴隶贸易,可见是实行的是双重标准,而且从18世纪已经有了,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13.1933至1938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大约提高了50%,其中粗钢产量从710万吨增加到1000.6万吨,汽车产量从28万辆增加到44.76万辆,发电量从212亿度增加到338亿度。这主要是因为A. 扩军备战导致军需物资需求增加B. 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加强经济干预C. 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转化为生
15、产力D. 二十年代大危机对英国的打击较小【答案】A【解析】【详解】19331938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所以此时英国钢铁、汽车产量和发电量的增长是因为扩军备战导致的,故选A;国家干预经济首先于1933年出现于美国,此时英国的变化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指导,排除B;此时第二次科技革命已经完成,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材料内容无从体现,排除。故选A。14.1936年,英国认为希特勒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扩军备战和出兵莱茵区是在追求“平等权利”,只要部分地满足德国的抱怨,猜疑就会束之高阁,信任就可以恢复。英国意在A. 纵容德国人侵法国B. 扶植德国为同盟国C.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D. 宣扬反战和
16、平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在二战前惯有的外交策略是大陆均势政策,即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从而维护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故其对德国实力的些许恢复是乐见其成的,故选C;纵容德国入侵法国并不是英国的战略意图,因为这会破坏欧洲的政治生态平衡,排除A;二战前英国并未打算将德国扶植为同盟国,它的理想是让德国恢复一部分实力,以恢复之前的那种均衡状态,排除B;反战和平是民众的心理诉求,不是国家战略决策层面主要考量的内容,排除D。15.美国总统特朗普极力推行逆全球化政策,先后退出一系列国际组织,对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018年8
17、月掀起对华贸易战。2020年2月1日英国正式退出欧洲联盟,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A. 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B. 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C. 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D. 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说明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故C正确;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A错误;经济全球化是国际主流现象,B错误;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已经形成”表述错误,排除D。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春秋决狱
18、”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即在案件审判中,碰到有关伦常而无明确法律规定,或有法律规定却与伦常有悖时,根据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断案的根据。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鲁国编年史,其经义既体现了维护“三纲”的要求,又符合国家认可的法律意识,因而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肯定和倡导,从汉武帝时起,春秋决狱就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断案形式。虽然汉朝的法律承袭秦制,而其法律指导思想却与法家的重刑主义色彩背道而驰。“亲亲得相首匿”又称“亲亲相隐、亲属相容隐”,是春秋决狱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司法原则入律是汉律的首创,直到民国时期的法律中
19、仍有体现。摘编自郭宏论汉代春秋决狱及其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代的“春秋决狱”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水平三:能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个层次进行评述。表述成文,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相关论述充分合理。层次一:说明“春秋决狱”产生的历史背景。若从汲取秦朝实行暴政、严刑峻法导致速亡的教训;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春秋决狱创造条件;完善法律体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等角度进行阐释历史背景。层次二:说明“春秋决狱”的特点:若从以礼入法,礼法合一的法制思想;将儒家经典法典化的实际操作;注重人伦纲常的司法原则等角度阐释其法律实践的特点
20、。层次三:说明“春秋决狱”产生的历史影响。若能从推动了汉代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后世封建王朝产生深远影响;强化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起到一定社会教化作用;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等角度阐释其历史意义即可得4分;若能继续从法律解释主观化,影响法律的公正性;过分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影响法治精神的彰显等角度阐释其历史局限,表述合理。水平二:能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个层次进行评述。观点较为明确,史实运用较为准确,相关论述较为充分合理。水平一:能够根据材料信息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阐述相关史实基本准确,论述较为合理。【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
21、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本题要求对汉代的“春秋决狱”进行评述。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春秋决狱”是在司法审判中引入儒家伦理作为判决的依据。对此做法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如从历史背景、特点、影响等,可任选一点从正反两方面引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17.1515年,葡萄牙人皮雷斯完成东方概要一书,成为16世纪第一部介绍中国情况的书籍。1517 年,由于其丰富的东方知识,他被任命为大使来到中国。以下为东方概要一书的内容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物产很多,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宝藏丰富,是一个受人尊敬、美丽和富饶的国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拥有大量土地和人口。皇帝从来不见老百姓,也不见
22、大人物,即使是外国使节朝觐,也只能模糊地看到皇帝帘子后的身影。使节们把所有贡品留下,皇帝会给予他们双倍的赏赐中国皇帝不是父子相传,也不传给侄予,而是由常驻北京的王国委员会进行选举,并经大臣们通过产生。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困难重重,没有广州行政长官的批准任何中国人都不能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去,而外国人来中国后也不能随便离开,任何船只如违反停泊规定,其货物被没收上缴皇帝,人员被处死中国人轻易就能被打败。多次去过那里的人们断言,曾夺取马六甲的印度总督用十条大船就可以征服整个沿海。我们的大船二十天就能到达中国,六月底从马六甲出发最好,借助季风航行十五天即能抵达。(1)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个信息,分别指出其反映
23、的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评析东方概要的史料价值。【答案】(1)示例:信息1:中国物产很多,宝藏丰富。现象: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信息2: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现象:皇帝制度。信息3:由材料“使节们把所有贡品留下,皇帝会给予他们双倍的赏赐”可归纳为使节们把所有贡品留下,皇帝会给予他们双倍的赏赐。现象:朝贡贸易。信息4: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困难重重。现象: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信息5:派船只前往中国,武力征服中国。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积极侵略扩张。(2)东方概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使用时要注意甄别。首先,东方概要记叙了大量当时的中国现状,而且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讲述中国,客观性比较强,因此具有
24、一定的史料价值。其次,东方概要作为一部著作,本身就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而且该书是作者来中国之前所作,不免记录有所错误,比如作者认为中国皇帝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就违背历史事实。所以使用时要注意甄别,注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解析】【详解】(1)信息:结合所学逐句判断出描述语句的真伪后,对材料的语句进行简要转述即可。如,对材料第一句可转述为中国物产很多,宝藏丰富;第二句可转述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现象:结合所学写出与信息相匹配史实即可,如,物产丰富可对应农耕经济的发达,最高的统治者是皇帝可对应皇帝制度的建立。(2)结合所学逐句判断出描述语句的真伪后可知,东方概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使用时要注意
25、甄别。原因可从其独特的写作视角及写作的主观性来进行分析。从其写作视角看,作者是一个外国人,视角独特,较为客观地记叙了大量当时的中国现状,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从其写作的主观性看,这本书写作于作者来华之前,因此记录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难免有失误的地方,因此使用时,要注意与其他史料的相互印证。最后,提醒一句,在论述的过程中,最好结合材料描述举例进行说明。18.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完全不同于约开口岸的另一种通商口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甲午战后,外国列强争相在中国攫取势力范围,并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强租港湾,强索铁路修筑、矿山开采等一系列垄断性特权。1898年4月,总理衙门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
26、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商埠。同年8月,清廷又颁发“广开口岸”上谕:“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后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于1904年春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济南开埠后,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据统计,1927年,济南城关及商埠两地区的商户已达6700家。1904年,电影传入济南,一名德国人在济南经三纬二路建立了济南历史上第一家电影院“小广寒”。这一年,自行车在济南销量大增。济南成为清末城市“自我发展”的一个典范。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等(1)根
27、据材料并结仓所学知说概括清末中国自开商埠的基本特点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自开商埠的历史影响。【答案】(1)特点:中国在口岸城市拥有完整主权。原因:挽回利权、抵制侵略的需要(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解决财政危机的需要;清末新政的推动;晚清重商思想的影响。(2)意义: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商贸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了口岸城市的近代化变迁。局限:在抵御列强侵略方面作用有限,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解析】【详解】(1)根据“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可知清末中国自开商埠的基本特点是中国在口岸城市拥有完整主权。根据“欲图商务流通
28、,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济南开埠后,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可知中国自开商埠是为了挽回利权和抵制侵略,同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是清政府实行清末新政和重商思想影响的表现。(2)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中国近代自开商埠起到了增加财政收入、推动商贸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成长、促进口岸城市近代化的作用。但局限性表现在没有改变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在抵御列强侵略方面作用有限。19.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世界现代化历程阶段特点概况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农业文明不断瓦解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18世纪)西方国家开
29、始发起现代化,“现代”世界出现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经过两百年发展,欧洲终于进入成熟的现代社会第四阶段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19世纪中期后)世界在破坏和重建中进步着第五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在形成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整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为例,评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评述示例:第二阶段,1618世纪英国进入了现代化国家。英国在产业方面开始“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在国家的政权建设上,资产阶级革命破除封建制度,建立了相对自由、人权
30、平等的社会;工业革命造成社会分工变动,人们从乡村来到城市,开始城市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宣传了天赋人权、民主平等等思想,逐渐开启了英国人的思想民主化进程。英国步入现代社会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英国现代化进程充斥着对外侵略扩张和掠夺,给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解析】【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五个阶段及其时间、特点和概况,理解“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选取其中一个阶段,如现代化的起动阶段,然后整合这一阶段英国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将之明确表述出来,接下来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在现代化起动阶段,社会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各部分的关系,对英国和世界现代化进程作用和影响,最后用辩证方法总结评述内容。整个解题过程中注意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用论文的形式,分三步完整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