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选修二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学业分层测评15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916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选修二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学业分层测评15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选修二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学业分层测评15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选修二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学业分层测评15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选修二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学业分层测评15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选修二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学业分层测评15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业分层测评(十五)(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19世纪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其中,“发展”主要体现在()主张君主立宪政体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洋务运动作出了批判将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ABCD【解析】本题的突破点在于题干中的“发展”,无论康有为还是早期维新派,均主张君主立宪政体,因此不能称之为“发展”;对于洋务运动,无论是早期维新派还是康、梁维新派,不仅批判、继承,而且超越“中体西用”思想;真正的“发展”体现在理论体系的完善上和将改革变法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上。【答案】C2(2016威海高二检测)康有为斥古文经为伪经,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

2、的先师。其主要目的是()A利用儒家学说进行变法B争取朝中大臣的支持C恢复儒学独尊的地位D动摇反对变法者的理论基础,加强变法思想的权威性【解析】康有为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树立变法思想的权威,必须动摇甚至推翻顽固守旧、阻碍变法的思想,于是借孔子的权威来加强变法思想的权威。【答案】D3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的方法,给皇帝阐述“必当变法”的道理。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弘扬民族文化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减少变法的阻力有利于实现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ABCD【解析】康有为以传统民族文化为载体,实质上宣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新思想,而并非是弘扬民族文化,故排除。【答案】C4梁

3、启超在变法通义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从中可以看出其主张是()宣传民权思想 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科举人人有自主之权,各尽其力,各得其利ABCD【解析】虽然都是梁启超的主张,但材料中只体现变科举、变官制,故选B项。【答案】B5有人说,“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是对西方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指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革命以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C主张国民一律平等D实行五权分立制度,推行社会革命【解析】孙中山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的清王朝,主张铲除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国民充分

4、享有民主权利;并且主张通过革命的形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五权分立”是孙中山在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B、C三项是继承,D项是发展。【答案】D6(2016唐山高二检测)我们说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民权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因为孙中山主张()A实现民主、自由和平等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改变清朝君主专制D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解析】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这是从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完善程度的角度认识的。【答案】B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指出,所谓立宪政体,就是“有限权之政体”。在这样的政体中,君有君之权,

5、同时,这一权力是受限制的;官有官之权,权力也是有限的;民权也不例外。那么,谁来“限权”呢?在宪政国家中,宪法的权威超越一切。也就是说国家的最高裁量权在宪法,而不是君主。材料二康有为说:“乱世者,文教未明也;升平者,渐有文教,小康也;太平者,大同之世,远近大小如一,文教全备也。”还说:“春秋始于据乱,立君主;中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为民主。”(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2)根材料二回答,康有为是如何解释“三世说”的?有怎样的意义?(3)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在政治上的主张。【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信息“立宪政体”可知,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第

6、(2)问的第一小问,康有为是从人类文明演化(进化论)的角度来解释“三世说”的;第二小问要结合其对维新变法的影响来分析。第(3)问,需要在第(2)问的基础上作答,指出其政治变革的渐进性。【答案】(1)君主立宪政体。(2)解释:康有为用进化论观点解释“三世说”。意义:用儒家语言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一种进化论的依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变法的阻力。(3)在政治上,康有为坚持渐进变革,主张先实行君主立宪,将来再实行民主。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梁启超的生平大事记1884年,12岁考中秀才1889年,17岁考中举人1891年,19岁接受康有为思想学说并走上维新的道路1895年,23岁协助组织“公车上

7、书”,负责编辑中外纪闻1896年,24岁创办时务报,撰写变法通议1898年,26岁参与变法,负责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政变后流亡海外1902年,30岁创办新民丛报继续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19011902年撰写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倡导“史学革命”1913年,41岁出任中华民国司法总长1915年,43岁协助蔡锷策划武力反袁,发起护国运动1918年,46岁赴欧游学,目睹战后欧洲,反思西方文明,主张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19年,47岁参与五四运动,反对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221929年任职清华大学;病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

8、角度分析说明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概述梁启超政治观念的发展变化,述评梁启超的政治生涯。【解析】第(1)问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反映出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展,与传统农业文明的冲突。具体包括外部西方国家的侵略、内部中国农业社会的落后、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的变化。第(2)问的第一小问,关键信息“接受康有为思想学说并走上维新的道路”“协助蔡锷策划武力反袁,发起护国运动”反映出梁启超由积极倡导君主立宪到以武力手段反对复辟帝制的变化。第二小问,既要看到他能够与时俱进,也要注意他思想的保守顽固。【答案】(1)背景: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确立了工业文明的主导地位;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

9、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交流、融合加强;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逐渐衰落,逐渐融入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资本主义制度在多国确立,反封建、求民主的进步思想成为大势所趋。(注意从世界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的变化和转型来考虑)(2)变化:梁启超的政治观念与政治实践由积极倡导君主立宪发展到以武力手段反对复辟帝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要求。述评:五四期间的积极表现更能说明梁启超是一个爱国者;但固守君主立宪和中国传统文明,也显示了他思想滞后的一面。9(2016潍坊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文明人何以尊于野蛮?文明人能与法律相浃,而野蛮不能也故有国斯有法,无法

10、斯无国。故言治国而欲废法者,非直迂于事理,亦势之必不可得致者也。梁启超材料二国家为人民之公产,凡人民之事,人民公理之今日办法只有以人就法,不可以法就人公权若选举、参政等, 私权若居住、言论、 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稍有歧异, 以重人权而彰公理。孙中山(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与材料一中梁启超的思想相比,其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文明人能与法律相浃,而野蛮不能也”可以归纳出有无法律是区分文明与野蛮的标志;依据材料一中“故有国斯有法,无法斯无国”归纳出治国必须以立法为根本。第(2)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国家为人民之公产,凡人民之事”可以归纳出人民主权;依据材料二中“今日办法只有以人就法,不可以法就人”可以归纳出法律至上;依据材料二中“均许一体享有,毋稍有歧异”归纳出保障人平等地享有权利。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重人权而彰公理”信息从“强调民权”的角度问答。【答案】(1)有无法律是区分文明与野蛮的标志;治国必须以立法为根本。(2)内容: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保障人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同:强调民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