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34.50KB ,
资源ID:288997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899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11(第七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11(第七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

1、阶段检测卷11(第七单元)(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该规定属于()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1919年”和“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B项。2(2019平顶山高一检测)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

2、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面临敌人的强大攻势B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政治危机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势力大举入侵苏联【答案】A【解析】题干中“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是指余粮收集制,其背景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故A项正确。3(2019唐山高一检测)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追随理想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答案】A【解

3、析】 “追随理想的实验”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面对现实的实验”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和斯大林模式都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故C、D项错误。4(2019芜湖高一期末)1920年,列宁曾约见一位老农。老农说:“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这反映出当时苏俄实施()A余粮收集制 B按劳分配制C农业集体化 D固定粮食税【答案】A【解析】通过题干中老农的谈话,我们可以得知当时苏俄实行的是余粮征集制,在此种制度之下,“政府拿走的太多反正都给拿走了”,故A项正确;在按劳分配制度下,干得多,得的也多,这与老农的意思不一致,故B项

4、错误;农业集体化实行于斯大林统治时期,与题干所给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固定的粮食税实行于新经济政策时期,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2019龙岩一级达标校高一期末)1918年,苏俄各地区黑麦的生产成本在612卢布/普特,而国家采购价格约4卢布/普特,工业制品价格上涨与战前相比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23倍。这说明()A固定粮食税稳定农产品价格 B余粮收集制牺牲农民利益C农民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实施效果良好【答案】B【解析】固定粮食税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农产品成本与国家收购价格的差距以及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远高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可知,苏俄实行的余粮收集制

5、不能保证农产品价格,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民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故D项错误。6(2019天津部分区县高一期中)“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据此,列宁决定在苏维埃政权()A采取战时共产主义 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五年计划”【答案】C【解析】 “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可得出战时共产主义已经不适应苏维埃政权的实际,故A项错误;“发展商品经济”不等于实行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

6、须发展商品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五年计划”是斯大林体制的典型表现,故D项错误。7.(2019惠州高一期中)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C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D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不仅没有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且在一定限度内恢复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并发展商品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的不同,答案为D项。8(2019张家口高一期末)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采取租让制和租赁制,允许自由贸易,

7、推行按劳分配,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苏联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B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C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采取租让制和租赁制,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分配”可知,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公有制,故两个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故D项正确。9(2019百色高一期末)“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

8、政策B实行了新经济政策C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模式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执政后,为改变“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的状况,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成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故选C项。10(2019芜湖高一期末)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 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

9、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美苏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 D苏联工业化建设迅速开展【答案】D【解析】材料中20世纪30年代初即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材料中现象发生的背景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受到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不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蓬勃发展,故选D项。11(2019潍坊高一期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厂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这表明()A苏联工业化得到西方国家支持 B苏联利用西方资源推进工业化C西方与苏联双方意识形态趋同 D苏联

10、的经济体制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厂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可知,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充分利用了西方的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资源,故B项正确。12(2019潍坊高一检测)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曾实行义务交售制: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这一制度()A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兼顾了国家和农民的利益【答案】B【解析】苏联的工业化是以牺牲农业基础来实现,“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

11、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正是这一措施的体现,B项正确;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作用;这一制度没有照顾到农民的利益,D项错误。13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据图中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C“二五”计划完成时期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时期【答案】C【解析】从题目所给图例中可以看出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新经济政策实施虽然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苏联远没有超越欧洲传统工业强国,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虽然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也只是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12、,还未能超越传统工业强国,故B项错误;“二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使苏联最终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故C项正确;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后期,苏联经济几乎崩溃,故D项错误。14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答案】D【解析】本题要注意图示所给的时间1935197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的领导下,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下,苏联进行了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五年

13、计划”,苏联一跃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故D项正确。15. 右图漫画喻指20世纪30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该画讽刺的是()A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答案】C【解析】材料中体现的巨人两腿粗细不一,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不平衡,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整体落后,没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使美国国民经济各领域遭到严重破坏,与漫画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实行苏联模式,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故C项正确;19291933

14、年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都造成很大损失,没有不平衡的表现,故D项错误。16(2019钦州高一期末)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 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C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答案】C【解析】由材料“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和“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故选C项。17(2019芜湖高一期末)“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

15、是法令”,这说明苏联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特点是()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多种所有制并存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可知,苏联时期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多种所有制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国有企业的问题,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表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统治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18(2019潍坊高一期中)1923年,苏联政府对165万家企业进行统计,88.5%属于私人所有或租赁,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只占5%。上述状况()A推动了苏联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抑制了市场的积极作用 D赢得了

16、资本主义国家信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其结果是大大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故A项正确。19(2019衡水高一月考)有学者在评价新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这里的“混合经济”是指()A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混合B工农业生产与市场、商品流通的混合C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先进思想学说的混合D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答案】D【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17、,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故选D。20(2019嘉兴高一期末)20世纪20年代,某国实施的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该政策()A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军事性非常措施B有利于集中物资供应保障战争需求C巩固了工农联盟并推动工业化进程D牺牲农民利益但促进工业化高速开展【答案】C【解析】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依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军事性非常措施,故A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

18、利于集中物资供应保障战争需求,故B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并推动工业化进程,故C项正确;依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体制牺牲农民利益但促进工业化高速发展,故D项错误。21(2019延边高一期末)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依然

19、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B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22(2019扬州高一期末)有学者撰文称:这场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这场改革的领导者是()A列宁 B斯大林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C【解析】列宁时期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斯大林时期建立了苏联模式,农业实行的是农业集体化,与题意相反,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其改革的重点是农业,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时期,其改革对所有制和经济体制进行了突破,

20、失误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23(2019潍坊高一期中)1953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这得益于赫鲁晓夫改革()A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B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答案】B【解析】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有利于农业而非工业发展,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了企业职工生产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工业的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是勃列日涅夫而非赫鲁晓夫,故C项错误;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是戈尔巴乔夫而非赫鲁晓夫,故D项错误

21、。24(2019大同高一期末)下图是苏联经济阶段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该图说明苏联()A经济发展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B三次经济改革使苏联经济不断下滑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化实现D斯大林模式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世纪20年代50年代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受到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以及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故A项正确。25(2019黔东南高一期末)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B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

22、】赫鲁晓夫改革尝试对农业和工业进行改革,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故选B。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但是由于赫鲁晓夫急躁冒进,不顾客观实际,倡导“种植玉米运动”,导致粮食减产,因此农业成就显著的说法错误,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是在原有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C项错误;由于赫鲁晓夫个人反复无常,造成混乱,阻碍了改革的进行,D项错误。26(2019赣州高一期末)下表为苏联在“七五”(19611965年)计划和“十一五”(19811985年)计划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出现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工业总

23、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速度196119658.56.68.62.36.4198119853.33.23.71.13.1A.苏联模式弊端日益严重B勃列日涅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C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D美苏“冷战”对峙消耗了苏联国力【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发展出现停滞。出现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模式弊端日益严重,故A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背离社会主义,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仍然用计划调节方式管理经济,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消耗了苏联国力,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27(2018北京学考)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

24、、勃列日涅夫相继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重点发展轻工业以改善民生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答案】D【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而实行的,因此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力图解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D项正确。28(2019齐齐哈尔高一期末)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 B苏联革除了苏联模式弊端C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发展 D

25、美国已经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美国,并且国民生产总值大规模上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勃列日涅夫于19641982年当政,其当政期间苏联改革的重点在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因此当时苏联的重工业取得了很大发展,C项正确。29(2019唐山高一期末)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据此,戈尔巴乔夫()A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加速发展战略”C加强执政党地位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

26、解析】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从经济上进行改革,制定“加速发展战略”,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30(2019百色高一期末)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之初提出:国家将加大对机器制造业投资,达到“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五年内赶上美国”。他的改革()A针对苏联经济停滞对症下药B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C未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D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题干提到,戈尔巴乔夫要对制造业加大投资。苏联经济的实质问题在于经济发展体制有问题,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而戈尔巴乔夫没有涉及体制问题,即没有认清苏联经

27、济问题的实质,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注:当时历史最高水平)1924年,列宁在逝世前不久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

28、最佳道路。材料三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济问题决议汇编(1)材料一中,苏俄农民所述的“新的沉重的负担”主要是由当时什么政策中的什么措施直接导致的?(3分)(2)材料二中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3分)(3)根据材料一、三回答,苏维埃政权要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原因和直接目的。(6分)【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2)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

29、制。(3)原因:实行余粮收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已不能适应和平形势的发展。目的:为了使农民安心生产,提高生产率,确切规定了农民的义务,实施实物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农业政策。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回答即可。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到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这才开始逐

30、渐轮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苏联选集下卷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了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例如,1936

31、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 000万人。”苏联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1)根据材料一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4分)(2)苏联认为苏联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4分)(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苏联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3分)(4)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3分)【答案】(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

32、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较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工业积累资金。(2)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维埃政权。(3)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4)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例地平衡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解析】本题考查苏联体制的内容和影响,注意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和关联。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和苏联当时面临帝国主义包围的现实分析;第(3)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4)问应结合上面的问题总结概括分析。33阅

33、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的对比及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上台:1953年上台:1964年下台:1964年下台:1982年材料二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苏联文学报评论材料三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

34、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4分)(2)结合史实说明,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评价?(4分)(3)材料三中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6分)【答案】(1)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2)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晓夫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

35、之中而不能自拔”而“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3)如何解决: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解析】(1)应注意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和下台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一图示指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作用。(2)据材料“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指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但又没有突破苏联模式。(3)应围绕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分析。据材料“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