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在清末流行的竹枝词:“申江好,男女不妨嫌。榻上横陈同倚枕,内不垂帘,任从观瞻”“客不分男女,可怜非常挤。”这说明自古以来的“男女之大防”在近代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而与材料有关的突破口是()A交通工具B社交场合C男女合校 D男女合演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轮船成为人们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改变了封建传统的礼教规范。21902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慈禧弃之不用说明了()A慈禧太后生活俭朴B当时中国社会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严重依赖进口D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观念的阻碍解析:选D。材料中
2、从外国引进奔驰轿车,说明中国已经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慈禧弃之不用,是因为这一做法解决不了尊卑问题,根本在于封建社会的观念。3下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为“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图文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有() 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ABC D解析:选B。由材料“发展中国航运”可知正确。从广告文字部分我们还得知上海轮船招商局“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业务范围较大,报关、保险这些领域都是受
3、西方的影响。可知也符合题意。从材料反映不出来,可排除。4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解析:选A。A项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的淡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B项反映了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压迫,C项体现了对先进交通工具的排斥,D项描述了城市马车的主要用途是游览观光,都不能说明交通工具的进步或交通思想的进步。5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无人开设木行,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什;1911年
4、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中心。材料最能说明()A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B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C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解析:选A。材料主要分析了津浦铁路修建前后蚌埠的发展变化,体现了交通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A项完整地体现了材料的中心意图。62012年,革命史诗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播出,从中我们知道周恩来在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并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在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还有()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B中国架设第一条电报线C京张铁路建成通车D中国首次参加
5、万国邮联大会解析:选D。题干四个选项所出现的时间分别为1927年、1877年、1909年、1920年。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故答案为D项。7右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珍邮,对其判断最合理的是()A“大清邮政”表明该邮票是清政府直接印制的B该邮票很可能是清朝初年使用的C该邮票现存数量应该较大D加盖相关印文,该邮票才可以使用解析:选D。A项从“大清邮政”无法判断该邮票一定是清政府直接印制;从“1 dollar”可以判断该邮票应该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后中外交流加强的背景下出现的;由于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珍邮,故存世量应该极小;该邮票原是印花税票,由加盖“大清邮政当壹圆”可判断D
6、项正确。8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写道:“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材料反映的是火车的优点B该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该发明在清末已经传入中国D该发明促进了各地的联系,作者持积极发展的态度解析:选A。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作者所指的应是电话机,具有“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等特点。结合各选项,A项“火车”错误,本题选A项。其他各项符合材料和所学。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地处海疆,操航业者甚火。通商以前,俱用沙舱,以其形似鲨鱼,故有此名由南载往花布之
7、类,曰南货;由北载来豆饼之类,曰北货。当时,本邑富商,均以此而获利。道光中,行海运,岁漕百万,由沪至天氏亦借沙船,官商称便。自汽船盛行后,搭客运货,更为便利,而沙船之业遂衰,即海运亦归招商局承办。今之沙船,寥落如晨星矣。黄苇、夏林根编近代上海地方志经济史料选辑材料二“黄包车”之于上海或许有着特别的典型意义,他在黄浦江边无奈地转动了82年,如一位风霜尽染的老人,于1956年安然退进博物馆。摘自新华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出材料反映的生活景象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发生变革的原因有哪些?解析:本题以上海为例,考查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第(1)问,从材料可以看
8、出,沙船被汽船所取代;第(2)问,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回答。答案:(1)汽船被广泛接受后,传统的沙船航运日渐衰败。(2)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活动中,自觉接受交通工具的革新。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62)1义和团揭帖的内涵是什么?提示:排斥西方物质文明。2清政府多数官员为什么反对修筑唐山至北塘的铁路?为什么以不用机车牵引做条件?提示:清政府多数官员思想保守,不能接受西方事物。有着严重迷信思想,误以为机车会冲断清朝龙脉。3你认为义和团和清政府在兴建铁路问题上的做法有无相似之处?应该如何评价?提示:有相似之处。义和团与清政府官员的行为都反映了他们的愚昧、落后。
9、义和团排斥仇视西方物质文明主要是因为痛恨西方列强的侵略,但他们将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等同于侵略行径,说明其愚昧和落后;清政府对待铁路的做法,体现了顽固、落后、自大、愚昧、保守的专制势力对新生事物的敌视、排斥。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62)1材料一中,奥特隆尼认为清军在鸦片战争中最有利的作战因素是什么?提示:清军在本土作战,所以回旋余地大,后勤补给便利。2依据材料二,清军在这场战争中最有利的作战因素有没有发挥出来?为什么?提示:没有。清政府办事效率极低,政令传递和军队调动极为缓慢,其统治极端腐败,交通通讯设施极其落后。三、自我测评(教材P62)1算一算,1911年、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
10、国铁路总长约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提示:1911年9 292千米,1924年12 000千米,到2006年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为76 600千米。1911年的铁路长度约为现在铁路长度的12.1%,1924年铁路长度约为现在铁路长度的15.6%。从政治上来说,中国成为真正的主权国家,收回了铁路修筑权。从经济上来说,随着国家的富强,修筑铁路的资金可以自己解决。从思想观念来讲,铁路已不再是新生事物,人们对它有了正确的认识。2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在哪些方面对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提示:建议从工商业、市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城市发展、对外联系等方面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