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计算器颠覆传统数学课如果你刚刚学了一年数学,是否知道y=4x这条线应该怎么画?一群一年级小学生告诉记者,他们知道!就在上海普陀区曹杨二中的展台前,这群小学生们被一台神秘的“智慧计算器”所吸引。按按这里,按按那里,才1分钟,他们就能准确地告诉记者,y=4x应该是一条怎样的直线。这台“智慧计算器”为何那么神奇?记者在上海教博会信息化展上经过亲身体验,发现神奇之处并不在计算器,而在于曹杨二中数学教师桂思铭的讲解。“这台计算器名为TI-nspireCX计算器,他几乎囊括了代数、函数、几何、统计等数学中的所有内容,除了最基本的运算功能外,它还可以画几何图形与函数、统计表格,甚至是接上传感器,采集数据
2、并处理数据。”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桂思铭通过输入首先给孩子们画了一条y=x的直线,紧接着又画了一条y=2x的直线,他询问学生,谁知道y=3x应该怎么画?大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没关系,我们可以验证一下。”通过几个图形的观察,大部分孩子都准确说出了y=4x的画法。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
3、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桂思铭告诉记者,刚才他给孩子们演示的过程其实正是曹杨二中“实验教学”的演示过程。运用这台“智慧计算器”,曹杨二中彻底颠覆了以往数学课的学习方式。不再在一开始就把公式推导过程及结果告诉学生,再由他们运用公式练习结题,而是彻底“反转”过来,由教师在上课之初设置教学任务单,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主探索,进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我们以前常说国内的数学教师很好当,如果认为数学就是一个结论
4、、两个推论、三个例题加之无尽的操练,那么,数学教师是很好当,但事实是,这样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意,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在桂思铭看来,较之于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数学所要做的,更应该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解决习题的能力。“智慧计算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影响学生学习的观念。”桂思铭表示,他愿意当这一任重而道远之任务的“先行者”。(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