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436.50KB ,
资源ID:288548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85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41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41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人教版).doc

1、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4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人教版)考纲要求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3.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群落的结构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的集合。各种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群落2物种组成(1)丰富度:群落中_数目的多少。(2)特点:不同群落_不同。(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2)竞争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等。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灭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_。想一想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是捕食吗?4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现象。(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分布。二、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代替的过程。2类型(1)初生演替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_,但被_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2)次生演替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或其他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

3、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和_进行。想一想弃耕农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能形成树林吗?探究点一群落及其种间关系1什么是群落?什么是丰富度?2种间关系类型有哪几种?思维拓展1竞争关系可致使劣势物种灭绝,以利于优势种得到更多的资源与空间。2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一般不会导致宿主死亡。这都与长期的自然选择有关,在相互选择的作用下,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寄生者与宿主长期共存。3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生存斗争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

4、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探究示例1(2010广东理综,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听课记录:探究点二群落的空间结构完成下列填空:1群落的垂直结构(1)植物的分层现象与_有关,群落中的_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依次是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2)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_的制约。(3)动物的分层与其_等有关。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_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2群落的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_的生物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

5、们常常呈_分布。思维拓展1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2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因此,由于森林的植物层次比草原植物层次多,所以森林群落一般比草原群落的动物种类多。探究示例2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听课记录:探究点三群落的演替1完成表格填

6、空,比较理解两种演替 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_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_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或其他_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_经历时间_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2.完成群落演替的结果,并加以理解: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_的或_,一般都可以发生演替到_阶段这一最高阶段能量总生产量_,群落的有机物总量_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_,群落的_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_变化,稳定性越来越_思维

7、拓展1在裸岩的演替过程中,首先进入群落的生物是地衣而不是其他生物,原因是地衣可以分泌有机酸,能够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速度。2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往往不同。如地衣阶段优势种为地衣,但在苔藓阶段,由于地衣矮小,与苔藓争夺阳光方面处于竞争的劣势,所以在苔藓阶段优势种不再是地衣而是苔藓。3群落演替是一种群落代替另一种群落,而不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种群也并没有随着群落的演替而消失。探究示例3(2011海南卷,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

8、演替是初生演替听课记录:题组一群落及种间关系1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2(2011镇江质检)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3(2011安徽卷,6)某岛屿由海

9、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4下表显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种群变化情况(无猎捕现象),下列结论中最适合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年份狼种群数量驼鹿种群数量197010901972121151974201451976251051978189519801898A狼的数量随驼鹿数量的增加而增加B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C驼鹿数量随狼数量的增加而增加D两

10、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5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甲可表示火灾后森林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6(2011大纲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7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

11、演替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还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它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题组二土壤动物丰富度研究8(2009江苏生物,24)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招潮蟹类厚蟹类沙蚕类泥螺类蛤类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 总数裸露泥滩5181142

12、12110214米草群落312290011000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9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题 号123456789答 案

13、题组三综合题10(2011南通质检)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调查时间调查项目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利用率(%)20.342.388.995.9总初级生产量t/(hm2a1)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1.5014.5223.8826.00(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3)请绘制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

14、数之间的关系坐标曲线图。(4)下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学案4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前准备区一、1.种群2.(1)物种(2)丰富度3(2)资源和空间(3)体表(4)彼此有利想一想不是捕食,捕食必须发生在不同物种生物个体之间,而雌雄螳螂属同一物种。4(1)分层(2)镶嵌二、1.另一个群落2.(1)植物植被彻底消灭森林(2)土壤种子繁殖体3.速度方向想一想不一定,还受气候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课堂活动区探究点

15、一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如一个池塘内的所有生物。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探究示例1A“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的意思是说禾苗多时草难以生长,草多时禾苗难以生长,禾苗与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思路导引探究点二1(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2)温度(3)食物及栖息场所分层2不同镶嵌探究示例2C植物群落出现分层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光照(森林)、温度(高山)等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可以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譬如玉米和大豆间种,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探究点三1没有被植物覆盖被彻底消灭了土壤条件种子繁殖体漫长较短2

16、能预见可测的森林增加增加多结构不可逆高探究示例3D围湖造田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破坏了生态平衡;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变化;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构建知识网络丰富度互利共生寄生垂直结构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课后练习区1D纵坐标为甲、乙、丙三种鱼类的食物分布,有共同的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故构成竞争关系。方法技巧对种间关系的相关曲线确定(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17、(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4)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如09全国理综: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例09年江苏卷中人吃玉米籽粒,而牛吃秸秆。2C生物丰富度是指生物种类的多少,而不是个体数量的多少。3B由题干可知,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无植被覆盖,故在该岛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B项错误。初生演替的时间较长,D项正确。人类的参与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项

18、正确。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即物种的镶嵌式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A项正确。4A本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信息,考查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动关系。刚开始捕食者狼数量随着被捕食者驼鹿数量增加而增加,后来由于狼过多造成驼鹿数量锐减,直至最后二者数量都大致稳定。5ABD甲表示的是次生演替,故A正确;乙是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历时短,故B正确;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物种的种类和组成不同,故C错误;不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气候条件适宜,最后都可以演替成森林,故D正确。6A草坪和树林两个群落中的植物都具有分层现象,导致其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7B群落的演替是一直存在的,它贯穿

19、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任何一个群落都不可能是不变的,即使其内的生物种群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特征也可能发生改变,没有绝对不变的群落。另外根据群落演替的概念,演替应该是其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所代替。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种群稳定性的提高,因此我们说群落演替的顶极阶段是森林阶段。知识归纳对群落演替的分析(1)演替的原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群落内部环境变化;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人类的活动。(2)演替的特征方向:有一定的方向性。能量

20、: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渐降低,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加。生活史: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变长,生态位变窄。物质循环:由开放转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8AD比较表中裸露泥滩与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可判断A正确,B错误。C错误,D正确,物种数和个体总数与常用底泥采样器的规格无关,但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因素有关。实验方法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1)丰富度调查方法:由于大多数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以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因此,土壤小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而是采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2)丰富度的

21、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二是目测估计法(指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很少等。)(3)利用诱虫器采集土壤小动物的原理: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小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9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但由于身体微小,不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调查的方法。10(1)次生演替逐渐增加(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利用率升高(或正相关)(3)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连线如下图:(4)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5)样方空间上的分布(分层)解析(1)从题干信息可知:群落演替的起点不是原始裸地,而是从原来的植物群落所发生的演替,故为次生演替,演替的结果是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增加。(2)从表格数据可看出在演替过程中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也增加。(4)生物量演变的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5)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对不同物种空间分布情况的调查可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