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 文 试 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马的历史,非常悠
2、久。甲骨文中就有马的形象。据史书记载,商周时贵族出行多乘马车或骑马。贵族死后,作为陪葬的马匹也占据着一席之地。霍去病墓的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无不显示出统治者对马的重视。也正是马在古时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帝王对良马的喜爱,在客观上促进了“马艺术”发展。汉武帝不惜重金和发动战争来换取汗血宝马。马成为汉代绘画和雕塑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和内容。唐太宗属马,也特别爱马。在我国石雕艺术史上,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树起了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艺术风格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峰。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各朝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中呈现出各式面貌,虽然霍去病墓石雕群与昭陵六骏这两组马的石雕艺术品是在不同时代的特殊风
3、格下成就了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面貌,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通之处。 一是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统一。虽然历史上大多把霍去病墓石雕群归为写意的类别,而唐昭陵六骏则被看作写实的代表,但在具体的形象塑造方面,这两种艺术手法相互渗透。昭陵六骏继承了霍去病墓的创作手法,采用象征手法,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两组石雕虽然都刻画的是战马,实质是反映人的勇敢和战争的惨烈。因此不管是霍去病墓石雕还是昭陵六骏,不仅是对帝王将相的颂歌,也是无数英勇将士的历史丰碑。霍去病墓纪念性石雕的重要特点,是将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石料的选取相结合,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
4、品。作品中战马威武雄健,傲然挺立,敌人蜷缩于马下,垂死挣扎,与整个马的轮廓浑然一体。而在整个雕塑的关键部分,如马下胡人的特征运用线刻和浮雕的手法刻出相对写实的形象。这样,将大写意与细微写实的造型手法相结合来表现精妙传神的形象。就马的造型而论,汉马偏于写意,蹄细体肥,外形流畅简洁;唐马偏于写实,注重马体解剖结构的表现。像昭陵六骏,因为皆属初唐时代,故马体的肥臀细腿等特征颇有汉风孑遗,但较之于汉马,显然更写实精确,更注重形体的结构变化,像面部的筋脉、胸肌、蹄筋等皆细致入微,在生动传神上,与汉马有异曲同工之妙。二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马踏匈奴是我国最早的纪念碑式的大型圆雕,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
5、手法,表现了霍去病征服入侵者、取得胜利的那一刹那,被踏于马下的匈奴首领手持弓箭仰卧在马腹之下作垂死挣扎状的场景。静静站立的战马与挣扎的胡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权在握的静态与垂死挣扎的动态形成了完美统一。昭陵六骏表现上颇多写实性,刻画出骏马的飞驰、屹立、徐行三种姿势,表现出六骏共同的雄健俊美的外形和勇往直前的气势,显示出它们的情谊,是古代以形传神的成功范例。这两组石雕形象选取了动态和静态中的马的形象,并将其协调统一地安排在同一个整体中。 (摘编自肖顺、李雪松汉唐石雕中“马”的艺术形象与成就)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马的历史非常悠久。商周时代,马与贵族生活联系密切,贵族出
6、行多乘马车或者骑马,贵族死后,马匹是比较重要的陪葬品。B. 统治者对马的重视于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可见一斑;帝王对良马的喜爱,马在古代社会的特殊地位等,对“马艺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C. 虽然汉武帝、唐太宗都爱马,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味不同,导致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汉、唐两代艺术家的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D. 霍去病墓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是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几乎不可超越的作品,艺术风格不尽相同,前者重意象造型,后者重写实造型。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深广的,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唐代昭陵六骏这两组马的石雕艺术品代表了两个时代独特的艺术面貌
7、。B. 在艺术形象塑造方面,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两种艺术手法可以相互渗透,表现为二者的统一性,霍去病墓石雕群、唐昭陵六骏就是典型例子。C. 虽然唐昭陵六骏被看作写实的代表,但在塑造形象时,它也继承了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手法,采用象征手法,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D. 霍去病墓石雕群是对帝王将相的颂歌,也是英勇将士的历史丰碑,它突出的创作特色是将艺术构思与石料选取相结合,据意取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将大写意与细微写实的造型手法相结合,以表现精妙传神的战马和人物形象。B. 昭陵六骏有汉马之遗风,但它显然更写实精确,更注
8、重形体的结构变化,面部的筋脉、胸肌、蹄筋等细致人微,因此,形象比汉马更加生动传神。C. 马踏匈奴表现霍去病战胜入侵者的情景,静立的战马与挣扎的胡人形成鲜明对比,静态与动态达到了完美统一,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D. 昭陵六骏在表现上颇多写实性,它刻画骏马的飞驰、屹立、徐行三种姿势,将动态、静态的马的形象安排在六骏的整体之中。【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题中C“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味不同,导致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汉、唐两代艺术家的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表述脱离原文,属于强加因果关系。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
9、“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种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题中D项中“据意取材”与原文不符,参见原文“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
10、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B项中“形象比汉马更加生动传神”曲解文意,原文说“在生动传神上,与汉马有异曲同工之妙”。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配 角聂鑫森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
11、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
12、,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
13、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他摇了摇头,说:“不!
14、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漫天大雪,朔风怒吼。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
15、个响指,大声说:“行了!”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阅读兴趣。B. 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一方面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C. 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物形象
16、,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D. 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5. 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6. 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刚嫁给父亲时满怀期望,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嫁给父亲后,深怀悔意,对父亲“配角”职业颇为不满,公开场合尽量避免提及父亲的“演员”身份;儿女长大后,对父亲多了关怀体贴,安慰受伤的父亲,提醒孩子不要干扰影响父亲拍戏。 6. 人物形象上:这个画面是父亲
17、拍戏结束后拍戏结束后辛苦、疲倦的状态直接呈现,通过父亲的动作、神态描写,强化了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小人物,辛勤、努力的配角形象特征。情感表达上:结尾处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着“我”对父亲的深厚情感,但情感表达含蓄委婉,隐而不露,意味丰富,引发读者想象。思想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像父亲这样的普通小人物(“配角”)在社会生活中尽管不扮演主要角色,但他们认真生活、认真工作,也值得赞美。【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A项,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身份,然后再介绍名字;以名字的“伟大”衬托职业中扮演的角色的卑微,不存在“欲抑先扬”之说。B项“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判断比较牵强。D项“重视描绘
18、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错,小说未涉及心理描写。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读全文;抓标题;辨文体;找线索;理层次。题中错误的选项主要是对小说情节、主题的考查。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答题首先到文中找到人物的言行举止,从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从相关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
19、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
20、析人物形象。)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结尾好处”,答题应该从内容和结构等角度结合原文内容答题。点睛:小说情节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
21、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
22、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1933年9月,16岁的徐舜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工程组,毕业后到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厂工作。这一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轰炸杭州笕桥,徐舜寿立志要“航空救国”。1944年9月他被派往美国学习航空,参加了FD-l飞机的设计工作,学成回国后从事运输机设计等工作。1949年春,徐舜寿所在的南昌第二飞机制造厂被迫
23、迁往台湾,他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辗转来到已经解放的北平,投身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建国初期,中国的航空工业极其薄弱。为摆脱这一落后局面,1953年国家把航空工业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周恩来总理为航空工业提出了“由修理到仿制,再到自行设计”的战略发展方针。1956年8月,航空工业局决定在沈阳创建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首批受命组建飞机设计室的有徐舜寿、顾诵芬、陈一坚等,同时还从全国各地调集了近百名科技人才和新毕业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未涉足飞机设计。徐舜寿被任命为设计室主任。当时空军航校普遍使用的螺旋桨、后三点起落架式的雅克-Il中级教练机,已满足不了喷气式飞机的训练要求。为了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
24、,经过反复思考和仔细分析论证,徐舜寿认为,第一架飞机应当是一种喷气式歼击教练机(后定名为歼教-1飞机)。这不仅是培养新飞行员的需要,也是新中国设计队伍建设的需要。况且,中国初步积累了生产、使用和维修飞机的经验,并成功仿制了雅克-18初级教练机和米格-17高亚音速战斗机;同时,我国已经具有制造喷气歼击机的工业基础。徐舜寿很重视苏式飞机的研究,到任后也倡导设计人员认真研究苏联各类型号的飞机和各种技术手段,而他的设计思路并没有被苏式飞机框住,他的想法是“学习苏联、参考英美”,稳步前进。因而,他在后来歼教-l的设计中,选用了美英式的两侧进气方式,而没有沿袭苏联传统的机头进气方式。这种两侧进气的布局先后
25、被用到我国的强-5飞机以及一系列新的战斗机上,后来苏联自己设计的飞机也改用了两侧进气。1958年7月26日,正式试飞。首飞成功后,叶剑英元帅特地从北京赶到沈阳参加了歼教-1的庆功会,并观看了精彩的飞行表演。这一年“大跃进”开始了,飞机设计室曾提出设计超音速歼击机的设想,初始方案尚比较实事求是:马赫数1.4,升限18000米。由于形势变化,飞机设计指标一路攀升:马赫数急剧上升至1.8、2.0。看到不尊重科学规律的种种现象,徐舜寿大胆直言:目前我国还不具备研制这一种飞机的条件。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他敢于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徐舜寿主持、组织或亲自设计的飞机有歼教-l、初教-6、强-5、
26、歼-6、轰-6、运-7伍修权将军曾撰文回忆他:“生于江南水乡,为了发展我国航空工业,足迹遍及全国,并且长期生活在北方。每次调动,他从不讲条件、地点,往往只有一句话,只要搞飞机,到哪儿都行。”解放初期,国内有关飞机强度计算方面的书籍很少。1953年,四局的情报资料部门新到了俄文版飞机强度学。徐舜寿看到后,当即着手将其翻译出来,供我国航空院校和飞机设计部门使用。设计室成立初期,飞机设计资料奇缺,徐舜寿要求设计人员收集当时国内已有的苏联米格和雅克飞机的各种资料,每次有人去北京出差,他都会嘱托购置和预定美、英等国的航空期刊、书籍,引导青年技术人员不断学习。为了尽快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他把能请来的专
27、家都请来,给设计人员授课,传授飞机设计的经验。“文革”中他被逼写汇报材料时这样写到:“开始设计歼教-1,X后,经常请些教授来讲课。我当时在心里是有一张名单的:风洞试验,气动力学,操纵稳定,结构强度等等。”徐舜寿故意隐去了这些专家的姓名,显然担心这些人受到牵连。据顾诵芬院士回忆,这些隐去的人都是我国出色的专家、教授。 (选自张盛秋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有删改)相关链接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当得知有部分年轻工程技术人员被牵累时,徐舜寿在党的会议上坚决反对把一批离校不久的年轻人划为右派,担心飞机设计事业会陷于瘫痪。而后,徐舜寿被认为有“右倾思想”而遭到批判。(百度百科)在徐舜寿的领导下,飞机
28、设计室成为培养飞机设计师的摇篮。后来我国成立了多家飞机设计机构,其技术骨干几乎都来自这个飞机设计室。这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如顾诵莽、屠基选、管德、陈一坚等。 (周日新新中国飞机设计的奠基人徐舜寿)在飞机设计与航空理论的研究上,徐舜寿和吴大观都是我的导师、楷模。 (陈一坚陈一坚自传)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抗战时,日军进攻上海轰炸笕桥,具有航空背景的徐舜寿立志要“航空救国”,这种爱国情怀一直激励着他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贡献。B. 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飞机,并不是对现成飞机的模仿,而是在收集、研究国外飞机资料的基础上,优选技术手段,形成自己的
29、方案。C. 为了尽快提高设计人员的能力,完成歼教-1飞机的设计,徐舜寿亲自翻译了俄文版飞机强度学,还请专家来设计室进行指导。D. 设计室成立不到两年,便在徐舜寿的领导下于1958年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教练机,开我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先河。8. 作为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在航空事业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9.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说,徐舜寿是他的“楷模”。徐舜寿哪些方面的表现堪称“楷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 C 8. 主持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的设计工作,为中国飞机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主持、组织或亲自设计多种类型的飞机,为新中国飞机设计的创立与发展奠
30、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飞机设计人才,为我国飞机的设计以及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9. 热爱祖国,对航空事业有执着的追求。为了发展我国航空工业任劳任怨,足迹遍及全国,为中国的航空事业鞠躬尽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飞机设计的科学规律,反对毫无根据地提高飞机设计指标的做法。爱护年轻人,重视对年轻一代的培养。爱护他们的政治生命,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年轻人,为新中国造就了一批航空事业的栋梁之材。注意保护设计人才。文革中注意保护曾经给设计人员上课的一批出色的专家、教授。【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31、括能力。A项,“没有”错,应为:具有航空背景;C项,“主要是对现成”、“还没有形成”,两处错,应为:并不是对现成飞机的模仿;形成自己的方案;D项,翻译俄文版的飞机强度及飞机原因是:“国内有关飞机强度计算方面的书籍很少”“供我国航空院校和飞机设计部门使用”。故选B。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比如本题,A项,“没有”错,应为:具有航空背景;C项,“主要
32、是对现成”、“还没有形成”,两处错,应为:并不是对现成飞机的模仿;形成自己的方案;D项,翻译俄文版的飞机强度及飞机原因是:“国内有关飞机强度计算方面的书籍很少”“供我国航空院校和飞机设计部门使用”。8.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作为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在航空事业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徐舜寿的一生在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能予以充分体现。就本文来说,作为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在航空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主持歼教1飞机的设计,这是我国飞机设计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的突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33、为我国日后的飞机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二是主持、组织或亲自设计多种类型的飞机,这是在歼教1飞机设计成功之后,他在飞机设计领域的所取得的成就,为新中国飞机设计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飞机设计人才。带领一支绝大多数都未涉足飞机设计的设计队伍,并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设计人才,使飞机设计室成为培养飞机设计师的摇篮,这是他独特的贡献,也是他的成就。这些方面的信息,均分散在材料中,考生只要认真阅读材料,并对相关信息加以提炼、概括,是不难找到答案的。9.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说,徐舜寿是他的楷模。徐舜寿哪些方面的表现堪称楷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考查考
34、生的理解探究能力。本题的设置,参照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思路,给出一个确定的命题,让考生根据材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在材料中,徐舜寿堪称“楷模”在材料中有很多方面的表现,试题所提供的答案分别从他对待祖国和事业、科学态度、年轻一代和设计人才四个角度来考量,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探究,从创新、亲力亲为等角度来回答。对此类题,“评分参考”中规定:“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这就给考生答题提供了一定的发挥余地。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
35、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
36、:“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
37、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B.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 竟罢去之C.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 竟罢去之D.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
38、呼,一般应该是男子十八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B. 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C. 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D. 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
39、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B. 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检举自己的弟弟韦纁,当时人们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C. 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宪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D. 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
40、,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说者、骤、诣)(2)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寝、衔、为所构)(3)后世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传、胜)【解析】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
41、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原句翻译为: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持意见更加坚定。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
42、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
43、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A 项错误,男子20岁成年,行冠礼取字。1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
44、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B项“上书检举自己的弟弟”错,应是“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改为秘书丞。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13. 试题分析:
45、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说者、骤、诣;(2)寝、衔、为所;(3)传、胜。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
46、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参考译文: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人有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
47、为监察御史。他上书举荐小弟韦纁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议论这不是徇私枉法。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他再次上奏说: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
48、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
49、,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皇帝还是没有听从。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50、女冠子元夕蒋 捷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注】蒋捷:宋末元初人,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灺(xi):灯烛的残灰。夕阳西下:指南宋康与之(一说为范周)宝鼎现咏元夕词,其首三句为“夕阳西下,暮霭红隘,香风罗绮”。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全词起笔两句从静态方面极度描写过去元宵节日如画
51、的迷人景象,目的在于为后文实写现在元宵的冷清暗淡,形成今昔的强烈对比。B. 上片三至六句从动态方面极力实写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笑语欢声的热闹繁华场景。C.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三句写遍地彩灯高挂,灯光明亮照彻元夜,与“琉璃光射”相照应,写出了元宵节日的繁华。D. “江城人悄初更打”一句以动衬静,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夜晚冷落,寂静无声,鼓点悄然响起才知是初更,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江城。E.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对过去元夕的铺叙不惜篇幅,浓墨重彩,或直接描绘,或间接叙写,或以梦境加以再现。15. 请简要分析
52、这首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答案】14. BC 15. 请问谁能向天公借回往日繁荣,表达出对往昔繁华不再的伤感、对复国无望的无奈与悲愤;梦中又见往日元宵繁华,想用笔记下故国元夕景象,表现出对故国的深深眷念之情;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禁不住苦笑,表达出词人内心的一丝欣慰和无限酸楚之情。【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B项是写的昔日元宵节日场景,是虚写。C项应是“现在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是从前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的元宵节了”,与昔日元宵节日的繁华形成对比。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53、。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名句名篇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1)诗经氓中以“_,_”两句斥责负心男子,指责他誓言真挚诚恳,变心却如此之快。(2)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佩带来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 “_,_。”(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_ ,_。”(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
54、来批评: “_,_。”(5)“_,可以无悔矣,_?”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游褒禅山记)(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 ,_,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7)子曰:“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8)颜渊喟然叹曰:“_,钻之弥坚。_,忽焉在后。” (论语)【答案】 (1). 信誓旦旦 (2). 不思其反 (3). 高余冠之岌岌兮 (4). 长余佩之陆离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7).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8). 齐彭殇为妄作 (9).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10). 其孰能讥之乎 (11). 敏于事而慎
55、于言 (12). 就有道而正焉 (13). 不愤不启 (14). 不悱不发 (15). 仰之弥高 (16). 瞻之在前【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本题中易错字“彭殇”“ 沧海”。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
56、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这个派出所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石破天惊的大案,无非是东家丢了秤、西家牛顶人之类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民警也很用心地去处理。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并以各种手段将人口固着于土地之上,使得安土重迁长期被公认为国人的传统习性。基金活期定额投资具有相似临时储蓄
57、的特性,能集腋成裘,平摊投资利息,降低局部风险。这些来稿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新一届政府倡导节约之风,严禁官员大吃大喝。然而一些地方政府转变作风仍存在虚与委蛇的现象,阻碍了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题中,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念故乡。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虚与
58、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第53届意大利
59、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开创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B. 曾因研究青蒿素取得巨大成就、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对我们很熟悉的屠呦呦,于2017年1月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女性科学家。C. 警方提醒,市民如果捡到子弹、炸药、雷管等物品,请及时与警方联系,切忌不要觉得没什么危险而私自收藏,以致埋下安全隐患。D. 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互动APP,以高清的文物影像、专业的学术资料、丰富的媒体内容和创新的交互设计,为观众带来了鲜活的文化体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
60、,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搭配不当,应改为“实现了零的突破”;B主客倒置,应该是“我们很熟悉的”,或者“对我们而言很熟悉的”;C“切忌不要”否定混乱,应删去“切忌”或“不要”。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
61、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今天为什么还要提倡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本民族的精髓,那么阅读代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
62、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风度,对社会而言,_。【答案】 (1). 就是传承文化的必要方式 (2). 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3). 可以转变风气【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处,根据上文中“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和“如果,那么”可以推断,此处应是说阅读经典是传承文化的举措;处,根据上文“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和下文“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可以知道,此处应是说受熏陶不同气质也是不同的;处,根据“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
63、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知道,这两处内容是相对应的。【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1)衔接填空题一般以一个语段为语境。从语段结构入手,理清语段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楚语段的话题(或者陈述对象)、主要内容。(2)弄清要填写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属于段落的哪一个部分,它与前后文的哪一句对应。(3)弄清要填写的句子与前后文的逻辑、语义关系。(4)注意陈述对象、陈述角度、语段中心、语言的语体色彩。20. 悼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要对去世人物盖棺定论,对其生平事迹做准确精要的概括,对其影响给出
64、评价,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请仿照下面示例(不要求仿照示例的句式),从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位,为他写一段简短的悼词。要求:概括评价符合人物特点,语言有感染力,字数6090字。示例:他把自己的国家推向公义,也唤醒了世界数十亿人;他把囚犯解救出来,也把关囚犯的人解救出来;他控制了愤怒,让人们获得和解,重寻人的尊严。曼德拉,他不再属于我们,他属于一个时代。 奥巴马备选人物:陆蠡 蔡元培 马丁路德金 马克思 王安石【答案】他是一位感动中国的伟大作家,在他101岁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了1300万字的作品。一位文学巨匠,一位良心作家,一位精神的拓荒者和领路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撰写悼词。因为限制了字
65、数,表达要求简明准确。悼词是对逝者生前一生的高度评价,为尊重逝者,悼词应避讳逝者的缺点错误,所以悼词实际上是对逝者的赞词,因此,此题可借用其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注意答案中要有人物生平事迹概括及影响,词句要有感情,注意语言水平。21. 下图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形象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答案】该标志以汉字“七夕”为形,将中国传统印章、书法与牛郎织女结合,巧妙幻化成天河连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讴歌了忠贞不渝的婚爱观,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和对理想爱情的向往。【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66、”,首先观察画面,看画面由哪几部分组成,对于图形寓意,抓住题干中的提示“七夕”联系图形内容答题。.四写作22.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味道当然不仅仅是指舌尖上能够感受到的那些味道。我们常说人生百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比如说气质是一种味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如说品德也是一种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比如说心情,有时候也是一种味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还比如说要求:以“味道”为题;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记叙文体;不少于800字;不要抄袭、套作。【答案】味道有人喜欢醋的味道酸,有人喜欢糖的味道甜,有人喜欢药的味
67、道苦,有人喜欢辣的味道辣,但我却喜欢母亲的汗水味道。记得有一次,我不幸病倒在床,妈妈急忙去药店给我买药。过了几分钟后,妈妈回来了,气喘吁吁的,头上满是汗水。我看见了,很是心疼,劝她休息会儿再去熬药,可是她却没有歇息片刻,就直接进了里屋给我熬药。在熬药的同时,妈妈依旧跑来跑去,一会看看我怎么样,一会儿又看看药熬的怎么样。过了一会儿,药总算熬好了。妈妈把药倒出来后,端着药小心翼翼地走到我面前,把我扶起来,让我喝药。我颤抖的伸出双手,刚要接过碗来,妈妈却说:“算了,还是我喂你吧。”就在妈妈喂我药的时候,我第一次闻到了妈妈的汗水味,是那么的清醇,那么的甜蜜。这汗水里凝结着妈妈的辛劳和对我深深的爱意。从
68、那以后我便习惯了闻妈妈的汗水味。每当妈妈从地里干活回来,总会是满身大汗。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服。我跑过去对妈妈说:“您歇歇吧!”就在说话的一刹那,我闻到了妈妈身上的汗水味,酸里带着臭,就像天上刚下了酸雨后的味道,真不好闻。虽然汗水味道是酸的,是臭的,但我却不愿意躲开。因为我清楚的知道,妈妈为什么会有这种味道那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庭。妈妈这么辛苦的劳动,从不埋怨谁。她不象城里的女人那样打扮的花姿招展,脸上涂满了各种各样高级的化妆品,她只会用心去关爱我们。妈妈的汗水散发着对家的爱,对子女的爱,我们的健康成长是妈妈用汗水浇灌的结果。汗水中包含了妈妈的酸甜苦辣。我真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您这样太劳累了,快
69、歇歇吧!”以后,我都习惯了妈妈的这种味道。如果有一天闻不到妈妈的这种味道,就感到难受、不舒服。我喜欢母亲这种味道,惟有母亲的这种味道是那样的独特,不需要世间任何作料的调配,而是自身发出的一种无可取代的味道。闻到这种味道我感到一种幸福、一种快乐,让我说一声:“妈妈,我喜欢您的味道!”【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带材料的命题作文,抓住材料中关键句“我们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重点在于表现“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味道”,要通过议论或叙事写出生活的一些感受,这种感受用比喻的手法说即时“味道”。因此只有扣住“味道”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文章的立意才会高人一筹。 点睛
70、:写作构思要做到以下几点:1.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对现实生活的原生态加以提炼,写出人生的酸甜困辣的味道,如眼泪的味道、乡愁的味道、后悔的味道、家的味道、足球的味道、小提琴的味道、茶的味道等等。2.将思绪沉浸到历史中,在历史的丰富典籍中寻找素材,通过古人的言行诠释人生的种种况味,从而对现实生活中人生的滋味加以指导和警示,如透过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箴言感受“淡到极致的味道”;透过史记中“大隐隐于市”的侯赢“北向自剄”的举止探讨喜获知己的味道;透过“粉身碎骨浑不怕”勇保京师的于谦来诠释忠勇卫国甘之如饴的味道;通过庄周梦蝶、鼓盆而歌的人生经历探讨另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人生的味
71、道,等等。3.写记叙文一定要缘事生感。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如爱的味道而且,只有事件叙写的“厚实”,生发的感受才会“真切”。对于感受的生发,即可先事后感,卒章生发,升华情感,也可将感受融化在事件的叙写中,生发于无痕。如桂花的味道另外要合理利用描写生活中那些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场景、画面、镜头,让读者的心弦在你柔柔的拨弄下产生出共鸣,这样才能收到“平凡的人给我以最多感动”构思之效。如雨天的味道。4.也可以写文笔优雅的散文,写好了同样可以出彩。如文学的味道水的味道触碰心灵的味道等。5.还可以写见解深刻的议论文,探讨“味道”所诠释的精神给人的启迪。如寂寞的味道失败的味道等待的味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