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815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3章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展示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考情分析核心素养思维导图1.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征及其原因。2.以热点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差异。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和区域发展方向。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及原因,比较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差异及原因。3.人地协调观:理解地理环境特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促进人地协调发展。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11页基础自查知识清单特别提醒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

2、展的影响1.认识区域(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区域特征。范围性: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整体性: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不同点位置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贫乏石油等矿产丰富(2)区

3、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特色产业水产业西部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辨析】认识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几个问题1.区域与地域的异同两个概念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等。2.区域的界线并非都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而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3.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区域内部各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说其内部就不存

4、在差异。例如,南方水田区作为一个区域,其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但内部也有旱地。4.地理环境差异不仅仅影响产业活动地理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产生造成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点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1)自然环境制约着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具有差异性。(2)人类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合理和不合理两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人类就能与环境协调发展,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就会产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续表知识清

5、单特别提醒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辨析】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在区域发展的不同时期,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同。相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如在开发初期稠密的水系不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但在船广泛使用后,稠密的水系成为有利条件。 深化探究1如何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提示可从纬度位置(高中低纬、寒温热带)、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大陆东岸、大陆西岸等)、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分析。2“骑楼”是在楼房前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

6、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环境的什么特点?提示岭南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量大,气温高等特点。3南米北面体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条件有哪些?提示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充沛,雨热同期,符合水稻生长所需的条件;人口稠密,地块较小,而水稻管理需要大量劳动力,可以满足水稻精耕细作的需要;水稻单产较高,可以满足较多人口生活需要。4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松嫩平原作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提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松嫩平原虽然水热条件欠佳,但也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成熟;地广人稀,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余粮多,商品率高,故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之

7、一。5在现代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相比东北平原来讲,其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逐渐丧失。由于耕地面积减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粮食不断减产。面对这些问题,请你为该地区农业的发展指出方向。提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传统作物的比重,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在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及花卉果蔬产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6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将如何变化?提示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中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后期: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很低。热点快递热点扫描主题一多以区域图、景观图等图文材料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区域地

8、理特征,考查考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在备考中,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对热点区域进行区域认知,探究区域发展问题及发展方向,落实于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上。主题二多以区域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图文材料为信息载体,对同一要素进行差异比较,或对两个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考查考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在备考中,应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对比分析区域地理要素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指出彼此能够借鉴的发展模式或经验,落实于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上。热点题型1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

9、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多种多样地形多种多样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地质条件的差异ABC D(2)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A通风透气 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C防潮 D保温(3)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 D土壤解析:第(1)题,“石头房、竹木房”主要是各地就地取材建设,与建筑原料有关;“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吊脚楼建在山

10、区,而三合院及四合院建在平坦之地。第(2)题,陕北地区纬度较高、海拔高,冬季气温低,同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而气温更低,则一般不设北窗,而南边窗户较大主要是冬天可接收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第(3)题,陕南注重排水,说明降水较多;陕北注重雨水收集,说明降水少;两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而降水差异大,故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答案:(1)B(2)B(3)C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马里布海滩是洛杉矶最负盛名的海滩之一,它拥有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岩石和清新的阳光,此外还是世界著名的电影拍摄地点,很多好莱坞明星和演艺界人士也居住于马里布(洛杉矶最富裕的几个城市之一),增加了海滩知名度。

11、在马里布拍摄电影起于20世纪50年代,已经有近70年历史,政府也十分支持影视产业的发展。下图为马里布海滩地理位置示意图。(1)推测马里布海滩岩石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原因。(2)说出马里布海滩阳光清新的原因。(3)分析马里布海滩成为世界著名电影拍摄地点的优势条件。(4)推测马里布政府十分支持影视产业发展的原因。答案:(1)处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形态各异的岩石;面向海洋,受海浪侵蚀作用。(2)晴天多,光照条件好;靠近海洋,常年微风吹拂,利于污染物扩散;城市富裕,环保投入大;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污染企业少。(3)阳光清新,拍摄效果好;环境优美,便于取景;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影视产业

12、发展时间长,产业协作条件好。(4)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可带动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可提高马里布的知名度,有利于旅游业发展;影视产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小等。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13页考点一地理环境特征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1(2019高考海南卷)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如图)。据此完成(1)(2)题。(1)该镇位于()A海南省B广东省C浙江省 D山东省(2)该镇

13、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A寒潮 B台风C泥石流 D冰雹解析:第(1)题,从文字材料中“沿海小镇、第一缕曙光、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咬山,山抱屋”及图象材料中的大量“坡形房顶”等信息比较容易判断出该镇位于浙江省。第(2)题,分析材料可知,该镇位于浙江省,寒潮和冰雹较少,A、D项错误;石砌建筑仍然比较松散,几乎无法抵御泥石流,C项错误;该镇位于南方沿海,台风易发,而石砌建筑且依地势而建,抵御台风的能力相对较高,B项正确。答案:(1)C(2)B2(2019高考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

14、,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A船舶制造与维修B海洋文化旅游C水产养殖与捕捞D远洋货物运输(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下图),其目的主要是()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解析:第(1)题,据题意分析可知,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和“渔家乐”码头,均反映的是海洋文化,反映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B项正确。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介于低潮线与高潮线之间,其中人工礁石放置在防潮堤的前沿地区,可以减缓海流速度,减轻海水对海岸的冲刷作用

15、,保护海岸,同时,盐生植物可以起到净化海水的作用,A项正确;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与美化环境无关,B项错误;没有增加湿地面积,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开发滩涂和海水养殖,D项错误。答案:(1)B(2)A3(2019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下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16、。(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浙江省的地形、市场分布状况和客源的特点(一日体验型滑雪者)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可从旅游资源的集群、组合状况对游客的吸引力及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根据题干要求从滑雪场的建设和维护两个层面作答。结合材料“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可知,建造滑雪场需要的雪量大,而浙江省纬度

17、较低,气温较高,人造雪融化较快,需要经常补雪,因此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和水资源。第(4)题,赞同与反对选择其一,并陈述自己的理由即可。若赞同,可从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带来的好处方面分析;若反对,则可从投资回收慢、市场规模小及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分析。答案:(1)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南方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多为体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2)便于利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滑雪爱好者。(3)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大,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

18、补雪。(4)赞同:增建酒店可满足滑雪者的度假需求;增建中高级雪道可满足当地运动型滑雪者需求;可增加滑雪者逗留天数,有利于提高滑雪场收入。反对:滑雪期短,建设投资难以短期收回;发展度假型滑雪的竞争力弱,难于形成市场规模;雪场均向度假型转变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1如何分析区域地理特征规律总结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2如何分析区域差异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气候差异的形成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

19、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

20、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等差异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状况。考法体验提升解题能力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南方水网地区设置了“禁养区”“限养区”。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猪场拆迁潮涌现,许多养猪大企业纷纷向东北等地迁移,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据此完成13题。1引起“南猪北养”局面的最主要因素是()A国家政策 B河网密度C市场需求 D生产规模2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A接近市场 B劳动力成本低C交通便利 D饲料原料丰富3与南方相比,东北利于养猪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A气候寒冷,猪瘟等疫情较少

21、B河流湖泊众多,利于排污C草场广阔,利于大规模放养D森林资源丰富,饲料充足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南方水网地区设置了“禁养区”“限养区”;南方养猪企业向东北迁移。则引起“南猪北养”局面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家政策。第2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大豆等作物充足,则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饲料原料丰富。南方人口密度大于东北,则南方市场大于东北市场。第3题,与南方相比,东北纬度高而气候寒冷,则猪瘟等疫情较少。答案:1.A2.D3.A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下图中,图甲示意铧堤灵渠的枢纽工程,是在湘江内修建的一座滚

22、水低坝,有大小天平石堤与其相连,形成“人”字形,铧堤前锐后钝,形似犁铧,劈水分流。图乙示意古人在北渠中设立的陡门,被称为运河船闸的始祖。图丙示意灵渠的构成。据此回答45题。4由材料可知,灵渠在秦朝修建之初其主要功能是()A灌溉 B航运C防洪 D旅游5当时开凿线路绕道北渠和南渠而不是图丙中虚线处,最主要的原因是()A从高处往低处引水,水能自流B延长渠道,扩大灌溉面积C虚线处为两河的分水岭,地势高,修建工程量大D延长渠道,水流更平稳解析:第4题,材料“古人在北渠中设立的陡门,被称为运河船闸的始祖”,说明灵渠当时主要解决船舶通航的问题,故B正确。第5题,该地东西河流分属不同水系,虚线之处应为分水岭。

23、因此地势高,工程量巨大;而古代技术水平低,施工难度巨大。故C正确,排除D项。灵渠当时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物资的南运,故A、B错误。答案:4.B5.C秦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表演高亢激昂,穿透力强,多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据此完成68题。6剪纸艺术可反映不同地区的景观特征,下列四幅剪纸中反映秦腔起源地的是()A BC D7促使秦腔表演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冬冷夏热,降水集中B视野开阔,交通不便C千沟万壑,土层深厚D人口稠密,历史悠久8推测枣树的生长习性主要是()A喜光,耐干旱B喜湿,耐洪涝C喜酸,耐贫瘠D喜雾,耐阴凉解析:第6题,读材料可知,秦腔应是陕西的地方剧种。在四幅图中,图显示的窑

24、洞、树木,应为陕西的标志性地理事物。故选C。第7题,“表演高亢激昂,穿透力强”体现当地视野开阔,但交通不便,人们相隔很远可以相见,但想走到一起却很不方便,便大声呼喊,以传递信息。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秦腔这一地方剧种。选B。第8题,黄土高原地区,地处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这里的植被就形成了与当地自然地理特征相一致的“喜光,耐干旱”的特点。选A。答案:6.C7.B8.A考点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1(2019高考北京卷)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内()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湖泊水主要来自运河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D植

25、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乡镇数量明显增多城市服务功能增强第三产业结构趋同工业地域联系紧密ABC 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是降水。由于季风气候具有不稳定性,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大,从而使得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A对。该地位于外流区,湖泊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B错。该区域降水较多,且多为水田,因此农田的盐渍化现象不普遍。C错。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错。第(2)题,区域一体化会扬长避短,有利于各级城市优化产业结构,并促使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对。长江三角洲

26、区域一体化会促进区域交通网建设,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联系,使得工业地域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会促进该区域城市化进程,从而促进城镇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错。区域一体化会促使参与其中的各区域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会增强而不是趋同。错。答案:(1)A(2)C2(2019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吉林省珲春市(如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1)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2)据图文信息,对该市发展进

27、出口贸易的条件予以评价。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3)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解析:第(1)题,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河流、自然资源等。珲春市位于我国的长白山区,纬度较高,地势起伏大,海拔高,森林广布,为温带季风气候。河谷地带地势低,温度高,水资源较为充足,土壤较为肥沃,而其他地区因地势起伏大,坡度大,土层较薄,气温较低,森林茂密,不利于人类活动。第(2)题,评价条件类的题目要从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设有贸易口岸,有铁路、公路与邻近的港口相连,

28、交通便利。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说明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这些都是有利条件。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港口分别属于俄罗斯和朝鲜,缺乏我国自己的海港;该区域邻近的朝鲜经济相对落后,俄罗斯的远东部分经济欠发达,所以距离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及消费地较远。第(3)题,植被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图们江流域的植被恢复之后,水土流失减少,河流的含沙量减少;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功能增强,使图们江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答案:(1)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答出三点即可)(2)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

29、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3)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1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地理环境要素:不同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

30、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进、生产效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二、三”或“一、三、二”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

31、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 方法技巧四步分析区域发展阶段考法体验提升解题能力水车亦称“翻车”“踏车”,主要由木槽、刮水板、轮轴和木链构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能引水灌溉和排水的农具,最初的水车是用人力转动的,长约3米左右,后来出现了利用畜力、风力、水力等转动的多种水车。从汉朝至20世纪70年代,水车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仅博物馆或个别乡村可见。据此完成13题。1从汉朝至20世纪70年代,水车之所以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因为其能()A减少水利工程的修建B扩大和保障种田规模C使农作摆脱水源制约D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2下图水车曾广泛适用于我国()A地势和缓的平地

32、B洪涝频发的湖沼地C地势起伏的山区D干旱缺水的垦荒地320世纪70年代后水车在我国逐步消失,主要是因为我国()A种植结构的调整B水资源跨区域调配C耐旱稻种的推广D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解析:第1题,我国农业分布区大部分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作为引水灌溉和排水的水车,可增加农田的灌溉面积和洪水期的农田排水,有利于扩大和保障种田规模,B正确。水车输水距离有限,不能减少水利工程的修建,A错误。可以缓解水源制约,不可以摆脱,C错误。我国古代农业多为小农经济,农产品的商品率低,D错误。第2题,据材料可知,水车输水距离有限,适合地势和缓的平地输水和排水,A正确。古代受农业技术条件限制,湖沼地不

33、利于农业的发展,B错误。地势起伏的山区,输水距离较远,不适合水车使用,C错误。干旱缺水的垦荒地,水源少,水车需求量少,D错误。第3题,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效率更高的抽水机广泛使用,水车逐渐被取代,慢慢消失,D正确。种植结构的调整、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和耐旱稻种的推广对农业用水的需求没有减少,故农田输水仍是需要的。答案:1.B2.A3.D下图示意经济发展的技术模型,在模型中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工资水平和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即:假设函数yf(TW),其中,y是经济增长率,T是技术水平,W是工资水平。图示上半部分示意技术水平和工资水平的长期趋势,下半部分示意收入增长率的变化趋势

34、。读图,回答46题。4处于阶段初期的国家,在国际分工中迁入的工业类型是()A资源密集型 B劳动力导向型C资金密集型 D技术导向型5下列关于图示不同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阶段人均收入水平高B阶段前期环境问题突出C阶段经济增长率最大D阶段后期产品国际竞争力大6结合上图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A延缓工资水平的上涨速度B降低工资水平,扩大TW的值C降低技术水平,缩小TW的值D保障国内物资供应,减少产品出口解析:第4题,处于阶段初期的国家,技术水平、工资水平均较低,这些国家产业基础薄弱,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以劳动力导向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

35、,而资源密集型工业主要依托当地自然资源条件,自然资源不易发生空间转移。所以在国际分工中迁入这些国家的工业类型主要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故选B。第5题,阶段后期,产业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但是工资水平不高,所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技术水平含量高而价格不贵,因此国际竞争力大,故选D。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低,故A错误;阶段前期为工业化的早期阶段,环境问题较少,故B错误;阶段技术水平和工资水平都较高,经济增长率较小,故C错误。第6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经济增长率yf(TW),TW的值越大,经济增长率越大。我国当前的技术水平较高,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扩大TW的值,一方面需继续提高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延缓工资水平

36、的上涨速度。工资收入涉及社会大众的幸福指数,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降低工资水平来扩大TW的值,故B错误;降低技术水平不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故C错误;当前我国部分物资富余,可以增加这部分产品的出口,故D错误。答案:4.B5.D6.A学霸加餐培优提能*再下一城凤堰古梯田(如图所示)位于陕西南部,被誉为“中国最美田园”,于清代修筑而成,主要分布在海拔500650米之间的坡地上。梯田修筑初期,当地农民夯实梯田底土来改良水稻生长条件。近年来,当地越来越多的梯田由种植水稻改为油菜和果树。据此完成13题。1凤堰古梯田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山地气候2

37、梯田修筑初期,当地农民夯实梯田底土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梯田坡度 B平整土地C减少水分下渗 D加固梯田3当地越来越多的梯田由种植水稻改为油菜和果树的主要原因是()A粮食需求量减少B水热条件发生变化C城市化快速发展D产业发展方向发生变化解析:第1题,读材料知,凤堰古梯田地处秦岭以南,大巴山以北的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A正确。第2题,梯田修筑初期,属于刚开垦的土壤,土质疏松,孔隙大,地表水易渗漏,故易出现干涸;因此,梯田修筑初期,当地农民夯实梯田底土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分下渗,C正确。第3题,市场需求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规模,该地梯田由种植水稻改为油菜和果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该地产

38、业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D正确。答案:1.A2.C3.D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靠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湾区。目前,四大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据此完成46题。4湾区经济发展快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交通 B资源C气候 D文化5影响湾区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和市场B地形平坦、气候适宜C政策和税收优惠D科技发达、人才众多6目前,四大湾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最主要是()A海运繁荣 B产业集聚C科技创新 D市场广阔解析:第4题,湾区最大的特征就是拥有海湾,具有海运优势,故A正确。第5

39、题,外向型产业需要进口原料、加工后要大量出口产品到市场,而湾区位于沿海,便于进口原料、产品出口海外市场,所以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在湾区。第6题,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要有创新、领先的产品,则科技创新是最主要的动力。答案:4.A5.A6.C某河流的渔业资源变化是由污水排放量、人口、河流流量三个因子及其变化趋势共同决定的。下面是该河流某河段的三个因子变化趋势图,线表示该河段渔业资源的变化。读图,完成78题。7在e时间段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人口和污水排放量在该时间段内对渔业资源没有影响B如果人口和污水排放量严格控制在某个水平内,则渔业资源仅由河流流量决定C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关键D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8如果用渔业资源变化代表该河段的生态变化,在b和c时间段时,河流生态与污水排放量呈正相关,关于其原因最合理的是()A因为生态本身就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这里凑巧是正相关B因为人口控制在一定数量C因为河流在一定河流流量值上具有较高的自净能力D因为人口数量相对稳定,所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较为固定解析:第7题,在e时间段内,污水排放量基本不变,人口略有增加,渔业资源与河流流量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第8题,在b和c时间段内河流流量较大,因此河流自净能力较强。答案:7.B8.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