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答题前,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铅笔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容,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卡面清洁,不折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力法探求病因,分析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等的变化,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
2、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从哲学角度看,中医药文化( )具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最科学最先进的病理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蕴含着自发的辩证法思想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从哲学角度看,中医药文化具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蕴含着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正确。:“是最科学最先进的病理学说”说法太绝对,也不属于哲学角度,错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错误。故本题选B。2. 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体现“三分文学,七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意识和物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文学创作
3、只能靠主观想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意识,错误。:文学创作产生的是意识,“七分生活”、“源于生活”说明文学创作要根源于客观实在,也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但不是只能靠主观想象,错误。:文学创作产生的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符合题意。:“三分文学”、“高于生活”反映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 孙子兵法第四篇指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积势蓄势谋势,才能应对变局;识变求变应变,方能乘势而上。这启发我们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须( )善于因势利导,以
4、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着重积势蓄势,通过量变实现事物发展着力求变促变,把握和突破规律的制约做到乘势而上,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积势蓄势谋势,才能应对变局;识变求变应变,方能乘势而上。这启发我们善于因势利导,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做到乘势而上,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发展,正确。:“积势蓄势”是量变,但事物发展最终通过质变来实现,而不是通过量变实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尊重规律是发展的前提,错误。故本题选C。4. 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四大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知的观念不仅产生很早,其含义也很广泛,由音乐之和,到人
5、际关系之和,到国家政事之和,逐步深化。面第一个对和进行理论提升,使之成为事物之本和天地法则的人是西周时期的史伯,他曾说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的观点表明( )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矛盾的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错误。:依据题意,史伯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观点表明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符合题意。: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错误。故本题选
6、B。5. 具有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的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变革在于它( )为扩大人类认识领域提供强大的认识工具和手段帮助人类在科技革命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能直接地促使机器人产生引领科技革命的创新能力能杜绝人类在产业变革过程中的错误行为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据此可知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变革在于它为扩大人类认知领域提供强大的认识工具和手段;帮助人类在科技革命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符合题意。:“直接”一词说法错误,因为人工智能自身无意识,机器本身
7、不能产生科技革命的创新能力,人工智能“促使机器产生引领科技革命的创新能力”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得以实现的,说法错误。:“能杜绝人类在产业变革过程中的错误行为”说法太绝对,错误。故本题选A。6.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民法典时代,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这部民法典贴近百姓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反映新时代需求,是维护公民各项权利的一部百科全书。民法典的制定( )是对上层建筑的完善,有利于巩固经济基础可以弥补生产关系的缺陷,适应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由解决新时代
8、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这部民法典贴近百姓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反映新时代需求,是维护公民各项权利的一部百科全书。民法典的制定是对上层建筑的完善,有利于巩固经济基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符合题意。:民法典的制定是对上层建筑的完善,不属于生产关系的完善,错误。:民法典的制定作为上层建筑的改革,是由目前我国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错误。故本题选B。7.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从暂学角度看,这里强调的是( )在社会发展中,美好梦
9、想是根本动力,诚实劳动是直接动力人们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们在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必须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在社会发展中,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根本动力,诚实劳动是直接动力,说法错误。: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题中强调的是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必须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人们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说法错误
10、。故本题选D。8. 如今,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成为全球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饮品。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唐代,就出现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汉字“茶”隐喻着“人在草木间”和“天人合一”,并已形成不同的茶品类型、饮用方式和养生文化。联合国大会第7届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21日设为国际茶日。这说明(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茶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传播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联合国大会第7届会议通过决
11、议,将每年5月21日设为国际茶日,体现了中国茶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符合题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错误。:传播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而非主要手段,错误。 故本题选A。9. 2020丝绸之路周活动于2020年6月19日至24日在杭州举行,本次活动周的主题是“互学互鉴、促进未来合作”。通过展示丝路文化,深挖其时代价值,讲好丝路故事,这一活动举办( )有利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认同成为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A. B. C. D. 【答案】B【解析】
12、【详解】:以“互学互鉴、促进未来合作”为主题的“2020丝绸之路周”,通过展示丝路文化,深挖其时代价值,讲好丝路故事。这一活动举办有利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正确。: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它民族文化,错误。:举办以“互学互鉴、促进未来合作”为主题的“2020丝绸之路周”并不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错误。故本题选B。10.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定地走中国道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表明( )中华传统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文化自信是维
13、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精神力量树立文化自信必须要坚守中华文化优先的立场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材料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表明中华传统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说法错误。:材料中强调“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定地走中国道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表明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精神力量,符合题意。:树立文化自信必须树立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
14、念,“坚守中华文化优先的立场”说法不妥,错误。故本题选B。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下列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是与我国国体相适应,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柱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石,利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坚持一切权
15、力属于人民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基础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国体相适应,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柱,正确。: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制度,而不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错误。故本题选A。12. 在美国,总统竞选的巨额费用大部分由利益集团提供,总统上台后制定和执行对内对外政策时,必须考虑提供资助的利益集团的利益。政府基本上成了利益集团中的掮客或裁判,有时还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参与政治。材料认识到了在美国( )利益集团已深深地渗入政治生活广大民众可以通过利益集团参
16、与政治政府与利益集团已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利益集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强调政府基本上成了利益集团中的掮客或裁判,有时还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参与政治,表明利益集团已深深地渗入政治生活,政府与利益集团已形成一种共生关系,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普通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不合题意。: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利益集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和社会矛盾,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13.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处理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指手画脚。这表明( )在处理港澳事务中
17、兼顾了他国的合理关切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中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要坚决捍卫 主权国家享有独立处理内政而不受他国干涉的权力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香港、澳门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处理港澳事务是中国的内政,不存在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的问题,错误。:香港、澳门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处理港澳事务是中国的内政,不是处理国际事务,错误。:中国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指手港澳事务,因为处理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因为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要坚决捍卫,主权国家享有独立处理内政而不受他国干涉的权力,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4. 我国的国家结构
18、形式具有中国特色,下列能体现这种特色的是(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国的政党制度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不是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不合题意。:我国国家结构形式为单一制,在单一制国家中,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皆为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体现单一制特点,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指我国的政体及政党制度,与题目主旨无关,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15.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
19、人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这一论述表明( )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各国应顺应潮流,共商共赢各国人民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各国发展道路应具有一致性各国间有共同利益追求,具有良好合作发展基础我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是完善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这一论述表明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各国应顺应潮流,共商共赢;也表明各国有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具有良好合作发展基础,符合题意
20、。:各国发展道路应适应本国国情,世界各国国情不同,有着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发展需要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强调我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
21、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美丽中国?【答案】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要尊重规律,保护自然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合理开展经济活动。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和把握规律,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解析】【分析】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详解】本题属
22、于措施类试题,要求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美丽中国。设问知识范围是规律的有关知识,解答时由材料信息出发,联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知识进行分析。材料中“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可知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合理开展经济活动;材料中“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知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
23、中国。【点睛】措施类的题型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同时,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或“材料+知识”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17.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要求: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辩证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和国际的眼光,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为此高中思想政治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教育目标转
24、型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目标,从强调素质教育转变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在曲折中前行,在实践中大刀阔斧改革。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我们对于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也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理性。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回答问题(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发展变化蕴含了哪些哲学智慧?(2)这些哲学智慧对你学好思想政治课有何启示?【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实践中的改革,推动着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伴
25、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改革在曲折中前行,我们的教育认识更加科学理性。(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解运用。认识理论都来源于实践,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保化理解验证运用。认识理论都是发展的,要避免死记硬背,改进学习方法,探索掌握新知识,不断深化思想认识。【解析】【分析】本题以“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详解】(1)本题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要求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发展变化蕴含了哪些哲学智慧。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认识论的知识。材料中“高中思
26、想政治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教育目标转型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目标,从强调素质教育转变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中“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在曲折中前行,在实践中大刀阔斧改革。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我们对于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也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理性”,这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伴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改革在曲折中前行,我们的教育认识更加科学理性。(2)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具有开放性,要求回答哲学
27、智慧对你学好思想政治课有何启示,只要围绕认识论知识范围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解运用。认识理论都来源于实践,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保化理解验证运用;认识理论都是发展的,要避免死记硬背,改进学习方法,探索掌握新知识,不断深化思想认识。【点睛】体现类试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其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或“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怎样做到)某道理的”。类似的提法有“如何遵循”、“体现了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等。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
28、,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18.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和先锋,党和人民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他们颁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他们的英勇表现和感人事迹可歌可泣、催人奋进,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回答问题(1)这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的英雄和先锋们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2
29、)表彰这些英雄和先锋人物对建设文化强国有何意义?【答案】(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的英雄和先锋们集中体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伟大抗疫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2)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确保文化建设坚持正确方向。引导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磅礴力量。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进文化强国进程。【
30、解析】【分析】本题以“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和先锋”为背景,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详解】(1)本题共两小问:第一小问属于体现类试题,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的英雄和先锋们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联系题干内容及社会事实,解答时可概括为:集中体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第二小问属于简答题,要求回答这种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可以结合基础知识直接回答: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
31、现,伟大抗疫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2)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表彰这些英雄和先锋人物对建设文化强国有何意义。知识范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由材料信息出发进行分析。“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和先锋,党和人民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他们颁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这说明表彰这些英雄和先锋人物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确保文化建设坚持正确方向;“他们的英勇表现
32、和感人事迹可歌可泣、催人奋进”这说明表彰这些英雄和先锋人物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磅礴力量;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进文化强国进程。【点睛】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相关考点分析。19. 材料一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集
33、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武汉和湖北。国务院部署联防联控机制,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基层,从社区到村庄,层层压紧夯实责任,形成填密的全程、全域、立体防控网络。中国的防控举措及时有效,目前,全国各地已基本实现复工复产。材料二 进入11月份以来,美国新冠疫情疯狂蔓延,11月3日美国总统大选日,当日确诊病例超过10万人,截止11月5日上午10点30分,美国新冠病例累计达到9694176人,死亡累计238656人。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的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抗疫效果出现明显差距的原因。【答案】国体即国家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广大人的根本利益,能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美国
34、是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漠视人民生命安全。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政权管理应变高效。美国实行总统制,坚持三权分立,互相掣肘,效率低下。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中央政权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可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提高抗击疫情的效率;美国实行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导致疫情蔓延。【解析】【分析】本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各具特色的国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难度
35、一般。【详解】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设问要求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的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抗疫效果出现明显差距的原因。“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武汉和湖北。”从政体来看,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美国实行总统制,坚持三权分立;“中国防控举措及时有效,目前,全国各地已基本实现复工复产”“美国新冠病例累计达到9694176人,死亡累计238656人。”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广大人的根本利益,能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漠视人民生命安全;“国务院部署联防联控机制,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基层,从社区到村庄,层层
36、压紧夯实责任,形成填密的全程、全域、立体防控网络”、“美国新冠疫情疯狂蔓延,11月3日美国总统大选日,当日确诊病例超过10万人”。这是因为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中央政权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可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提高抗击疫情的效率;美国实行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导致疫情蔓延。【点睛】原因类主观题,“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常用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
37、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20. 李克强总理在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三国互为主要发展伙伴,经济互补性强,产业融合度高,已形成事实上的经济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我们有时会遇到矛盾和问题,但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展望未来,中日韩合作面临新的更大机遇,前景十分广阔。这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将在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开展海
38、洋合作等多个领域展开讨论、提出倡议,并发表中日韩合作来来十年展望。许多专家表示:在国际自由经贸秩序正在面临前所未有挑战和冲击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日韩三国合作的内在需要和活力前所来有的重要和迫切,所以对这次的会议充满期待。中日韩三边合作20年,一路走来不乏阳光和风雨,未来10年,我们希望多一点阳光,少一点风雨。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谈谈你对中日韩合作希望多一点阳光,少一点风雨的理解。【答案】多一点阳光,少一点风雨主要是指希望三国扩大共识,减少分歧,共同发展。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日韩三国在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开展海洋
39、合作等多个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加强合作有利于促进三国共同发展,既符合中国发展利益,也维护三国人民的利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人发展。三国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强,三国扩大共识,有利于实现睦邻友好,通过区域合作互利共赢。【解析】【分析】本题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为背景,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详解】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谈谈你对中日韩合作希望多一点阳光,少一点风雨的理解。结合材料“中日韩三边合作20年,一路走来不乏阳光和风雨
40、,未来10年,我们希望多一点阳光,少一点风雨”说明“多一点阳光,少一点风雨”主要是指希望三国扩大共识,减少分歧,共同发展;“三国将在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开展海洋合作等多个领域展开讨论、提出倡议,并发表中日韩合作来来十年展望”说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日韩三国在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开展海洋合作等多个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加强合作有利于促进三国共同发展,既符合中国发展利益,也维护三国人民的利益;“三国互为主要发展伙伴,经济互补性强,产业融合度高,已形成事实上的经济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说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人发展。三国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强,三国扩大共识,有利于实现睦邻友好,通过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点睛】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