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3.42MB ,
资源ID:28748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748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模块2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模块2 第8单元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18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凯歌前行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1)1949年,解放战争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教材补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1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2在城市(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2)进行“五反”运动,建立

2、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3意义: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二、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1956年)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

3、业国。(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内容(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控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赎买”政策指对资产阶级的

4、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朱汉国新中国经济史研究素养提升融会贯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年)探究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一五”计划史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思考根据史料一,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解读史料一论述了“一五

5、”计划的基本任务,并表明要借鉴苏联的经验。试答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史料二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这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思考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解读史料二阐述了过渡时期任务艰巨,需要较长时

6、间逐步实现。同时说明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内在关系。试答关系: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二者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两者齐头并进,同时进行;相互促进,互相补充。“一五”计划的特点和成因(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确定以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地区分布: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发展生产力和改变生产关系并举:“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进行,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长期性、渐进性:“一五”计划是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

7、大步骤,改造和建设过程中表现出长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2)成因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状况只有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途径才能改变。受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总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靠自己力量获得实现工业化的物质基础。“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这是由于东北地区具有相对优越的工业基础,且工业、农业等物质资源丰富。同时地理位置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援助,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家国情怀认识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必要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其票面图案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

8、征。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开始印制,1955年3月发行。下图是第二套人民币的部分票券和相关内容介绍。分票中的贰分和伍分正面图案为飞机和轮船,角票中的贰角和伍角正面图案为火车和水电站,伍圆和拾圆正面图案分别为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群众和工农像。背面均以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民族文字行名和面值为主题。印钞纸全部从苏联进口,纸面的防伪水印图案也是从苏联做好后运回。叁圆、伍圆和拾圆由国内设计,委托苏联代印。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三点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解析本题以“我国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为切入点,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根据图案以及相关文字“

9、不同民族服装的群众”“工农”“民族文字”“印钞纸全部从苏联进口”等提炼即可。论述时主要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团结、工业化建设成就、与苏联的交往等方面,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层次清晰即可。答案历史信息: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大团结、优先发展重工业及工业建设取得成就、苏联援助。(2分)历史阐释: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建立了中苏友好关系。我国实行计划经济

10、的必要性(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2)在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比较容易顺利地运行。这也是我国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的客观条件。(3)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世人瞩目的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4)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自然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南充一模

11、)19521957年国民经济结构比重变化示意图反映了()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成B国家重点发展工业的结果C农业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D工业化的目标已全面完成B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所以这一时期工业产值有了增加,故选B项;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成的主要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故排除A项;这一时期,农业的增长速度较慢,而不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故排除C项;“一五”计划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排除D项。2(2019遂宁一模)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木刻画售余粮。这一作品反映出当时()A国民经济恢复活跃了农村市场B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C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

12、产热情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B这一时期政府开始大规模收集余粮以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已经完成,故排除A项;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1953年已开始农业合作化,故排除C项;农民售余粮不能直接反映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质的改变,故排除D项。3(2019惠州调研)1953年毛泽东在全国财经会议指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此言论()A推动社会主义改造B表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C贯彻落实宪法精神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A根据材料“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

13、本主义经济”可知,毛泽东认为当时的资本主义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的资本主义,政府已经与其有机结合,而1953年是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故选A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表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故排除B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故排除C项; 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故排除D项。4(2019南通二模)下图时事漫画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画中有中高低三株竹笋。漫画作者以“一夜风吹一尺长”的雨后春笋寓意着()A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过急B农轻重产业比例严重失调C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愿望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C“一夜风吹一尺长”反映了改造基本完成后渴望

14、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的愿望,故选C项;漫画不含讽刺的意味儿,故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不涉及产业比例,故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排除D项。 “岁月峥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二、探索失误1“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原

15、因党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2)表现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运动:1958年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建立以“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为特点的人民公社,片面追求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3)影响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加之中苏关系恶化与自然灾害

16、,造成19591961三年严重经济困难。(4)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变了中共八大所提出的正确方针。“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有效的针对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它单靠人力就使中国的面貌大为改观,全国建起了上万座水库、几千座小型水电站、几百英里的铁路线,在大江大河上建起了一座座桥梁,开拓隧道。修筑马路,开发了更多的矿藏,灌溉了更多的土地”但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角度看,人民公社只是一种国家财政不负担的、靠集体自己养活自己的、一切听命于国家计划的劳动组织。费正清传统与变迁2“文化大革命”:动乱由

17、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三、政策调整1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调整”的含义: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即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2)“调整”的直接作用:解决大炼钢铁造成的严重经济问题,也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问题。2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素养提升融会贯通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年)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史料一“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

18、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思考史料一、二体现了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解读史料一、二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

19、设中的失误,如史料一体现了“大跃进”的高指标的特点,史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试答经济建设中出现冒进倾向;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经济规律;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共产主义),要求扩大集体化规模,实行军事化形式管理,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历史因素中国古代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造成民主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容易出现盲目服从等现象主观因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实际严重脱节的弊端领导因素党中央领导人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体制因素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权力过分集

20、中,缺乏民主监督,个人崇拜盛行国际因素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峙,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以增强自身实力以唯物史观认识改革开放前经济建设方针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为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表。年份中国总人口(万人)中国城镇人口(万人)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世界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195055 1966 16911.228.8196066 20713 07319.733.9197082 99214 42417.437.5198098 70519 14019.438.2改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

21、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上表反映了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国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从11.2%到19.4%,可以得出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不断提高;从19.7%到17.4%可知,19601970年发生逆转。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国际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示例趋势: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呈增长态势,19601970年曾发生逆转。理由:增长的因素:对实现工业化的国策的执行;计划经济的执行;工业化进程加快;“三线”建设的促进。逆转的因素:经济上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严重冲击;国际环境的影响;2

2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开放前经济建设方针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1)19501957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及“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就业,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2)19581960年: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基础的情况下超常规畸形发展。(3)19611965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两千多万城市人口下放回乡,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逆城市化时期。(4)1966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跟踪训练即

23、学即用1(2019乌鲁木齐一模)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陈云的这一设想表明()A计划经济体制日趋完善B社会主义建设多种经济可以并存C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行D经济建设受到“左”倾思想影响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陈云主张以公有制为主体,适当地发展私有制,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多种经济可以并存,故选B项;陈云的设想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不是日趋完善,故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行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排除C项;这一设想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不能说明受“左”倾

24、思想的影响,故排除D项。2在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曾把人民公社与巴黎公社相提并论,认为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公社,河南遂平的卫星公社是第二个公社,这两个公社的共同之处是()A其发生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C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D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D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追求公有化程度而出现的,突出“一大二公”,不符合生产力水平,其发生与失败均不具有偶然性,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尽管突出人民掌权的特点,但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可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新中国

25、经济建设“左”倾错误的体现,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且巴黎公社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公有化程度和生产的大规模,巴黎公社突出了人民当家作主,均有对未来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的成分,故选D项。3(2019德阳一模)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1961年到1965年,全国城镇人口减少2 600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7%下降到1964年的14.6%。这一现象表明()A全国人口总数锐减B经济政策调整的推进C中小城镇大量消失D我国生产力出现衰退B1960年冬,我国提出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其内容之一就是减少城市人口,精简职工,从而影响

26、了城市化水平,故选B项。真题研练感悟考法还原历史情景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2020山东学业水平等级模考9)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明立意:本题以河北定县农机具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抓关键:根据材料理解“变化”是什么;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理解为什么。理思路:从1952年没有大型农机具到1955年后有了机械耕作,短短3年时间这么大变化,是因为

27、这个时期我国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变革了农村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练点1:国民经济的调整(2019海南卷12)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B1953年至1962年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基于国防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则发展缓慢,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

28、害给农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1960年冬天开始,党中央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至1962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才会促进材料中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故本题选B项;这一时期,经济所有制结构没有变化,亦没有进行合作化运动,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没有解决,故排除A、C、D三项。练点2:“大跃进”运动的表现(2015海南卷24)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 101万猛增至5 969万。这主要是因为()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是指从1953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

29、故A项错误;1958年我国开展“大跃进”运动,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开办了大量工矿企业,因此这一时期职工人数猛增,故B项正确;公私合营完成是1956年底,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在材料中未体现,且与职工人数增长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练点3:“一五”计划(工业化)(2016全国卷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A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一五计划期间”,二是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这说明

30、国家的投资主要用在了生产领域,这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选A项;B项本身与材料矛盾,故排除;C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未反映深层原因,故排除;D项与材料矛盾,工业化必然促进城市化发展,故排除。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2019全国卷31)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明立意:本题以1953年创作的年画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等历史核心素养。抓关键:“1953年”“数他劳动强”。理思路:解答此题,一

31、要抓住“1953年”这一时间信息,当时我国正处于过渡时期,国家建设正有序进行;二是注意年画的题目数他劳动强,由此可知,当时“劳动”已成一种社会风尚。沿此思路继续思考即可得出答案为D项。练点4:“大跃进”运动与“左”倾思想(2014山东卷20)下面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大跃进】dyuj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解答本

32、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关于“大跃进”的解释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大跃进”运动忽视客观规律,属于“左”倾错误,而197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大跃进”运动的解释却给予充分肯定,说明当时“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故选择C项。练点5:“一五”计划(2018全国卷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D从漫画信息可知,1953年,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叩开了“锰”“铜”“钨”“石油”“煤”“铁”等矿产资源开采的大门,

33、这说明当时中国重工业得以发展,反映了当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故选D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故排除A项;在古代中国已经开始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故排除B项;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故排除C项。练点6: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018全国卷31)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B题中漫画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及作用,即不仅是家庭主妇,量布做衣服,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

34、可以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体现了女性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故B项正确;A、C两项材料没有反映;当时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故排除D项。新题快递自我评估1(2019六市一模)1953年至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年均达到92.36%,高于经济恢复时期年均84.7%的水平;消费资料所占比重仅为7.64%,较经济恢复时期的15.3%有较大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发展加大消费资料供给B经济建设深受外来模式影响C生产关系变革减少进口需求D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已经打破B1953年至1957年即“一五”计划期间,当时我国在苏联援助下优先发展重工业,进口生产资料所占比重比较大,故选B项;

35、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增加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的供给,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进口比重,与进口需求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供我国进口资料的来源国,所以不能判断西方国家经济封锁是否被打破,故排除D项。2(2019成都二模)下图为创作于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入社,这一作品()A旨在动员农民积极参加人民公社B意在刻画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C体现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风格D反映了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D1953年,三大改造开始,在农业上开展合作化运动,国家鼓励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劝父亲入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体现了在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故选D项;人民公社从1958年开始的,故排除A项; 1950

36、1952年进行土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该作品属于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排除C项。3(2019洛阳一模)1956年中共八大有关政治报告的决议中规定: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应当以国家市场为主,同时附有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这一规定()A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B强化了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D由中共八大报告的内容可知, 当时我国主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但是也让市场适当地发挥作用,这说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故选D项; 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中强调增加市场的调控,故排除B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排除C项。4(2019赣州高三摸底)196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食油、棉花、水果和水产品的占有量分别为272公斤、5.1公斤、2.9公斤、4.5公斤和4.2公斤,基本上与1957年的水平相当。这说明()A农业生产曾经面临严峻的形势B计划体制下农业未得到发展C集体化道路有力推动农业发展D“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A196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食油、棉花、水果和水产品的占有量与1957年的水平相当,说明从1957年到1965年间农业基本上没有发展,这主要是“大跃进”运动带来的后果,故选A项。19/19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