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专题素养评价(八) (专题九)(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其意图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反对洋务运动C.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D.挽救清朝统治危机 【解析】选C。洋务派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郑观应认识到洋务派的弊端,看到西方技术先进是由于政治制度先进,因而主张政治变革,提倡立宪。故选C。【深化点拨】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2、寻求救国道路,新思潮不断涌现,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2.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孔子极力描写为一个力主改革的圣人,把大同思想说成是孔子教义的最高境界。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解析】选A。康有为属于维新派,处于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制度层次,其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托古改制”,是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尽管借助孔子的思想,但其实质是宣传变法思想,故A正确;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改革思想,故B错误;维新派并未全面否定传统文
3、化,故C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故D错误。【补偿训练】“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解析】选B。根据题干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阻碍即腐朽不堪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故“全面的大变”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故A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B正确;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并非“跪着”变法,故C错误;题干并没有提到维新变法的结
4、果,故D错误。3.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在提出“变革之本在育人才”的观点时指出:“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在此,梁启超的“育人才”主张旨在()A.提高国民参政意识B.培养具有改革精神的人才C.提高国民的政治素养D.培养从事法制建设的人才【解析】选C。题干中并未提到参政的相关信息,故A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改革精神,故B错误;题干中“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说明梁启超重视国民的政治素养,故C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法制建设,故D错误。4.(2020郑州高二检测)据统计,某时期京师大学堂购买的西方教科书中,社会科学和人文类4
5、21部,约占总数的73%,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类153部,约占总数的27%。译学馆所藏教学用书中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为253部,约占46%,社会科学和人文类300部,约占54%。这种情况()A.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一定基础B.说明向西方学习进程逐步深入C.延续以往重文轻理的文化传统D.反映出广大民众迫切渴求西学【解析】选B。材料中“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书籍的增多,说明向西方学习进程逐步深入,故选B。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新政内容之一,排除A;材料对“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书籍的重视,是救亡图存的需要,并非延续以往重文轻理的文化传统,排除C;材料京师大学堂购买的西方教科书并非满足普通民众对西学的渴求,排除
6、D。5.1898年,落第举人王某见京师大学堂有生活津贴,于是报名参加。不料,有人写对联嘲讽他,“孝悌忠信礼义廉,一二三四五六七”,意为“无耻”“忘(王)八”。王某懊悔“失节”,竟在京师大学堂开学前夜悬梁自尽。王某的悲剧从侧面反映了()A.传统文化良莠并存B.“中体西用”思想盛行C.维新变法运动阻力较大D.民主革命即将到来【解析】选C。举人参加维新派办的京师大学堂受到很大的非议,从侧面说明维新变法运动阻力较大,故选C;材料不是讨论传统文化,排除A;19世纪末洋务运动破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排除B;1898年正是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发展之际,排除D。【补偿训练】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
7、国会列入议事日程。光绪帝所发上谕虽然有100多条,但其重点和脉络很清楚,反复强调的主要是练兵和筹饷。这反映出()A.光绪帝没掌握朝廷实权B.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国情C.光绪帝变法决心不坚定D.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解析】选D。由材料“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说明维新派在百日维新中未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说明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做了妥协退让,故D正确。6.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下官小吏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
8、允许臣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等参政热情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解析】选C。百日维新期间,在政治上允许臣民上书言事,这激起不少普通绅民、下官小吏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上书,对新政提出建议,故C符合题意。【拓展延伸】光绪帝支持康有为等维新派变法维新的原因(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严重的危急形势的推动,使光绪帝不甘心做亡国之君。(2)争夺权力:光绪帝企图借维新变法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利用维新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7.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
9、戊戌变法()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解析】选C。A表述与题目中“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不相符,故A错误;B表述与题目中“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不相符,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故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运动宣传的是君主立宪制的思想主张,故D错误。8.李喜所在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中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
10、A.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B.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进C.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解析】选C。材料“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说明只有把戊戌变法放在中国晚清大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才能找到变法失败的原因,A、B、D都是从局部找原因,只有C是从大的社会环境中找原因,故C正确。 【补偿训练】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新疆,在路过保定时,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材料主要表明()A.维新变法危害了广大人民利益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
11、的反抗【解析】选B。维新变法过快过急,许多人处于观望中,无所适从,故A错误;戊戌变法害怕群众,害怕革命,变法运动缺乏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正确;戊戌变法意在挽救民族危亡,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列强侵略,故D错误。9.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解析】选C。A说法错误,维新思想没有占据主导地位;B说法错误,民主共和思想是革命派的主张;D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排除。维新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故选C。【深化点拨】戊戌变法是
12、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层面的发展,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国难以行通,其所倡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理想,也不适合中国国情。10.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解析】选B。材料并未牵涉世界市场,故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俄、日、中均在工业文明冲击下进行了近代化改革,故B正
13、确;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后中国并未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故C错误;D表述更加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经济影响,与题意无关,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1题13分,第12题10分,第13题11分,第14题10分,第15题13分,第16题13分,共70分)11.(2020全国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表2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公司律(1904年)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
14、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9分)【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设立商务总会”“设商务分会”,可知广泛组织商会;公司律规定“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可知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
15、结合“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的内容,可知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第(2)题,根据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得出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根据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得出动摇了传统义利观;根据材料“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并结合中国古代商帮的发展得出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答案:(1)广泛组织商会;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2)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
16、束缚。12.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如下有老耄守旧之大臣,屡经严责而不恤,上有揽权猜忌之西后,一切请命而不行。故皇上康先生之所欲改革者,百分未得其一焉!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改革就是新与旧的斗争,新的代替不了旧的,则必然是旧的扼杀掉新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除旧比布新还要难,因为除旧就意味着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夺掉和旧体制相联系的那一部分人的饭碗,必然引起大的社会动荡。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材料三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改良主义是一条行不通的道路,是一条失败的道路。改良主义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中国近代史丛书
17、编写组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2年)材料四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1)据材料一、二,指出戊戌变法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4分)(2)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分别有什么明显缺陷?我们从中应得到什么认识?(4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得出变法遭到守旧官僚的抵制,慈禧太后对变法的阻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据材料二
18、“从某种意义上讲,除旧比布新还要难,因为除旧就意味着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夺掉和旧体制相联系的那一部分人的饭碗,必然引起大的社会动荡”得出布新有余、除旧不足。第(2)题第一问缺陷,据材料三“改良主义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得出属于阶级斗争史观,观念陈旧,无法客观反映历史;据材料四“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得出由于两部文献都是当事人的陈述,都带有主观色彩,影响可信度。第二问认识,结合材料三、四的缺陷,可知我们要坚持唯物史观,要重视史料真伪的辨别,要注重收集正反两个方面的史料等
19、。答案:(1)原因:遭到守旧官僚的抵制;慈禧太后把持实权阻挠变法;皇帝没有实权;布新有余、除旧不足。(2)缺陷:材料三属于阶级斗争史观,观念陈旧,不能客观反映历史;材料四中提到的两部文献都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或偏见),影响历史记录的可信度。认识:坚持唯物史观;不迷信史料,应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搜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
20、的戊戌维新运动做了重要准备。中国全史材料二下面为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2分)(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知识信息?(6分)(3)有人认为,戊戌新政颁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分)【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较为明确
2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据材料二中文字信息进行归纳,涉及公车上书、创办报刊、学会、戊戌变法的目的、变法的结果等信息。第(3)题是开放性问题,可任选一种观点,阐述理由即可。答案:(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2)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结果失败;戊戌变法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第一种。理由: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第二种。理由: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
22、体制。14.(2018江苏高考)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事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
23、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5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5分)【解析】第(1)题,结合戊戌变法的背景可知,社会上,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上,维新派要求变法;由“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
24、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事无补的弊病”可知,科举制存在弊端等。第(2)题,由“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可知,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由“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可知,有利于思想解放等。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15.(2020郑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咸丰以来,清政府
25、陷入内外交困中,沙俄趁机对中国东北领土进行侵吞,导致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大量贫苦百姓出关开荒谋生,造成奉天地区(今辽宁省及内蒙古和吉林的部分地区)民人数量剧增,为数不多的州县衙门难以维系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加之相沿已久的旗民二元管理体制下各自为政、吏治败坏的弊病,使得当地匪盗横生、百姓困苦。在这种情况下,清廷被迫于光绪元年(1875年)差派办事练达的刑部尚书崇实对奉天地区行政体制进行改革。崇实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盛京将军按内地总督体制加兵部尚书衔,统辖奉天地区钱粮、驻防、刑狱事务,并兼管奉天府尹,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最高长官;奉天刑名案件由将军、府尹负总责,盛京刑部侍郎只能对重大案件按律审结,其
26、他案件不得干预;盛京将军和奉天府尹每年最少得养廉银八千两和六千两,其他官员亦应一定程度加薪。崇实的改革开启了清末奉天地区行政体制变革的序幕,当地实行了二百余年的旗民二元管理体制开始被州县一元管理体系所取代,进而逐步确立了同于内地的单纯以地域划分的行省政区模式。 摘编自刘洋崇实改革与清代奉天地区政区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崇实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归纳崇实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7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咸丰以来,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中,沙俄趁机对中国东北领土进行侵吞,导致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得出清政府面临西方入侵的民族危机、沙俄侵吞领土的边疆危机(或者内
27、外交困、统治危机);据材料“大量贫苦百姓出关开荒谋生,造成奉天地区(今辽宁省及内蒙古和吉林的部分地区)民人数量剧增,为数不多的州县衙门难以维系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得出奉天地区人口剧增带来的基层治理压力;据材料“加之相沿已久的旗民二元管理体制下各自为政、吏治败坏的弊病,使得当地匪盗横生、百姓困苦”得出旗民二元管理体制的诸多弊病。 第(2)题第一问内容,据材料“盛京将军按内地总督体制加兵部尚书衔,统辖奉天地区钱粮、驻防、刑狱事务,并兼管奉天府尹,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最高长官”得出加强政务统一领导;据材料“奉天刑名案件由将军、府尹负总责,盛京刑部侍郎只能对重大案件按律审结,其他案件不得干预”得出刑名案
28、件推行一元化管理;据材料“盛京将军和奉天府尹每年最少得养廉银八千两和六千两,其他官员亦应一定程度加薪”得出增加薪俸。第二问作用,据材料“崇实的改革开启了清末奉天地区行政体制变革的序幕,当地实行了二百余年的旗民二元管理体制开始被州县一元管理体系所取代,进而逐步确立了同于内地的单纯以地域划分的行省政区模式”得出开始确立奉天地区一元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对奉天地区的行政管理;据材料“盛京将军和奉天府尹每年最少得养廉银八千两和六千两,其他官员亦应一定程度加薪”得出有利于抑制吏治腐败。答案:(1)背景:清政府面临西方入侵的民族危机、沙俄侵吞领土的边疆危机(或者内外交困、统治危机);奉天地区人口剧增带来的基
29、层治理压力;旗民二元管理体制的诸多弊病。(2)内容:加强政务统一领导;刑名案件推行一元化管理;增加薪俸。作用:开始确立奉天地区一元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对奉天地区的行政管理;有利于抑制吏治腐败。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2年4月,直隶总督袁世凯鉴于“直隶自庚子以来,民气凋伤,伏莽未消,亦非遵旨速行巡警不足以禁暴诘奸,周知民隐”,在保定率先开办警政。同时,制定了有关警察的规定,如保定警务局站岗规矩保定警务局巡逻规矩保定警务局旅店管理法保定警务局颁定旅店货宿客商册式规则等。警察制度的建立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大公报曾报道,保定的“巡警营兵在城厢内外昼夜梭行,清理街道,盘诘奸宄,按时换班,尤
30、为慎重。宵小为之敛迹,百姓称颂,有夜不闭户之风云”。可以说,清末保定的警政改革是比较成功的范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摘编自赵金辉论清末时期的警政改革与社会转型以保定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保定警政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保定警政改革的影响。(7分)【解析】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因此这一时期的警政改革受西方警政制度的影响;据材料“直隶自庚子以来,民气凋伤,伏莽未消,亦非遵旨速行巡警不足以禁暴诘奸,周知民隐”结合所学得出政局动荡,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据材料“1902年4月,直隶总督袁世凯”结
31、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保定警政改革受清末新政影响。 第(2)题据材料“巡警营兵在城厢内外昼夜梭行,清理街道,盘诘奸宄,按时换班,尤为慎重。宵小为之敛迹,百姓称颂,有夜不闭户之风云”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善;警政改革借鉴了西方警政制度促进了警政近代化发展;据材料“清末保定的警政改革是比较成功的范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得出为其他地区改革提供借鉴。答案:(1)背景:近代西方警政制度传入;政局动荡,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清末新政。(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善;促进了警政近代化发展;为其他地区改革提供借鉴。(言之成理即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