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诫子书》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697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诫子书》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诫子书》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诫子书》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诫子书》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诫子书》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诫子书》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诫子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警句,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结合诸葛亮的生平,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3.领会古人思想观念中修身与治学的联系,并将其用运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中。学习重难点:重点:感受并领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魅力。难点:深刻体会修身治学之道,明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深刻内涵。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划分文章节奏,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2.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重点关注“静”“俭”“明志”“淡泊”“致远”等词的内涵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常识积累】诸葛亮(1

2、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知识链接】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8岁幼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敦敦教诲与殷切期望尽在此书中。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也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读准字音】夫( )君子之行 淫( )慢则不能励精 险

3、躁( )年与时驰( )遂( )成枯落 悲守穷庐( )【字词梳理】1.静以修身_2.非淡泊无以明志_3.非宁静无以致远_4.非志无以成学_5.淫慢则不能励精_6.险躁则不能治性_7.年与时驰_8.意与日去_9.遂成枯落_10.悲守穷庐_【朗读练习】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2.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3.非 学 无 以 广 才,非 志 无 以 成 学。4.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5.年 与 时 驰,意 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多 不 接 世,悲 守 穷 庐,将 复 何

4、 及!【翻译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_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5.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_二、合作探究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_2.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成为君子需要怎么做?_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_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_三、课堂总结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_2.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

5、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_四、课堂检测1.用文中的句子填空。(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2.翻译下列句子,并在翻译过程中体会其深刻内涵。(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_(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_3.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赞美诸葛亮的诗句:_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_板书设计:诫子书参考答案:一、课前预习

6、【常识积累】孔明;卧龙【读准字音】夫( f )君子之行 淫( yn )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 zo )年与时驰( ch )遂( su )成枯落 悲守穷庐( l )【字词梳理】1.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2.非淡泊无以明志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4.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5.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6.险躁则不能治性 修养 7.年与时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8.意与日去 消逝,逝去 9.遂成枯落 于是,就 10.悲守穷庐 房子 【朗读练习】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2.非 淡 泊/无

7、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3.非 学/无 以 广 才,非 志/无 以 成 学。4.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则 不 能 治 性。5.年/ 与 时 驰,意/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多/ 不 接 世,悲 守/穷 庐,将/ 复 何 及!【翻译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

8、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5.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二、合作探究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说服力强。2.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成为君子需要怎么做?明确:淡泊宁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来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

9、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因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三、课堂总结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本文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

10、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2.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示例一:“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岁月蹉跎,那将于事无补。示例二:“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四、课堂检测1.用文中的句子填空。(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1)(如果)内心不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崇高的志向,(如果)做不到精神集中就不能达到远。(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3)年华随同时光疾速逝去了,意志随同时光而消失了,最终凋落、衰残。3.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