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二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汉书召信臣传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材料证明汉代()A用柴火灰做肥料B以生葱、韭菜为主要蔬菜C官府重视蔬菜种植D掌握冬季温室种植技术【答案】D【解析】“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大意:汉代宫廷,太官(官职)冬天在园子里面种植葱、韭等蔬菜(原本春天才有),用廊屋遮盖,从早到晚点着蕴火,用暖气使蔬菜生长。材料反映了古代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情形。2(2014海南)北
2、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赋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答案】C【解析】据材料,在均田制下分得土地的农民需要按户缴纳赋税,且鼓励早婚,这体现了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封建政府的赋税收入,C项正确;其它各项是统治者为达到征税目的而采取的手段。3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
3、的落后性【答案】B【解析】材料含义:一夫不耕,天下就有人挨饿,一女不织,就有人受寒。因此,神农和他的妻子都要亲自耕织。这是强调耕织的重要。故选B。4中国古代“市”的形式是逐渐成熟、完备的。下列情境,可能出现于汉代长安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门、墙B居住区里有商铺C“夜市卖菱藕”D“草市迎江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在唐代以前,封建政府对城市的发展严格控制,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这种限制直到宋代才被打破,故选A项。5(2015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自秦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以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但是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这一现象被史学家们称之为“
4、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C对外贸易和商业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情况,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原来民间贸易谷帛与钱无法适应大批量的流通,必须有一种更贵重的金属货币进行补充替代。而明朝后期由于中国在与西方的多年贸易往来中一直处于巨大的贸易顺差,西方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支付,使中国的白银储备大量增加,最终使白银成了普遍流通货币,故选C。6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解说词这样说:“在15世纪就要结束的时候,热那亚籍的航海家哥伦布带回了关于新世界的讯息。新世界是什么,是土地,
5、是人口,是资源,后来人们发现,那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哥伦布开辟了新航路B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广阔的市场C15世纪是新世界发现的时代D热那亚地区连接了新旧世界【答案】B【解析】据“新世界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这一关键信息可确定B项最符合题意。7下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某国不甘落后进入“扩张的时代”。据此可知,该西欧国家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答案】C【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扩张方向主要是亚洲,地点有马六甲海峡、中国台湾岛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殖民扩张国家中侵占中国台湾岛和马六甲海峡的是荷兰,故C项正确。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
6、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答案】C【解析】汽船和火车发明于工业革命期间,汽车发明于19世纪后期,飞机发明于1903年。9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B世界财富迅速积累到美国C美国阶级矛盾极其尖锐D第二
7、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出现大型垄断企业【答案】D【解析】占企业总数0.9%的大企业却拥有25.6%的工人和占38%的产值,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出现大垄断企业。10(2014江苏)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答案】
8、D【解析】中国小农经济瓦解的标志是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毛竹和茶叶等山货”本来就属于外销的物品,排除A项;“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仍然存在,据此可以排除B项;据“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这一信息可以排除C项;据“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这一信息可以确定D项符合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11(2014海南)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9、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答案】B【解析】相比于清政府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民国政府规定的专利保护期限短并且严格执行,这体现了民国初期以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B项符合题意。12(2014韶关)“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首先打垮了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进而剥夺了清帝国的财政税收大权。”作者认为()A鸦片战争后中国放弃白银货币本位B中国完全受英国控制C资本在英国对外扩张中起重要作用D中国的财富不及英国【答案】C【解析】据材料,“英国金融资本首先打垮了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进而剥夺了清帝国的财政税收大权”,依此分析可知C项最符合题意。131908年5
10、月26日的大公报在头版刊登了有关教堂“礼拜”,豫盛瓷器公司大减价和吉林省公民日报社招聘北京天津访员的广告。这一现象反映了()A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的威胁C社会、商业资讯的传播速度加快D该报成为宣传新思想的革命阵地【答案】C【解析】通过大公报这份报纸作为大众传媒手段,传播了宗教、经济等方面的信息,A项发生在1908年以后,B、D两项观点无法直接从材料得出。14莫洛科夫斯基是苏维埃俄国时期的一位普通农民,1918年秋粮食喜获丰收。当时他对粮食的处理最有可能的是()A剩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给国家B余粮可用作饲料C余粮卖给集体农庄D按国家要求交纳固定的粮食税【答案】A【解析】
11、据“1918年”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低价收购农民的剩余粮食。15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作用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答案】B【解析】列宁在位期间实行的政策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据材料信息列宁强调了商业的作用,据此可确定B项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实物配给制。16(2014滕州)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评论:在30年
12、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作用。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是()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B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宏观调控、微观自主”D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论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17“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下图所反映的趋势你认为应该是()A建立国营企业,出现了国有化趋势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实行“人民资本主义”D出现“经营者革命”【答
13、案】C【解析】股票持有者明显增多,这体现了股票分散化,即“人民资本主义”趋势。18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B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D勃列日涅夫的精明【答案】B【解析】导致苏联产生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他们是国家计委的”反映了这一点。19学校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
14、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答案】B【解析】三幅图片包括近代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民间创办的民族工业和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军事工业三种类型,综合分析可确定最适合三者的主题是B项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20(2014济宁)现代世界史曾对中国作出了如下的描述。书中描述的情形出现时,我国正经历着()A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B“二五”计划建设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的大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指令性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学校”“学着炼钢”可知是指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两者发生
15、在19581962年的“二五”计划期间。故选B项。21某版本高中历史教材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第33课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166第34课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171第35课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扩展177第36课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182第37课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87第38课发展中的新兴大国193A现代化的世界进程B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D现代化的不同模式【答案】A【解析】从材料看33、34、35、36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程与调整,37主要讲述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8课讲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所以材料综合反映了人类的现代化历程。22第4
16、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A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B动荡局势的加剧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复杂格局D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的理解。题干提示“三个重新”反映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要重建新的价值观、体制、国际机构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这反映了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多极化的趋势下,必须和谐共处,共同面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3法国前总统萨科奇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对此认识正确
17、的是()A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C萨科奇希望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D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作用巨大【答案】B【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是美国,A项不正确;世界贸易组织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C项不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瓦解,D项不正确。材料中前法国总统萨科奇认为,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货币体系不能只有美元一种货币。故选B项。24(2015新课标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
18、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B项“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和C项“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和世界银行无关,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因此D项“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错误。25引发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积极应对,中国政府更是这场危机中的主角(如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经济实力强大,开始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经济B金融危机促使世界形成美、中两个超级大国C充分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主
19、要依靠美国力量【答案】C【解析】A、B两项都含有中美两极的含义,不符合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史实,故排除;从题干信息“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中可以判断C项是正确;D项错在“主要依靠美国的力量”的说法,面对危机我们应采取合作、共同应对。第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3分,27题11分,28题14分,29题12分,共50分)26(13分)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2分)说说你对图一至图二变化的看法。(2分)材料二(2)图三中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商运场景?(1分)在商业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按
20、地域结成的商帮,这一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1分)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政府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2分)推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材料四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我国政府在农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我国政府在农村实行的改革措施分别是什么?(4分)【答案】(1)方式:图一反映的是锄耕或刀耕,图二是铁犁牛耕。(2分)看法: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1、2分)(2)北宋;(1分)明清。(1分)(3)重农抑商政策;(2分)巩固封建统治。(1分)(4)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27(11分)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清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1)材料一中,中西方“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在外交上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材料二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
22、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三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3)材料三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分)【答案】(1)差别:中国:海禁。西方:殖民扩张和掠夺。(2分)影响:中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逐渐脱离世界。西方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2)现象: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原因: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4分)(3)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主要因素:列强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3分)28
2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的革命行为对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摘编自(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材料二(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1922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材料三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
24、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整理自瞿秋白19201922年在苏俄的考察记载(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时期农民运用“日常形式”进行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政府是如何应对这种形式的“反抗”的?(4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阐释?(4分)(3)材料三中现象说明了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答案】(1)原因:战时共产
25、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应对:实施新经济政策。(2分)(2)从政策实施的目的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从政策实施的内容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在保证无产阶级掌权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物质条件。(4分)(3)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苏俄经济迅速恢复,商品种类丰富;新经济政策受到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4分)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本国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与时俱进。(2分)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5、1
26、6世纪后,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19世纪5060年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世纪初,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成型。到今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它已变成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真正的世界大市场。材料二“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材料三现代世界的经济现象(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导致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三个重要史实。(3分)(2)依据材料二,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4分)(3)材料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5分)【答案】(1)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分)(2)克林顿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分)卡斯特罗认为经济全球化造成贫富悬殊,要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2分)(3)现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不平衡;贫富悬殊。(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认识: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发达国家拥有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重视科技,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分,围绕上述几点,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