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断句与翻译(2010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
2、:“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题目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3、(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3分)(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3分)【学生答案】(1)于是来到长安观察民俗民情,隐藏了姓名,害怕被别人知道。(2)我为了自己的美好品德,你给我钱财意欲何为?【失分原因】(1)本题三个得分点,大意1分,两个重要的实词“名行”“见知”的翻译各1分。学生只翻译出了大意,两个实词翻译都不够准确,只得了1分。(2)本题也是三个得分点,大意1分,两个重要的实词“请”和“为”的翻译各1分。该生只翻译出了大意,两个实词翻译都不够准确,也只得了1分。【参考答案】(1)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2)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
4、财干什么?【增分技巧】 文言文翻译更注重实词,坚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原则,并且要牢记古汉语中单音节词对应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翻译模式,如本题“名行”“见知”必须对应翻译为“姓名、行踪”“看见、认出”。【参考译文】胡叟,字叫伦许,是安定临泾人。他的上代有做官之人,(他的姓)是西夏大姓。胡叟小时候很聪明,年近十三岁,辨析疑难解释事理,在乡国闻名,他心里所领悟的(事理),同成年人辩驳,有被折服(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没有经过名师传授,友人劝他,胡叟说:“先圣的言论,精义传神的地方,它只有易吗?(我)还是认为值得思考的地方过半。末世迂腐的读书人,略微转变刚柔的地位,哪里有探索深奥的道理没
5、有征兆的呢?接近真理的精义,不一定在今世了。”等到他博览群书,再次用眼睛精读,都能在口中背诵出来。(胡叟)喜欢写文章,既善于写典雅的词句,又精通通俗的词句。因为姚政将衰,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当时的京兆尹韦祖思,很少读典章,蔑视当时的人,知道胡叟到此地,宣召他与他见面。祖思像平常对待一般的读书人那样,招待胡叟很轻慢。胡叟略微与祖思说了几句天气冷热的话,就拂衣而出来了。祖思坚决挽留胡叟,说:“正想同你谈论天人的时候,为什么急匆匆地要回去呢?”胡叟回答说:“谈论天人的人大概消亡很久了,同你互相了解,何必像这样夸耀自己啊。”于是不落坐就离开了。到了主
6、人家,为韦、杜二族作赋,一夜就写成,当时他年龄十八岁。他的文章记述前人的记载,不违背旧美,叙述中世之事,有调和当时的事,然而不涉及轻贱侮慢之词。人们都以他的才华为奇,害怕他犀利的文笔。世人还传诵他的文章,认为(他的文章)纯属玩笑不庄重。胡叟孤身飘零困顿不得志,没有做官入仕的路,于是进入汉中。刘义隆时梁、秦二州的刺史冯翊(y)吉翰,认为胡叟是才士,对他相当地礼待。授予胡叟辅佐之职,不适合(胡叟)的志向。没有多久,吉翰调往益州做官,胡叟随他进入蜀地,时常被豪俊所尊崇。当时蜀地的和尚法成,聚集带领僧兵,(人数)差不多达到千人,铸造丈六高的金像。刘义隆憎恨法成聚众,将对他施加极刑。胡叟听到这件事,马上
7、赶赴丹阳,开口申诉法成做的好事,于是法成得以免罪。又返回到蜀地。法成感激胡叟,赠送胡叟珍贵的物品,价值千余匹绸。胡叟对法成说:“纬萧是什么人,能舍弃明珠?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一点也不接受法成所赠的礼物。 考点一断句1.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直线的部分断句。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_儿_非_与_戏_也_婴_儿_非_有_知_也_待_父_母_而_学_者_也_听_父_母_之_教_今_子_欺_之_是_教_子_欺_也_母_欺_子_子_而_不_信_其_母_非_以_成_教_也 。”遂烹
8、彘也。 (选自韩非子)答案: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参考译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2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直线的部分断句。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9、。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_下_意_张_仪_曰_仪_贫_无_行_必_此_盗_相_君_璧_共_执_张_仪_掠_笞_数_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选自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答案: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参考译文】张仪停止学业后到各诸侯国游说。他曾陪伴楚国的相国饮酒,后来这位相国发现丢了一块玉璧,他的门客怀疑是张仪偷的,说:“张仪贫困,行为不端,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玉璧。”于是他们一起把张仪抓来,用鞭子打了数百下,但张仪拒不承认也不服气,只得放了他。他妻子说:“
10、唉,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3.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直线的部分断句。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 ,谋于邑则否。郑_国_将_有_诸_侯_之_事_子_产_乃_问_四_国_之_为_于_子_羽_且_使_多_为_辞_令_与_裨_谌_乘_以_适_野_使_谋_可_否_而_告_冯_简_子_使_断_之_事_成_乃_授_子_太_叔_使_行_之_以_应_对_宾_客。 是以鲜有
11、败事。(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做的事。 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答案: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参考译文】郑国大夫子产参与执政,选择贤能的人来任用他。冯简子能够决断国家大事;子太叔貌美俊秀而有文采;公孙挥能够知道四周邻国诸侯的行动,还能辨别它们大夫的种族姓氏、官职高低、尊贵卑贱、贤愚与否,并且还善于做外交辞令;裨谌善于谋划计略,在野外谋划就能获得成功,在城邑内谋划就会失败。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
12、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因此子产执政时很少有失败的事情发生。4.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直线的部分断句。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
13、答庄充书,有删节)答案: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参考译文】观阅您所写的一百多篇文章,全都是先想好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再斟酌词句的,主旨又都是仰慕古人崇尚仁义的文章,如果您一直用这样的办法去写文章,在文章中运用你的才华学问,那么以前的作家学者也不是不能超越的。古时候的人怀才不遇,就把志向寄寓在文章中,希望自己的文章在后世得到认可。自从两汉以来,大富大贵的人有很多,但现在看来,有谁能像司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那么名传千古呢?5.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直线的部分断句。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_不_闻_子_
14、产_之_相_郑_乎_推_贤_举_能_抑_恶_扬_善_有_大_略_者_不_问_其_短_有_厚_德_者_不_非_小_疵_家_给_人_足_囹_圄_空_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答案: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参考译文】臧孙施行暴政,子贡认为这不对,就对他说:“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提拔有才能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追究他的短处;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子产去世,国人们都伤心捶胸,痛哭流涕,三月
15、听不到吹竽吹琴之类的声音。他活着的时候,受到人们的尊敬,死了人们对他悲痛万分!”考点二翻译6. (2011泉州一中阶段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赐嘉名为“阅江”云。 (选自宋濂阅江楼记)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译文:_(2)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译文
16、:_答案:(1)即使一次娱乐一次游玩,也想着被天下后世效法。(其中“豫”“为”“法”为重点词语)(2)皇上因为这里地势雄伟壮丽,下诏在山顶上建造一座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赏的乐趣。(注意“以”“诏”“同”,“建楼于巅”状语后置,句子通顺。)【参考译文】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地方。从六朝到南唐,大抵都是偏安一方,不能与山川出现的王气相称。到了我大明皇帝定都在这里,才足以与王气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南北无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清平,与天同为一体。即使是一次娱乐一次游玩,也想着被天下后世效法。在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从卢龙山蜿蜒伸来。长江犹如虹霓一样盘绕在它的脚下。皇上因为这里地势雄伟壮丽,下诏在山顶
17、上建造一座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赏的乐趣。于是赐给它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阅江”。7. 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注】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1)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_ (2)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_答案:(1)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 (2)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
18、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父亲有什么功德。【参考译文】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我父亲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恩泽,下被渊泉滋润。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父亲有什么功德。”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19、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_(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解析:句(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句(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
20、穿”。答案:(1)关羽封存了曹操给他的全部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2)关羽曾被一只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参考译文】关羽字云长,本来字长生,是河东解人。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擒住了关羽,回来后被授予偏将军一职,礼遇他很厚重。等到关羽杀了颜良,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开,重重地赏赐了他。关羽封存了曹操给他的全部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左右的人想去追他,曹操说:“这也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 (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
21、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9. 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1)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译文:_(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译文:_解析:关键词语:“士”,读书人;“则”“
22、范”,同义词,榜样;“式商容之闾”,“式”通“轼”,名词,指车上的扶手板,“商容”,殷代的贤人,“闾”,里巷的大门,在此指商容住的地方;“席不暇暖”比喻特别忙碌;“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礼敬”。答案:(1)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当时的典范。(2)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参考译文】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当时的典范。他一开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询问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众人希望太守先进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
23、呢?”10. (2011泉州五中质检)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1)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_(2)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_解析:(1)判断句“者,也
24、”,被动句“国保于民,民保于信”为采分点。(2)“粹白”,理解为“美好”。“粹”,纯、无杂。“治平”,同义复词,“治理得好、安定太平”。答案:(1)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2)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薄,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候的执政者呢!【参考译文】微臣司马光说: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当年齐桓公不违背曹沫以胁迫手段订立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图攻打原地而遵守信用,魏文侯不背弃与山野之人打猎的约会,秦孝公不收回对移动木杆之人的重赏,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薄,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候的执政者呢!.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