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680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SHI.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成都市“五校联考”高2013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历 史(全卷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总分48分)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一 图二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的提高【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1的信息反映了二牛一人的耕作模式,图片2信息描绘的是曲辕犁的耕作方法,从图2到图1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耕犁技术的成熟,答案选B,A C两项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D项图片信息无法直接显示。2.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

2、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答案】C考点:均田制。均田制是中国古代的土地分配制度,即将无主土地按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该制度的前提是国家拥有可分配的土地,由于土地兼并的严重,国家掌握的可供分配的土地减少,所以宋代以后均未实行,故选C3.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

3、”的结论。该判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答案】D考点:精耕细作。结合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再联系材料,可知管仲认为治国方略中最要紧的是,必先禁止工商业中追求奢侈牟利之风,如此才能使民无所游食而务农垦田、积粟富国、强兵胜战、广地称王。材料没有提到专制制度。故选D。4.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

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依赖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A. B. C. D.【答案】C考点:北宋社会经济。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符合题意。故选C5.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

5、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冶铁【答案】D考点:手工业的发展。西汉时期,人们在铸造农具时,用人力或马力鼓动风箱冶铸。耗时费力却事倍功半。东汉初年,南阳太守杜诗经过实际考察,发明了一种利用水力鼓动风箱的工具,即水排。结合图片信息不难判断出是杜诗水排。6.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

6、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瓷器。“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说明B表述正确;青花瓷是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景德镇的,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时发展到了顶峰,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说明CD表述正确;A表述不正确,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因此青瓷、白瓷的出现早于青花瓷,答案选A.7.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深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

7、取向【答案】D考点:市民文化的崛起。由题目中对法海和济公的不同评价可知当时对不同的僧人爱恨分明,故排除A项;B项发生于元朝,与题目中的时间“宋代”不符;题目中未涉及全国各地的文化特色,故排除C项;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以及济公的故事等均为世俗文化,他们的广泛传播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壮大,故本题应选D项。8.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清明上河图局部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答案】D考点: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市的变迁。上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的繁荣景

8、象。北宋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A项对市有严格的限制,是在宋代之前,与时间不符;项江淮地区草市(即城郊和乡村的集市)普遍和项夜市出现都与图片的场景不一致。故选D。9.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民族融合的增强 丝绸之路的畅通 文化政策的开放 古代商帮的推动A. B. C. D. 【答案】C考点:古代的商业。古代大商帮的出现主要是在明清时期,故不选。排除该项,故选C。10.“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长

9、了战国时期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答案】D考点:重农抑商。“重农抑商”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重农抑商观念逐渐得到发展和加强,明清时期虽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农耕文明仍占绝对优势地位,因此“重农抑商”观念在此经济土壤的袒护下不可能基本瓦解。A项叙述正确,封建时代“抑商”的主要手段是广设关卡、征收重税,而不是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项正确,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C项正确,商鞅变法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增强了秦国国力。 因此选D.11.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

10、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B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注意题中时间(明后期)百姓十分之六七不务农而经营手工业、商业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即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这也符合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变化的原理。故选B。A项中的农业的衰退和C项中的贫富分化的问题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材料中的无业游民指的是从事工商业者。12.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候爵,李鸿章不

11、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B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本题考查阅读理解与知识的迁移能力,“创举”意为发生重大变化,即“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可知奖励实业、鼓励工商是当时的创举,同时反映了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政策的转变,到清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A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与之无关;C从材料中可知爵位制度在此创举之前已设,故不选;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指皇权不断加强,材料并未涉及。故选B。 13.永乐

12、宣德年间,海禁略有松动,造船业与海外贸易开始复苏,但即使是在郑和七下西洋时,民间的海禁也并未完全取消,似乎航海只是朝廷的特权,一种上规格的、可以向世界炫耀的特权。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海禁不是一刀切,对民对官有区别 海禁松动就会有利于商业发展 值得炫耀的航海与海禁政策相抵触 郑和下西洋的同时明朝还在闭关自守A. B. C. D. 【答案】C考点:海禁政策。从材料“但即使是在郑和七下西洋时,民间的海禁也并未完全取消,似乎航海只是朝廷的特权”可以看出海禁政策并未一刀切,官民均不许航海;海禁政策的松动,民间航海也有所松动;郑和下西洋并非海禁政策的取消,这种炫耀的航海还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故选C。1

13、4.下表所述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5001800年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表时间1500年1600年1700年1750年1800年人口数量4.25亿5.45亿6.1亿7.2亿9.0亿A.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新航路开辟后动植物品种的交流 C.世界人口持续高速增长D.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对人权的保障【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理解表格的能力。分析表格可知 15001800 年世界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分析原因应选 B 项,新航路开辟后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使世界粮食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得到提高,从而能够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C 项反映的是现象;A、D 两项只针对欧洲而言,不能反映世界人口增长特点。15.梁

14、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仑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B考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考生在高考中必备的能力,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经济状态的不同。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形态是封建自然经济,而哥伦布的航行虽然是

15、封建王室的支持,但支撑其远航的社会经济形态则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B。16.“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封建主势力加强 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 B. C. D. 【答案】A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价格革命”瓦解了封建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错误的,排除。故A是正确答案。17.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

16、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答案】C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洋布的涌入使“女工几停其半”,直接使家庭手工业遭受打击,促使“男耕女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A项19世纪末用土布逐渐增多与题意不符;B项反映厦门虽对西方棉织品有较大需求,但受到限制与题意不符;D项反映了自然经济瓦解的现象但没有表明是因为外国商品输入。所以答案选C。18.洋

17、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 江南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答案】B考点:洋务运动。材料中“官总其大纲”说明企业由清政府总体管理,“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重商”说明企业的具体经营由商人董事会负责,由此可知这类企业的性质属于“官督商办”。洋务运动时期属于这种性质的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四个选项中,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官办的洋务派军事企业,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民用企业,发昌机器厂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耶松船厂则属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19.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传奇描绘的洋务企业“

18、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 B. C. D. 【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洋务运动。选项中“令洋人为之汗颜”表述不实,表述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混淆了民族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故排除这两个。20.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中Z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为扩大税收,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人民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D

19、.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从Z 点时间可以判断出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B 项是19 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21.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所示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彻底结束 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阻碍作用 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A. B. C. D. 【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成分。是封建地主经济,应该是在1952年底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而基本上结束,而不是新中国的成立;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所以是洋务

20、经济,中国近代化开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近代化一开始就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倾轧和排挤;是民族资本主义,它的发展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动摇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B。 23.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情况不符【答案】

21、D考点:“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958年”。结合已学史实可知当时在经济上的“左”倾错误影响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中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不是高速发展,而中苏关系和粮食出口都只是次要原因,经济上的“左”倾错误是造成当时中国工农业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得出作者的分析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24.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答案】A考点:一五计划。此

22、题要理解“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故A符合。B人民公社是1958年发动的;C大跃进也是1958年发动的,两弹一星是六七十年代成就;D三个面向是八十年代提出的。25.“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农民取得经营和生产自主权的改革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是在1961年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之后出现的农村基本核算单位。八字

23、方针以“调整”为主,将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相当于原来初级社规模的生产队。由此排除A、C。打破大锅饭,鼓励多劳多得,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情,排除D,B符合题意。26.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市场经济逐步形成【答案】C考点: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24、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27.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答案】B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注意题干中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A项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D项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项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25、会主义”的新命题。故选B。28.英国金融时报载:“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建立5个经济特区我、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D考点:经济体制改革历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199

26、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地平台,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A. B. C. D. 【答案】A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项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 都体现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 况相结合,而属于左倾错误,

27、背离中国的实际情况,排除,选。答案为 A。30.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此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虽已开放,但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答案】D考点:近代思想观念。材料的话意思是西方男医生接生,但在中国不太合适。应该男医生给男的看,女医生给女的看。体现出到1869年,中国虽然由于列强的入侵,被迫开放,思想受到西方的冲击影响,但是还是比较保守。所以选D。31.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

28、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提,1926年数字则是两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汽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1729223764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交通工具的各类增加 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A. B. C. D. 【答案】B考点: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到,上海交通工具种类增加了,交通工具日趋近代化,传统的交通工具仍然占据多数地位,故正确。近代上海虽然出现了汽车,但这些汽车都是从外国进口,因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才有自己的汽

29、车制造业,故的说 法错误。故选B。32.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的漫画。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美国烟酒”。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D.全盘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答案】B考点:民国时期的媚外现象。本题反映了1926年(北洋军阀统治后期)某些中国家庭中,父母子女都喜爱用外国商品或去国外学习,这正是中西经济发展水平巨大差别之下的媚外现象;ACD三项不仅表述本身错误,也不能从题中材料得出这些结论。二、材料解析(共3小题,总分

30、52分)3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常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朝范镰(1)材料中开袜店的商人和当地居民(合郡男妇)形成了什么关系?材料中哪句话可以说明?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4分)材料二:“约自16世纪起,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欧国家一反农本的传统,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借以促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鼓励资本原始积累,扶植为适应国外市场的

31、工业生产。在同一时期,亚欧大陆东部几个发展水平即使不超过但也绝不低于西欧的国家,包括中国和日本却固步自封,限制甚至放弃海上活动,以闭关自守为国策,维护本国的农本经济。”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2)根据材料一,比较明清时期中国同西欧国家内外经济政策的差异并指出这种差异的经济根源。(8分)(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的内外经济政策是如何阻碍新经济形态在中国的发展的?(5分)【答案】(1)雇佣关系(1分)“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1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分)(2)中国:重农抑商、海禁(2分)西欧:重商主义、鼓励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2分)根源: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2分),西

32、欧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发展(2分)(3)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的积累、国内市场的开拓、将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3分)“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国际市场的开拓,不利于先进技术的交流和学习。(2分)考点: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从材料“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可以看出这是一种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我国出现。(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实行的是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这些政策都是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西方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欧国家一反农本的传统,采取重商主义政策”,二者政策不同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3)此

33、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消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4.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1 鸦片战争后的破产农民 图2 江南制造总局 图3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1)根据上述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材料二 1913年张謇发表宣布就部任时之政策一文,对其一贯倡导之棉铁主义加以抒发,特别是:“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计所获益,良非浅鲜。”(2)材料中张謇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局限是什么?他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4分)材料三

3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牙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迹,侵占中国东三省。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第五次大“围剿”。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成立。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8分)【答案】(1)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分)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引入西方近代生产力,创办洋务企业;(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2)局限:

35、民族工业的发展缺少资金(2分)解决办法:倡导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2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8分)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2分)官僚资本主义挤压;(2分)外部因素: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2分)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分)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分析主题2材料,图1反映了中国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破产;图2反映了洋务运动兴起;图3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2)从材料“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可以分析张骞的关于民族工业发展局限的认识和解决的

36、办法,主张引进外资。(3)注意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局势进行回答。从材料可以分析的出,国内战乱不断,官僚资本对此进行挤压,民族工业发展阻力重重,外因方面主要从外部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等。35.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发展,发展很明显。” 邓小平文选(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37、“十年发展”是如何冲破“波折”,在国际民生方面以得巨大成就的?(4分)材料二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证券、股市的看法。(3分)邓小平南方谈话影响下的中共十四大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2分)材料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泰州某服装

38、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 、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3)材料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答案】(1)波折:文化大革命(2分)如何冲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的伟大转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2)看法:证券、股市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主张在中国进行经营模式的改革;改革允许出现错误,但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3分,言之

39、有理也可得分)问题: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3)情况:参与国际合作,企业效益提高;单纯靠加工订货,获利微薄。(2分)献策: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遵守规则,努力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任答两条得4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考点:经济体制改革。(1)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了巨大,但也存在重大失误,当然最大失误还是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发展”很多,但关乎国计民生的还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从材料“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可以看出邓小平的认识,认为股票等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社会主义也可以拿来用。即使证明有问题,关了就是,没有什么大不了。解决了市场经济的认识的问题。(3)材料四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企业效益提高;单纯靠加工订货,获利微薄。为走向国际的中国企业建言献策也就是考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的应对措施。中国本土企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应该着手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遵守规则,努力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