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675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一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说文中说:“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注:人耕曰耕,牛耕曰犁。)”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导学号17890081A古代先民早期使用的松土工具是耒耜B牛耕在春秋时期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早期“耕”的动力是人D耜耕不能代表奴隶社会最高的生产水平【答案】B【解析】牛耕是在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的,再结合材料内容分析,B项不正确。2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

2、:“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导学号17890082A筒车B桔槔C水排D翻车【答案】A【解析】由“唐朝水轮赋”“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等可知该工具利用水利进行灌溉,A项正确。桔槔为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利用杠杆原理提水的装置,B项错误;水排为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C项错误;翻车为利用人力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同时也是可以排涝的工具,D项错误。3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导学号17890083刀耕火种江南地区稻麦兼种使用翻车灌溉 使用曲辕犁ABCD【答案

3、】B【解析】是原始社会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以排除选B项。4(2015福建省福州市期末)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映了唐朝()导学号17890084A均田制趋向瓦解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C小农户自给自足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唐朝的均田法令强调如果其家里因贫穷无力埋葬去世的人,可以出售政府分给的永业田;百姓流离失所,被迫离开家乡的也可以出售;自愿迁移他乡的人可以出售政府分给的口分田,反映了唐朝土地买卖政策的放松,所以选择D项。材料没有体现均田制瓦解的信息,A

4、项不准确;材料只是强调了农民可以出售政府分给的土地,与农民生活贫困的内涵不同;C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5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导学号17890085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答案】A【解析】图一反映的是男子驾车到农田耕作的情景,图二反映的是妇女在家中纺织的情景,共同反映了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6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待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导学号17890086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5、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安土重迁”的思想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ABCD【答案】A【解析】作答本题可使用排除法。古人习惯晚年重归故里,主要与宗法制、家族观念、小农经济密切相关。对比可知与题干要求正好相反。7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导学号17890087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C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答案】D【解析】“田地”在“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说明土地兼并现象空前严重,其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直接原因,B、C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8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

6、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导学号17890088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答案】D【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这一信息,反映了古代中国农民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9“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上述材料描述的是()导学号17890089A丝织业B制瓷业C冶铸业D造纸业【答案】A【解析】由“蚕忌”、“采桑”等关键词可知选A项。10下列我国古代

7、手工业成就中,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是()导学号17890090用灌钢法炼钢 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织技术 瓷器烧制技术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识记和归纳能力。灌钢法是古代最先进的制钢方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煤做燃料冶铁的国家;丝织品和瓷器更是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故均符合题意。11某电视剧中有一组关于北宋汴京普通家庭早晨生活的场景。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导学号17890091老头子在作坊内用水排冶铁老婆子端着一只景德镇产的瓷碗大儿子准备到集市上卖家中生产的手工业品儿媳在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技术纺棉ABCD【答案】B【解析】本题以情境题的形式考查对

8、北宋时期经济状况的记忆和把握。的表述均符合相关史实。出现于元代。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对相关史实的准确记忆与判断。12为反映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某同学写了一篇梦回宋代的习作,其内容不可能涉及的是()导学号17890092A“出现不少私人作坊”B“雇用大量人员做工”C“装饰以图案的织锦”D“到龙泉窑进行参观”【答案】B【解析】“雇用大量人员做工”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表现,而这种现象的最早出现是在我国明代,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我国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相符。13古代工匠对高超生产技术或技艺的继承,往往实行“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的规制。以下对这一规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导学号178

9、90093A保证工匠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B易导致某些技术或技艺失传C反映了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念D体现了农耕经济的生产特征【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工匠,往往是职业世袭,这反映了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体现农耕经济的生产特征,但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产品很少进入市场,无法获得经济效益,而且“传子不传女”等规制容易导致某些技术的遗失。14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导学号17890094缺乏竞争机制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阻碍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提高经营较为分散ABCD【答案】C【解析】官营手工业采取集中生产的方式,

10、它将众多富有经验和技术的工匠集中在一起工作,加上对产品质量的较高要求,这种生产方式促进了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因此,的叙述是错误的。15(2015四川省广汉中学月考)苏轼诗云:“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诗句反映出当时()导学号17890095A在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B坊市界限被打破C政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D商品经济的繁荣【答案】D【解析】“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体现宋朝商业买卖兴盛、商品丰富的风貌,反映出两宋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16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导学号17890096A作为乡

11、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答案】B【解析】A项是在南北朝时期出现;C项中的“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中的位于东京汴河两岸的是夜市,判断这句诗主要指的是饮食服务方面的史实。17下列与商业活动相关的现象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导学号17890097“俞大娘航船”清明上河图晋商和徽商洛阳等商业都会被称为“五都”ABCD【答案】D【解析】发生于唐代,发生于宋代,发生于明代,发生于汉代。18(2015福建省福州市质量检测)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

12、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反映了司马迁()导学号17890098A主张农工商并重B主张“工商食官”C坚持“重本抑末”D肯定“重义轻利”【答案】A【解析】材料中司马迁认为农民不生产出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厄;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缺少,故体现其农工商并重的思想,因此选择A项。B项的“工商食官”即“工商食于官”,说明官府垄断工商业,D项强调重义务轻利益、重责任轻利益、重仁义轻利益,均与题意信息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矛盾。19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

13、当时该地()导学号17890099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BCD【答案】B【解析】材料中山东该地种烟草木棉的增多,反映出此时期该地的农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种植五谷,故正确;材料中“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故正确;材料反映商业兴盛,而没有反映出加工业发展,而且16世纪农产品加工业已有所发展,故排除,同时,农业结构的变化不能推论出农业经济衰退,排除。20明代沈思孝曾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居室之法善也。其人以行止相高,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14、)导学号17890100A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B晋商组织的发展出现新特点C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D晋商中出现了雇佣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山西平阳等地出现合伙经商,一个人出一份本钱,众人共同经商,说明这时出现了新的经商方式,所以选择B项。材料与专买、票号及雇佣关系无关,故排除A、C、D三项。21(2015四川省某重点中学月考)“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导学号17890101A徽商的谦虚B明清政府对商

15、人的歧视和压制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D徽商的虚伪【答案】B【解析】“朝奉”本为官名,代表的是政治称呼;“老板”代表的是经济称呼。徽商虽是商人,但不愿被称为“老板”,而乐意以政治称呼来称谓,反映了明清政府商人地位低,官员地位高的情况。22“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是()导学号17890102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译文如下:(农民)不进行耕种,就不会在农

16、村长期安家落户,不长期在农村安家落户,便会离开家乡把家看得很轻。老百姓像鸟兽一样四处流窜、飞翔,不受约束,即使有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严格的法律,很重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所以这段材料充分说明“重农”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农民的人身自由,利于统治阶级维护统治地位。23中国古代,国家对盐铁管制非常严格,尤其是明清时期。以下盐商的合法行为是() 导学号17890103A粤商把盐从广州海运到北京销售B晋商在官府办完手续后按要求把盐卖到蒙古C徽商以扬州为中心向全国销售食盐D闽商把中国的优质食盐自由销往东南亚【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盐铁官营,也曾允许商人参与,但盐铁的生产与买卖必须经过官府的同意

17、或许可,符合这一要求的是B。241759年,有一位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这些言辞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导学号17890104清朝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发达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当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BCD【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选C项。25古代中国的名门望族多“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该现象()导学号17890105A反映了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B是“工商食官”的表现C制约工商业扩大再

18、生产D反映了重农抑商观念的弱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情况。题干材料说明古代一些名门望族通过经商壮大实力,然后因当官而扬名。这种“以商致富,以官守之”的做法不能反映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也不属于官营工商业的表现。说明人们轻视商人和商业,不利于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第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1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导学号17890106材料一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

19、,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丰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三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氤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4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2分)【答案】(1)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

20、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负担较重,容易破产。(3)保证政府控制赋税,控制人民。27阅读下列材料:导学号17890107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王之利(商业)百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与了秦国政权的争夺。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21、材料二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平准书材料三禁百官置邸贩鬻。新唐书德宗记材料四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2分)(2)材料二中,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5分)(3)材料三中,唐德宗为什么要禁止百官经商?对唐朝经济繁荣有什么影响?(3分)(4

22、)材料四中所说的“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答案】(1)现象: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政治。(2)汉高祖对商人实行压制、歧视政策(或重农抑商政策)。原因:当时经济凋敝,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害怕商人势力强大,操纵政治、经济,危害国家统治。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3)原因:为防止贵族、官僚与民争利。影响:百姓能安心经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与繁荣。(4)表现:“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在城市中出现了“夜市”和娱乐场所“瓦肆”;北宋时还出现了

2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说明的问题:宋代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大大超过唐代。28阅读下列材料:导学号17890108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余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族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

24、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借吾名?欲借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以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

25、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2分)(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答案】(1)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2)勤俭致富,乐善好施,注重诚信(声誉)。(3)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孙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29阅读下列材料:导学号17890109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

26、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材料二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1)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3分)(2)各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哪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产生这种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1)经营商业活动;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兴办手工工场。(2)经营商业和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