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6 ,大小:81.39KB ,
资源ID:28668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66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精品题库 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精品题库 新人教版.docx

1、古诗四首精品题库(题文)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小题1)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2(小题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

2、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_)“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_)“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_)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_)“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_)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_)3(小题3)对这首诗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3、。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答案】12C3【小题2】【小题3】【小题3】D【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翻译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把握关键词。本句中的关键词“若”是好像之意。翻译为: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故选C。3【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小题正确。错误。“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

4、般与正文意义无关。【小题3】【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本诗中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表现自己的伟大抱负,阔大的胸襟。故D项理解最正确。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5、,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5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答案】4C5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解析】4C.“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错。“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错。“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极其常见的普通景物,但当它与“断肠人”同处于一个画面之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象,而成为“断肠人”心碎断肠之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气氛,真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是以喜悦衬托悲情,反衬写法。故选C。

6、5考查诗歌抒发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诗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意象或诗句去分析。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6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

7、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7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答案】6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7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解析】试题分析:6根据“杨花落尽子规啼”的词句分析可以得出杨花、子规为名词即为所写景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渲染出凄凉感伤的氛围。7根据写景之后的抒情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及内心的孤独伤感之情。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

8、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具有这些特征的关键语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综合进行分析。如果诗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那就要抓住这些语句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揣摩。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8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的?9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答案】8杨花、子规、明月。9示例:运用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运用情景交融

9、的手法,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解析】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诗人常借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表情达意。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9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把明月人格化,说是要明月把自己的思念与牵挂带给朋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

10、情厚意。点睛: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乡书何处达海日生残夜1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2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13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11、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答案】10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12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13B【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12、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次”,停留。“乡书”家书。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因此而成为千古名句,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诗中描写到的景物列举出即可。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海日

13、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江春入旧年”的意思应是: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问题。望江南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注)辊:(gn),翻滚,滚动,转动。14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_、_。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答案】(1)江面绿、柳絮(2)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群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解析】14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该题切入角

14、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的分析。望江南这首词描写了南国的春光,从“江面绿”“柳絮”的典型意象可以判断出来。15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本题作答时应该抓住“花”的特点和“游人”的特点。春寒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注释)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亚:通“压”。青帘:指酒旗。16

15、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17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16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17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春寒料峭。【解析】16试题分析:理解诗歌中的问题,首先要阅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本题根据“花冷不开心”语境,首先理解“不开心”是表现“春寒”中“花”的特点,再结合全文的情调,抓住“寒”“冷”等词,从表现诗人心情来理解。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7试题分析:阅读诗歌,了解内容,抓住诗句中的每个字

16、词,根据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发挥想像,从形、声、色多角度来描摹画面,突出诗中景物的画面感。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8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_;“风正”,_。2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

1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答案】18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和风顺江吹来,鼓满了高悬的船帆。19思念故乡20“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21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22示例一:诗人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解析】18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

18、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江水浩渺、船帆高悬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19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可分析具体诗句。诗的1、2句写青山绿水掩盖不住诗人思乡的情怀。3、4句主要写回家的路无险阻,海上宽阔无际的景色。5、6句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7、8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该诗的特色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写出诗人的思乡之情。20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使用了拟人手法。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

19、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21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读懂诗句大意及诗歌所描写的意境是作答的关键。“潮平两岸阔”中的“潮平”两字写出了两岸的宽阔,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而“风正一帆悬”的“风正”写出了船帆悬空态势的原因。22考查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题干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分析。不能与亲人团聚,心中不免有些悲伤,每当这时,

20、就会动手写一封家书。此时家书已写了好几封了,只是不知怎样寄回给家乡。大雁正好北归,书信带我情回。只请大雁送信归。由此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小题。(6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3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 (人名)。(1分)24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2分)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5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答案】23马致远24C25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

21、;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23试题分析:“天净沙秋思”是著名的散曲,作者及其生活朝代是应知道的。另外,还要注意字形,如“致”。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诗文,不仅要知道大致内容、主题,涉及到的文学常识也要心中有数文学常识中的作者及其生活朝代更是应识记的内容。24试题分析:例句中的情感是思念家乡。C项是歌颂友谊的名句,感情不同。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点评:对于诗句不仅要背诵,还要理解其内容大意,诗词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其中的名句,还要会赏析。25试题分析:此句是景物描写,起到了烘托

22、的作用。“夕阳西下”的特定时间,更勾起了人物的思念家乡的情绪,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凉。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手法和内容的理解能力。点评:我们首先要知道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实写虚写、借景抒情等。对于内容的理解,则要根据诗文大意及景物特征等综合分析。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春泛若耶溪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注释)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q)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

23、斗宿。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2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2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D这首诗风格

24、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答案】26C27D【解析】26C项有误,“潭烟飞溶溶”的意思是: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句中的“雾”是水雾,不是炊烟。故选C。27D项有误,此诗的风格清幽,但不是“激越”。故选D。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其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8这首诗选自_,是组诗_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29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_。30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

25、“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_特点。31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32填写。(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后四句写_。(3)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_,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_。(4)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33选择。(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A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B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人沧海。D日月的行踪,都好像与沧海有关。34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

26、,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答案】28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29树木丛生,百草丰茂30以抒情为主31“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32(1)观(2)实景虚景(3)水何澹澹洪

27、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3C34D【解析】28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要结合诗句内容,判断出自的作品,然后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据此即可完成填空。29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根据“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意思“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可知这两句写出了海岛生机勃发的景象。30本题考查对乐府诗的了解。乐府诗起源于

28、汉武帝时期,乐府最初是掌管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后来经历代演变,使乐府诗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称乐府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意思是: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所以“歌以咏志”揭示诗歌主要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3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风格、情感的鉴赏。根据诗歌内容可知,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写出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故此不是“慷慨悲壮”,风格为:雄奇豪迈。32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观沧海”中的“观”字引领全

29、文。这首诗歌前八句描写沧海景象,这是实景;后四句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这是虚景。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据此即可完成填空。3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据此可知C项正确。3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30、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诗的结尾“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所以D项说法有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31、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38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39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40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41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答案】35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36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37BC38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39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

32、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40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41忧虑和愤懑。表现了真挚、纯洁的友谊。【解析】35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结合诗句的意思来思考即可。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节”,此句描写了“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杨花”,漂泊无定所;“子规”,即杜鹃,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诗人运用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36此题考查了学生诗句赏析的能力。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抓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来思考。这两句诗是寄情于景,对友人

33、王昌龄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所以此句抒发了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点睛: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3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B有误,“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并无欢快之意。C有误,“闻道龙标过五溪”说明了友人的旅途之艰难,并非是“诗人”。38此

34、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本诗以明月入诗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象征着纯洁、高尚。诗人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时照亮诗人和友人。诗人希望普天同照的明月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之情带给朋友,表现了两人友谊的纯洁。据此作答即可。3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子规”的意思来思考。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含有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事,融情入景。李白巧借子规啼表达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之情。40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抓住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35、”来思考即可。本诗第一句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此句点明了时间。根据这一句中的“杨花”与“子规”,可知王昌龄被贬龙标是在暮春时节。41要分析诗人的心理活动,就必须从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结合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可知诗人此时对王昌龄怀才不遇充满惋惜、同情,对他的远行深感忧虑。据此作答即可。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6、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蛱蝶:蝴蝶。42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43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答案】42(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43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

37、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一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

38、,为虚写。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4诗题中的“次”是什么意思?45请找出本诗的韵脚。4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字用得好,可以成为炼字的典范?请找出,并品味妙处。4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由此你会联想到什么?4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能表达这种情感?请写下来。【答案】44停泊45前年边46平阔正悬潮平两岸才显宽阔,风正

39、帆才有悬空的态势。47联想合理即可。48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解析】44本题考查诗歌中字词的意思,答题时注意结合整个句子或者整首诗歌的意思来理解。这首诗的题目为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旅途中暂时停宿,在这里是 “停泊”的意思。45本题是对诗歌节奏的考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韵脚:诗韵是每一句诗中同样的位置上互相押韵的字,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汉语诗韵一般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本诗的韵脚为:前、年、边。46本题考查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时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0、”写船上所见江面的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风正”即风大、风顺之意。据此作答即可。47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的意思来思考。“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写江上之景,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这两句诗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据此进行联想即可,注意想象要合理。4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诗歌的思想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

41、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发了诗人的这种感情。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9这首曲中点明全篇主旨的一个词是:_50前三句写景抒情的突出特点是:_51展开想像的翅膀,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改写成一段散文。52本曲可分两层。在文中用“”标出,并写出层意:53全曲感情的基调是()A依恋 B悲伤 C惆怅 D痛苦54本曲运用了_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55本曲中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入写“小桥流水人家”?【答案】49断肠50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

42、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51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5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第一层:描绘晚秋残景,渲染悲凉气氛。第二层: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凉心情。53C54寓情于景(物)55萧瑟的秋景是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则是从反面烘托游子乡愁的浓重。【解析】49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

43、,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这首小令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卒章显志。上文写景,均系为此句作铺垫。“断肠”一语,为全篇主旨所在。50此题考查对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来分析即可。马致远这首小令,前三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51所谓改写,就是在忠实原意和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对原文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再创作。改变的是表达,不变的是作者的感情和文本的主旨。创作本文时,需先正确理解这首曲的原意,然后结合曲中的景物特点

44、和作者的创作背景,明确曲中的意境和感情。再发挥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这首曲进行再创作。示例:一条已然枯萎的藤蔓,失去生机的苍老的蜷树,一只孤单的乌鸦,勾绘出一幅黄昏静图。弯弯的小桥下是潺潺的流水声,在这声音的旁边,居住着一个个白墙黑瓦的村落人家。已被踏实的黄沙古道上,一匹体弱的老马,在寒凉的西风里毫无方向的默默赶路。52本题考查小令的结构。结合诗歌的意思来思考。第一层(前三句),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第二层(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53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此曲以多种景物

45、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惆怅的感情基调。故选C。54此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比兴、衬托、烘托、渲染、寓情于事、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虚实结合等。马致远这首小令,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以“断肠人在天涯”揭示全曲主题,做到了寓情于景。55本题是对写作手法及作者情感的考查。结合诗歌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来思考即可。诗人通过“小桥流水人家”这充满温情的画面,反衬出游子离开故乡的悲凉,和自己内心的孤独

46、。据此作答即可。古代诗歌鉴赏。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5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57

47、“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答案】56C57不好。“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解析】5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句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仔细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抒发的情感,并对名句或关键字做出赏析,然后辨析各个选项,分析作答。C项表述错误,这首诗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表达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爱国精神。5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炼字的掌握能力。古

48、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这句诗中“抱”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不能达到这个效果。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58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人名)的组诗_。59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60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

49、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58曹操观沧海59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60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意思对即可)【解析】5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观沧海为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一章。这首诗作于曹操屯军无终之时,诗中描写登山所见海上雄浑壮观的景色,是古诗中写景的名篇。原诗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5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59本题考查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也取自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

51、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60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这首词写于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在此填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临江仙宋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至齐州,与

52、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济源:地名,今属河南。6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6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

53、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这首词,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61D62D【解析】6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的内容及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读这首词,理解词句的意思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对照四个选项的理解,判断表述的对错。D理解错误,词的下片,作者与李辅之分别后,离别之愁无以排遣,便借酒消愁,希望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不仅如此,作者还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是借流水寄情

54、。借对水“几日到东州”的发问,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非写“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故选D。62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本词运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方法。D“一尊白酒”寄托“离愁”是“借物抒情”的手法;赤壁则是“借史抒怀”,写法并非一致。故选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 (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6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了这首诗。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

55、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64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友情诗中的千古名句,请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作简要赏析。【答案】63B64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真切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解析】63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B项有误,“杨花”,含飘零之感,“子规”,有离别之恨,都能触发宦游异乡人们的凄凉。64考查对诗句的品析。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李白通过

56、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65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6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答案】65初春。青山、绿水、江春、归雁66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解析】65本题考查

57、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首诗描绘的是初春,从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可以看出。66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两句诗是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点睛】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7对这首曲赏析有误

58、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B“夕阳西下”点名了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68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69这首元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67C68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69抒发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解析】67考查对曲的赏析。C项有误,“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清雅、安适的

59、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作者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68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抓住“古道西风瘦马”中每一个字的含义,发挥想象,运用修辞,描述诗句的画面,突出其景物特点。69此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

60、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70说说下列词语指代的内容。龙城飞将:_胡马:_71怎么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72说说三、四句诗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70英勇善战的守边将军外族入侵的军队71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突出了时间的久远。72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解析】70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结合对诗句意思是理解,把握词语的意思。对于重要诗歌老师

61、一般要求学生多看注释。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71考查对互文修辞手法的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72考查对诗歌写作特色的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

62、,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73本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沧海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4这首诗写景富有

63、特色,诗人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举例赏析。7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答案】73苍茫动荡、惊涛拍岸、吞吐日月;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74示例一:动静结合。“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动景,描写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等是静景,衬托沧海的气势。示例二:虚实相生。“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虚实相生,描绘出沧海波澜壮阔、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75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

64、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感慨万千,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解析】73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第一问抓住描写沧海的句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出沧海波澜壮阔、吞吐日月的壮观景象。第二问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74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了碣石山旁的动态的水,静态的山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树木和草地(静

65、态)。“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又再次写了水,波浪滔滔(动态)。75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抓住“秋风”“洪波”的特点来描写。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6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的?77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答案】76杨花、子规、明月。77示例:运用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了作者对友

66、人的同情与关切。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解析】【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

67、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7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诗人常借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表情达意。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77本题考查赏析写作手法。在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把明白人格化,说是要明月把自己的思念与牵挂带给朋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点睛:在题干中提供给了完美三个角度“拟人、想象、情景交融”,从拟人的角度来回答,就要点名将什么拟作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从想象角度来回答,就要点出将什么想象成什么;从情景交融

68、的角度来回答,就要点出诗词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7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从蕴含哲理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答案】78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9示例: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也说明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道理。【解析】7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分析即可。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

69、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然后结合对家乡的思念情感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集中表达了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感情。7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注意从蕴含哲理的角度。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诗句。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阅读诗歌,回答

70、问题。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渚:江中的小沙洲。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80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一个字是什么?8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画面生动,意蕴深长。请用优美的语音进行描绘。【答案】80思乡之情(孤独寂寞之情)。“愁”。81示例: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十分清澈,江中月影仿佛与人更亲近。【解析】80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因“日暮”更引发思乡之“愁”。8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

71、力。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抓住“野”“天”“江”“月”的特点来描写。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迀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82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83第三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4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予“明月”?【答案】82“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选取这两个意象,点明时令,渲染悲凉的气氛,要定全诗伤感的基调。83示例一:第三句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

72、念与同情。示例二: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把明月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84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诗人。【解析】8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要求学生根据季节特点分析。杨花、子规是春末夏初之物,点出这一时令,实际上已经暗含作者的一种愁绪;子规本是愁苦的象征,啼叫声声,更使人不堪;而杨花随风飘飞的形象则让人联想到作者和友人此时的境遇。选取这两个意象,点明时令,渲染悲凉的气氛,要定全诗伤感的基调。83本题考查学生

73、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把握。在分析一般自然界物象的表现手法时,应该特别关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生,拟人,借景抒情等等。“我寄愁心与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思念、牵挂。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即以景传请。8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此时月照中天,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

74、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所以把“愁心”寄予“明月”阅读观沧海,完成小题。85下列对本诗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宏大抱负。86观沧海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举一例简要分析。【答案】85B86示例一:虚实结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实写沧海所观水波荡漾、草木茂盛之景:“日月之行,

75、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之象,虚实结合表现了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示例二:动静结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动一静,写出水波荡漾,山岛耸立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静一动,写出诗人眼前所观草木茂盛、波涛汹涌的景象。示例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解析】85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意思是: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此句是在叙事,写了诗人登碣石山望沧海的这件事。B理解正确。C“洪波涌起”的意思是: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此句实写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并非想象

76、。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此句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并非是日月的气势。故选B。86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开放性答案。如诗歌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

77、”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小题。8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此诗是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慨、寄以慰藉的好诗,全诗情景交融。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88请从修辞和情感两个方面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78、。【答案】87B88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知无情的月亮人格化,寄托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怀念和关切。【解析】87首句写景兼点时令,通过“杨花落尽”与“子规哀啼”来烘托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选项“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错。故选B。88赏析诗句。题干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和情感两个方面”分析作答。“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能够陪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在夜郎的孤寂的身影。根据本题要求,“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无感情的“明月”赋予人的感情,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

79、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C诗的颔联写出了大风直流,风平浪静,视野开阔的景象。D颈联的“生”“入”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自然理趣。90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

80、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答案】89A90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解析】89题目为次北固山下,再结合全诗内容,可知“次”为停的意思,客行在外,夜晚停下脚步休息。故选A。90考查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及其方法。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

81、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小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

82、直抒胸臆。9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明显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答案】91B92以乐景写哀情,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慕愁苦情绪。【解析】91此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小桥流水人家营造的是一种幽静冷落的气氛,更增添了凄凉与愁苦之情。选项“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错。故选B。92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小桥流水人家”是温馨的景象,“枯藤老树昏鸦”是悲凉的景象。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对比)的写法,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93(题文

8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snzh(_)(_) ji(_)石澹澹(_)萧瑟(_)(_)子规啼(_)残夜(_)【答案】竦峙碣dnxiostcn【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竦峙”容易写错。是固定搭配,耸立之意。“澹”容易读成“zhn”。9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碣石(_)竦峙(_)萧瑟(_)枯藤(_)灿烂(_)残夜(_)【答案】jisngstngcncn【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

84、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注意“碣”不要写成“h”,“竦”不要写成“sh”,“藤”可用形声字来辨析确定。9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kunchang()。(2)鸟儿将kcho()安在繁花嫩叶当中。(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odobrn()。(4)春天像小姑娘,huzhzho zhn()的,笑着,走着。【答案】(1)宽敞(2)窠巢(3)咄咄逼人(4)花枝招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

85、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注意“窠巢”“ 咄咄”的书写。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969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i)水何淡淡B山岛竦峙(sh)左迁龙标C秋风萧瑟(s)夕阳西下D子规啼(t)枯籐老树【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项应为“水何澹澹”;B项应为山岛竦峙(zh);D项应为“枯藤老树”。故选C。9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歌以

86、咏志(用)风正一帆悬(挂)B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C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D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项的词语解释有误,“星汉灿烂”中“星汉”的意思应该是“银河”。98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杨花落尽/子规/啼D枯藤/老树/昏鸦【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

87、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C项的停顿不准确,应该为: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是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关系的一句诗。9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88、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D项有误,“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欢快的心情”的表述错误,这首曲抒发了天涯漂泊游子的惆怅凄苦及思乡之情。100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A闻道/龙标/过五/溪B客路/青山/外C断肠人/在天涯D海日/生/残夜【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节奏的把握。BCD三项正

89、确。A项应为:闻道/龙标/过/五溪。101下列诗句中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B我寄愁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郞西。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偶句”的把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对偶句的特点。对偶:对偶是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本句用“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构成对偶。102下列诗句中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郞西。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答案】C【解析】【详解

90、】C项是对偶句。A“客路”是偏正关系,“行舟”是动宾关系。B完全不对仗。D“长安”与“万户”、“一片”与“捣衣”完全不对仗。103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B第二句诗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B项理解错误。“江春入旧年”: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104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

91、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C项有误,正确停顿: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10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参加智慧阅读活动,同学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B这件事情太过复杂,具体详情以后我再告诉你。C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D在水流湍急和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潜水员进入“东方之星”沉船搜救,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极其困难。【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B项“具体”与

92、“详情”重复,删除“具体”;C项缺宾语,在“批阅各种奏章”后面加上“的地方”;D项语序不当,“相当危险”与“极其困难”互换位置。【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是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10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碣石(ji)咏志(yng)子规啼(d)B竦峙(sng)枯藤(k)断肠人(cng)C萧瑟(s)天涯(y)夜郎西(lng)D澹澹(dn)残夜(cn)潮平

93、(zho)【答案】C【解析】【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A项,“啼”应读“t”;B项,“肠”应读“chng”;D项,“潮”应读“cho”。107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对句子停顿的辨析。B项有误,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0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

94、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B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D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含义的理解。A项,眉毛胡子一把抓: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使用恰当。B项,洗耳恭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使用不恰当;C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95、。使用恰当;D项,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使用恰当。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10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B朱自清创作的春,以清晰的脉络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物

96、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语言赘余,可去掉“约”或“余”;B正确;C.关联词用错,可改为:不仅还;D成分残缺,可在“修旧如旧”后加上“原则”。故选B。【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110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字孟德

97、,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诗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B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D王湾,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寄托乡思的鸟类。【答案】B【解析】【详解】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故选B。111下列各项中对本课四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诗人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B天净沙秋思通过叙写秋野萧瑟凄凉的景色,抒发了一个飘零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C次北固山下通过写北固山外江春之景,表达了诗人对

98、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和同情之情。【答案】C【解析】【详解】次北固山下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选项“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错。故选C。112按原文填空。(1)观沧海展示曹操博

99、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定景的句子是:_;_。(3)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是:_。(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断肠人在天涯(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灿烂”“堤”“断肠”“生”是此题中的易错

100、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113古诗词默写。(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2)_,江春入旧年。(3)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4)闻王昌龄左

101、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別之恨的句子是_,_。【答案】(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海日生残夜(3)断肠人在天涯(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灿烂”“残夜”“啼”“溪”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

102、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114根据提示默写。(1)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2)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3)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_,_,_。【答案】(1)山岛竦峙(2)乡书何处达(3)随君直到夜郎西(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103、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解析】【详解】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竦峙”“郎”“藤”“鸦”等字的书写。115根据提示默写。(1)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杨花落尽子规啼,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_,_;_,_。【答案】(1)海日生残夜(2)闻道龙标过五溪(3)枯藤老树昏鸦(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104、里【解析】【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藤”“鸦”等字词的书写。116根据要求默写。(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2)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_,_。(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

105、描写涨潮时水面宽阔的句子是:_,_;表达乡愁的句子是:_?_。(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的名句是:_,_。【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诗人

106、的远大抱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117(题文)根据提示默写。(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_,_”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4)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答案】(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解析】【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

107、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郎、残、藤、瘦”等字词的书写。118根据提示默写。(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_,_。(2)次北固山下中,“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3)观沧海中抒写想象的句子:_,_;_,_。(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的句子:_,_。【答案】(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潮平两岸阔(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详解】考查

108、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要求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涯”“郎”等字词的书写。119曹操东临碣石观沧海,留下气势磅礴的诗词,毛泽东曾在浪淘沙北戴河中提到“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请你也写一段描绘大海的文字。200字左右。【答案】示例:早晨,海面很平静,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把整个大海照得红彤彤的。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动,海鸥贴近海面快乐地飞翔。海水哗哗地冲上岸边,那么美丽,那么迷人!下午

109、,涨潮的时候,海面的景色可壮观了。银白的海浪一个紧接着一个向岸这边奔来。开始,浪花像调皮的孩子一样跳跃着。过了一会儿,一米来高的大浪一个推着一个奔腾而来。海浪撞击在海边的礁石上,迸出碎玉般的浪花。游客们看了,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阵惊叹声!【解析】这是一道小作文训练题目,要求写一段描写大海的文字。此题要注意在描写大海的景色时,可以从人的不同感官入手,表达出人们在欣赏大海景色时的内心感受。选取景物时要注意,除了对海水、海鸥等自然景色的描绘,还可以加入海边人物的活动,这样画面才更美。即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展示大海的魅力。点睛:这篇小作文可以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突出大海的形象。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所

110、要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能够全方位展示景物的特点。春是春天的春鲍尔吉.原野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禾垛的积雪把孩子脸蛋映衬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向往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

111、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呆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春是春分的春。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零度,昼夜均,寒暑平,阴阳相半。这天正午,在太阳的脚步落下那一刻,被天文学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保定农谚唱: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是春水的春。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

112、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春是春草的春。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

113、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春是春耕的春。祭土神的春社过了,“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牛登场,地表阳升。农人扶犁挥鞭,头顶有燕子飞掠。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

114、。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教员(温柔):春 孩子(倔犟):春!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孩子(强烈):春天的春!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120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春美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本文内容回答)121文章第二段文字主要描写了春雪。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段文字。12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从多个方面描写了春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23本文第五段写的是春草,朱自清的散文春第三段同样写

115、到了春草。请你比较一下,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现了春草的什么特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124文中以“春是的春”开头,分别从春节、春雪、春分等方面来写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你认为“春”还是什么呢?请仿照文章写法,以“春是的春”开头,再续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答案】120春,寄托了人们春节的希望,给人们带来春雪美景,是丰收的开始,展示了生命的力量,蕴含着开张奔放的活力,充满忙碌的气息,预示着生命的重新绽放。121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

116、句子,赏析作答即可。122对春的喜爱、赞美,对春的生命力量的激情呼唤。123朱自清的春从正面描写草的情态,而本文从书法角度侧面表现草的气势。春中的草绿、嫩、多;而本文中的草肆意奔放,洋溢着生命的激情。124仿照句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即可。【解析】120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文章(1)(7)段,分别从七个角度体现“春”的美,即:寄托春节的希望,带来春雪美景,丰收的开始,展示生命的力量,蕴含奔放的活力,充满忙碌的气息,预示着生命的重新绽放。121本题考查学生对

117、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例如“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描写春雪的轻盈和晶莹剔透,表达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1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还多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

118、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这篇文章从多个角度展现春之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充满对春的生命力量的激情呼唤。123这是一道比较阅读题。首先写法不同。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整体描写,因此是点面结合的写法,将小草的色、形与给人的感受结合在一起,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描写春草。本文中“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从面上来写草,侧面表现了春草的气势。其次春草的特点不同。春中的草嫩、绿、多,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十分可爱;本文中的草除了密、绿以外,还很广,肆意奔放,洋

119、溢着生命的激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24这是一道思维拓展和语言表达题。首先了解文章内容,体会写作特色,然后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体验拟写句子作答。仿照前七个自然段对“春”的描写,再拓展一个角度仿写即可。如“春是春雨的春。淅淅沥沥,飘飘洒洒,滋润了天地万物,催开了朵朵繁花”。自选角度拟写句子即可。125(题文)请同学们查阅资料,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独立完成以下内容。(1)观沧海的作者是_,字_,_末年_家、_家、_人。他的诗以_见称。(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_,是_代诗人。(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_,作者是_代著名诗人_(姓名),字_,号_。(4)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_,“秋思”是

120、_。作者_是_代著名_作家。【答案】曹操;孟德;东汉;政治;军事;诗;慷慨悲壮王湾;唐李太白全集;唐;李白;太白;青莲居士曲牌名;题目;马致远;元;戏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要求学生在课下牢记。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

121、作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代四大戏曲作家。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念。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之为“秋思之祖”。126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湛蓝的天空像碧玉一样澄澈,苍翠的树木像卫士一样挺拔,_。【答案】示例:碧绿的池塘像眸子一样闪亮。【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中需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

122、运用E。127(题文)文学常识填空。(1)观沧海一诗选自_,作者是_,字_,_(朝代)_家、_家、诗人。他的诗以_著称。他与其子_、_合称“三曹”。(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_,字_,号_,_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3)天净沙秋思的体裁为_,“天净沙”是_名。该曲的作者是_,_代著名戏曲作家、_家。【答案】(1)曹操集曹操孟德东汉末政治军事慷慨悲壮曹丕曹植(2)李白太白青莲居士唐(3)(散)曲曲牌马致远元散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根据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

123、标遥有此寄有关内容作答。注意“丕”字的写法。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题目前边的曲牌名。【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128结合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句子。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骄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_,_,_,_;_,_,_,_。【答案】示例: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收获着自豪与荣光

124、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琼枝沉默的自然孕育着希望与梦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修辞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结合句中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春夏两个季节。仿写时要写秋冬两个季节。注意根据季节的特点仿写。129综合性学习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承习俗(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

125、石上流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吧,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3)对联的基本要求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

126、”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答案】(1)C(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B项两句中,“满地香”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

127、”是仄声。故B项不可以作为对联。【解析】(1)第一题,抓住题干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中的月”,分析各项内容,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判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东坡写中秋景物的诗句,所以答案为C。第二题,抓住诗题中“登高”一词,结合诗的内容即可判断出节日为“登高节”,然后再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写出有关的诗句。(2)仔细阅读所提供信息,了解对联的要求,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提供的各项,判断对联。130综合性学习。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1)班决定开展“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会诗词)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

128、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甲)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乙)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甲:乙:(咏经典)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有同学根据上面材

129、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下联:(信中国)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不少于两点)【答案】【会诗词】C B【咏经典】咏诗词弘扬传统【信中国】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解析】试题分析:(1)【会诗词】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题目中给出的四个词牌,课本中都出现过,作答时,可根据课文中学过的“词”格式来判断这

130、两首词用的是什么词牌。第一首应是如梦令;第二首应是浣溪沙。(2)【咏经典】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变形式”可对“咏诗词”,“演绎经典”可对“弘扬传统”。答案不唯一。(3)【信中国】本题考查对材料探究。根据材料中的“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可得:对传统文化应持有“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态度。根据“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可得:要让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上得到弘扬。据此理解概括作答。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于2017年初推出的一档经典诵读节目,它以朗读的方式表达情感,在观众心里掀起了阵阵涟漪。朗读者期待更多人的参与,让大众特别是青年

131、人,能够与朗读结缘,与经典为伍。131在“母亲节”这一天,你想通过朗读者为母亲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请给节目组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同意你的请求。132如何让朗读者办得更好,更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请你提两条建议。【答案】131示例:我是一名七年级学生,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想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朗读者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情感的电视公众平台,我想借助平台朗读游子吟,让母亲能听到我的声音,能在节日那天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希望您能满足我的愿望,谢谢。132示例:多朗读老百姓喜爱的经典作品;节目进行时多与观众互动。【解析】131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题实际就是如何让节目组同意你的的请求。首

132、先要介绍自己,然后把你的请求,想借这个平台,让你为母亲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表达对母亲的爱,理由写清楚,语言要诚恳、委婉,句子简洁明了,最后写上感谢的语句即可。132针对某种情况提出建议,所提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要有针对性。可从如何让节目更贴近百姓方面作答。133学完本课后,班级开展了“遨游诗词海洋,领略诗词魅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某校针对学生的课外诗词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表所示:选项经常读从不读很少读抽空读人数21285249百分比14%1866%3467%3267%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从图表中的发现:(2)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

133、写一句话。优秀的诗词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_,_。(3)大家期待已久的“夏之风”古诗朗诵会即将开始。请你为主持人拟写出一段开场白。100字左右。【答案】(1)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某校调查发现能够在课外经常阅读诗词的学生占的比例较低。(或:课外经常阅读诗词的学生较少)(2)示例: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3)示例:烈日炎炎,人们盼望凉风习习。春诗浩繁,似乎为夏而作者甚少。其实,在中国古典诗词这朵绚丽的奇葩中,不乏夏韵。今天就让古诗词这阵阵夏之风来濡染我们的心灵吧!让我们一起见证大家精彩的诵读!【解析】【详

134、解】(1)此题考查图表分析,这类题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此题就抓住经常读、从不读、很少读、抽空读的数据比较得出结论“课外经常阅读诗词的学生较少”。(2)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注意运用比喻修辞手法。(3)拟写开场白,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夏之风”古诗朗诵会;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注意字数限制。

135、134班里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四季”为主题的板报,请你参与。(1)请你为这期板报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你会唱哪些有关四季的歌曲?请你写出其中一首歌的名字,并简要说明你喜欢的理由。(3)请分别以“自然的四季”和“人生的四季”为上、下联的话题,写一副对仗工整的对联。【答案】(1)示例:多彩四季,魅力无限(2)示例:春天的常事。它是一个有关春天的神话,它是一个国家继往开来、走向繁荣昌盛的标志,它是一部记载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史诗。(3)示例:历经春夏秋冬时尽览风花雪月事【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标题的简洁易懂、琅琅上口、新颖独特以及主题突出的特征,言之有理即可。此

136、题主题为“走进四季”,中心明确,易于拟写。如:精彩四季,无限魅力。(2)写出关于四季的歌曲即可。结合歌曲内容阐述理由。如大约在冬季,理由:是一首让人动容的歌曲。这首歌唱惜别深情,叹相会无期,把恋人离别在即的那份依依难舍的复杂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歌中说不完的别离凄迷,唱不尽的真情之意,让人为之感动。(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上联的主题是“自然的四季”,下联的主题是“人生的四季”。结合对联的特点拟写,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如: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喜怒哀乐充满人生;春夏秋冬岂惧他日有憾,少青壮老唯求今生无悔。135学校举行“阅读点

137、亮人生”系列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其中。(调查分析)有同学从网上搜集到一组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査报告的数据,请阅读下面的数据,按要求回答问题。2018年我国国民各类媒介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纸质媒介数字化媒介图书报纸期刊互联网手机20.412.06.960.780.4(1)关于纸质媒介阅读时长,你的结论是_。(2)关于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你的结论是_。(3)将纸质媒介阅读情况与数字化媒介阅读情况对比,你的结论是_。(广告宣传)(4)你的同学李明为本次读书活动拟写了一条宣传语:“读经典,如春风拂面;品味诗歌文章,好似甘甜的泉水滋润我们的心灵。”你看了这条标语,觉得句式不够整齐、美观,请对后半句

138、作一些改动,使前后句字数相同、句式一致。读经典如春风拂面;_,_。【答案】(1)(2018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时间长(多),期刊阅读时间最短(少)(2)(2018年)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时长超过互联网阅读时长(3)我国国民纸质媒介阅读时长远远不及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我国国民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远远超过纸质媒介阅读时长;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时间最长,期刊阅读时间最短;人们更喜欢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人们最喜欢用手机阅读。)(4)示例:品诗文似甘泉润心【解析】【详解】(1)(3)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

139、。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关于纸质媒介阅读时长,2018年我国国民利用图书阅读时间最长,利用期刊阅读时间最少;关于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依据数据对比,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时长超过互联网阅读时长;从纸质媒介阅读情况与数字化媒介阅读情况对比来看,我国国民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远远超过纸质媒介阅读时长;或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时间最长,期刊阅读时间最短等,答案是多元的。(4)解答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依据示例和语句“品味诗歌文章,好似甘甜的泉水滋润我们的心灵”可提炼出“品诗文,似甘泉润心”作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