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课 社戏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di) 慢 (y) 立 纠(g) 装(m) 装样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迷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缥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照着了。错别字改 正3仿照例句写一句话,展开想像,给“友情”一个精彩的解释。 例句: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仿句:友情,你是,_4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然而当今青少年对传统戏剧了解甚少,喜爱更少。以京
2、剥为例,调查表明,有58的同学认为京剧慢腾腾、没劲,76%的同学认为现在的京剧存在危机,有14%的同学认为京剧随着社会发展有可能消亡,只有33的同学认为京剧应该振兴。作为中学生,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戏剧呢?(1)你认为京剧等中国传统戏剧为什么得不到青少年的青睐?请简述理由。 _(2)据报道,有些外国青年为了学习京剧,特地来华留学,而中国青少年学习京剧的却少得可怜。对这一现象,你是怎么看的? _二、阅读理解、分析(一)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3、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4、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_6选段的第段中写小伙伴开船的动作用了很多动词,试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_7第段中加点的词“跑”与第段中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_8选段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试举例说明。 _9第段中“朦胧”本是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使动词,体会此用法的妙处。 _10上面选段中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二)听戏(节选)梁实秋 生长在北平的人几乎没有不爱听戏的。我自
5、然亦非例外。我起初是很怕遣戏园子的,里面人太多太挤,座位太不舒服。记得清清楚楚,文明茶园是我常去的地方全是窄窄的条凳,窄窄的条桌,而并不面对舞台,要看台上的动作便要扭转脖子扭转腰。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打赤膊,而我从小就没有光脊梁的习惯,觉得大庭广众之中赤身露体怪难为情,而你一经落座就有热心招待的茶房前来接衣服,给一个半劈的小牌子。这时节你环顾四周,全是一扇一扇的肉屏风,不由你不随着大家而肉袒,前后左右都是肉,白晰晰的黄澄澄的黑豺黝的,置身其间如入肉林。(那时戏园里的客人全是男性,没有女性。)这虽颇富肉感但绝不能给人以愉快。戏一演就四五个钟头,中间如果想要如厕,需要在肉林中挤出一条出路挤出之后那
6、条路便翕然而阖,回来时需要重新另挤出一条出路。所以常视如厕如畏途,其实不是畏途,只有畏,没有途。对戏园的环境并无需作太多的抱怨。任何样的环境,在当时当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戏园本称茶园,原是喝茶聊天的地方,台上的戏原是附带着的娱乐节目。乱哄哄地高谈阔论是未可厚非的。那原是三教九流呼朋唤友消遣娱乐之所在。孩子们到了戏园可以足吃,花生瓜子不必论,冰糖葫芦、酸梅汤、油糕、奶酪、豌豆黄应有尽有。成年人的嘴也不闲着,条桌上摆着干鲜水果蒸食点心之类。卖吃食的小贩大声吆喝,穿梭似的挤来挤去,又受欢迎又讨厌。打热手巾的茶房从一个角落把一卷手巾掷到另一角落,我还没有看见过失手打了人家的头。特别爱好戏的一位朋友曾经
7、表示,这是戏外之戏,那洒了花露水的手巾尽管是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媒介,也还是不可或缺。 在这样的环境里听戏,岂不太苦?苦自管苦,却也乐在其中。放肆是我们中国固有的品德之一。在戏园里人人可以自由行动,吃,喝,谈话,吼叫,吸烟,吐痰,小儿啼哭,打喷嚏,打哈欠,揩脸,打赤膊,小规模的拌嘴吵架争座位,一概没有人干涉。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完全的放肆的机会?看外国戏院观众之穿起大礼服肃静无哗,那简直是活受罪!我小时候进戏园,深感那是另一个世界,对于戏当然听不懂,只能欣赏丑戏武戏,打出手,递家伙,尤觉有趣。记得我最喜欢的是九阵风的戏,如百草山泗州城之类,于是我也买了刀枪之类在家里和我哥哥大打出手,有一两招居然也练
8、得不错。从三四张桌子上硬往下摔壳子的把戏,倒是没敢尝试。有一次模拟打棍出箱范仲禹把鞋一甩落在头上的情景,我哥哥一时不慎把一只大毛窝斜刺里踢在上房的玻璃窗上,哗啦一声,除了招致家里应有的责罚之外,惊醒了我的萌芽中的戏瘾戏迷11“对戏园的环境并无需作太多的抱怨。任何样的环境,在当时当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12“这是戏外之戏”,这里的“这”指代什么?请用一句话简要概述。 _13“在这样的环境里听戏,岂不太苦?苦自管苦,却也乐在其中。”从原文中看,这“乐”有哪些? _14作者为什么说“看外国戏院观众之穿起大礼服肃静无哗,那简直是活受罪”? _15听戏和社戏都写到了儿童的“
9、看戏之乐”,且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问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_参考答案1怠 屹 葛 模 2婉宛 迷弥 缥漂 照罩3示例:友情,你是冬天里的一盆炭火,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奉献上你的温暖。4(1)示例:学校缺少对传统戏剧的教育,我们缺少相关的知识,所以,我们看不懂传统的戏剧。既然看都看不懂,怎么会喜欢呢? (2)示例:作为中国的国粹,京剧已流传到海外,连外国人都慕名而来,说明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值得我们骄傲。可是,作为中国的学生,我们在课堂上几乎学不到京剧的知识,难道京剧是专门为了教给外国人的吗?我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重视京剧的教学,不能让国粹在我们这一代失传。 5去赵庄看社戏时“我”的
10、所闻所见所感。6开船的动作如:“点”“磕”“退后”等,这些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突出他们的能干。7“跑”与“飞”相呼应。 这两个词都写出了船行的速度很快。8从视觉角度如:两岸的豆麦,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从嗅觉角度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从触觉角度如: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从听证角度如: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9不说“水气使得月色便朦胧”,而说“月色便艨胧在这水气里”,仿佛月也有情,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神秘、静谧的夜。 10衬托“我”看社戏的迫切心情。 11承上启下。 12打热手巾的茶房从一个角落把一卷手巾掷到另一角落竟然打不着人头。13可以“放肆”,可以自由行动,吃,喝,谈话,吼叫,吸烟,吐痰,小儿啼哭,打喷嚏,打哈欠,揩脸,打赤膊,小规模的拌嘴吵架争座位,一概没有人干涉。14因为不能够这样的“放肆”与自由。 15写看戏之乐,似乎不在戏的本身,而在看戏的氛围、看戏的过程,当然还有对戏法的模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