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探究》2017届高三地理高考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646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探究》2017届高三地理高考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7届高三地理高考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7届高三地理高考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7届高三地理高考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7届高三地理高考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优化探究》2017届高三地理高考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2016山东文登市模拟)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很多独特的造型。读下列“蘑菇”图,回答12题。1图中“蘑菇”最可能位于()A黑龙江、吉林B黑龙江、台湾C西藏、新疆 D内蒙古、新疆2对于“蘑菇”形成的过程,以下解释可信的是()A甲地冰川作用显著,冰川漂砾保护下部冰体不易消融而形成B甲地冰川作用显著,冰川将漂砾带至冰柱上沉积而形成C乙地风化作用显著,下部风化作用更强烈使岩石破碎而形成D乙地流水作用显著,流水侵蚀近地面岩石而形成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景观为冰川作用形成的蘑菇地貌、风力作用形成的蘑菇地貌,分别出现在冰川广布的青藏高原和风力大的西北地区,因此选C项。第2题,根据上题,甲地

2、的蘑菇地貌是由于冰川作用,冰川漂砾保护下部冰体不易消融而形成的;乙地的蘑菇地貌是由于风力的差异侵蚀及岩性的差异形成的。答案:1.C2.A(2016山师附中模拟)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图1)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图2)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完成34题。3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4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

3、脑”的形成条件是()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解析:第3题,根据题目材料及图示,可以知道只露“腰身”是因为顶部和底部都有植物生长,掩盖了地貌的其他部分。而“腰身”也即中间部位,雨水冲刷不严重,因为地势陡峻,难以发育土壤或土壤浅薄,难以生长植物,形成只露“腰身”的现象。第4题,“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应该是风化和侵蚀作用的共同作用结果。球状风化是花岗岩地貌景观;融水侵蚀会形成切割地貌。答案:3.C4.A(2016北京市海淀区期中)读某河谷剖面图,回答56题。5该河谷()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C乙处

4、位于河流的凸岸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6图中()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B处地层断裂下陷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解析:图示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河谷。该河谷较宽,应位于河流下游;乙处坡度较陡,为凹岸侵蚀严重;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处岩层受侵蚀断裂;甲处位于平均洪水位内,不适合聚落分布。答案:5.B6.C(2016南京市模拟)2015年11月10日晚浙江省丽水市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下图为该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最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地点是()A BC D8对图中区域叙述正确的是()Aa、b两河河谷形态均呈U型B此地地壳一直处于下

5、降状态C甲处地貌形成与流水堆积有关D乙断层可能受张力影响所致解析:第7题,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由图可知处下方岩层为修公路已经被破坏,稳定性差,且该处坡度较大,所以处最易发生滑坡灾害。第8题,U型谷的形成是由于冰川侵蚀造成的,一般在高纬度或者高山地区,A项错。此地地壳如果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则该地应以外力沉积为主,由所在地层剖面示意图可知,当地是沉积后发生水平挤压,抬升,然后以外力侵蚀作用为主,B项错。由图可以看出,甲处为谷地,应当为流水侵蚀形成,C项错。乙处断层是受内力拉伸,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发生断裂形成的,故选D项。答案:7.B8.D(2016重庆南开中学调

6、研)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911题。9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600米 B570米C798米 D800米10甲处地貌类型为()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11据图,乙处()A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C和甲地地势差异主要是内力形成D下切侵蚀作用明显解析:第9题,图中最高点海拔在1 3001 400米之间,最低点海拔在600700米之间,高差为600800米之间。第10题,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处是山顶。根据岩层新老关系看,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所以地貌类型是向斜山。第11题,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处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根

7、据等高线弯曲判断,是山谷地貌。背斜成谷,说明侵蚀作用强烈,D项对。答案:9.C10.A11.D二、非选择题12(2016惠州市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高度200300米)集中分布(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

8、山的原因。(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该地沙丘呈东北西南走向且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故图示区域盛行风为西北风。第(2)题,该地风力强劲,沙源丰富,结合右图可知,地表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起阻挡作用,湖泊附近,水汽含量增多,由于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增高。第(3)题,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的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故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

9、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3)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13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

10、的原因。(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第(2)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第(3)题,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