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改革的历史背景(1)有利的社会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参照汉族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拓跋族由游牧生活转向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2)改革的必要性社会矛盾尖锐。由于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致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一是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二是民族矛盾激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3)个人因素。执掌朝廷实权的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使年幼的君主孝文帝对汉文化十分敬佩和仰慕,深感要巩固统治必须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
2、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2改革的措施(1)建立各种新的制度。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设立三长制,健全了地方基层政权,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推行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改变了原来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2)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3)移风易俗。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讲汉话: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
3、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孝文帝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通婚姻: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以巩固统治。改籍贯: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加,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2)政权封
4、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4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及成功的原因(1)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是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2)原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内容全面,措施得力。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民族融合的适宜环境。1(2011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
5、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而崩溃魏书材料三 孝文帝此举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为民族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北魏政权进一步封建化的有力保障。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孝文帝在政治上将要进行哪一重大举措?他为何要这样做?(2)材料二、三反映了人们对孝文帝上述重大举措的不同态度或观点。你对孝文帝这一举措持什么态度或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举措:迁都洛阳。原因: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
6、地方,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粮食供给经常发生困难;军事上,时常受柔然族骚扰,很不安全;地理位置上,平城偏北,不利于控制中原地区。洛阳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利于改革的深入进行,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2)答案一:同意材料二的观点或对孝文帝迁都洛阳持否定态度。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全面否定了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使鲜卑族走向衰亡。答案二:同意材料三的观点或对孝文帝迁都洛阳持肯定态度。孝文帝迁都洛阳,赢得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拥护和支持,改革取得了成功,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答案三:以上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或对孝文帝迁都洛阳都没有持辩证态度。第一种观点否定了孝文帝迁都的历史作用;第二种观点忽视了迁
7、都对鲜卑族在保留民族特色方面的消极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 485 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所授之田率倍之(倍之,男夫 80 亩,妇人 40 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二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 亩,妇人 60 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 车驾南伐自发都至于洛阳,霖雨不霁,仍诏六军发轸(即车)。高祖戎服执鞭,御马而出,拜臣起颡于马首之前高祖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动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欲班师无以垂之千载若不南銮,即
8、当移都于此,光宅中土,(指建都洛阳)机亦时矣,王公等以为何如?议之所决,不得旋踵,欲迁者左,不欲者右。”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根本前提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分析该项措施的历史作用。(3)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答案】(1)推行均田制和与之相关的租调制。根本前提: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只对国家掌握的土地进行分配。(2)均田制的实行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民族的融合;租调制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3)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策略:继续南征和迁都洛阳二者必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