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3高考天津卷)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解析:从材料中的“因而是过渡的形式”,可知该国家形式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因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故选B项。答案:B2(2012高考广东卷)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
2、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项错误;共产国际反对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而非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在选择中国革命道路上的分歧,没有涉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C项错误。答案:D3(2011高考福建卷)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
3、:“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份。”这些就构成了()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形态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即集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选择B项。答案:B4(2012高考福建卷)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
4、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编自
5、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解析
6、:本题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主题,以近现代历史人物为载体考查了近现代民族复兴之路,跨度大、范围广,但突出核心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的关键在于熟悉基础、读懂材料。第(1)题,其主张根据材料“惟此方兴之教育”“厥惟教育”概括,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第(2)题,立足材料和材料来源的时间提示入手归纳分析。第(3)题,考查图表分析能力,根据时间和曲线变化,结合相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实践分析。第(4)题,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答案:(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
7、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一、选择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次会议主席台口的檐额上设置了十二个红色大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这次会议是()A国民党一大
8、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解析:国民党一大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错误,确立武装反抗的方针,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但毛泽东思想还未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与“在毛泽东的旗帜下”相符合,故D项正确。答案:D2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探索的是()著作内容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重大问题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探索了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9、一系列重大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解析:根据所学史实,A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国民大革命);B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国共十年对峙);C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D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C项符合题意。答案:C3(2015泰安检测)“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民族、民生 B民权、民生C民族、民权 D富国、强国解析:毛泽东
10、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的解放,解救了劳苦大众;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了民族的腾飞,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故这两次飞跃均解决了“民族”和“民生”问题,故A项正确。毛泽东时代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解决“民权”问题,故B、C两项错误;邓小平时代才开始实现“富国、强国”的梦想,故D项错误。答案:A4“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里的“新的理论”主要是指()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解析:邓小平的最大功绩就是提出了邓小平理
11、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故选B项。A、C、D三项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故均可排除。答案:B5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A完成了拨乱反正B打破了思想束缚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深化了体制改革解析:1992年“南方谈话”与拨乱反正无关,A项错误;两次谈话都打破了思想束缚,前者打破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后者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B项正确;推动工作重心转移是“南方谈话”的影响,C项错误;两次谈话主要从思想层面推动思想解放,而非具体的体制改革,D项错误
12、。答案:B6漫画“冠小架子大”寓意深刻。它严重违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原则()A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B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C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D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析:C项说法不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可首先排除。漫画讽刺部分官员脱离群众的现象,与D项原则有冲突,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材料二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
13、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上均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2)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其思想核心和奋斗目标是什么?(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解析:第(1)题,考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共八大的史实即可。第(2)题,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即可。第(3)题,把握两大理论的继承发展关系即可。答案:(1)成就: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
14、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正确政策和措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发表了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会议的召开。借鉴:注意防止“左”倾错误。(2)贡献:领导全党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奋斗目标: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开始于毛泽东,形成于邓小平。这一过程既有思想理论上的继承、扬弃和发展,也有前后衔接和转换,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