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二数学暑假作业 试卷练习题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 的值为A. B. C. D.2.已知集合 ,则 =A. B. C. D.3.若 ,其中a、bR,i是虚数单位,则A. B. C. D.4.命题r:如果 则 且 .若命题r的否命题为p,命题r的否定为q,则A.P真q假 B. P假q真 C. p,q都真 D. p,q都假5.投掷一枚均匀硬币和一枚均匀骰子各一次,记“硬币正面向上”为事件A,“骰子向上的点数是3”为事件B,则事件A,B中至少有一件发生的概率是A. B. C. D.6.设 , , ,(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2、,则A . B. C. D.7. 将 名学生分别安排到甲、乙,丙三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地方至少安排一名学生参加,则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A.36种 B.24种 C.18种 D.12种8. 一个袋子里装有大小相同的3个红球和2个黄球,从中同时取出2个,则其中含红球个数的数学期望是A. B. C. D.9.设函数 ,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则曲线 在点 处切线的斜率为A. B. C. D.10.已知样本9,10,11,x,y的平均数是10,标准差是 ,则 的值为A.100 B.98 C.96 D.9411. 现有四个函数: ; ; ; 的图象(部分)如下:则按照从左到右图象对应的函数序号安排
3、正确的一组是A. B. C. D.12.若函数 在R上可导,且满足 ,则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13.已知偶函数 的定义域为R,满足 ,若 时, ,则14. 设a= 则二项式 的常数项是15.下面给出的命题中:已知 则 与 的关系是已知 服从正态分布 ,且 ,则将函数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象。其中是真命题的有 _。(填序号)16.函数 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 时, ,则 在 上所有零点之和为三、解答题17.(本题满分10分)已知全集U=R,集合 ,函数 的定义域为集合B.(1) 若 时,求集合 ;(2) 命题P: ,命题q: ,若
4、q是p的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8.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1).求 的周期和单调递增区间;(2).若关于x的方程 在 上有解,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9.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 .(1)若直线 过原点,且被曲线C截得弦长最短,求此时直线 的标准形式的参数方程;(2) 是曲线C上的动点,求 的最大值。20.(本小题满分12分)为了了解青少年视力情况,某市从高考体检中随机抽取16名学生的视力进行调查,经医生用对数视力表检查得到每个学生的视力状况的茎叶图(以小数点前的一位数字为茎,小数点后的一位数字为叶)如下:(1)若视力测试结果不低丁5.0,则称为“好视力”
5、,求校医从这16人中随机选取3人,至多有1人是“好视力”的概率;(2)以这16人的样本数据来估计该市所有参加高考学生的的总体数据,若从该市参加高考的学生中任选3人,记 表示抽到“好视力”学生的人数,求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和 的定义域都是2,4.(1) 若 ,求 的最小值;(2) 若 在其定义域上有解,求 的取值范围;(3) 若 ,求证 。22. (本小题满分12分)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
6、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已知函数f(x)= -ax(aR,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
7、“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2)若a=1,函数 在区间(0,+ )上为增函数,求整数m的最大值.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