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一、基础部分。1、直接写得数。407=605=248=455=017=214=306=209=333=708=107=357=560=104=2、用竖式计算。2243132192532648513、填一填。估一估,比一比。8000千克 ()8吨4500克() 4千克800克 ()4千克2千克 ()1500克9kg ()9000g800g ()10kg3kg() 3t4000g() 4t913() 270524() 452823() 38380 ()392 2千克比1500克多( )克、3千克比7千克少( )千克。按照从重到轻顺序进行排序。3400克、4千克、
2、 4200克、300千克、 1吨_4、我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丁丁的体重是36( )。二、我会操作。1、 292的结果接近。6070802、 114的结果接近。3040503、45的积是( )位数。2344、果园有59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多一些,比苹果树的5倍少一些,梨树可能( )棵。3002602005、65+65+65+65=( )( )。三、我会解决。1、一只羊重68千克,一头牛的体重是8只羊的体重,一头牛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2、同学们中午在校吃希望午餐。每个饭箱能装16个饭盒,三、2班共有36个同学在校就餐,两个饭箱够吗?“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
3、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
4、播知识。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
5、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3、同学们参加科技兴趣小组,其中女生25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2倍多5人,男生有多少人?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4、光明小学有352名同学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辆大客车可乘坐42人,估一估,学校租9辆这样的大客车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