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420KB ,
资源ID:2854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540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中“五校”联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中“五校”联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成都市20152016学年度下期五校联考高 一 历 史 试 卷 第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合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2. 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A.西汉 B.东汉 C.唐代 D.宋代3朱元璋对户部臣僚说:“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欲人无贫,得乎?”这一理念A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重要 B导致了崇

2、商风气的兴盛C重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摒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4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B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C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D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5.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其曾祖父无泽曰:“无泽为汉市长。”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司马迁的曾祖父从事的是A.军事管理 B.商业管理 C.行政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6. 最早打破坊市界限,将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朝代A.汉朝 B.唐朝

3、 C.宋朝 D.明朝 7.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凡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8我国社会经济史学主要奠基者之一,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曾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结合右侧图片,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太湖地区的水稻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B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

4、导地位C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海港集聚地D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9.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冲击最主要体现在A中国的大门已完全打开 B自然经济已经瓦解C传统的经济结构遭到冲击 D工业体系已经形成10.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

5、城市市场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中国逐渐沦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 B. C. D.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在一座城市中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同时并存。这座城市应该是A.上海 B.重庆 C.西安 D.沙市12. 光绪二十一年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利权”;“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利权”。对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说明清政府采取了允许工商业发展的政策B反映了清政府对私营工商业态

6、度变化的原因C说明清政府已经突破“中体西用”的界限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3.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工商皆本 B.重商轻农 C.实业救国 D.重利轻义14.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促使新的政治力量的壮大 为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创造条件A B C D15.“忽如一夜春风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用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 A.一战期间、1927-1936 B.洋务运动期间,一战期间

7、C.一战期间、国民政府统治后期 D.甲午战后、1928-193616.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7.下列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的是( )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排挤日本全面侵华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A B C D18陈勇勤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

8、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从资源委员会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这表明当时中国工业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近代民族工业以重工也为主,轻工业基础薄弱大量爱国人士迫于战争需要呼吁工厂东部内迁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A B C D 19.对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和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歌曲第二段的

9、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21. “深刻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穿云霄。彩云栓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这是50年代中国某地的一首民歌。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景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22.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 B.都只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C.

10、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D.前者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改变管理模式 克服平均主义 解放生产力 全面改变所有制性质A B C D24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A B C D252006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

11、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6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7.“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工人

12、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28.读下列广告:“女学生周某某,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京师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如有与某某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对此材料评论正确的有 其背景为辛亥革命后,婚姻观念发生变化反映当时一些女青年思想解放这一现象多出现于中国的大中城市体现了西方近代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A. B. C. D.29.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

13、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30.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时间 标准1900_1909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西方文化传入 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A B C D31. 31. 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筑了铁路淞沪线,旋被当

14、地官员以重金购去后拆毁,后清廷又命盛宣怀再筑,于1898年完工通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淞沪线的命运反映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艰难 B.1876年修筑的淞沪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 C.1876年修筑的淞沪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D.1898年通车的淞沪铁路彻底结束了列强垄断的局面32.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

15、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卷(共52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合计52分33.(2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

16、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请回答:(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6分) 据材料二,指出“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实质?(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4分) 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变化。(2分)与材料三相比,分析其特点。(6分)(4)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2分)34.阅

17、读下列材料(本题共28分)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材料二 1949年197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一览表 年份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5指数105.1121.3108.899.772.794.4117.0(注:本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上年=100) 图三 1983年重庆开始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图四1987年人民日报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报道图一1978年小

18、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图二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材料三材料四: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材料五: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19783645113257.567.720062180

19、713950035.843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材料六: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10分)和对比材料一、二概括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2分)(2)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近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20、3分),并结合所学指出每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6分(4)依据材料五、六,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3分)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具革新。题干显示汉代出现了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的铁铧和铁犁壁,新技术的使用提高了铁犁的工作效率,这说明汉代的耕作工具得到了技术改进和提升。A项反映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C开始于春秋战国,D出现于唐朝时期的江东。答案为B项。 2.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在我国的瓷器制造史上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所以答案选C项,A、 B、D三项与题中“制瓷技术形成两大系统”的要求不符,均排除

21、。 3.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A项说法正确,符合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重农政策的惯例;B、C两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D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 4.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由题干中“县官鼓铸铁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的信息可知,铸铁官营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5.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市长是城市中负责商业管理的官员,汉代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成都、 宛六大城设市长,因此B项说法正确,A、C、D三项说法可以排除

22、,本题答案为B。 6.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期坊市界限被打破,市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因此C项说法正确,A、B、D三项说法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 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的对外贸易状况。材料中“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凡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等信息说明了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符合题意;A“不受限制”的表述不合题意,C“暂停”的表述不合题意,且偏离题旨,D的表述不合史实,清朝已经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故选B。 8.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根据

23、材料“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商业市镇的兴盛,形成了区域性市镇,D项说法符合题意;A项与工商业无关,可以排除;B、C两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 9.C【解析】关键是注意材料中“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冲击最主要体现”,强调的是对中国的经济冲击,近代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冲击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带来的结果是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A、B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工业体系的形成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故选C。 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

24、的变化,均是此时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已出现,排除。故选D项。 11.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因此只有A项说法符合题意;B、C、D三项属于内地,当时不可能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 12.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根据材料“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利权”可以判断出A、B两项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说法符合史实,但

25、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符合题意,当时清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仍是为维护统治,没有突破“中体西用”的界限,本题答案为C。 13.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因此C项说法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C。 14.B【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我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说法符合史实;错在“根本变化”,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 15.C【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

26、的曲折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我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受官僚资本主义和美帝国主义的压榨,我国的民族工业逐渐萎缩,因此C项说法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在1937-1936年,当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实施,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较快;B项错在洋务运动期间,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刚刚兴起;D项说法错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 16.C【解析】“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说明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在此期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备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

27、列强的经济侵略,客观上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2)政府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1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给民族工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日本的全面侵华并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官僚资本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后,给中国的主权和政治、经济利益带来了极大地损害。美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地位,这对民族资产阶级是个毁灭性的打击。综合分析可知均符合题意,故选择D项。 1

28、8.B【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说法错误,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说法不符合材料“1937年”的说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生在19271936年;说法符合材料和史实,本题答案为B。 19.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于1953年,因此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是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和影响,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 20.A【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考查我国“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从“1957年”“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可知这些是我国“一五”计

29、划期间工业化的成就,故A项正确。 21.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民歌,B项说法符合题意;A、C两项说法可以排除;D项说法发生在1966-1976年,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 22.C【解析】本题考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根据所学可知,建国初的土地改革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则是解决了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因此C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适合于前者,可以排除;B适合于后者,可以排除;D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 23.B【解析】本题考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

30、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并未改变所有制形式,因此错误,可以排除。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改变了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B。 2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正确解读图片的能力。由图片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比重的变化即可知的表述正确;迄今,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未完成,故的表述错误。本题应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25.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31、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B项说法可以排除;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因此C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发生在80年代,可以排除;D项发生在2001年,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 26.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材料可知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应是19972003年,此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因此D项说法正确;A、B、C三项都不是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 27.D【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说法不可能出现在1943年,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于1958年,因此1943年不可能看上

32、海电视台的节目;A、B、C三项说法均可以出现在1943年的场景中,但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 28.D【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了婚姻观念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说法均符合材料信息,本题答案为D。 29.D【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充分说明了近代文明受封建落后思想影响,发展缓慢,因此D项说法正确;A、C两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 30.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是在建国成立才有的,显然与所给时间不符合排除有的选择项,而“留

33、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显然也是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故答案为B。 31.A【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B项说法错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从而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C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D项说法错在“列强垄断”,可以排除;A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A。 32.D【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材料信息反映了报纸上的一篇报道影响了人们服饰的变化,D项说法符合题意;A项说法与材料无关,可以排除;B、C两项说法材料体现不出,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 33.(1)特点

34、: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为主的生产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自给自足、稳定等。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实质:江南的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重农抑商;海禁政策。(3)变化:出现了近代工业或者近代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特点:用机器生产(或引进西方技术);效率高;质量好。(4)趋势: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或近代化)。【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得出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根据“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得出自给自足。第(2)问,根据材料“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

35、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可以总结出第一小问“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实质上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第二小问,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可以结合国家政策和海禁政策来总结。第(3)问,根据材料“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可以总结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总结即可。第(4)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即农耕文明到工业

36、文明。 34.(1)趋势:建国初:经济迅速增长,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原因:党中央的正确决策(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一五”计划的制定); “一五”计划的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提前完成;三大改造)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 ;苏联的援助。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说明: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由试点到全国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3)三个阶段:开始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事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

37、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变化: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民主政治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第(1)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时间节点。分析图表信息可总结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发展快于农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从国内政策、经济状况和国际方面来总结出党中央的正确决策。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既有上升又有下降即在曲折中发展的特征。第(2)问,根据图一小岗生产队自发组织到图二中央肯定到图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再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我国改革的发展历程。第(3)问,根据材料“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改革和对外开放经历的发展阶段和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第(4)问,分析材料五中数据可以总结出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由材料六可以总结出我国民主政治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