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505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18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讲练稿(知识梳理 考题演练 挑战A级):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试说明测试内容测试要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了解近代前期在饮食、服饰方面出现的新现象;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了解近代中国电话和有线电报的出现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了解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时空坐标考点一了解近代前期在饮食、服饰方面出现的新现象及“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1近代前期饮食方面出现的新现象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2近代前期在服饰方面出现的新现象(1)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

2、中期男子服饰:传统服饰长袍马褂。西洋服饰西服。中西合璧服饰中山装。女子服饰:改良式的旗袍。(2)20世纪下半叶至70年代末50年代至60年代: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饰。60年代至70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3)改革开放后:从封闭走向开放。3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1)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2)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民国时期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轻巧识记1.近代以来社会生活演变的过程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拓展延伸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习俗并没有完全西化,而是中西文化习俗

3、共存共容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地域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考点二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及近代中国电话和有线电报的出现误区警示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考点三了解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等。219世纪70年代,陆续出现一些中

4、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其中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3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宣传维新思想。4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与维新派论战。5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考点四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1报纸: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和舆论监督的功能。2影视:传递时事信息,促进科普知识普及和娱乐功能。3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开始普及,成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一方面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快捷和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

5、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误区警示有关大众传媒认识的几点误区(1)各种媒介都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并且共同向上发展。(2)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3)各种媒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相互不能完全取代。江苏学测5年考题统计年度题型考向2017年选择题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变革与发展2016年选择题近代婚俗观念的改变2015年选择题近代习俗观念的改变2014年选择题政治变革与思想观念2013年选择题西方文明对中国

6、的影响选择题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1(2017江苏学测)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行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答案C解析“1876年当火轮车通行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体现了铁路火车的传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故C项正确。2(2016江苏学测)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A自由恋爱结婚之

7、风盛行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反映自由恋爱结婚之风,只是提及到了新式婚礼,A错误。B、C绝对化。新式婚礼说明了移风易俗,而辛亥革命符合民国初年的时代特点。3(2015江苏学测)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说明国人变革心态比较矛盾,故本

8、题应选B项。4(2014江苏学测)张程在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中写道:“喝咖啡逛公园的上海买办、书包里藏着白话小说的学生、在政府各部跑新闻的北京记者和出口中国茶叶进口英国钢琴的广州商人们,他们的力量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现代宪政社会。”由此可以看出民国时期()A生活习俗全盘西化B新潮人士已遍及城乡C西方商品开始进入D民主化进程基础薄弱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他们的力量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现代宪政社会”说明大部分人对民主制度漠然,从而说明中国当时的民主化进程基础薄弱,故D项正确。一、选择题1(2017镇江学测模拟)近代以来,上海、黄埔等繁华地段经营西装、洋服、时装等业的西装店共有140家。“风气所趋,人

9、人好异”,服饰自成一派,称为“海派”。这一现象()A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B说明上海居民普遍接受西方服饰C源于辛亥革命彻底批判传统文化D与上海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有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生活的变迁。上海是近代开放最早城市之一,经济发展导致“海派”风格形成,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2(2017南通学测模拟)1912年8月9日晨报副刊报道,在北京一次有关中西餐的民意测验显示,爱吃西餐和兼食中西餐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3%,被调查对象包括普通市民、知识分子等。由此可知当时()A西餐开始传入内地B传统饮食结构有所改变C崇洋媚外风气盛行D政治革命促进习俗变迁答案B解析“吃西餐和兼食中西餐的

10、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3%”说明当时国人有吃西餐的习惯,饮食结构出现变化,故B项正确;A是鸦片战争之后;C没有体现;D材料中没有提及政治革命。3(2016南京学测模拟)据记载,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社会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剪辫后兴起的博士帽、草帽、卫生帽及毛绳便帽,大多来自外埠。青年妇女则纯用长衫短裤,不逮膝、露腿赤胫,争趋时髦。”该时期是()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C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建国后答案C解析注意“剪辫”,它出现于辛亥革命后,故选C。A、B所反映的时期,清政府的统治尚未被推翻,当时断发并非主流。而D所反映的时期,中国实行“一边倒”,不可能崇尚西方服饰。4. (2016

11、泰州学测模拟)观察下列图片,从中可以推断出民国时期着装的特征是()A呆板保守,讲究等级B新旧并存,中西合璧C追新慕异,抛弃传统D强调斗争,突出革命答案B5(2017徐州学测一)“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答案D解析“剪掉辫子反朝廷”“鞑子”说明是反对清朝的统治,属于民族主义内容 ,故D项正确;移风易俗不是革命主要目的,是影响,故A错误;反帝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错误;民族区域自治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6(2017宿迁学测一)原先的学堂,上

12、课开始之前,学生有拜孔子、拜先生的礼节,后来代之以上课铃声响起,全班学生起立,并问候“老师好”,老师鞠躬还礼。这种变化最有可能开始于()A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时期C中华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后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后,颁布一些移风易俗的法律,改变过去跪拜等礼节,改之以握手、鞠躬,故C项正确;其他时间均不符合。7(2017连云港学测模拟)1874年申报刊文称赞我国当时出现的一种新事物,曰:“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这一“新事物”是指()A铁路B电报C电话D电影答案B解析“一线长”“音信飞传”说明是电报的功能,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8(

13、2017扬州学测一)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记载:“甲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_湘学报等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主之说,亦时有流露。”材料中“_”部分应为()A申报B时务报C民报D新青年答案B解析“维新变法者”“湘学报”的信息可知是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报纸,时务报属于该时期创办报纸,故B项正确;A是1872年创办;C是辛亥革命时期报纸;D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报纸。9(2016淮安学测模拟)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A电报B火车C电影D电灯答案A解析由诗的内容推测该文明

14、成果是通讯工具有线电报,故A项正确;火车是交通工具,故B项错误;电影是大众传媒,故C项错误;电灯是照明电器,故D项错误。10(2016扬州学测模拟)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下列属于该时期的报刊正确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报纸,也是维新派的机关报,兴办于1896年,故正确;民报为革命派的机关报,创办于1905年,故错误;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杂志,宣传民主科学,故错误;强学报是1896年强学会创办的刊物,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

15、意。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1(2016盐城学测模拟)沈从文说:“服饰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符号。”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产生了中山装和改良旗袍。()答案A12(2016连云港学测模拟)下图是刊载于申报(1922年11月22日)的“三枪自行车广告”。广告中人物的服饰、代步工具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革。()答案A解析图中服饰、代步工具的变化说明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变迁,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革。三、材料题13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坐进(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里

16、,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的时髦少妇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小说子夜材料二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粮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他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材料三上世纪60、70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旧四大件”,

17、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请回答:(1)材料一中,吴老太爷见到了哪些新鲜事物?他的反应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生的变化。概述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答案(1)旗袍(或汽车、电灯、摩天大楼,答对一项即可得分)。说明:旧势力难以接受新事物。(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现象: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原因: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不高。(3)变化:从贫穷到富裕。(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原因: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016宿迁学测模拟)民国初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受到了自由恋

18、爱、自主婚姻的挑战自由恋爱之风,已为新时代的新人物所接受婚姻制度的变革取得了较大成果,新的婚姻观念为更多的人所崇尚和接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婚姻自由成为共识B旧婚姻制度彻底废除C婚姻观念发生变化D西式婚礼被普遍接受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中“受到挑战为更多的人所崇尚和接受”可以看出婚姻自由并未成为共识,故A项错误;广大内陆和农村依然受传统婚姻的束缚,故B项错误;只能说是在先进的东部城市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故C项正确;西式婚礼在广大农村地区不被接受,故D项错误。2(2017苏州学测模拟) 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中说:“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唯恐不远,官僚是防之唯恐不

19、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这里的“我”“缺少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A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B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D民国初期,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答案C解析1909年,辛亥革命时期为了反对清朝,提倡剪辫子以响应革命,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时间是19世纪6070年代,故A错误;维新变法是19世纪末,故B错误;民国是1912年,时间不符,故D错误。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1877年以220万两白银收购美国旗昌

20、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在中国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材料二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保守大臣“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咯,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黄包车夫“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开明人士(1)根据材料一

2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原因:依靠清政府的支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意义: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交通的局面。(2)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检测(七)第卷客观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达标基础题1(2016徐州学测模拟)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

22、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创办了()A轮船招商局B南通大生纱厂C汉阳铁厂D江南制造总局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李鸿章主办洋务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故D项正确。A、C属于民用工业。B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2(2017扬州学测一)下列对发行下图股票的企业解读不正确的是()A它由李鸿章在上海主持创办B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其为近代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答案D解析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不是军事工业,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属于正确表述。3(2016连云港学测

23、模拟)某位美国学者认为:“通商口岸和其他港口中的大量外国企业也包括在清朝的新式工业中但是,关键问题是19世纪最后10年中中国人自己着手建立的新式工业的命运如何。”“最后10年”创办的新式企业是()A发昌机器厂B江南制造总局C继昌隆缫丝厂D大生纱厂答案D解析19世纪最后10年是指18901900年期间,大生纱厂创办于1895 年之后,故D项正确。A、C属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属于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创办的洋务企业。4(2017扬州学测一)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南京临

24、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答案D解析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统一之后,1935年开始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A是19世纪末期;B是一战期间;C是1912年初。5(2017扬州学测模拟二)我国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A集中精力建设社会主义B实现从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C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答案C解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6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

25、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A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B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完成D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答案B解析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经济发展,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故B项正确。7(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

26、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故C项正确。8(2016常州学测模拟)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看到的人民日报可能是在()A1976年B1978年C1984年D1992年答案B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材料体现了这一工作重心的转移,故B项正确。9来自家乡的喜讯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幅漫画,画中讨论的主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A中共八大B十一

27、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答案B解析“有自己的地种了”体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结合题干中“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信息可判断B项正确。10(2017南通学测模拟)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答案B解析“农产品商品率”于1983年大幅度提高,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故B项正确;A是1953年;C是对外开放;D中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11(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

28、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D发展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发展市场经济,故D项正确。12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右侧珠三角地区示意图中甲、乙两处分别是()A甲深圳,乙珠海B甲汕头,乙厦门C甲汕头,乙深圳D甲珠海,乙深圳答案D解析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分别是厦

29、门、珠海、汕头、深圳,珠海与澳门邻近,深圳与香港邻近,故D项正确;厦门与台湾邻近,汕头地理位置与图示不符,故A、B、C项错误。13“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答案B解析材料中“番菜”“刀叉”“香槟”均是西餐所含的内容。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结合题干“最早”的信息,由此推断是清朝晚期。14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之一。下列图中所示的服饰或建筑,能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ABCD答案B解析注意“能体现中西合璧风格”这一关键信息,可用排除法解答,图为北京的传统

30、四合院,不能体现中西合璧风格,故应排除带的A、C、D三项。15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B组建了近代海军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D禁绝外来事物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天下商民称便”可以判断B、C两项错误。从火轮船的传入这一史实来看,中国并没有禁绝外来事物,D项错误。冲A能力题16(2016南通学测模拟)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这里的“时务

31、”是指()A兴办民用工业B创办军事工业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为了解决军事工业所需要的资金,开始兴办民用企业,故A项正确。B比A创办的早,且为军事服务。C、D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关。17(2016盐城学测模拟)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B“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答案A解析该图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它们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选A。B只符合洋务企业。C出现于19271937年。D与洋务企业无关。18(2016江苏宿

32、迁学测模拟)张謇说:“环顾五洲,彼所称强大文明之国,犹是人也。以我中国黄帝尧舜禹神明之胄,退化不振,猥处人下,至有以奴隶目我者。”为改变这一困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采取的举措不包括()A大力兴办实业,力图实业救国B依赖皇帝,自上而下改革强国C排斥西方文明,支持清廷御敌D推翻帝制,自下而上革命救国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中“退化不振,猥处人下”,是指近代在列强的不断入侵下,腐朽的清政府软弱无能,对内镇压,对外委曲求全,不断沦为洋人的朝廷,为改变这一困境,即在实现社会转型(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上的改变和进步,19世纪末的实业救国属于此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3、维新变法属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不属于,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2016宿迁学测模拟)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清朝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模仿西方国家成为工业强国B解决财政危机和扩大税源C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思想D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答案B解析甲午战后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和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材料内容的意思即各省督抚要体察地方民情,允许地方开矿,因此本题选B。A不

34、符合清政府的立场。C绝对化。D属于资产阶级的主张。20(2017镇江学测模拟)下图是近代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商标,该商标内容主要反映出()A企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B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成效明显C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D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大爱国牌”“爱国同胞”说明是实业救国的精神,故A项正确;图片反映不出时间,故B和C错误;D材料中无从体现。211925年华资最大的两家水泥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与华商上海水泥公司达成为期5年的联营协议。双方规定联营区域,在联营区域内约定销售比例和售价。这一协议()A加剧了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B有利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C是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的结果D体现了

35、国家的统制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一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一些本土企业加强了联合,用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故B项正确。22(2017南京学测模拟二)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此,我国()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实施“一五”计划C实现工作重心转移D.变革生产关系答案B解析“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为了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我国制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B项;A和D项均是三大改造;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23(

36、2017宿迁学测模拟二)“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优化工业分布格局B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奠定了工业化基础D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答案A解析材料中“华北、西北和华中”说明“一五”计划的工业布局问题,故A项正确;B是工业结构; C和D均是“一五”计划的意义。24(2017南师附中学测模拟)毛泽东在一次大会中说:“在七次大会以来的十一年中,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

37、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在两个革命的实践中,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次会议()A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通过了共同纲领C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规定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答案D解析“七次大会以来的十一年中”可知是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这次会议提出了我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故 D项正确;A是中共七大;B是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C是一届人大。25(2016苏州学测模拟)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

38、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通过多种所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从“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可知A正确。26(2016淮安学测模拟)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9、B成立人民公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D实行公私合营答案A解析当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下“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因此要走集体化的道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项正确。27(2016扬州学测模拟)观察下列图表,图中数据变化表明()A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所有制的变化,建国后三大改造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A项正确。28(2017无锡学测模拟二)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同志指出:“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

40、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B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D决定开放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答案C解析材料中“发展个体经济”说明对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A项是1953年开始;B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D项是1984年。故选C。29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D对“文明结

41、婚”的抵制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婚姻习俗发生变化,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A、B、D三项与材料反映现象不符。30(2016南通学测模拟)晚清出版的格致汇编记载:“(上海)租界之内,中外大行家,以及办公事处,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该记载反映出近代上海()A最早架设有线电报线路B有线电报得到普遍应用C已经建成近代电讯网络D利用电话进行信息传输答案D解析材料中“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说明是电话在中国的出现并用于传播信息,故D项正确。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写“A”,错

42、误的写“B”。)31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了当时实业救国的进步观念。()答案A3220世纪前半期,中国民族工业也曾出现过短暂辉煌,但最终不可避免地逐渐萎缩,以致陷入绝境,这种悲惨命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答案A33(2017南通学测模拟)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答案A解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故本题说法正确。34(2017宿迁学测模拟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以家庭承包经

43、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所有权没有变,改变的是土地的使用权,故本题错误。35(2017宿迁学测一)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于1992年国务院开放内地17个省会城市之后,故本题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30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6(2017南师附中学测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

44、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三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

45、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2分)(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4分)答案(1)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男耕女织。(2)洋纱的涌入。(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创办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

46、技术的诱导。37(2017泰州中学学测模拟)近现代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而前仆后继,先后走过了“日本人的路”“美国人的路”“苏俄人的革命道路”“自己的革命道路”“苏联的建设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材料二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

47、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请回答:(1)材料一中“苏联的建设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别指的是什么?从两者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中,你得到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3分)(2)我国通过“一五”计划建设,工业方面有什么重要改观?列举这期间我国建成投产的两个大型企业的名

48、称。(3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紧抓的中心环节是什么?(2分)(4)“八五”期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此后,我国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分)答案(1)苏联的建设道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启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2)成就: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大型企业名称:鞍钢、一汽、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3)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心环节:

49、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4)解决问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问答题(本部分1题,10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38(2016盐城学测模拟)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开放发展”的口号,这是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关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五年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请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2分)(2)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请指出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中心环节。(2分)(3)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促进上海对外开放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2分)(4)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中,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决定?(4分)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2)内容: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举措:将上海列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4)决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