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1.84MB ,
资源ID:28495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49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临朐县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临朐县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临朐县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血浆蛋白等物质C. 组织液和淋巴可以互相转换D.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钠过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由于钠离子的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故影响兴奋的传导。【详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

2、构成,A正确;B、内环境的成分中有CO2(组织细胞呼吸产生)、尿素(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血浆蛋白,B正确;C、组织液可以流向淋巴,不能从淋巴流向组织液,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来源于无机盐离子和蛋白质,但主要来源于Na+和Cl-,D正确故选C。2. 如图为肠腺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中2、4、6、7为液体,1、3、5、8为结构)( )A. 图中2、4、6、7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 2是3生存的内环境,6是5生存的内环境C. 1、2、8中所含蛋白质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 4形成6或2的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1是组织细胞、2是血浆、3是血

3、管壁、4是组织液、5是淋巴管壁、6是淋巴液、7是细胞液、8是红细胞。【详解】A、内环境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图中2、4、6组成内环境。7是细胞内液,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3是毛细血管壁,它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2、4;是毛细淋巴管壁,它生活的内环境是6淋巴和4组织液B错误;C、1组织细胞、8红细胞所含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组织液回流到淋巴或血浆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故选D。3.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B.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内环境不存在酶C. 内环境中不仅含有激素

4、,还含有抗体和神经递质D. 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但因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中的pH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A错误;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但可以在细胞内和内环境中发挥作用,B错误;内环境

5、中含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物质,C正确;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但因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中的pH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4. 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 血糖浓度始终保持不变D. 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渗透压与离子

6、浓度关系较大,由于细胞外的钠离子含量高于细胞内,细胞内钾离子含量高于细胞外,因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B、大量乳酸进入血浆,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存在,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降低,B错误;C、人在剧烈运动时,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而非始终不变,C错误;D、血液中氧气含量多少不会刺激呼吸中枢,二氧化碳增多时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错误。故选A。5. 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胃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胃液和组织液B. 体细胞只能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 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D. 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

7、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但该过程不仅仅需要内环境,还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参与;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内环境相对稳定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详解】A. 胃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一些物质进行交换,还需要经过各系统、器官的协助,如O2和CO2的气体交换就需要借助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才能完

8、成,B错误;C. 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D. 酶促反应需要有最合适的温度、pH、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D正确。6. 下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和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 释放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 发挥作用后被快速回收或降解D. 与结合使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

9、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且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A、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的一部分,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因此二者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B、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是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一次性”的,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不然会持续性作用,C正确;D、神经递质分为两类,兴奋性递质与抑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位发

10、生变化,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因此不知道神经递质的类型,无法知道的膜电位的情况,D错误。故选D。【点睛】7.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 兴奋在反射弧中双向传递C.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D. 人的神经系统是分级调节的,通常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中,感受器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再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作出相应的反应,发生反射时,兴奋只能沿此顺序传导,方向是单向的。人的神经系统中脑为高级神经中枢,脊髓为低级神

11、经中枢受脑的调控。【详解】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B、在反射弧中,只有感受器能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沿反射弧传导,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B错误;C、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正确;D、人的神经系统是分级调节的,高级中枢能调控低级中枢,脑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故选B。【点睛】8. 2008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这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没有信息传递功能。下图所示的反射弧中具有“沉默突触”。其中O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为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内一定

12、具有“沉默突触”B. 如果神经元内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可能形成“沉默突触”C. 该反射弧的信息传导途径一定是一一一一D. 若该图中为沉默突触,则刺激不能引起e的电位变化,同时检测不到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的一部分,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详解】A、神经中枢内不一定具有“沉默突触”,A错误;B、神经元内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都不能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成“沉默突触”,B正确;C、该反射弧可以不经过结构而完成,C错误;D、若图中为“沉

13、默突触”,刺激可以通过左侧的结构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故选B。9. 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逃生反应的部分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警报声感受器X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肌肉收缩逃生A. 警报声感受器X位于人体肌肉内B. 若传出神经受损,听不到警报声C. 逃生反应有多个神经中枢参与D. 若传出神经受损,不影响肌肉收缩【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详解】A、警报声感受器X位于人的耳蜗中,A错误;B、由题图可知,若传出神经受损,不影响听觉,B错误;C、由于题图可知,逃生反应有大脑皮层和脊髓

14、等神经中枢参与,C正确;D、由于题图可知,传出神经受损,影响肌肉收缩,D错误。故选C。10. 下面是测量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的装置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图甲装置或图丙装置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B. 给予图甲和图丙中神经纤维一个强刺激后,发生偏转的方向和次数相同C. 图乙中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灵敏电流计偏转的大小代表了静息电位的大小D. 给予图丁中神经纤维一个强刺激,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说明未产生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外正内负,兴奋时,神经细胞外负内正,可用微电极进行测量,当微电极两极都在膜外或膜内时,成零电位,一极在膜内,一剂在膜外,测量的是静息时膜

15、内外的电位差。【详解】A、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应用乙测量,A错误;B、图甲刺激后会发生先左再右的两次偏转,给予图丙中神经纤维一强刺激后,灵敏电流计发生先向右再向左的两次偏转,B错误;C、图乙中的微电极一个在膜内,一个在膜外,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大小代表了静息电位的大小,C正确;D、刺激点在中间,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微电极,无电位差,因此指针不发生偏转,但有兴奋产生,D错误;故选C。11. 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者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时都

16、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B. 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 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D. 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都发生改变,产生动作电位【答案】B【解析】【分析】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由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一氧化氮等。【详解】A、二者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时都不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此过程通过胞吐实现,A错误;B、二者都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C、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之后会被灭活或者转

17、移,不能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D、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但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Cl的通透性增加,Cl内流,D错误。故选B。12. 如下图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乙表示下丘脑,过程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实现B. 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属于体液调节C. 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D. 若甲刺激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乙表示

18、下丘脑,过程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垂体。【详解】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过程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垂体,所以过程主要通过激素调节实现,A错误;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是高浓度血糖刺激血管壁上的血糖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某一区域,再通过传出神经到达胰岛B细胞,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C、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是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到达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

19、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强新陈代谢,使体温升高,在该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C正确;D、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兴奋后,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且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D错误。故选C。【点睛】13. 如图为哺乳动物下丘脑与垂体调节活动的示意图,、均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元,A、B、C均为血管。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兴奋在与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B. 图中“某内分泌腺”和分泌的激素都可能调节垂体的生命活动C. 分泌的激素在垂体释放进入血管,定向运输至肾脏促进对水的重吸收D. 机体失水过多,下丘

20、脑渗透压感受器能将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答案】C【解析】【分析】很多类型的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行调节的方式,也被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如寒冷刺激导致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传至腺垂体,导致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体液的传送运至甲状腺,导致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详解】A、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与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A正确;B、图中“某内分泌腺”和分泌的激素都可能调节垂体的生命活动,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起调节作用,B正确;C、分泌的激素在垂体释

21、放进入血管,不能定向运输至肾脏,C错误; D、机体失水过多,机体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将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正确。故选C。14. 科学家设想,如果能在糖尿病患者体内植入正常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患者可以免去每天注射胰岛素的麻烦。科学家将细胞封闭在藻酸盐凝胶(褐藻细胞壁提取物)保护膜中,制成“胶囊”植入患者体内,患者血糖浓度恢复正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直接移植外源细胞会引起免疫排斥B. 包在保护膜中的应为胰岛B()细胞C. 内环境的营养物质应能透过保护膜D. 该保护膜的结构应为磷脂双分子层【答案】D【解析】【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能促进全身组

22、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详解】直接移植外源细胞属于抗原,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A正确;科学家将细胞封闭在藻酸盐凝胶(褐藻细胞壁提取物)保护膜中,制成“胶囊”,则包在保护膜中的应为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B正确;科学家将细胞封闭在藻酸盐凝胶(褐藻细胞壁提取物)保护膜中,而膜是多孔性的薄膜,则内环境的营养物质应能透过保护膜,C正确;该保护膜的结构是藻酸盐凝胶,是褐藻细胞壁提取物,而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错误。故选D。15. 下列有关人体和动物激素及其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23、 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碘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B. 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在寒冷环境中会出现产热量急剧增加的现象C. 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人体是否患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D. 男运动员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会造成自身分泌的雄性激素相对减少【答案】B【解析】A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不同是由于R基不同,所以碘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故A正确B垂体受损,其分泌的促激素会减少,导到受其控制的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减少,新陈代谢降低,产热量减少,故幼犬在寒冷环境中不会出现产热量急剧增加的现象。B错误C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要通过体液运输,所以在血浆中含有各种激素,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

24、样来检测人体是否患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故C正确D根据激素的反馈调节机制,如果体内雄性激素含量过多,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激素量减少,从而使性腺分泌的雄激素减少,故D正确答案选B16. 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表示抗原,、表示物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B. 人体内的细胞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C. 是细胞毒性T细胞D. 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快速分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抗原,抗体,为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是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抗原呈递细胞可

25、以将抗原处理、呈递给,所以是辅助性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其本质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正确;B、为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B正确;C、可使靶细胞裂解,故为细胞毒性T细胞,C正确;D、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接触,在抗原刺激和细胞因子以及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分泌抗体,D错误。故选D。17.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下列有关叙述不

26、正确的是( )A. 流感病毒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来自宿主细胞膜B. 控制HA和NA的RNA改变会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C. HA和NA作为抗原能刺激B细胞产生T细胞D. 注射流感疫苗将使人体的二次免疫应答水平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特异性免疫中,初次免疫形成的记忆细胞在再次受到特定抗原刺激时,便会迅速分裂,产生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来对抗抗原。二次免疫的特点:强度更强、更迅速、持续时间更长。【详解】A、流感病毒是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的,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来自宿主细胞膜,A正确;B、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控制HA和NA的RNA改变会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

27、B正确;C、HA和NA作为抗原能刺激B细胞产生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C错误;D、注射流感疫苗后,人的体内可以产生记忆B细胞和抗体,再次接触流感病毒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二次免疫应答水平增强,D正确。故选C。【点睛】18. 树突状细胞(DC)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吞噬和呈递抗原。当受到抗原刺激时,其表面标志性蛋白CD80、CD83和CD86 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发挥免疫应答作用。D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C会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B. DC能识别和呈递多种抗原C. 正

28、常人体接种疫苗后,激活的T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D. 患者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CD83、CD86的表达较低【答案】C【解析】【分析】DC是一种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作用摄取、处理、呈递抗原;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当受到抗原刺激时DC表面的CD80、CD83和CD86 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所以DC会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A正确;B、DC相当于是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能识别和传递多种抗原,B正确;C、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C错误;D、D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说明患者接种疫苗

29、后,DC表面CD80、CD83、CD86的表达较低,D正确。故选C。19.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 图中、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C. 可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分泌量增加D. 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神经调节、免疫调节、体液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的综合性题目,先解读题图梳理四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选项的具体描述分析相关知识点,综合判断。【详解】

30、A、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细胞质基质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B、据图示可知,由神经系统产生、由免疫系统产生、由内分泌系统产生,则它们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B正确;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C错误;D、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B。20. 科学家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分离了生长素,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下列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该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B. 由于人体细胞缺乏相关的受体,因此生长素对人体不起作用C.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一定不同D. 胚芽

31、鞘的向光性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引起其在尖端的分布不均造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但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合成的植物激素,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A错误;B、由于人体细胞缺乏相关的受体,因此生长素对人体不起作用,B正确;C、由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C错误;D、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导致其在尖端下面的伸长区的分布不均造成的,D错误。故选B。21.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蔬菜和水果提前上市,上市销售前用大量的膨大剂、增红剂和催熟剂等化学激素处理,在将其催熟的同时又令其外观变得更好看,像长尖

32、的西红柿、个头较大切开后却有空腔的西瓜,还有一些看起来已经熟透、吃起来却没有什么味道的香蕉等。其中的膨大剂和催熟剂可能是( )A. 生长素类似物和脱落酸类似物B. 细胞分裂素和乙烯类似物C. 生长素类似物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D. 赤霉素类似物和乙烯类似物【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化学物质。已发现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功能物质有生长素、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油菜素内酯、水杨酸、茉莉酸和多胺等,而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前6大类。【详解】乙烯类似物可促进果实成熟,具有催熟作用,可作催熟剂;膨大剂能使果实

33、膨大,主要原因应是细胞数目增多,引起细胞数目增多的应为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类似物和生长素类似物都促进细胞纵向伸长,使细胞长大。故选B。【点睛】22. 图表示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花生长(以花的直径表示)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霉素对花生长的作用表现出了抑制生长效应B. 赤霉素浓度越高,对花生长的促进作用越强C. 图中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花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D. 若改赤霉素为生长素,则不可能出现与图示相似的趋势【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由曲线图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花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100mg/L的赤霉素促进花生长效果较强。【详解】AC、与对照组相

34、比,曲线图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花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没有表现为两重性,A错误;C正确;B、150mg/L的赤霉素与100mg/L的赤霉素相比,100mg/L的赤霉素促进花生长效果较强,B错误;D、赤霉素和生长素仅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若改赤霉素为生长素,可能出现与图示相似的趋势,D错误。故选C。23. 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B. 该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C. 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增大D. 正常生长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

35、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不足【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病原体侵入金链花,产生细胞分裂素类似物,促进侧芽发育,说明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A正确;植物激素有植物自身产生,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不是植物激素,B错误;侧芽生长失控是由于病原体产生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形成的,因此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减小,C错误;正常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过高,D错误。24. 大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产生的赤霉素可诱导胚乳的糊粉层大量合成-淀粉酶,此过程会受到脱落酸的抑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赤霉素与生长素作用机理相同,可以互相代替B. 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和脱落酸是拮抗关

36、系C. 若要验证赤霉素是诱导淀粉酶合成的必要条件,实验组应选择去胚的大麦种子,再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检测糊粉层是否产生淀粉酶D. 在保存种子的过程中应尽量提高脱落酸含量【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察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明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详解】赤霉素与生长素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不可以互相代替,A错误;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可诱导胚乳的糊粉层大量合成-淀粉酶,脱落酸抑制此过程,二者是拮抗关系,B正确;分析题意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产生的赤霉素(GA)转运到糊粉层后,诱导淀粉酶的合成,验证赤霉素是诱导淀粉酶合成的必要条件,自变量为赤霉

37、素,为了排除内源赤霉素的影响需要去掉大麦种子中的胚,再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检测糊粉层是否产生淀粉酶,C正确;脱落酸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在保存种子的过程中应尽量提高脱落酸含量,D正确。二、不定项选择25. 低渗性脱水是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浆中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需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滴注予以治疗。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治疗时输入的溶液可从血浆直接进入组织液B. 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水分均丢失C. 滴注高渗盐水是为了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D. 长时间大量出汗后若只补充水分,易转变为低渗性脱水【答案】A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8、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物质交换,组织液和淋巴之间只能由组织液淋巴;淋巴和血浆之间只能由淋巴血浆。【详解】A、组织液和血浆之间为双向渗透,治疗时输入的溶液可从血浆直接进入组织液,A正确;B、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细胞吸水,细胞内液会增加,B错误;C、滴注高渗盐水是为了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减少细胞吸水,增加细胞外液的液体总量,C错误;D、长时间大量出汗,同时丢失水和无机盐,若只补水,会造成低渗性脱水,D正确。故选AD。26. 如图为神经纤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被髓鞘包裹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

39、正确的是( )A. c 区域处于兴奋状态,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 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C. 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D. 局部电流在轴突上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答案】ABC【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详解】A、由于c区域受到刺激,处于反极化状态,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内正离子多,但膜内钠离子仍然少于膜外,A正确;B、由于被髓鞘细

40、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所以刺激c区域,b、d 区域的电位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a 区域处于极化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C正确;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 ca和 ce,D错误。故选ABC。27. 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 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C. 通过ACDE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

41、实现,属于神经调节【答案】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图示也表面明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其中ACDE只涉及体液调节;ABDE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BE只涉及神经调节。【详解】A、体温调节过程中,通过反射弧使效应器(如皮肤)作出反应属于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参与调节的方式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B、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为神经调节,通过ABE实现,B正确;C、受血糖浓度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岛素或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有神经、激素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故

42、选CD。【点睛】28. 柯萨奇病毒会使婴幼儿患手足口病,部分患儿感染柯萨奇病毒康复后对手足口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B. 柯萨奇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导致B细胞的活动增强C. 康复患儿的体液中存在可特异性识别柯萨奇病毒的记忆细胞D. 再次侵入机体细胞的柯萨奇病毒会直接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1、病毒在体内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先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随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清除侵入宿主细胞的病毒。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

43、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A正

44、确;B、柯萨奇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导致吞噬细胞和B细胞的活动增强,B细胞会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B正确;C、康复患儿的体液中存在可特异性识别柯萨奇病毒的记忆细胞,该病毒再次入侵,记忆细胞会迅速的增殖分化,C正确;D、再次侵入机体细胞的柯萨奇病毒已经进入细胞,所以不可能直接与抗体特异性结合,D错误。故选D。29. 科研人员从某毒蛇的毒腺中提取蛇毒素,将适量的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同一匹马的体内,一段时间后从该马的血液中提取抗蛇毒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蛇毒素是抗原,能促进该马的B细胞增殖分化B. 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同一匹马的体内,使该马的体内产生较多的记忆B细胞和抗蛇毒素C. 蛇毒

45、素能与抗蛇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沉淀,阻止抗蛇毒素毒杀细胞D. 蛇毒素注射到马的体内,使该马产生细胞免疫,起到免疫治疗作用【答案】AB【解析】【分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因此蛇毒素是抗原,能够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抗蛇毒素是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蛇毒素不会侵染细胞,不会使细胞产生细胞免疫。【详解】A、蛇毒素属于抗原,促进马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A正确;B、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B正确;C、抗蛇毒素属于抗体,其作用是和蛇毒素结合,使其失去毒性,C错误;D、蛇毒素不会侵

46、染细胞,不会使马产生细胞免疫,D错误。故选AB。30. 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含有少量的IAAB. 四组实验中,300mg/L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的效果最好C. 100与300mg/LIAA处理获得的生根数相近D. 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答案】CD【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

47、且适宜条件;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再通过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生根情况的数据,分析比较就可判断出结论。【详解】实验中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没有涂抹生长素,而扦插枝条本身所含的生长素又少所致,A正确;看图可知在300mg/L 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数量最多、平均根长最长,B正确;100mg/L 与300 mg/L IAA处理平均根长相近,但平均生根数量不同,C错误;与对照组比较,100mg/L 、300mg/L 、500mg/L IAA三组处理,平均根长都比对照组长,只体现了促进作用,不能体现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CD。【点睛】

48、本题结合柱形图数据,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和作用的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提升了学生获取图表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的过关。三、非选择题31. 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有_。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较多的是_。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答案】 (1). (2). 蛋白质 (3). 无机盐、蛋白质 (4). 细胞内液 (5).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49、换的媒介(或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分析】据图示可知,为淋巴循环过程,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相互渗透,为血浆、淋巴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为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A为生活在血浆中的血细胞、淋巴细胞等,B为淋巴细胞,C为组织细胞。【详解】:(1)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管和血管中,其内环境是淋巴、血浆。淋巴循环为单向的,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 、。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较多的是细胞内液。在人体中,内环境的

50、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2.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状态,膜两

51、侧的电位表现为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2)神经纤维兴奋时,膜内电位变化是_。(3)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原因是_。【答案】 (1). 静息 (2). 内负外正 (3). 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 (4). 向右偏转 (5). 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 (6). 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形成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

52、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详解】(1)电流表的指针一般情况下默认是指针方向即电流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2)神经纤维兴奋时,Na+内流,使膜内电位由负变正;(3)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形成动作电位,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说明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形成静息电位,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正常的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点睛】考查

53、神经调节的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3. 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在大脑中,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突触传导,影响学习记忆。(1)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与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生理作用。当全身多数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时,患者表现出甲减症状。但若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原因是_。(2)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BDNF可以选择性的引起神经元Na+通道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转变为_。BDNF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_,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

54、从而促进学习记忆。(3)长期高脂肪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使学习能力下降。蔬菜水果中富含槲皮素。科研人员利用小鼠研究了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处理BDNFmRNA(相对值)BDNF(pg/mg pr)10026高脂膳食06519高脂膳食+槲皮素09525表中横线处的处理为_。分析上表数据可知_【答案】 (1). 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 (2). 外负内正 (3). 神经递质 (4). 正常膳食 (5). 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解析】【分析

55、】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减少时,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静息电位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详解】(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时,由于能与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不足,使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而导致过量。(2)动作电位形成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BDNF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

56、从而促进学习记忆。(3)实验目的是研究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为了说明结果,需要有正常膳食的组作为对照,故表中横线处的处理为正常膳食。表中数据显示,高脂摄食组与正常摄食组对照,高脂摄食组中BDNFmRNA和BDNF含量均少于正常摄食组,而高脂膳食+槲皮素组中BDNFmRNA和BDNF含量均高于高脂摄食组,且与正常摄食组的BDNFmRNA和BDNF含量接近,说明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点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机理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能力。34. 近年来,围绕着免疫检查点分子的癌症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1)CTL

57、A-4是代表性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对T细胞的活化起负向调节作用。当T细胞膜表面的_识别到抗原信号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_。被激活后的T细胞表面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因此_的结合会阻断活化的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作用。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因过度免疫应答而引发的_病,以维持免疫稳态。(2)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能够_ 的细胞。机体主要依赖_清除癌细胞。CTLA-4免疫抑制剂能够缓解CTLA-4对T细胞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癌症,但同时也可能引起强烈副作用。(3)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召集大量Treg细胞进入肿瘤中

58、,导致肿瘤生长。Treg细胞表面能持续性的表达CTLA-4,抑制T细胞活化,并使T细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在临床试验中,尝试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但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科研人员研究了3种细胞对T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结果见下图: 由上图结果推测,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原因是_。【答案】 (1). 受体 (2). 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3). CTLA-4与B7 (4). 自身免疫 (5). 无限增殖 (6). 细胞免疫 (7). 已凋亡Treg细胞导致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强【解析】【分析】1、特异性免

59、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2、免疫失调: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免疫缺陷。【详解】(1)当T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到抗原信号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被激活后的T细胞表面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因此CTLA-4与B7的结合会阻断活化的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因过度免疫应答而引发的自身免疫或过敏反应,以维持免疫稳态。(2)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能够无限增殖的细胞。机体主要依赖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利用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3)由图示

60、分析可知,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已凋亡Treg细胞导致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35. 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A、B、C 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组别顶芽处理侧芽处理A去除2mg/L激动素溶液涂抹B保留2mg/L激动素溶液涂抹C保留蒸馏水涂抹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称

61、为_。(2)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_(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D,D组的处理是_,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D组侧芽生长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组的生长量。(4)下图表示赤霉素与生长素对茎生长的作用机理,请回答有关问题:从图中的作用机理可以看出,赤霉素对茎生长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生长素的量得以实现的,由此可推知图中X表示_作用。遗传学研究表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可见,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_合成有关。【答案】 (1). 顶端优势 (2). 低

62、于 (3). 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 (4). 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 (5). 小于 (6). 抑制 (7). 赤霉素【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A组和B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保留顶芽,B组和C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用激动素处理。2、据图分析可知,赤霉素能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从而促进细胞生长。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表现为协同作用。赤霉素通对生长素的分解起什么作用,图中没有明确给予答案,但是赤霉素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可推测赤霉素是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详解】(1)顶端优势是指

63、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2)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因此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低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 A 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对照组,即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由于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因此预测的实验结果是:D 组侧芽生长量小于A组的生长量。(4)图中所示信息可知,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进而可确定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霉素与生长素都可使细胞伸长,它们之间表现为协同关系。(5)赤霉素的合成或合成赤霉素的酶可能影响控制玉米茎杆高度的基因的表达,所以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解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