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整合训练1、下图为明朝初年中央和省级地方官府行政关系示意图。以下各项对于示意图的分析,正确并且全面的是()A.皇帝专制权力强化B.具有近代三权分立的特征C.丞相制度被废除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2、明大学士李东阳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已多。”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A.内阁只是内侍机构B.宦官职掌裁定权C.皇帝专制、皇权至上D.丞相制度被废除3、 清朝时期,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时期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
2、施之间。这一现象反映出( )A.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B.吏治逐渐走向腐败C.中央政府权威的下降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4、 清史稿载:“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滞,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该记载( )A.体现军国大权尽归内阁B.显示“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C.证实清朝中央集权强化D.说明军机大臣需敏锐严谨5、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 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人中国, 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情形( )A.缓和了明清的人口压力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说明精耕细作走向成熟D.说
3、明当时耕作农具已经成熟6、明末徐光启编纂的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记载:“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这说明当时( )A.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B.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C.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7、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陚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 )A.江南农业生产技术逐渐落后B.江南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迹象C.明清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D.江南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8、徽商、晋商等地域性的商人
4、群体形成于( ) A商周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9、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10、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A.以“异端”自居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1、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12、 “神是人,鬼
5、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五湖四海”。这说明的是(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大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自清张廷玉明史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元朝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
6、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社会底层曾饱经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材料三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
7、见的。摘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初期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和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并分析对明朝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比较西方社会的转型与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态可知,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思想、商业资本运作和科学技术等保持着大体与西方社会同步发展且交波较为顺畅的状态。欧洲近代化开始于15世纪至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在西方蓬勃开展之际.中国
8、的阳明心学也正在席卷中华大地,李贽等人的反封建思想之锐利也不逊色于欧洲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无论东南沿海、华北乡村,手工业和商业领域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此时的中国与世界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中西间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科学技术活动交流日益密切,由西方传教士输入的欧洲近代科学知识,也为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所接纳;中国的商品市场因为有许多国家的参与而被纳入世界体系。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西欧诸国的海上贸易和殖民活动,得到了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西欧各国王权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而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則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大明王朝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博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
9、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的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因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明朝中后期推动中国和西欧社会转型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明朝中后期中国政府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主要行为并分析其主要原因。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治生”思想影响下,明清时期一度出现“弃儒从商”的现象。明朝万历年间的湖广官员冯应京提出:“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又如
10、九流百工,皆治生之事也。商贾)阜财通商,所以税国饷而利民用。行商坐贾,治生之道最重也。”黄宗羲认为:“今夫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黄宗羲对传统抑末思想的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
11、,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皇帝专制权力强化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分割相权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因而与近代三权分立是有着本质区別的,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丞相制度被废除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只有D项符合题意。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内阁作为皇帝的内侍机构,宦官作为皇帝的近侍人员,其专权都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故C项正确。内阁是内侍机构,这是内阁的性质,不是造成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A项错误;材枓体现的是宦官侵夺内阁职责,不能体现宦官职掌裁定权,B项错误;丞相制度被废除不能解释宦官侵夺内阁职权的现象,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
12、:答案:D解析:皇帝处理官员的随意性和政策实施的摇摆性,体现出一切以皇帝意志为转移的特征,说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出雍正帝行政的随意性,没有涉及弱化法律作用、吏治腐败的信息,A、B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决策的随意性和政策实施的摇摆性,不能说明中央政府权威下降,C项错误。 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表明军机大臣需要慎密通敏,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应具备的素质要求,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B、C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的种植。由材料可知,高产农作物的种
13、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能够增加粮食产量,可以养活更多人口,故选A项;16世纪中叶,是明代中后期,不是“明初”排除B项;精耕细作强调单位面积产置的变化,而题干反映的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耕作农具的相关情况,排除D项。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棉纺织业的发展。由材料“以一人当三人矣,所 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可知随着工具的改进,棉纺织业劳动效率不断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与民营手工业规模、纺织原料特点和资本主义萌芽均无关,排除A、B、D三项。 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中并未出现有关农业生产技术的信息,故排除A项;“
14、苏湖熟,天下足”强调的是农业,唐寅所描绘的苏州等地工商业极其发达,B项“转型迹象”一词用词精巧、准确,故选择B项;C、D两项在材料中难觅提示信息,故均排除。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出现了商帮。因此D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与事实不符。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商帮 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图一反映的是宋朝理学的发展,图二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图二,排除;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是在唐宋时期,不符合图二,故
15、B项排除;两幅图都是儒学的发展,都没有体现出近代民主思想,故D项排除。 10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明清时期出现的早期的启蒙思想家分别是黄宗羲、顾炎武和为王夫之,它们思想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D项符合题意。A项是错误的;李贽的观点。B项是错误的;王夫之的观点。C项是错误的;顾炎武的观点。所以选D。 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的反映,故C项正确。仁、忠、义也属于封建礼教的一部分,故A项错;理学强调对封建制度的遵守和服从,以及对自身修养的完善,但水浒传明显带有反叛的意识,B项错;当时民主思想尚未形成广泛传播之势,小说中含有的
16、反叛精神与民主思想并非对立,D项错。 1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一二人千变万化”、“三五步五湖四海”才是本题的题眼,正常情况下“一二人不可能千变万化,三五步不可能五湖四海,只有在“虚拟”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所以本题答案是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特点: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说明:传承了宋朝殿阁制和元朝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2. 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生社会底层的自卑;胡惟庸之狱。地位变化: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参政优势:
17、大多具有进士资格,政治索养高(顾全大局,熟悉政令);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积极意义: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的矛盾,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场所,促进欧洲向资本主义过渡;重商主义政策、殖民征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为转型准备了物质基础;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启蒙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初步发展;反封建思想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手工业和商业领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商品市场被纳入世界体系,有利于资本积累;中西间的交流日益密切。2.行为:推行重农抑
18、商政策;对私人海外贸易没有起到国家后盾的作用。原因:中国以传统农耕经济为基础,统治者不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且需要通过霣农抑商政策来巩固和维持其封建专制统治;封建专制统治下以儒家伦理道徳为内核构筑的统治秩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15答案及解析:答案:1.主张:重视民生;通商利于国计民生;工商皆本, 士农工商地位平等,手工业可以丰富商品市场,商业便于货物流通, 作用:冲击了重本抑末思想;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髙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改变“灭人欲”观念.2.认识:黄宗羲认识到商业关乎民用的重要意义;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传统思想.应区别对待不同性质商业的作用。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主张,根据材料“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得出重视民生;根据材料“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得出工商皆本思想;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得出批判了重本抑末思想;提倡工商皆本顺应了明清商业发展的趋势;黄宗義的思想也是对宋明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反思,利于提高商人的地位,推动商业的发展.2.可从黄宗義思想的新的内涵, 如商业与民生、商业的作用等方面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