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464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甲 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诗词”二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语词,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它表示两种文学形式:一种是“诗”,它是从商周时代以来早已有了的韵文形式;一种是“词”,它是起源于唐、五代而全盛于宋代的韵文形式。但是在宋以前人的观念中,诗词二字很少连用。偶然有连用的,也只能讲作“诗的文词”。因为在当时,词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的名称。 “词”字是一个古字的简体,原来是“辤”字,后来写作“辭(辞)”。所以,“诗词” 本来就是“诗辞”。到了宋代,词成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于是“诗词”不等于“诗辞”了。诗是一种抒

2、情言志的韵文形式,被谱入乐曲,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它就成为曲辞,或说歌辞,其实和现在的歌词是没有区别的。在当时,诗就是辞。不过从文学的观点定名,称之为诗;从音乐性的观点定名,就称之为曲辞或歌辞,简称为辞,例如楚地流行的歌辞楚辞就是如此。 到了汉代,五言诗产生以后,诗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不能唱的文学形式,于是诗与歌辞分了家。从此以后,凡是能作曲歌唱的诗,题目下往往带一个“辞”字。这个“辞”字,晋宋以后,都简化用作“词”字,一直到唐代,凡一切凉州词、竹枝词、横江词,这一切“词” 字,都只有歌词的意义而且是一个普通名词,并不表示它们是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 在晚唐五代,新兴了一种长短句的歌词,它们的

3、句法和音节更能便于作曲,而与诗的形式渐渐地远了,当时把这一类的歌词称为曲子词。每一首曲子词都以曲调名为标题,例如菩萨蛮等。从晚唐五代到北宋,这个“词”字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固有名词。晚唐牛峤女冠子云“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类似的词字,也都是歌词的意思。北宋词家的集名,都不用词字。苏东坡的词集名为东坡乐府,周邦彦的词集名为清真集,没有一部词集称为“某某词”的。南宋初期,出现诗余这个名词,它指的是苏东坡、秦观、欧阳修的这些曲子词。无论乐府、长短句或近体乐府,这些名词都反映作者仍然把词作为诗的延伸和附属于诗的一种边缘文体。诗余这个名词,就明确地说明了当时把曲子词作为诗的剩余产物,试图把词从诗

4、的领域中离析出来。不久后,当时的出版商编刊了六十家的诗余专集,绝大多数都改集名为“词”,例如东坡乐府改名为东坡词,淮海居士长短句改名为淮海词,清真集先改名为清真诗余,后又改名为清真词。从此以后,“词”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的固有名称被确定下来。 1下列关于“诗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诗词”作为一个语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这一观念至迟在宋代就已经产生了。 B诗是商周时代就已产生的文学样式,词是起源于唐、五代而全盛于宋代的文学样式,我们常把它们合称为“诗词”。 C虽然诗和词都采用了韵文的形式,但起初“诗词”这两个字很少连用,即使连用,也是用来指“诗的文词”。

5、D从字形演变的角度看,“诗词”本来等同于“诗辞”;由于宋代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这两个词语就不再等同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是抒情言志的韵文,可以谱入乐曲,配合音乐歌唱,这时的诗就是曲辞或者说是歌辞,和现在的歌词是没有区别的。 B汉代时,五言诗成为一种无法演唱的歌辞,从此,凡能作曲歌唱的诗的题目下常常带有“辞”字,后来简用做“词”字。 C唐代时,所有的凉州词、竹枝词、横江词都是可以作曲歌唱的诗,这里的“词”是指具有歌词意义的一个普通名词。 D曲子词是一种长短句的歌词,句法和音节便于作曲,以曲调名作为标题。如菩萨蛮就是依“菩萨蛮”曲调填的歌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

6、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楚地民众中流行的歌辞,“楚辞”是从音乐性的观点来定名的。如果从文学的观点来定名的话,楚辞是可以称为“楚诗”的。 B北宋词家的集名,都不用“词”字,如苏东坡的词集名为东坡乐府,可见在当时的作者观念中,词只是诗的延伸和附属。 C南宋初期,开始用“诗余”指称苏东坡、秦观、欧阳修等人的曲子词。“诗余”这一名词的出现,使词从诗的领域中脱离出来。 D南宋时的出版商在编刊诗余专集时,将绝大多数专集都改名为“词”,应该是意识到了“词”可以作为这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 【答案】1D2B3C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

7、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项,“后来简用做“词”字”表述不正确,由原文可知,应是晋宋以后,都简化用作“词”字。所以选B。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项,“使词从诗的领域中脱离出来”表述过于肯定,原文是“试图把词从诗的领域中离析出来”。所以选C。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安平

8、献王孚,字叔达,宣帝次弟也。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性通恕,以贞白自立,未尝有怨于人。 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迁太子中庶子。魏武帝崩,太子号哭过甚。时群臣初闻帝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而但哭邪!”孚与尚书和洽罢群臣,备禁卫,具丧事,奉太子以即位,是为文帝。转为中书郎。及明帝嗣位,欲用孚,问左右曰:“有兄风不?”答云:“似兄。”天子曰:“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 转为度支尚书。 时吴将诸葛恪围新城,以孚进督诸军二十万防御之。

9、孚次寿春,遣毌丘俭、文钦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故稽留月余乃进军,吴师望风而退。 及高贵乡公遭害,百官莫敢奔赴,孚枕尸于股,哭之恸,曰:“杀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孚与群公上表,乞以王礼葬,从之。孚性至慎。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不敢逼。后进封长乐公。及武帝受禅,陈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孚虽见尊宠,不以为荣,常有忧色。临终,遗令曰:“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泰始八年薨,时年九十三。 晋

10、书宗室安平献王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 披:翻阅 B未尝有怨于人 怨:仇怨。 C植负才陵物 陵:傲慢。 D备禁卫,具丧事 具:备办。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达”是司马孚的字,古代男子行加冠礼时取字,可供平辈之间称呼,以示尊重。 B“上表”指上奏章,“表”是古代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提出按劾的一种特殊文体。 C“晏驾”指车驾晚出,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文中“崩”“薨”也是死的委婉说法。 D“受禅”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实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孚学

11、识广博,好学不倦。司马孚广泛阅读经典史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与兄弟身处危亡之中,粗茶淡饭,安于贫穷,而勤学不知疲倦。 B司马孚临事不乱,处变不惊。魏武帝去世,太子及群臣号哭不止,司马孚建议及早拜继位的国君,来镇抚海内,与尚书和洽拥戴太子即位。 C司马孚胸有谋略,胜敌有方。吴将诸葛恪入侵,司马孚督统诸军御敌,诸将想快速进击,司马孚故意滞留一个多月才进军,吴军望风而逃。 D司马孚克尽臣节,忠于曹魏。高贵乡公被害,司马孚伏尸痛哭,和众臣奏请追究主谋;拜别陈留王,司马孚拉着他的手,流泪叹息不止。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

12、争也。(5分) (2)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5分) 【答案】4C5B6D7(1)进攻,是需要借助对方的力量取得成败,而且应当欺骗,不能以力相争(2)宣帝执掌政事,司马孚经常退让谦抑,后来遇到废置国君的时候,未曾参考谋划。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对文学常识中有关“表”的记忆,联系文中具体语境分析作答,B项,文中的“表”是指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所以选B。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6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

13、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司马孚伏尸痛哭,和众臣奏请追究主谋”理解不正确,由原文可知,应是司马孚抱着尸体放在大腿上,独自上奏请求捉拿主谋者,并没有与大臣合奏请求捉拿主谋。所以选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安平献王司马孚,字叔达,是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性格温柔敦厚清廉谦让,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司马孚和他的兄弟们处在危急灭亡的时刻,生活贫穷,但他仍然坚持翻看书籍展卷阅读。司马孚性格豁达宽厚,凭借忠贞清白立世,

14、从不和别人结怨。陈留郡的殷武全国闻名,曾经遭到罪责,司马孚前去探望他,于是和他住在一起分吃食物,谈论的人很称赞司马孚的做法。魏国的陈思王曹植才智卓越,精选官吏,任用司马孚做文学援。曹植依仗才学,骄傲而看不起别人,司马孚每次直言极谏,开始不和曹植的心意,后来曹植才向他道歉。升为太子中庶子。魏武帝曹操去世,太子曹丕号啕大哭得很厉害,司马孚进谏说:“皇帝刚去世,天下要依靠殿下的号令。应该向上为了祖先,向下为了天下,怎么能模仿平民百姓的孝呢!”太子过了很长时间才停下来,说:“爱卿说得对呀。”当时群臣刚听说皇帝驾崩了,互相聚在一起痛哭,不再讲究排列次序。司马孚用严厉的声音向朝臣呵斥说:“现在皇帝刚去世,

15、天下震惊动荡,应当早立继位的国君,来安定天下,(你们)却只在这里哭吗!”司马孚和尚书和洽一起驱散了群臣,安排好宫禁的防卫,准备好丧葬事宜,拥立太子来登基做皇帝,这就是魏文帝。司马孚认为要打败敌人取得胜利,应该有准备预防。每次诸葛亮入侵关中地区,边境的士兵不能制服敌人,京师的军队赶赴战场,就赶不上战事的时机,应该预先选拔步兵骑兵两万人,把他们分成两部分,作为征讨敌人的准备。又因为关中连年遭受盗贼侵略,粮食布料不够,让冀州的五千农民壮丁驻扎在上邽,秋冬时节练习作战阵法,春夏时节种田桑蚕。因为这些做法关中军队和国家都有了盈余,对待敌人有所准备了。后来司马孚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晋升爵位做了昌平亭侯,升

16、为尚书令。等到大将军曹爽专权,李胜、何晏、邓飏等扰乱朝政,司马孚不管众多的事物,只是修养身心远离祸害罢了。等到宣帝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司马孚和景帝司马师驻军防守司马门,凭借功劳晋升爵位做了长社县侯,加封侍中。当时吴国的将领诸葛恪围住了新城,任用司马孚进职督率各路军队二十万人防御他。司马孚临时驻扎在寿春,派毋丘俭、文钦等前去讨伐。各个将领想要快速地攻打诸葛恪,司马孚说:“进攻的一方,是要消耗大量人力才能成功的,而且应该欺骗巧诈,不要与敌人力争。”所以故意停留了一个多月才进军,吴国的军队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退兵了。等到魏国的高贵乡公曹髦被杀,百官都不敢前去奔丧,司马孚抱着尸体放在大腿上,哭得非常

17、悲恸,说:“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上奏请求捉拿主谋者。正好太后下令按平民的礼节安葬曹髦,司马孚和诸侯朝臣上奏章,请求改用国君的礼仪安葬,得到了批准。司马孚性格十分谨慎。晋宣帝司马懿执政之时,他就有意避免过多地参与权政。而后司马氏几次废立皇帝,他也未参与谋划。景帝司马师和文帝司马昭因司马孚是长辈,也不敢逼迫他。后来进封他为长乐公。晋武帝司马炎接受禅让登基,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加官升爵做了太宰,拿着信物凭证、统率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一切与军队有关的事物。泰始八年去世,九十三岁,谥称献王。(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好事近蒋元龙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蝴蝶不随春

18、去,入熏风池阁。 休歌金缕劝金卮,酒病煞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注:金缕,即金缕衣,唐时人杜秋娘所作。其诗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清代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 分)【答案】8词的上阙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自然景物新老交替的景象。枝叶已成深绿,幼鸦开始试啼,急风虽已停息,残红依旧坠落。蝴蝶不肯陪伴春光离去,在和风习习的池苑亭阁间翻飞。9词的上阙景中含情,通过描写季节更替、景物变换的无法挽回,写出了作者对春已逝的惋惜;下阙情

19、中有景,作者无奈之中借酒销愁,酒醒后怅然若失,而帘外依旧日长人静,只得任杨花飘零。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也就是情景交融,答题时,可结合着这首词的具体词句分析这一特点。上阙在描绘春末夏初季节更替自然景物变换时,“老红犹落”“春去”渲染出了凄凉氛围,表现出了词人对春已逝的惋惜之情,故体现出了景中有情的特点;“休歌金缕劝金卮”“煞如昨”表现出词人借酒消愁的怅然若失,“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表现出了对自然事物的感触,故体现出了情中有景的特点。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 名篇名句默写

20、(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赤壁赋中描写苏轼与友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广阔水面的两句是 “ , ”。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王湾以“ , ”两句暗寓了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而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 (3)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想到雕栏玉砌犹在,但是朱颜已改,不禁随之发出“ ? ”的慨叹。 【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

21、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苇、凌、顷、生、残。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 分) 听妈妈的话箫子凰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

22、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为儿子缝补衣衫。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听妈妈的话,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脸上,这是16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

23、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到了一个月初,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

24、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 “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

25、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

26、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儿子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

27、上挪。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为儿子缝补衣衫”寥寥数语,母亲的爱子之心便表现了出来。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熊师傅的形象就是在对母亲前后的不同态度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小说的校长虽然出场不多,但却是一个关键人物,如果没有他减免了“儿子”的学费、生活费,“儿子”也不可能读完高中。 D小说中的母亲、熊师傅、校长都为维护“儿子”的自尊心而隐瞒了“

28、讨饭”的事实,可见,在他们心中尊严要比生命还要重要。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写出了母亲的朴实,写尽了几年来母亲的艰辛。 (2)请简要分析“母亲打儿子”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6 分) (3)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中母亲的形象。(6 分) (4)小说的主人公是母亲,而小说的题目却是“听妈妈的话”,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如此命题的用意。(8 分) 【答案】(1)EA(2)从人物形象塑造上,体现母亲的爱子之心;从下文的情节上,为下文儿子没有再提出退学,也没有追问母亲粮食的来源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在主题表现上,体现了伟大的母爱这一小说主题;在阅读上震撼人心

29、,儿子本无错,母亲为了能让儿子去读书而打了儿子。(3)坚强隐忍,吃苦耐劳;心思细腻,虑事周全;牺牲自己,爱子情深。(4)因为儿子听了母亲的话,才会安心上学考上大学,母亲的所有付出才变得有意义;因为儿子没有听妈妈的话而挨打,所以后文儿子没有过问粮食来源显得更为合理;母亲用付出为儿子指引了正确的人生方向,“听妈妈的话”从儿子的角度表现了母亲的伟大;作者希望作为子女的读者也能听从自己父母的话,体谅父母。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小说主题、读者等角度

30、分析作答。读后可知,“母亲打儿子”自然是因为母亲爱儿子;从下文儿子去上学而且没有再提出退学及没有追问粮食来源等内容来看,“母亲打儿子”这一情节为下文起着铺垫作用;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或主题上,自然是为了表达母爱的伟大这一主题;从读者的角度,“母亲打儿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小说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

31、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这道题,可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从以上几个角度考虑即可。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 分) 中国农民的代言人费孝通在费孝通博士毕业后,中国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期。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执意要费孝通留在英国继续钻研学问,如此难得的机遇,却被他斩钉截铁地拒绝:“我的祖国正在经受着战争的创伤,我的同胞正在遭难,我是中国人,我必须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刻回到她的身边去!” 回国后,疾恶如仇的费孝通积极投身于反内战、反独裁

32、,要民主、要自由的斗争中。1942 年,他参加民主同盟,在报刊上发表大量抨击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文章,支持学生运动,从而得到了“民主教授”的美誉。 1945年11月25日晚,西南联大的广场上,举行了一场有数千人参加的“时事晚会”,费孝通和钱端升、伍启元、潘大逵等教授到会演讲。这个集会引起了当局的恐慌,派军警包围了联大。轮到费孝通上台演讲时,突然枪声四起,子弹从耳边“呼啸”飞过,但他依然镇静地继续演讲,他知道这时候自己的任何胆怯和慌乱,就有可能引起会场的骚乱,就有可能招致一场屠杀!他在台上高呼:“不但在黑暗中我们要呼吁和平,在枪声中我们还要呼吁和平!”“我们要用正义的呼声压倒枪声!”台下响起热烈的掌

33、声。 有人说费孝通不仅是一位爱国学者,更是“中国农民的代言人”,因为费孝通认定:自己一生的目标是了解中国社会,靠自己观察的可靠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以治疗社会的病痛。同时他也意识到,研究社会,要从社会的基层入手,从中国广大的农村开始,到农村去全面观察农民的生活。从认识局部开始,逐步全面了解中国社会,这是了解中国社会的必由之路。 早在1935年12月,费孝通赴欧洲留学之前就开启了实地到农村调研之路。他携自己志同道合的妻子王同惠共赴广西瑶山调查研究少数民族,因山路极其曲折险峻,向导先行不候,以致他们迷了路,费孝通误入瑶人设下的猎兽陷阱,被巨大的木石压住。王同惠奋不顾身地把石块逐一移开,但费孝通腿部严重

34、受伤,不能起立。王同惠赶紧出林求援。但她从此一去不返。次日傍晚才有人发现了费孝通,第七天在急流的山涧中,发现了王同惠的遗体。为工作,她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失踪时,她与费孝通结婚才108天。 费孝通竭力把这丧妻的巨大不幸深埋心底,决定毕生用“一人的体力来做二人的工作”。于是他怀着这份对亡妻的爱和对研究的信念,继续在基层行走调查,他的足迹遍布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在奠定费孝通社会人类学巨擘地位的江村经济一书的卷首,费孝通深情写道: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 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民尽快找到致富道路是他的夙愿,所以哪里穷他就到哪里去。比如四川大小凉山、贵州毕节、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山东沂蒙山区等都留下他的足迹。

35、他不仅自己关注贫困的农村和农民,同时还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参与扶贫工作。自 1987 年担任民盟中央主席以来,费孝通把扶贫作为民盟的重要工作来做,动员、鼓励全体盟员为消除贫困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3 年,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后的费孝通仍然住在中央民族学院的宿舍,有关单位几次要给他调整住房,但是他都以“老马恋槽”为由,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他说:“在民族学院住惯了,环境熟悉,邻里和睦,闲时在院子里散步,大家见面打个招呼,聊上几句,十分惬意。”1988年,费孝通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由于公务活动的需要,有关单位再次请他搬家,直到1993年,在管理部门多次动员下,他才离开已经居住了多年

36、的民族学院宿舍。 如今,当和谐社会建设遭遇人口、环境、犯罪、贫富差距、流动人口问题等社会问题困扰时,我们不得不寻求社会学的方法去解决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位对中国社会学影响最大的学者。目前,中国高等学府的社会学专业大体上是按照费孝通设计的蓝图建设的,他是今日中国社会学当之无愧的总设计师。 (摘编自中国新闻)相关链接 1999年春,费老以浓郁的“蓝青官话”不无感慨地说:“今天我能坐在讲坛上,是因为我的资历。中国人尊老,因此我受到大家的尊重。其实面对今天新的知识,我有许多都不懂,需要学习。”(吴为山春风化雨话形神怀念费孝通先生 ) 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完成题为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该书成为

37、欧洲一些学院人类学学生的必读参考书,费孝通也因此在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百度百科:费孝通)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虽然导师执意要费孝通留在英国继续钻研学问,却被他斩钉截铁地拒绝,因为在费孝通看来,只有回国才能将所学知识用到实处。 B在西南联大举行的数千人参加的“时事晚会”引起了当局的恐慌,当军警包围了联大时,正是费孝通的镇静演讲避免了一场屠杀。 C尽管选定了人生的努力方向,但实地的农村调研充满艰险,妻子王同惠因此丧命,若非有人发现,费孝通本人也很可能重伤不治。 D费孝通因眷恋居住了多年的宿舍,不愿离开老邻居。

38、在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后,他婉言谢绝了有关单位要给他调整住房的好意。 E因论文江村经济的巨大影响,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费孝通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体现了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2)为什么说费孝通是一位爱国学者?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 分) (3)费孝通是中国“中国农民的代言人”,文中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 分) (4)在费孝通先生身上有怎样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 分) 【答案】(1)CE(2)在抗战时期拒绝导师的挽留依然回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抨击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参加集会演讲,以实际行动呼吁和平。(3)费孝通认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了解中国社会,而这必须从农村开

39、始;从出国留学之前就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后把扶贫作为民盟的重要工作。(4)具有爱国精神,危亡时刻归国参加民主运动;能够坚守信念,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社会;为人谦逊好学,获得了巨大成就后,仍认为自己需要不断学习;临危不乱,在西南联大集会时枪声四起,他镇静自若,继续演讲。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中筛选出能表现费孝通爱国的语段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答题区间主要在第一、第二段,可从抗战时期回国、发文抨击国

40、民党、参加集会呼吁和平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既然是“中国农民的代言人”,自然要从文中与费孝通与农村有关的语段中提炼概括。答题区间在第3第4第5段,可根据这些语段中有关费孝通的表现提炼性的概括作答,例如,第3段“因为费孝通认定:自己一生的目标是了解中国社会,靠自己观察的可靠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以治疗社会的病痛。同时他也意识到,研究社会,要从社会的基层入手,从中国广大的农村开始,到农村去全面观察农民的生活。”可提炼出人生目标是了解中国社会,要从社会的基层入手,从中国广大的农村开始。以此类推即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

41、综合C。(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人物精神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结合着文本具体内容,从费孝通的爱国主义精神、信念、谦逊好学、镇定自若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入了朋友圈才发现世界小得像一间客厅,如果还对人性的复杂和人心的微妙 的话,有时候可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从层层伪饰中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真相,这就是柯南道尔笔下所塑造的在迷雾重重中 的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 皮尔蒙特临近悉尼标志性的景点,游客可以

42、从这里 地欣赏美丽的城市天际线,而且可以全方位地体验悉尼灯光音乐节。 A洞若观火 明察秋毫 一览无余 B洞若观火 一览无余 明察秋毫 C一览无余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D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一览无余 【答案】D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从人类文化的长期作用来看,作为一种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追求,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 B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住房的取得和转让等环节的税率设计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调整。 C春夏之交,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幅度大,大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43、避免因气温骤降造成了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D“病来如山倒”,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突发前身体都会有一些先兆,只是我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在“作为”前加“文化”。C项,搭配不当,应将“造成了”改为“引起”;D项,语序不当,应将“我们”放在“引起”的后面。所以选B。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我要告诉你,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

44、生讲书的。 。 , 。 , 。 。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他的书。 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 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 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读书看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 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的 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哩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 A B C D 【答案】C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 。阅读与不阅

45、读,是两种不同生活方式。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生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或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 。可见,如果你选择了阅读, 。 【答案】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 或是衰草离拔,残红满地 人生就会呈现繁华的景象【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可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由上文“不仅”可得出“而且”,由下文“是两种不同生活方式”可得出“生活方式”,故第一空可从“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角度作答。第二空很显然是与前文的反面组织答案,故由“或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相反的语句作为答案即可。第三空要根据上文的“草长莺飞,繁花似锦”比喻义,从人生的繁华角度组织答案。考点:语言表达简明、

46、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下面是哈尔滨市地铁线路规划示意图,请把这个规划示意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答案】哈尔滨地铁1号线横贯道外、南岗、平房三区;地铁2号线纵贯松北、道里、南岗、香坊四区;地铁3号线形成环路,连接各区。初步形成了哈尔滨地铁交通网络。【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哈尔滨市地铁线路规划示意图,按照线路1线路2线路3的顺序,将哈尔滨地铁线所贯穿的地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要注意语言简洁、地铁线路解说全面,顺畅。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

47、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奥地利艺术家 Bernhard Schmid 将椅子形状的金属框架绑在树上,树木就会按照金属框架的形状生长,最终长成椅子的形状。在椅子成型的过程中,Bernhard没有使用钉子、螺丝或者胶之类的物品,完全通过引导树木长势走向的方式,完成了椅子的自然形成过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良好环境助成功友,即朋友。他分益友和损友。与益友相依,自然会有所进步。与损友相依,自然会百害无利。两千余年前,亲友书上便有明确记载。然而广义地看这句话,发现其中别有洞天。益

48、友只是成功的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一旦混入损友,其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由此可见,环境决定人的命运。可好的环境是什么呢?正如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的那样: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修行功德更高的人,就会得到更大的进步。好的环境,就是结交益友的平台,即把自己放对的地方。良好环境需良师益友共同打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明代的宋濂在当初也是“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在“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的先达身边,“俯身倾耳以请”。韩愈师说中虽未直说,但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来了。一位良师益友,不仅能教你知识,开拓视野,更能提升你的道德修养素质,使你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积累足够的地位与力量。因此说,交往什么

49、人的问题,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问题。解决得好,就为自己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解决的不好,就使自己逐步陷入了泥沼,与之俱黑。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自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来打造。良好环境需人人向上氛围烘托。入幽兰之屋与入鲍鱼之肆,感觉截然不同。幽兰的馨香与芬芳,就是周围人们积极上进、永不言败和勇往直前的信念,从而激励你拼搏。鲍鱼之肆的腥臭,就是周围沉沦者散发的放弃、破罐破摔和放纵自己的堕落,从而拖累你也滑入万丈深渊。亚圣的母亲之所以三次迁居,就是因为她希望儿子能在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氛围烘托下学习成长,孟子最终成为大学问家和亚圣;陶渊明之所以隐居,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能在轻松闲适的氛围中清

50、白地生活,最后成为一代田园诗人;如今,莘莘学子拼命学习,就是为了高考能考出好成绩,而囊萤映雪,寒窗苦读,就是为了图考上一个好大学,在良好氛围中学习与成长,最后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由此可见,环境氛围对人的烘托是多么的重要啊!良好的环境是人生成长的沃土。人的成长遇到了良好的环境,是一件只值得庆幸的事情,它是青少年茁壮成长的沃土。如果你珍惜成长过程中,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对你充满正能量的影响,应该心存感激。如果是方面,那就应当远离是是非非的陷阱,最起码应该保持“出淤泥而不染”。但是,有些时候,事情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生活优裕的李某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这种家庭环境,烘托了他的骄纵跋扈的性格。李某某因犯错误进入劳教所,那里的环境使他深受狱友的恶劣影响,养成了恶劣的品质,所以最后才锒铛入狱,断送美好青春年华。所以说,珍惜啊,青少年,沃土可以长成鲜花,也可以培养恶竹。关键是看我们自己是如何把握的。因此说,好的环境,要有良师益友来支撑,要有积极向上的氛围来烘托,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长的好环境吧,去攀登成功的顶峰。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1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