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定位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通过具体事例,理解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通过案例,学会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2整体性的含义: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3整体性的表现(1)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不同的气候、地表
2、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2成土母质的作用(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的影响。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成土母质:稳定的因素。(2)气候(3)生物(4)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5)人类活动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思考1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答案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
3、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在土壤的出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2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会对其他环境要素产生什么影响?答案直接改变了林木和植被的状况;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对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探究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探究活动读“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回答问题。(1)将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对应起来。生态环境改善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退耕还林、还草基岩裸露A_;B._;C._;D._;E._。(2)该区域
4、最有可能是()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C南方低山丘陵 D塔里木盆地(3)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答案(1)ABCDE(2)C(3)图甲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反思归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是其最突出的环境特征;海南岛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湿热是其环境的突出特点。其各自的整体性表现如下表:西北内陆地
5、区海南岛位置40N以北,距海远20N以南,四周被海洋包围整体性特征干旱湿热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沛地表水缺乏丰富地质日照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岩石物理风化作用强,化学风化作用微弱,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弱终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岩石化学风化作用强,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受热带气旋、台风的影响,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植物气候干旱、植物稀少,物理风化作用剧烈,岩石崩解破裂,形成戈壁、沙漠终年高温多雨,植物茂密,属于热带季雨林,动植物资源丰富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典型土壤为荒漠土终年高温多雨,典型土壤
6、为砖红壤或红壤(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某个较小的区域,某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植被破坏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下图:植树造林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下图: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们可以通过大力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从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
7、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二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探究点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探究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具体体现是_。(2)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_。(3)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富集主要是指_。(4)自然土壤的形成是在生物的主导作用下,加上_、_等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并经过_的过程。答案(1)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2)腐殖质氮素(3)植物选择性地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植物的残体分解后又回到
8、土壤表层(4)气候地形长期发育反思归纳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土壤的其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2)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3)气候与土壤(4)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5)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6)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
9、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探究点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探究活动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合适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每项限用一次)。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2)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_,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_资源和_资源。(3)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项洪涝灾害的历史记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人为原因:上游_;中游_;下游_。
10、(4)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答案(1)DBCA(2)整体水土地(3)乱砍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对干流的调节作用占用沿岸河道种田建厂,致使河流的排洪、泄洪能力下降(4)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必须预先就其对环境及资源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的评估,综合衡量,防止和减少人类开发可能造成的破坏,并促使环境及各种资源正常发展。反思归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下表。影响原因措施
1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响周围其他环境要素甚至整体环境自然资源是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它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影响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点训练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12题。1引起图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表形态变化C海陆变迁 D人类活动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2、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答案1.B2.A解析由图示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该地的大气环流形式没有变化,海陆分布状况没有发生变化,但地表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地形的隆起,使该地出现了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差异,从而导致该地植被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点训练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36题。材料一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材料二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3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
13、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4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5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
14、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6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答案3.C4.C5.C6.C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第4题,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第5题,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第6题,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成深
15、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对点训练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8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答案7.C8.B解析第7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
16、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第8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综合提升9读“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右侧未被破坏的雨林中,物质可以循环不止,森林资源得到不断_,注入土壤中的_增
17、加。(2)森林破坏后,可能造成森林退化、_侵蚀、_等严重问题。(3)从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看出,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就是一个_,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_的,资源与环境也是分不开的。答案(1)更新水分(2)土壤物种灭绝(3)相互联系的整体制约教材P71活动提示1.覆盖草皮的土堆沉积在土堆边缘的泥土较少。2可以就地取材,比如用稻秆来覆盖进行实验,可证实的原理是植被对于土壤的保护作用。3斜坡上的土壤如有覆盖物,则土壤保护较好。4.教材P73活动提示1.成土母质指风化物,不具备肥力,不能生长植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气候和生物的长期作用下,可转化为土
18、壤。2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与生物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土壤层较厚,但热带荒漠带因为降水少,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较薄;温带湿润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风化壳较厚,发育的土壤层较厚;干旱和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层较薄。教材P75活动(上)提示1.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2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
19、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教材P75活动(下)提示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因素如下图:裸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2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发育而成,发育程度较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3黄土性状:土层深厚,有直立性,富含矿物养分,但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成因:它是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又
20、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状堆积物。 教材P77活动提示南方丘陵地区因地形崎岖,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南方丘陵地区适合发展立体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基础过关黄土高原曾经是森林茂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到不足1%,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旱涝灾害频发。据此回答12题。1材料显示导致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2材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A差异性 B均衡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答案1.D2.C解析第1题,由题干知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环境变化。第2题,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
21、化,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下列漫画,回答34题。沙进我退我进沙退3.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相符的是()A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B流水侵蚀作用严重,风力侵蚀微弱C气候干旱,降水稀少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4图中两幅漫画对比体现了()A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独立B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C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区域D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答案3.C4.B解析第3题,漫画体现了沙漠化的过程,沙漠化多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弱,风力侵蚀作用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第4题,“沙进我退”与“我进沙退”
22、两幅漫画都体现了植被的变化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这主要体现了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56题。5根据图中的关系判断,A、B、C分别代表()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B农业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农业减产6解决图示地区存在问题的办法,不正确的是()A结合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B结合积蓄肥料,发展沼气C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种植D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能源答案5.D6.C解析第5题,木材作燃料导致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畜粪作燃料,造成土壤有机质得
23、不到补充,肥力下降,农业减产;用草皮当燃料,再加上破坏草皮,很容易确定B项为牧业减产;C项只能是农业减产,因为其他因素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广种薄收、肥力下降。第6题,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是生活能源不足引起的,故着眼点还是解决生活能源不足的问题。7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泥沙主要来源区。(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答案(1)陆地变化特点: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泥沙主要来源区:黄土高
24、原。(2)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解析(1)图中河流为黄河,根据不同时期海岸线的位置可以判断图示时期陆地面积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大,而且延伸的速度越来越快。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2)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该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和洪涝。这两种气象灾害都会增加河流的含沙量,导致图示区域陆地面积扩大。能力提升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89题。8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25、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9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许多物种灭绝A B C D答案8.B9.D解析第8题,从图中分析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条途径:动植物遗体分解;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燃烧化石燃料,其中燃烧化石燃料是主要的来源。第9题,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主要是人类使用的制冷系统释放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与森林破坏无关。伦敦有“雾都”之称,1952年该市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导致4 000人死亡。近年由于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区内使用,空气质量大大提高,雾日已不多见。据此完成
26、1011题。10伦敦“雾都”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位于山地迎风坡,有利于水汽的凝结B距离海洋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C近地面空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D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11我国某市有两家大型有色金属厂,近年该市也多次发生酸雾事件。从城市发展角度,该市准备采取的一些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有色金属厂实行关停并转B通过化学手段消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C采取一定措施,限制其生产规模D在有色金属厂附近办硫酸厂,回收利用废气答案10.B11.D解析第10题,伦敦距离海洋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容易遇冷凝结形成雾。第11题,在有色金属厂附近办硫酸厂,可以利用有色金属厂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做到废物再
27、利用,发展循环经济。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到陕北高原,东西长300千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的。自古以来这里灌溉农业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材料二我国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吻合。温带季风气候的西界沿大兴安岭向东北延伸直至外兴安岭东端。亚洲东部的海陆分布和地形结构对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影响很大,因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会阻挡季风势力的深入。(1)由材料可知,渭河平原形成的原因是_。(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泾河浑浊
28、、渭河清澈的原因。(3)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水文特征主要表现为_。(4)说出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脆弱的表现,指出黄土高原现代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并简述其对本区及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答案(1)岩层断裂下陷,泥沙淤积(2)泾河沿途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因此河水浑浊;渭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小,因此渭河相对清澈。(3)含沙量大;汛期短;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4)表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主要形式:流水侵蚀。危害:(对本区)土壤贫瘠,农业低产;(对下游)抬高河流下游地区河床,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解析第(1)题,渭河平原南部是秦岭,故属于断裂构造。第(2)题,泾河发源于黄土高原,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渭河南侧为秦岭,植被覆盖良好,河水含沙量小。第(3)题,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且集中在夏秋季节;上游多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大;纬度高,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第(4)题,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其生态环境较脆弱;该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容易受到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河流泥沙含量增大,淤塞河道、水库,容易发生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