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今天就来说说瓦。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就像古诗中“秦时明
2、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这可能是传说。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万
3、生女子载弄之瓦”。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地玩。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形体很大,长可达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易庄子都有记载。秦汉瓦井已经很普遍。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此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瓦的制作并非给轮制,而是用圆
4、形模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古人的确很聪明。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B. “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C. 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D. 瓦的制作并非给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
5、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B. 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C. 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D. 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B. 唐宋时期,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C. 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D. 周易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答案】1
6、.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左传中关于“盾瓦”的记载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夏桀“作瓦屋”不能说明这一点;C项,因果倒置,原文是“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D项,偷换概念,不是“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而是成为瓦坯。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
7、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
8、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结合文本内容“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分析可知,“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错误,从字形角度说明的是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分析,“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无中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故选C。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
9、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大神的审判海明威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他扫了一眼温度计,“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
10、他。”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咒骂。”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
11、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作怪吧。”在北地这里,只要有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到一片云杉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杉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
12、来越紧。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杉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
13、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复枪。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注】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B. 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
14、那只来复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C. 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入自己人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作了铺垫。D. 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本文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上,都体现了这一特点。5. 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小说以“大神的审判”为题,有怎样的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曾经乐观开朗,和迪克志同道合,共同捕猎。对朋友缺少信任,无端猜疑。丢了钱而武断地猜疑同伴,且不容同伴辩解,只有咒骂与指责。阴险恶毒。恶毒的诅
15、咒同伴,阴谋设陷阱加害同伴。尚有良知。知道自己错怪朋友后,感到悔恨与自责,急忙去挽救同伴。 6. “大神的审判”暗示了人物的宿命,难得的友情因为一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悲剧的结局,陷害对方的同时也害了自己。设置悬念:“大神的审判”“大神”是谁?“审判”谁?为什么审判?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揭示了主题,即对人性中“恶”的批判。皮埃尔因为误会陷害朋友,结果自己也为此付出了生命,很好地传递了主题,害人终会害己。【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
16、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在结局上没有多种可能,只能是皮埃尔充满忏悔地举枪自杀。故选B。【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问“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身份。分析人物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侧面烘托分析人物性格。皮埃尔同迪克共同进行捕猎,突出特德精神气质乐观自信;从“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或者用克里语咒骂”分析,这里突出了他对朋友缺少基本的信任;结合“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
17、,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分析,表明皮埃尔的多疑与恶毒;从“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猎捕兔子的陷阱”“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复枪”分析,可以看出其阴险毒恶但不至于良知泯灭,还是尚存基本的人性。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
18、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以“大神的审判”为题,标题的设置耐人寻味。标题为“审判”,而文章内容却无关“审判”,“审
19、判”更指向小说的主旨,即对人性中的“恶”的批判。人物塑造上,作者正面直接描写的只是皮埃尔对迪克的咒骂、报复,而皮埃尔在发现钱包以及看到迪克之死后,内心的悔恨与自责则是隐藏在对其动作、语言等描写里,需要读者去揣测。“大神的审判”暗示了人物的宿命。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天历元年,除佥
20、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如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
21、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
22、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乃特署镛姓名 署:签署B. 以示劝励 劝:劝告C. 俾俊秀入学宫 俾:让D. 一不厌其所欲 厌:满足8.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B. 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C. 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D. 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
23、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9. 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子博士,学官名。国子,即国子学,晋朝开始设立,与太学并立,为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古代学校的名称,在商代称为“庠” ,而在周代则称之为“序”。B.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也是宋代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在元代,路下一般设府、州、县三级地方行政单位。C. “五经”一般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四书”则是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的合称。D. 行省即行中书省,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行中书省”在当时主要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
24、他军政事务。10. 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皇帝想让中书参议傅岩起做吏部尚书,韩镛上书说:按照制度他不能升为尚书。皇帝下诏同意了韩镛的奏言。B. 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C. 韩镛任浙西廉访司佥事的官职时,打击奸诈、暴虐,罢免贪赃不法的官员,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D. 韩镛在处理政事的空闲,经常邀请接见师生,与他们讲论探究经义,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多。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25、2)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答案】7. B 8. C 9. A 10. C 11. (1)而龚伯璲这些人正当权,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也提出意见,但没有被采纳。 (2)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所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官。【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劝”,结合前面内容“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
26、,月必考订课试”分析,译为勉励、鼓励。故选B。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上言”是上书说的意思,后面为上书的内容,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天下”修饰“贤才”,“况”是况且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27、B项。句意:韩镛上书说:“吏部掌管官吏的考核、选拔,傅岩起从吏职起家做官,怎么能完全了解天下的贤才。况且尚书是三品官阶,傅岩起经多次升迁也才四品罢了,按照制度也不能升为尚书。”皇帝下诏同意他的奏言。故选C。【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古代学校的名称,在商代称为庠,而在周代则称之为序”错误。商(殷)代称学校为序,周代叫庠。故选A。【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
28、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结合文本内容“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分析可知,“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是韩镛在废除淫祠时,人们的反映。故选C。【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辈”,这些人;“用事”,当权;“悉”,全
29、、都;“更张”,比喻变更或改革;“不见听”(被动句)。(2)“以”,因为,连词;“刚介”,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为所”,表被动;“以刚介为时所忌”(被动句);“忌”,忌恨;“诬劾”,诬告;“乃”,于是,连词;“罢”,罢官。【点睛】参考译文: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的官职,不久调任集贤都事。泰定四年,又转任国子博士,不久担任监察御史。当时能从进士做官的仅有百分之一,由吏职出身能做到显要官位的常常有十分之九。皇帝就想让中书参议傅岩起做吏部尚书,韩镛上书说:“吏部掌管官吏的考核、选拔,傅岩起从吏职起家做官,怎么能完全了解天下的贤才。况且尚书是三品官阶,傅岩
30、起经多次升迁也才四品罢了,按照制度也不能升为尚书。”皇帝下诏同意他的奏言。天历元年,被授于浙西廉访司佥事的官职,打击奸诈、暴虐,罢免贪赃不法的官员,而特别推举乌程县尹干文传,他的政绩和品行是各县之最,凡是韩镛所到的郡县,都因为他的到来政务井井有条。天历二年,转任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任国子司业,不久任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年,历任宣徽院及枢密院佥事。至正二年,任翰林侍讲学士,随即任侍御史,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所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官。至正五年,御史台官员辨白他所受的诬陷,于是又被起用参议中书省事务。至正七年,朝廷慎重选用州县长官,参知政事魏中立对皇帝说:“现
31、在您定要找到贤良的州县长官,没有比得上韩镛的。”于是皇帝特意写上韩镛的姓名,授给他饶州路总管的官职。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有座觉山庙,从前就有人兴妖作怪祸害百姓,做盗贼的人尤其信奉,将要抢劫时,必定到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这座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凡是境内不合礼仪的过多的祠庙,全部毁掉。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韩镛知道百姓可以教化,让才华出众的人进入学宫,寻访品行学问都受人尊重的老成博学的人,作为五经教师,每月初一十五定必穿戴深衣幅巾来拜祭孔子,每月一定来考核功课,用来劝勉鼓励。每当处理政事的空闲,肯定要邀请接见师生,与他们讲论探究经义,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
32、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多。韩镛居住在官衙中,自己生活清净淡泊,同僚下属也都被他所教化。以前,朝廷的使臣到达地方州县,官府供奉极为奢侈,一旦不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就怀恨在心,往往在朝廷中对地方官员竭力诽谤,那些出使到饶州的使臣,韩镛在郡舍接见他们,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从饶州回去后都没有什么议论。后来皇帝降旨,因为缯帛过于脆薄,派使臣笞责行省官员和各州县长官,唯独韩镛没有受到责罚。韩镛治理政事,即使是小事,他考虑周详缜密大都像这样。至正十年,任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 这些人正当权,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也提出意见,但没有被采纳。有人认为韩镛擅长治理郡县,而在
33、朝廷执政并非他的长处,于是外放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等到脱脱被罢免,受他重用的人都被处死,只有韩镛免去灾祸。于是调任西行台中丞,死在官任上。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注:褒斜:古代穿越秦岭的山间大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幰(xin):车幔,代指车辆。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于言表。B
34、. 颔联以数字的夸张手法,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明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C. 颈联实写蜀道中的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诗情。D. 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13. 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它的精妙之处。【答案】12. C 13. 以丰富的想象(虚写)抒情。“别后同明月”通过想象与友人同在明月下的情景,抒发相思之情,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选取独特典故抒情。“君应听子规”既是嘱咐也是期待,借用子规啼归典故既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也写出了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愿望。融情于
35、景。身处异地,但同在明月之下,可以当成一种安慰;子规哀啼,因寄托盼归之情,也当同听。两句明里没一个“情”字,却写尽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解析】【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结合颈联内容分析,并非实写,而是想象蜀道中的特有风物。通过对旅途情景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入蜀旅途的关切。故选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
36、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以丰富的想象(虚写)抒情,两句是对别后的想象和对友人的
37、嘱咐。“君应听子规”,结合“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分析,选取独特典故抒情。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也写出了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愿望。两句明里没一个“情”字,却写尽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 楼杜 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注】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颔联写诗人登楼所见,
38、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B.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北极(星)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C. 尾联运用典故,后主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竟然也享受祭祀,在成都锦官门外,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在此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D.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15. 本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39、,请概括。【答案】14. A 15. (1)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2)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3)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4)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说法错误,应该是:颔联上句是就空间,下句是就
40、时间来写的。故选A。【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颈联议论天下大势,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
41、中透着坚定的信念。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
42、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飞湍瀑流争喧豗,_。(2)寒衣处处催刀尺,_。(3)无边落木萧萧下,_。(4)同是天涯沦落人,_!(5)浔阳江头夜送客,_。(6)嘈嘈切切错杂弹,_。(7)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8)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9)锦瑟一诗的颈联是:_ ,_,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
43、全部的情感。(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 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答案】 (1). 砯崖转石万壑雷 (2). 白帝城高急暮砧 (3). 不尽长江滚滚流 (4). 相逢何必曾相识 (5). 枫叶荻花秋瑟瑟 (6). 小弦切切如私语 (7). 东船西舫悄无言 (8). 唯见江心秋月白 (9). 曲罢曾教善才服 (10). 妆成每被秋娘妒 (11). 沧海月明珠有泪 (12). 蓝田日暖玉生烟 (13). 风急天高猿啸哀 (14). 渚清沙白鸟飞回【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
44、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崖”“暮”“曾”“悄”“唯”“沧”“渚”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第II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
45、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的精神之天
46、。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 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C. 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D. 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B. 天
47、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C.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D.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答案】17. B 18. D 19. A【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第一处,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在战
48、场上”应该是“冲锋陷阵”。“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点,评说;江山,国家。“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第二处,从语境的情感色彩来看,应使用褒义词,应使用“指点江山”。“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第三处,是说人类寄托精神、着落生活的“生命之土”,应使用“安身立命”。“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第四处,是说人类的精神之天,应使用“超凡脱俗”。故选B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类型,如本题是从文中
49、抽出一句话,然后让考生进行选择,这就要求考生要用好前后的语境,要关注前后句子的主语、句式。本题中,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看,前面说“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由此可知,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项;再看剩下两项的内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项,故选D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
50、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B项,“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缺少介词“在”;C项,“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语序不当,导致前后照应不当;D项,既缺少介词“在”,又前后照应不当。故选A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
51、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52、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由俗向雅的艺术加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艺术加工,一是间接的艺术加工。 , 。 , , , 。可见,由于艺术加工的存在,俗乐可以转为雅乐。间接的艺术加工主要是对不同方言的诗歌进行翻译过程中的加工如周代的乐官所进行的剔除邪音的工作这种加工,更多是依靠文人的自觉意识来雅化作品原来的作品,所用的语言可能是极为通俗的方言直接的艺术加工,就是针对音声、曲调等等所作的直接修改但由于翻译者有很高的文化修养,翻译时会将
53、通俗的言辞雅化。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本题语段主要围绕“直接艺术加工”“间接艺术加工”分析,应该“直接艺术加工”在前面,应该为首句,排除A项。结合“音声、曲调”的修改可知,是“直接艺术加工”的表现。“间接艺术加工”主要围绕语言展开论述,结合“通俗”可知,在一起,综合B项合适。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
54、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不胜感激。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B. 今天的活动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李教授将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C. 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如您们需要帮助,我们将鼎力相助,不遗余力。D. 久仰兄长大名,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可能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语言表达得体的把握,其中A项的“请在家等候”不当,去感谢别人就要求别人在家等候,不够礼貌。B项的“高见”是敬词
55、,意为更好的看法,称自己学校的教授应当用谦词;“洗耳恭听”为谦词,意为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指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用在“大家”身上不当。C项“鼎力相助”是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不能用在自己身上。点睛:此题考查考生对敬谦词的把握,这需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去积累,在日常的生活中去运用,记忆时可以根据一些口诀来记,在汉语称呼语系统中,有“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即称呼自己的亲属用谦辞,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用“家”,如“家父”“家母”等,比自己辈分低或年幼的用“舍”,如“舍弟”“舍侄”等,称呼对方的亲属一般用“令”,如“令尊”“令爱”等。也可以成对地记忆
56、,比如题目中的“高见”是敬词,称别人的意见,而“拙见”、“愚见”、“管见”、“谬论”等词就是谦词,称自己的意见。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蜜蜂的尾端有一根针,因为这根针连着身体里的毒腺,所以是毒针。_,遇到敌人侵害时,蜜蜂会把毒针刺入敌人的身体,然后放出毒液。有时你无意中打死一只蜜蜂,会有一群蜜蜂飞来蜇你,这是蜜蜂在报复你。_,但是却被它蛰了,那是因为误会,蜜蜂错以为你要伤害它,所以蜇了你。总之,_,因为一旦蜇了人,它就会很快死去。【答案】 (1). 毒针是蜜蜂进行自卫的武器 (2). 有时你并没有惹它 (3).
57、蜜蜂不会轻易用毒针蜇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本语段主要说明蜜蜂蜇人的问题。处,前文解释了蜜蜂尾部的“针”,后文写蜜蜂把毒针刺入敌人的身体放出毒液,此处内容应该与蜜蜂的毒针的具体作用有关,即“毒针是蜜蜂进行自卫的武器”;处,从后文的“但是”的转折关系分析,此处内容是蜜蜂蜇人与人招惹蜜蜂与否没有关系;处,从“总之”分析,此处内容应是总结性语言,内容与蜜蜂蜇人后会死有关,即“蜜蜂不会轻易用毒针蜇人”。作文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
58、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 竞争与合作在当今这个社会里,到处都充满了竞争。竞争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只凭借一个人的竞争,好象有点一卵击石的感觉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产生了另一种关系-合作。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他潜心研究推翻资本主义,使人类进去一个更理想的社会,但着仅他一个人是不够的,另一个
59、叫拂里德里希。恩格斯得人帮助他和他一起研究这种理论,并且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他们的这种成功不就是合作而完成的吗?如果是一个人,或就没有如此大得逞就。一个美国成功人士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着句话说的没错。秒年个个很要好的朋友,很可能在某些因素下成为敌人,毕竟金钱,名利的诱惑是很大的,我们不能保证人都能对朋友忠诚。更有可能,着只是外表的朋友。敌人也是一样的,我们么有永远的敌人,就像棉队中考,考场上,我们都是竞争的对手,谁也不会因为什么关系而放弃自己的学业。但是,在平常学习中,我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着就是朋友是合作,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生下来就要竞争,只
60、有强者才能生存,着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忽然做给了我们内充分的准备,竞争给了我们表现的机会。我们要合作也要竟镇,要成为双赢的群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声错,才有竞争的资格。竞争与合作看似很遥远,其实它们是紧密项链的,我们要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人不是万能的,如果兔子背着乌龟跑,乌龟背兔子过河,那这个成果就不仅仅是乌龟兔子任何一个成绩这样简单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结合,别人的短处用自己的优势去弥补,着样,我们就真的做到了双赢!【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
61、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这是三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三条名言围绕“争与不争”指向三个写作角度:第一、竞争的进步意义。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竞争对个人的意义: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在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潜力;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
62、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第二、理性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竞争中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做到正当竞争、高尚竞争、快乐竞争、良性竞争。要与强者争,与自己争,要追求竞争的双赢。竞争中不乏温情与关爱,竞争不乏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欣赏、互相进步。同时,竞争不排斥合作。第三、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不争是万千阅历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
63、灵。不争还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
64、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材料作文的写作: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