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实验中学2015级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试卷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我国既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又拥有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化。当前,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可以说,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含义很广泛,中华文化
2、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如何科学分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从海外传播的视角,我们可以将中华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主要是指反映各方面生活的有形文化,包括旅游文化、服饰文化、习俗文化、汉字文化等。“软文化”主要是指反映精神风貌的无形文化,包括心态文化、思维文化、艺术文化等。“硬文化”的海外传播,主要是通过其固定性、形态性来吸引其他国家民众认识、了解、欣赏中华文化。比如,很多国外民众对中国功夫很感兴趣,加强中国功夫文化的海外传播,能够增强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向往。“软文化”的海外传播,主要是希望增进其他国家民众对我们民族精神、伦理道德、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的了解、理解和尊重。当
3、前,“硬文化”的海外传播渠道比较多,可以依靠政府或民间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进行,如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和文化博览会、开展文化互访演出活动等。也可以通过沟通协调,在其他国家国民教育中设置中文课程。此外,还可以通过各个国家的汉学家、中文翻译人员将中华文化推荐给其本国民众。那么,“软文化”的传播渠道应该如何拓展呢?实践证明,“软文化”与“硬文化”应紧密结合,在进行“硬文化”传播时善于传播我们的民族精神、伦理道德、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例如,在开展汉语教学时,可以适当融入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当代中国人核心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内容。把“软文化”传播寓于“硬文化”传播之中,不仅可以拓展“软文化”传播的渠道,而
4、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硬文化”还是“软文化”的海外传播,要想真正取得实效,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他国家对中华文化的需求。这包括其他国家发展的需求、其他国家民众精神生活的需求等。如果有强烈的需求,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借鉴。二是文化本身对其他国家民众的吸引力、感染力。意大利的但丁、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巴尔扎克等人的文学作品,意大利的达芬奇、荷兰的梵高、西班牙的毕加索等人的绘画作品,德国的贝多芬、俄国的柴可夫斯基等人的音乐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之所以能脍炙人口、传遍世界各国,靠的就是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艺术魅力。三是文化传播者的良好形象。常言道:“自
5、尊者人尊,自重者人重,自敬者人敬。”要想让中华文化更好融入世界多元文化大家庭,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必须深入思考文化传播者的形象问题。外派外访的国家工作人员、汉语教师以及自费出访的中国公民包括旅游者,都是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都是中华文化的窗口与镜子,其言谈举止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四是文化传播者的良好心态。文化很难强加于人。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传播者要有良好的心态,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认识到各种文化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过程中,决不能贬损其他文化。要通过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让世界各国民众体会到中国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愿意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互鉴,从而树立和维护中国
6、的良好形象。(摘编自 加大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力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类。B. 为了传播“硬文化”,应适当融入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等“软文化”,以“软”促“硬”。C. 除了文化本身,文化传播者的形象和心态也会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D. 良好心态是指文化传播者既要尊重他国文化,也要认识到我国文化的进步性与优越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世界各国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为立论的前提。B. 本文首段总述,提出观点,
7、后文分别从文化分类、传播渠道、需考虑的因素展开论述。C. 文章对文化进行了分类并分别作了阐释,为后文论述中华文化的传播渠道理清了思路。D. 文章第四段提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四个因素,并分别提供了例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加大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力度,提升其世界影响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B. “硬文化”的传播渠道很多,但“软文化”只有借助“硬文化”才能实现有效传播。C. 世界各国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可见中华文化符合他们在某些方面的需求。D. 如果缺少对文中提到的四个因素的考量,就难以让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取得实际效果。【答案】1.
8、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原文说的是,“从海外传播的视角,我们可以将中华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B项,“融入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等软文化”是为了传播“软文化” ,以“硬”促“软”。D项,“也要认识到我国文化的进步性与优越性”不正确,原文说的是传播者必须“认识到各种文化各有千秋,没有高低
9、优劣之分”。【2题详解】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选项中的“分别提供了例证”不正确,原文中没有分别提供例证。【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
10、硬文化”的传播“可以拓展软文化传播的渠道”,但并不是“只有借助硬文化,软文化才能实现有效传播”。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云散“风云散”是个小吃店,真是小,只能摆三张桌子,还不是圆桌不是方桌,是“火车座”,坐满了也就六个客人。店主在门前撑了一把太阳伞,伞下一小方桌。太阳
11、伞下往往只坐着一个人:店主骆依然。一手夹烟,一手翻着晚报。不看报的时候,就看对面的棕榈和芒果树。车来车往,全不在眼里,眼里只有树的影子。店里忙碌的人,只一个,老公常子林,又做厨师又当服务员又当收银员,又招呼又赔笑又当采购员。忙的间隙,还会跑出来,对骆依然说,你呀,烟少抽些。骆依然把烟头朝着烟灰缸就要按下去,笑笑,你去忙你的。老公一转身,骆依然又轻吸一口,牙齿白的像水做的。附近闲逛的人,都爱看这少妇几眼:那神态安然,那举止脱俗,眼角细微的鱼尾纹也像轻烟过林梢,越过故事又藏着故事;双腮圆润,丹唇蓄艳,又是极性感的。这样的女子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夫妻这样的店,旁人难免多了许多好奇许多猜测。红鼻子老卢,
12、青眼圈刘雨桦,蚊子腿梁一伟,三个男人,盯上了黄昏后太阳伞下的这位少妇。不坐里头,要坐骆依然的小方桌边。骆依然说你们自己拿凳子去。男人们也不觉服务不周,自己拿了凳子。叫了几个菜,红鼻子老卢叫骆依然撬开啤酒,骆依然叫老公开。刘雨桦说:“男人开酒,我们不喝。”骆依然说:“不喝就吃菜,我家什么都是老公做,我什么都不会做。”这当儿常子林已开了啤酒,进屋了。三个男人才注意了常子林:不足三十岁,头发茂密,眉眼里还有小年青的火花,比女主人至少要小三四岁;笑的时候,也是店小二一样谦和,不笑时,那眼神就像沉默的子弹。三个男人用眼神传递了一下紧张,赶忙又笑了,很有风度地叫骆依然也来一杯。骆依然笑笑,摇头。时间一长,
13、三个男人更放肆了。红鼻子老卢伸手去桌底下,搭上了骆依然的腿。骆依然说:“老卢,是不是想吃红烧猪蹄把你的手剁下!”声音不大,落地有声。红鼻子老卢瞧瞧屋里说:“开个玩笑开个玩笑!”惊动男主人,可能就不是玩笑了。三个男人还是来,但是动口不动手不敢动。青眼圈刘雨桦问:“骆老板,你们晚上住哪儿?”骆依然指指屋里:“住上头。”原来就住隔板上,难怪店门口竖着一梯子,红鼻子老卢叹口气:“做小生意不容易的。”蚊子腿梁一伟说:“夫妻创业,共建家园哪。做小生意不容易的。”骆依然笑笑:“睡哪儿不是睡觉。”这天,三个男人又带来了一个男人,奔驰黄有贵。黄有贵是某公司高层干部,是他们的朋友。奔驰黄有贵是开着奔驰轿车来的,给
14、了骆依然一张名片,话没多说,只问她要了手机号码,说改日请赏光喝咖啡。骆依然说万分荣幸。另三个人面面相觑,那意思是别装正经了,我们拿不下,不信别人拿不下你。没几天,奔驰黄有贵真的叫骆依然去喝咖啡了。骆依然真的去了。黄有贵说,他们说你有姿色,我不信,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你应该过有品位的生活。骆依然说,你打算给我品位?黄有贵说,直说吧,我喜欢你,要什么条件?骆依然说,你有什么条件?黄有贵说:三室一厅,一部好车,一年再给你十万,行吗?骆依然笑笑:黄总,谢谢你高看我。我要告诉你,这一切我都有过,而且比你说得要有品位得多,而且是在10年前黄有贵“啊”了一声,听他们三个人说,你那个老公很一般,怎么回事?骆依
15、然说:“他也是住过监狱的,当过黑社会头头。我比他大几岁,他说我们还要论年龄吗?有些人一辈子就是一辈子,有些人一辈子过了别人几辈子的生活。我们什么都有过,也什么都会有。什么话也没有这几句话打动我,又轻又重,又远又近,不和他在一起好像没地方去了。”黄有贵笑起来,空洞洞的笑声:“对不起,骆依然,这实在是一个恶作剧。是他们叫我来试探你的。”骆依然也笑,笑得纯净:“黄总,我也是来试探你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也曾进过监狱。犯事前,你是公司老总,我是另一个公司的业务员,因为业务上的事我找过你,你帮了我大忙,我一直记着你可惜,后来,我走上了歧路。黄总,你出狱后又混出来了,我佩服你。可是,一个人什么都想有就会
16、什么都没有,你说是不是?”骆依然说话时,黄有贵不断地说“是吗是吗”,像在梦里。后来,黄有贵、红鼻子老卢、青眼圈刘雨桦和蚊子腿梁一伟他们四人在风云散聚了一次,桌子还是拼起来的。等菜全做好了,才开席,因为常子林也加入了。常子林喝多了,大着舌头说;“各位兄弟,你们不知道,别看依然什么都不会做,没有她,风云散早就散了。”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极力渲染“风云散”之小,一方面表现了两人生活的寒酸,流露出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一方面为下文情节发展作好铺垫。B. 骆依然、常子林相濡以沫,在困境中依然相互扶持,在面对“三个男人”的挑衅时,他们也能从容面对,不卑不亢,让
17、人敬佩。C. 黄有贵、骆依然都说“试探”对方,但黄有贵是“试探”骆依然是否在物欲面前动心,骆依然是“试探”黄有贵是否明白了事理。D. 黄有贵在骆依然的感召下明白了“一个人什么都想有就会什么都没有”的道理,他不再“试探”骆依然,还与夫妇俩成了朋友。5. 小说以“风云散”为题,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6. 小说中常子林说:“别看依然什么都不会做,没有她,风云散早就散了。”这句话是理解人物形象和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答案】4. A 5. “风云散”是故事的发生地,所有情节都是在“风云散”这家小吃店这里展开。以此为题,有概括小说情节的作用。“风云散”的老板夫妇经历过生活的
18、大风大浪后,看淡世事。“风云散”是他们淡泊随性特点的象征。“风云散”蕴含着对人生深刻而独特的认识,是小说主旨所在。 6. “风云散”之所以能够惨淡经营下去,就在于骆依然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没有她,风云散就散了。经历过生活起伏的骆依然、常子林,对富贵、品位有自己的认识,他们更认可平平淡淡的生活。小店“风云散”正符合他们的这一愿望。只要夫妻真心相爱,同舟共济,艰难的日子也会有滋有味,充满温情。“风云散”正是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与慰藉,“风云散”不能散。【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流露出作者对他们的同情”无中生有。【5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从情节的角度分析是“故事的发生地”“小说情节”,从人物
19、的角度分析是主人公“淡泊随性特点的象征”,从主旨的角度分析“蕴含着对人生深刻而独特的认识”。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
20、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此题句子在文章的结尾,注意结合主旨分析句子的含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社会车辆的平均载人数量为1.5人,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低下。而拼车是提升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在不增加城市基础运力负荷的前提下,拼车能通过提高车辆的使用率极大地增加汽车运力供给,提高
21、出行效率。来自滴滴平台的数据还显示,滴滴快车拼车可帮助司机平均提升24%的车辆利用率。在车辆利用率大幅提升、司机收入增加的同时,城市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近年来,我国汽车共享出行快速发展,尤其是其中网约车这一创新业态有效缓解了中国目前迫切的出行供需矛盾,显露出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汽车共享出行催生的移动互联技术革新,亦可以为中国带来关联行业升级更新、整体移动出行市场腾飞等多重附加值。(摘编自2016年10月全景网)材料二:材料三:早晨打开手机查看天气,出门开车打开手机地图进行导航,中午用手机订外卖享用美食,晚上回到家通过健身软件跟着健身教练进行锻炼。滴滴出行和摩拜单车等通过手机应用软件颠覆了用户的
22、出行方式和理念;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医疗应用软件提供了在线医疗方式这些都是“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是新型的“指尖”文化。“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电子商务,此外,交通、金融支付,甚至在受教育、娱乐、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便利性、互动性、分享性是“互联网”最明显的特点。对于这样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潮流,张鸿认为,“实体和网络不可互相替代,它们只是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者是生活方式在某些方面的变化。我们应该两者兼顾,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摘编自2017年1月光明网“互联网”渗入生活细分领域国人乐享“指尖”生活)材料四:人类有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之后情况就变得
23、完全不一样。我们想一想,互联网对生产力有直接的提升作用吗?间接的作用可以有,比如可以把制造出来的商品卖到世界不同角落,这对产量和价格都有所推动。互联网更重要的还是对人本身的改变。尤其是我们熟悉的QQ和微信。在不同的地点,我们总可以保持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并不一定直接提升生产力,但是对于人的生活内容和体验来说,互联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转型是根本性的,让我们从原来只关注生产,到不仅可以关注物质生产,更可以关注那些非物质的体验和享受。这其中也包括了知识的分享和传播:原来可能只有耶鲁、北大、清华的学生才可以学到的知识,有了互联网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24、互联网使得金融不再是贵族俱乐部,而是为千千万的普通人、老百姓,特别是千千万的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提供直接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原来金融体系主要是为国企,为大的已经成功的民企服务的,但是互联网金融与其说是对大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还不如说是为广大的老百姓、千千万的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不管是屌丝出身,还是富有的家庭出身,我们都能够享受到现在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和机会。(摘编自金融界资讯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滴滴快车可以有效提升车辆利用率,增加司机的收入,缓解城市出行难的问题。B. 材料二中,无论是农村网民数量,还是农
25、村网民数所占比例,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C. 随着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深入用户生活,传统生活方式诸多方面呈现出“互联网”的趋势。D. 借助互联网,我们都有机会分享原来可能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可以学到的知识。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网约车彻底解决了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出行供需矛盾,汽车共享出行又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B. 由材料二可知,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到2016年产生了飞跃,而增长率在2015年出现了暴涨。C. 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制造出来的商品卖到世界不同的角落,这是互联网对生产力的直接提升作用。D. 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潮流,网络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
26、必将取代实体经济。E. 互联网使得金融不再是贵族俱乐部,而是为广大百姓、众多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互联网在出行和交流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答案】7. B 8. BE 9. 带来了出行的便利,提升了车辆的使用率,颠覆了用户的出行方式和理念。如滴滴快车拼车(滴滴出行)、摩拜单车和手机导航。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分享和传播。前者如利用QQ和微信等,在不同地点总可以保持联系;后者如利用互联网,原来可能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能学到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学习、传播和分享。【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
27、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 2006、2009、2010、2011年,农村网民数所占比例比上一年有所下降。【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彻底解决了”说法错误,应该是“有效缓解了”。C项,应该是间接提升作用。D项,“必将取代实体经济“无中生有,过于绝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
28、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在出行方面可从材料一找答案,原文有:(1)拼车能通过提高车辆的使用率极大地增加汽车运力供给,提高出行效率。(2)滴滴快车拼车可帮助司机平均提升24%的车辆利用率。在车辆利用率大幅提升、司机收入增加的同时,城市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近年来,我国汽车共享出行快速发展,尤其是其中网约车这一创新业态有效缓解了中国目前迫切的出行供需矛盾。在交流方面主要在材料三和四中,原文有:(1)便利性、互动性、分享性是“互联网+”最明显的特点。(2)尤其是我们熟悉的QQ和微信。在不同的地点,我们总可以保持联系。(3)这其中也包括了知识的分享和传播。(4)还不如说是为广大的老百姓、千千万的小
29、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抓住关键词句,稍加整合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30、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
31、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10.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B. 人无贵贱少长
32、/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C.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D.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物理性命之学”是指有关“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以及人生性命的学说”。B. “及执亲丧,哀毁尽礼”是说到了他的至亲去世的时候,他尽力守丧,哀伤过度导致身体毁伤。C. “投劾”是指官员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这是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D. “赠秘书省著作郎”是指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的官职,
33、“赐谥康节”是指皇上追赐给他官爵称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B. 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C. 邵雍宽厚仁义。门生故友因新法之事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应该尽己之力让老百姓多受一分恩赐。D. 邵雍不重名利。嘉祐时,皇帝下诏求贤才,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前后两次推举他任同一官职,结果他都坚决推辞,称病不赴任。13.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初至洛,蓬荜环
34、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2)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答案】10. B 11. D 12. D 13.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住的房屋四面墙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邵雍德行气质纯粹敦厚,看上去就知道他很贤良,但邵雍自己从来不设置什么界限,没有架子,和大家在一起安闲和乐谈笑风生,和他人没有什么大不同。【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然后再根据动宾关系及主谓关系断开;最后再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故”表示下结论,表示主谓结构并列,中间断开“贤者悦其德
35、”“不贤者服其化”。【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和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的理解。“赐谥康节”是指皇上特地又追赐他谥号,谥:谥号。【1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D“前后两次推举他任同一官职”错。点睛:做筛选信息,概括中心意思题目,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1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重要句子的翻译。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
36、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注意一下关键词的翻译:(1)蓬荜环堵:所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的,芘:挡,避。躬樵爨:亲自打柴、烧火做饭。(2)德气粹然:德行气质纯粹敦厚。防畛:即畛域,界限。燕:安闲和乐。参考译文邵雍,字尧夫。邵雍年少的时期,也是自称有雄才大志的人,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凡是书籍他都要去认真的去读。开始为学就是艰苦而勤奋的。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打扇子,夜里不睡觉地刻苦学习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 过去的古人们,为求学尚好访友拜师的,但唯有我自己没有去四方走走学学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
37、、宋、郑遗址,游历了很长时间,然后幡然归来感叹地说道:“道就在这啊!”于是不再出行远游。当时北海李之才担任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问邵雍说:“你知道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性命的学说吗?”于是侍奉于李之才左右,系统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图像。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非常的贫寒,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虽然总是很穷苦,什么也没有,但他很安然自得其乐的样子,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人们不知道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就这样的安然生活的原因何在。)到了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尽力守丧,哀伤过度导致身体毁伤。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做
38、过高官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大学问家、著名诗词家吕公着等退居洛中,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学问,为大家在一起交谈的方便就集资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宅院。从此,邵雍依据时节耕种收获,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乐窝”,于是自己起个道号叫“安乐先生”。 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春秋农闲时节,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就乘坐小车,一个人推着,随意所行。当官的人家听到他那独特熟悉的车音,争相迎候,连小孩子和老夫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家先生来到了。”不再直呼他姓名的。有
39、时候留下连宿两夜才离开。有好事者在洛阳周边建有别致的小屋,如同是邵雍的小歇的居所,以方便他的到来时居住。名字叫“行窝”。司马光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邵雍。它们二人的纯正品行成为四周乡里所仰慕学习楷模。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都会说:“不要做不好得事,恐怕司马端明、邵先生知道。”有读书的士子取道洛阳,有不去官府,但必到邵雍处拜望的。邵雍德行气质纯粹,看上去就知道他的贤良,但邵雍自己没有架子,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区别于他人。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待人不分贵贱,不论年纪大小,一样诚恳地接待。所以,贤良的
40、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一时间洛阳人才特盛行,忠厚之风传遍天下。熙宁时颁行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有才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有什么好处呢?”嘉祐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熙宁十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41、下列小题。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 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 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 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 种松皆作老龙鳞。【注】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14.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联扣题,先借陶渊明的桃花源比吕逸人的住处,又写到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一虚一实,将读者引入一个超尘脱俗的境界。B. “不敢题凡鸟”“何须问主人”,化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作者虽有访友人不遇的懊恼,但并不介怀的旷达。C. 颈联吕
42、逸人住处的环境,依傍妩媚青山,近邻淙淙流水,描绘出一派远离尘嚣、清幽淡然的山间生活图景。D. “种松皆作老龙鳞”意思是手种之松,树皮开裂得像龙鳞一样;为“多岁月”作补充,显示出吕逸人的隐逸之志。E. 尾联托物寓意,以松树的坚贞不渝指吕逸人,呼应起句“桃源一向绝风尘”,使全诗结构严谨,富有韵味。15. 这首诗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E 15.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2分,意思对即可)通过写吕逸人世隔绝、闭户著书的生活,表达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
43、归隐皈依的情思。【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及手法赏析。D项,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隐居此地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E项,尾联是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种松皆作老龙鳞”只是写松树之老,并不蕴涵坚贞不渝之意。【15题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最后两联”和“思想感情”。颈联写吕逸人傍山邻水的居住环境,描绘出一派远离尘嚣、清幽淡然的山间生活图景,可见诗人对在此隐居生活的向往;尾联写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
44、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_?”两句再次强调“道不同不能相安”的处
45、世原则。(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音时而宛转流畅、顺滑自然,时而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两句是“_”。(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下令受上赏的是“_”。【答案】 (1). (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2). (2)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水下难 (3).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圜”“孰”“间关”“莺”“幽”“咽”“吏”“寡”理解字义去记忆。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
46、字。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第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温暖和抚慰。他本来只想拍一部短片,回来发现题材太过庞大,于是
47、改弦更张,拍了一部长片。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各有千秋,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却关系密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树一帜,往水库里投放了近1亿个塑料球,以期高效节水,这种塑料球能有效阻止湖水蒸发。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大学演讲时说,中哈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真实的情感最能在简朴的生活中流露出来。因为锦衣玉食,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情;箪食豆羹,味淡,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词义过大,不合语境。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
48、更做法。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此处应该用“异曲同工”独树一帜,指自成一家。此处应该用“独辟蹊径”,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唇齿相依:形容关系非常密切。箪食豆羹:指极少的饮食或细微之利。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异军突起的背景下,有关专家已经意识到银行服务网点存在着诸多短板问题,银行业传统的盈利模式亟待转型。B. 文物专家发现了一卷由元代蒙古族和汉族共同捐资刻写的佛经,这一发现丰富了元史研究材料,记载了蒙汉通婚的历史状况。C. 教育部门提出“就近入学”,本意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学区房竟然疯狂上
49、涨,“就近入学”大有“价高者得”的趋势。D. 菊会期间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结束了,大学生们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苦累的感觉,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和成长,难以忘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B项,偷换主语,可在“记载了”前加“佛经”。C项,搭配不当,可在“学区房”后加“的价格”。D项,成分残缺,可在“成长”后加“的快乐”。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
50、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9.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离不开酒。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唐代文人之醉酒,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
51、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A总是如果而/但是从而B总是倘若那么既/所以C都与其所以虽然反而/D都如果/固然而且因此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总是”:副词,表示一直如此,经常如此,全是,都是。“都”:副词,表示总括。“可是”:连词,表转折;副词,真是,实在是。“却”:连词,表转折
52、。前后语境没有转折关系,排除C项、B项。“既然”;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常与“就”、“也”、“还”等配搭。“如果”:表假设关系,常与“那么”“就”等搭配。后有关联词“那么”,应选与之搭配的“如果”。故选D项。点睛: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也就不一样。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
53、随意改换。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五、不要滥用关联词。例如: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第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地震是人类遭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爆发性最强,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测、预报一直备受关注。地震预报是政府以减少公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责任行为。因此,_。在各省市,
54、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省政府,在北京,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国务院。如果把地震看成地球上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_。既然有规律,就应该能够被认识;_ 。因此,如果问到:人类何时能够预测、预报地震?这一天虽然还遥远,但非无期。【答案】 (1). 地震预报是有发布权限的(或“地震预报的主体只能是权威的政府部门”) (2). 那么地震就应该遵循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或“而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是有规律的”) (3). 但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若干阶段。【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段文字的中心词是“地震”,第一处,前面说“地震预报是政府以
55、减少公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责任行为”,“因此”表示后面是结论性的内容,再看后面“在各省市,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在北京,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可见此处是说“地震预报是有发布权限的”,或者说“地震预报必须由权威的政府部门”来发布。第二处,前面说“如果”,此处是表示假设,应使用“那么”的句式,再结合后面“既然有规律”,可见此处是说“地震应遵循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第三处,前面说“有规律,就应该能够被认识”,但后面说“这一天虽然还遥远,但非无期”,可见此处应是说这种规律的认识还要经过若干阶段。21.下面文段有三个语句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的方式,回答另外两处问题。就承诺而言,
56、即使千金一诺最为沉重,但空口无凭又最为虚泛,观其行径还要等待漫漫时间的印证,所以“信”在外化体现方面,就产生了一种加固信任的仪式。信誉建立,比城池建造更难,信诺百事才可能筑造起一道信任的高墙,而且毁诺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国之信,建之无形,毁之无影,易毁难建,去即无存。一国对外要维护信用,对内要建立信誉,政府的公信力就能形成。假设关系不成立,应当修改为:虽然千金一诺最为沉重。_,应当修改为:但毁诺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充分条件关系不成立,应当修改为:_。【答案】 (1). 递进关系不成立 (2). 政府的公信力才能形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面文段有三个语句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的方
57、式,回答另外两处问题。”本题考查分析推理的合理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这道题实际上是考查复句之间的关系的正确以及如何修改的。分析清两句之间的关系,才能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进行修改。第句“即使千金一诺最为沉重,但空口无凭又最为虚泛”这句话的有问题,前后句间假设关系不成立。应当修改为:虽然千金一诺最为沉重。仿照的方式,第句“信诺百事才可能筑造起一道信任的高墙,而且毁诺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这句话的有问题,前后句间递进关系不成立。应当修改为:但毁诺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同样,同样,第句“一国对外要维护信用,对内要建立信誉,政府的公信力就能形成。” 该句中两句之间充分条件关系不成立,应当修改为:政府
58、的公信力才能形成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琅琊榜2汇集了很多优秀演员,其中有已经在娱乐圈奋斗多年的老人,也有一些在念书的学生,比如曾经在北爱和唐人街探案中有不错表现的刘昊然。刘昊然既然是学生,想要拍戏必须先和学校协调好,要申请一定的假期,还要处理好功课考试等事情。几经商量之后,老师都不批准他的请假,刘昊然情急之下便向老师跪下了。 此事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对这一事件,你有何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读书要趁早高中是我疯狂阅读的岁月。除了唐诗三百首是在初中就开始读的,其余
59、的,宋词三百首诗经论语都是在高中时读的,那几年,我对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有空就背诵古诗词,我脑子里的诗词,大多都是那个时候积累的。还有琼瑶的小说,我一本也没有放过,出来一本买一本。还有亦舒的,三毛的,当然,金庸的,与他老人家同写武侠小说的还有古龙和梁羽生,我一本也没错过。有一个阶段,我迷上了诗歌,汪国真和席慕蓉是我最崇拜的偶像。我也试着写诗,但总是不伦不类,写出来自己都看不下去,就不再写。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是我读书最多的阶段,我开启了不挑选模式,在不花钱买书的前提下,遇到什么书都会读。直到我自己上班挣钱,才开始有目标地买书,之前读过的,几乎是靠缘分。张爱玲的书,我也基本一本不落地读
60、过,如果不知道读什么书,我强烈推荐她的文字,一直是我的心头好。余华老师的活着,我看了三遍,惹我流过很多泪,我觉得,那是一部写命运的小说。二十岁时,我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套三本,我用了不到一周时间看完,是借朋友的。那时我还在上学,舍不得花太多钱买书,但只要看到同学或朋友有书,就厚着脸皮借来,焚膏继晷也要读完,用好借好还,保证再借不难。书非借不能读也。现在,我自己拥有了一个一面墙的书架,上面没拆封的书有很多,但是,再没有当初那种疯狂阅读的动力了。我喜欢捧一本书,泡上一杯茶,半倚在沙发上,悠然地看下去,与作者心领神会在书中,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哈哈哈。读过这么多书,我有一个心得:读书要趁早。前苏联
61、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这是他多年在教学一线,研究和观察后得出的重要结论。是的,早读书,会让你爱上阅读,建立起阅读的兴趣。有人问,读书有什么用?读书的坏处我实在说不出,读书的好处,却是太多太多。一个爱读书的人,总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不浮不躁,不卑不亢,散发出淡淡的气质。像我这种玻璃心的人,动不动就崩溃,却很容易被文字治愈,始终保持着心若止水的平静。读书吧,你的灵魂将与一个个智者近距离接触,一字一句会剔除你灵魂里的糟粕,留住芳华,让那些,真、善、美留在你的血液中,氤氲你的心。【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
62、。材料讲的是在念书的学生刘昊然为了拍戏请假,几经商量之后,老师都不批准他的请假,刘昊然情急之下便向老师跪下了。此事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本次作文要求写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审题立意:1、从老师的角度立意,赞成老师的做法。老师之所以不批准他的请假,一来是他请得太久了,二来学校功课繁重,老师不希望他为了拍戏而耽误学习。2、从刘昊然的角度立意。他是学生,想要拍戏必须先和学校协调好,要申请一定的假期,还要处理好功课考试等事情,古人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正是这个道理。学生应以学业为重,不可以为了拍戏而中断学业。再说,学业的继续也为将来成为“老戏骨”做准备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正是这个道理。没有坚实的文
63、化知识,戏路也不会走宽阔走更深远,所以学业更重要。还可以就其下跪这一举动,提出不赞成的看法。阐述他看重名利,为了名利愿意做屈辱的事情。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怎能为了请假拍戏就下跪?也可以辩证看待此事:为了自己的拍戏事业不惜下跪的行为可以理解,但是不可取,还应权衡学业与拍戏孰重孰轻。不论吃何种看法,其论证观点要正确,论据要真实,论述过程要严密。就此现象还可以推及更深的事情上,比如:尊严与选择;学习与兴趣;人生努力的方向,等等。只要不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都可以。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
64、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