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05MB ,
资源ID:28417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417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考新课标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4.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考新课标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4.doc

1、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高考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查重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关注热点(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结合我国农民的一系列

2、伟大创造,说明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提醒:(1)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二者地位不同,前者是根本、是前提,后者受前者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和意识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2)不能认为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不是一个永恒范畴,而是一个历史范畴。 名师点睛一个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个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三个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状元笔记1闪记2图解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知识联系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3、识的关系,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知识梳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3)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不同。(4)

4、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最突出地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重点突破】

5、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离开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形成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不可能形成反映社会存在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因此,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2)实践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有了人类征服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才有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才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实践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也是唯物史观赖以建立的根本。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

6、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区别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对二者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几乎每年高考都会在此命题,既可能出选择题,也有可能出主观题,出主观题时主要是要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命题角度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典例】(2011天津文综,9,4分)近年来,幸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回答下题。幸福感是人们对生

7、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 B C D解析幸福感“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反映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故选A。答案A对应训练【训练1】(2011江苏单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

8、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解析A项表明了社会意识的特点,即相对独立性,与题意相符;B项观点虽正确,但强调的是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与题意不符;C项观点错误,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D项强调社会规律的决定作用,也与题意不符。故选A。答案A【训练2】(2011课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

9、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 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内涵。在表述时先将基本观点写在前面,紧跟其后是对材料的分析

10、,切忌观点和材料两张皮。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知识梳理】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

11、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4.人类

12、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重点突破】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1)区别: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

13、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因为这两对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社会这个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但这两对矛盾中最重要的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2)联系: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本质,也规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本考点属于高考的常考点,复习备考时应重点把握两个规律,并学会运用这两个规律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命题角度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预测题型:选择题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14、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材料回答下题。【典例】(2011山东文综,24,4分)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内容。刑法修正案属于上层建筑,不涉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故C切题,A不切题,答案选C。B错,政治制度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不能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D错,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答案C对应训练【训练1】(2011江苏单科

15、)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 000美元向10 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解析题干中“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表明上层建筑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需要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故D项正确。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不一定能解决社会结构平衡问题,排除A;也与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无关,排除B、C两项。故选D。答案D【训练2】(2012郑州质检)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

16、步展开、递次推进的,改革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改革就是变革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 B C D解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不是强调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排除。答案A考点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认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知识梳理】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7、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及解决(1)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2)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即非对抗性的矛盾),决定了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

18、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重点突破】1.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2.即使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也不一定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1)上层建筑并不直接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而是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间环节才能起作用。(2)上层建筑对社会的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所维护的经济基础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时,则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9、,反之,则起阻碍作用。因此,即使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也不一定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本考点属于高考中的冷点,一般不会单独出题,如果出题也会结合前两个考点进行考查,复习备考时一般掌握即可。 命题角度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方式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2011浙江文综,29,4分)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 B C D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

20、影响社会变化因素的认识。是影响社会变化的因素。错误,应为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生产力发展。错误,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答案A对应训练【训练1】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B.社会历史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社会实践C.社会实践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历史发展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 改革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A、B、C而不选D,原因在于错误地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A项正确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B项正确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途径;C项观点和B项相似,也是正确的;D项观点错误,社会主

21、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不是阶级斗争,而是改革。本题是反向选择题,因此选D项。答案D【训练2】(2012广州三校联考)“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我们具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社会制度保证。”“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这意味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通过斗争的方式解决的必须坚持矛盾分析法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是协调社会基本矛盾的渐进的过程

22、A. B C D解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的,”“阶级斗争”与“斗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强调和谐并不意味着否认矛盾和斗争,错误。均正确。答案C考点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知识梳理】1.人民群众的概念(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3)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23、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具体阐释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地位

24、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重点突破】1.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

25、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区别派别 根本观点有关人民群众的观点有关领袖人物的观点有关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承认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人类社会是

26、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规律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民群众不过是“氓民”、“阿斗”,只能听任“英雄人物”的摆布认为个别英雄人物可以“指挥历史前进”,决定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规律可循本考点属于高考的高频考点,各省份每年几乎在此都有命题,既可能出选择题,也可能出主观题,复习备考时应重点把握。 命题角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

27、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回答下题。【典例1】(2011全国,29,4分)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群众的作用的准确掌握。该地农牧民通过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表明了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而且是

28、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故本身正确且切题;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或者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说法错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说法错误。故选C。答案C 命题角度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回答下题。【典例2】(2010安徽文综)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社会意识是社会

29、存在的反映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题干中政府制定纲要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体现了民主科学决策,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正确;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故不选;中社会意识对应题干中纲要,社会存在对应题干中“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即纲要这一社会意识是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故入选。答案C对应训练【训练1】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亿万农民完成六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村民自治、农民工进城、专业合作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说明()。A.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C.人民群众是

30、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中国改革的主体解析背景材料的主体是农民,反映了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D正确。A、B、C不切合题意,不选。答案D【训练2】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从哲学上看,国家决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说明决策机关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是因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作用A. B C D解析不符合“哲学”这一设问限制;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排除。答案A【训练3】(2010广东文综)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

31、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解析本题以我国政府2010年工作目标为切入点,考查政府工作宗旨所体现的哲学观点,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点“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选A。B、C、D均与题干指向不符。答案A“走、转、改”活动成为当今社会谈论的焦点问题。2013年高考很有可能结合这一活动的开展情况考查有关的哲学知识。既可能出选择题,也可能出主

32、观题。1植根于什么样的土壤,就会获得什么样的营养。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广阔大地、扎根基层一线,新闻报道才能汲取充足养分,新闻“大厦”才能牢固根基。从文化生活角度盾,材料告诉我们()。A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现象B要立足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是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弘扬中华文化,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答案B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倡导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的活动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国公民享有民主监督权利A B C D答案A3新华网撰文指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33、”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该是永恒的、自觉的事业追求。一方面,作风的转变和文风的改进永无止境;另一方面,基层蕴藏着大量可供报道的新闻事实,像一座永不枯竭的富矿吸引着编辑记者前去开采发掘。持之以恒地深入基层开展报道,必将有利于新闻单位形成扎实的作风和清新的文风,更会为新闻报道增添丰富鲜活的内容。(1)试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义。(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新闻战线如何真正开展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答案(1)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34、有利于锤炼新闻工作者队伍、转变新闻工作作风、改进新闻工作文风。新闻工作者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挖掘现实素材、采写现场报道,以深厚的生活积淀丰富报道内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的感染力。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真正把党的精神、政策带到基层中去,从而加深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基层新闻宣传中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善于用群众的语言,实现新闻的最佳宣传效果。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