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设计)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390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设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设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设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设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设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设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设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设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设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设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设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设计)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01列强侵略战争史(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1)根本: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的商品倾销市场;(2)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衰落;(3)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又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和美国签订望夏条约。附: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割地: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赔款: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开放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向英国商人征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3、影响:(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2)中国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列殖民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4、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衰败的封建主义无法抗衡新兴的资本主义。5、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一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原因:(1)根本: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修约遭到拒绝。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洗劫北京并火烧圆明园)。3、影响:(1)政治: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3、建程度加深;(2)经济: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中国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典例分析】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B【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北京条约(三)甲

4、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1、原因:(1)根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寻求对外扩张,并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了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华设厂。3、影响:(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同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严重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2)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标

5、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甲午战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4)面对民族和生存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5)甲午战争的失败说明单纯学习西方技术的道路走不通,从此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尝试。(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1、原因:(1)根本:企图把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2)直接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2、结果:清朝战败,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3、影响: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典例分析】图1 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

6、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片中的“美国国旗的显眼、后到”、“美国兵”、“其他外国国旗”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条约所对应的战争(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分别只涉及有一个国家的侵略,即英、法、日。而图片描述的侵略国家比较多,由此判断这次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

7、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五)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1)原因:侵华野心由来已久;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2)局部侵华:甲午战争后,占领台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3)全面侵华: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扩大:重要城市失守,大片领土沦丧(4)侵华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5)侵华策略:“以华制华”,建立伪政权2、中国抗日:(1)原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2)时间:1937年-1945年(3)经过:爆发

8、: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合作方式:党外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全民族抗战防御阶段:A、国民党正面战场:a四次会战:淞沪会战(宝山战役、姚子青;四行仓库战役、谢晋元)、太原会战(八路军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b结果:丧师失地,一溃千里(原因:片面抗战路线,敌强我弱)c、评价:作战积极,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作用。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B、中共敌后战场:a1937年秋召开洛川会议,确定全面抗战路线b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

9、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相持阶段:A、国民党正面战场:继续抵抗B、中共敌后战场:a、建立和扩大根据地,开展广泛敌后游击战,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b、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坚定了人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反攻阶段:a、1945年8月8日,大反攻全面开始b、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4)胜利的意义:1、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共产党及人民军队力量壮大,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中国收回了台湾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起

10、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5、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日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典例分析】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抗战准备【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材料新颖,以19331937年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为切

11、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国民政府抗战的认识,契合了时代热点。解题时注意材料中“19331937年”、沿海“要塞区”、“城市和交通线”等信息,不难得出答案。鉴于当前中日关系和两岸关系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对抗日战争特别是国民政府的抗战还是要特别关注。考点0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兴起原因:(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2)外部原因:鸦片战争是推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外部原因(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3、经过:(1)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兴直和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全盛世时期;(3)转折和挫败:18

12、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失陷。4、重要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内容: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结果:无法实施(根本原因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评价: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否定。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 ( 空想性:平均分配财产必将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落后性:平均分配一切财富,显然与中国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天朝田亩制度是由农民的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在具体初中中是无法实行的)。(2)资政新篇(1859年)内容:洪仁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

13、,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结果:无法实话(根本原因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5、作用:动摇了清朝统治的基础,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6、局限性: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没有超出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成功。7、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2)它遭到

14、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3)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典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既交,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太吏之泄泄(闲缺)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答案】D【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5、太平天国运动(二)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1900年)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激化。(2)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在山东活动猖獗,导致与民众对立严重。2、特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3、作用:(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朝的灭亡;(2)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三)辛亥革命1、背景:(1)民族、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2)清末新政、宪政失败;(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过程(1)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

16、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三民主义全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享有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此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士兵在武昌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3、中华民国的建立(1

17、)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清帝退位:1912年2月,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间:1912年3月目的: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内容: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政体:责任内阁制; 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队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4、结局和教训(1)结局: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5、历

18、史意义(1)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3)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移风易俗,促进了中国社会观念的更新。【典例分析】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阶段特征。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

19、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项“义和团运动时期”和C项“辛亥革命时期 ”均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阶段特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四)五四运动(1919年)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3、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4、经过: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运动后期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为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5、结果:初步胜利6、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

20、封建的爱国运动7、意义:(1)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后来马克思主主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传播了爱国主义精神。(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中国共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立党的奋斗目标。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确立民主革命纲领,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六)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927年)1、背景:(1)目标:反帝、反军阀(2)中共:需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

21、(3)国民党:孙中山屡次革命失败后的认识转变(4)国际:共产国际帮助2、标志: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全,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3、经过:(1)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2)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建立国民革命军,工农运动配合。(3)1926年北伐战争。4、破裂:(1)标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局部破裂。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完全破裂(2)原因: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根本利益冲突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1)积极:

22、基本推翻北洋军啊的统治(2)局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大革命从根本上说是失败的【典例分析】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答案】C【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运动认识。(七)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1937年)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背景:城市起义失败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周恩

23、来等共产党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组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 内容:矫正了程度秀的右倾;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 意义:给中共指明发展方向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攻打长沙失败。(2)建立指导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践: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道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3)发展:开辟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力量壮大;1931年那个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江西瑞金(4)挫折:红军长征原因:王明“左倾”错误领导使第五次反“围

24、剿”失败,红军被迫北上,进行长征。过程: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转折:遵义会议背景:由于左倾错误,红军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省遵义市。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意义:纠正了“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员在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共由幼稚开始走向成熟。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为全民族抗战的

25、到来创造了条件。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和精神财富。【典例分析】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答案】B【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八)解放战争1、原因:国共两党根本利益冲突:蒋集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企图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中共代

26、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力图争取和平民主,坚决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方针,进行人民解放战争2、过程:(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阶段(1945、8-1946、6)重庆谈判:原因: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来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蒋反动派假和平阴谋,毛泽东等去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结果: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意义:使蒋介石以后再要发动内战,就将陷于被动地位政协会议:时间:1946年初 地点:重庆

27、焦点: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意义:通过了一些有利于人民协议(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2)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背景:国民党于1946年夏挑动内战,发动全面进攻,失败后1947 年3月又进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战术:以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结果: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3)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揭开序幕: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意义:扭转了全国战局,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4)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5)基本解放全国(1949、1-194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