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选择题1.(2008广东单科)从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目的看,三级会议在当时拥有的权力是 ( )A.审判重大案件B.行政管理C.批准征收新税D.制订法律答案 C2.(2008广东文基,32)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 )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国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答案 C3.(2008江苏单科,16)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带有鲜明的专制
2、色彩答案 A4.(2008宁夏,3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答案 A5.(2008上海单科,13)下列发生在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启蒙运动兴起 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攻占巴士底狱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A.B.C.D.答案 C6.(2008上海单科,14)某份晚清画报刊
3、登一则人物图像,称他是再造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大豪杰”,此人是 ( )A.俾斯麦B.威廉一世C.兴登堡D.威廉二世答案 A7.(2008全国,19)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革命广场”改称“协和广场”。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 ( )A.社会秩序趋于常态B.经济生活恢复正常C.王党势力重新抬头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答案 A8.(2008海南单科,1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4、)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答案 A9.(2008海南单科,1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答案 C二、非选择题10.(2008广东单科,2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富兰克林
5、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主权权威者。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 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材料二 到1807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来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 据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问题:(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主权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
6、3)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并未切断。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前期英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答案 (1)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王统而不治;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国议会;北美人民实际上不承认英国殖民统治权。(2)北美殖民地思想家的独立主张广泛传播;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政策产生尖锐矛盾并激化;英国以英王名义严厉惩处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3)美国是英国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英国从美国大量进口棉花,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11.(2008上海单科,35)美国建国以后,棉花种植不断地扩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棉花王国”。棉花的种植对于美国意
7、味着什么?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概述棉花产量和奴隶人数的变化情况。(2)这种变化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为什么图表中的年代只列到了1860年?答案 (1)棉花产量和奴隶人数持续增长。(2)奴隶制不断扩张;南北两种不同制度的对立加剧;美国社会走向分裂。(3)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1861年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随后林肯颁布解放黑奴宣言,黑人奴隶制度被废除。12.(2008全国,3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
8、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
9、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度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答案 (1)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2)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3)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4)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