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一、问题提出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现在的初中毕业生在逐年减少,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由于人们对读高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造成各高中学校的招生规模却在逐年加大,因此,使得很多高中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
2、本不符合新课标理念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如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全体学生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并充分优化学生的个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寻求新的教学模式,用以解决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二、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措施(1)教学目标层次化。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以会考合格为标准的“A类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会考合格,按时毕业,同时,让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及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二是以会考良好以上为标准的“B类教学目标”;三是以高考优秀为标准的“C类教学目标”,将数
3、学学科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要制定出每一章节的分层次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有三个熟悉,一是熟悉学生群体,对所授课的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品性、学习要求等了然于胸;二是熟悉教学大纲、会考纲要和高考学科说明,从而可以比较科学地设计分层次教学目标;三是熟悉教材,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学生具体情况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2)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
4、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3)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
5、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能使学生在15至20分钟内完成。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
6、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上次考50分的,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在每次考核后,每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如A、B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B、C层,而B、C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A、B层。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三、“分
7、层次教学”的效果与思考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
8、”“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自主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心模式,将教学过程延伸到了课外;突破了课本中心模式,学习内容远远超越了教材本身,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涉及到的知识比书本中要丰富得多;突破了老师中心模式,能使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节课下来之后都有一种成就感。通过这种模式的尝试,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真正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
9、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要练
10、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
11、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