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95KB ,
资源ID:2837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373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doc

1、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文科)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3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1中国史纲要载: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出现这些变化主

2、要是因为A土地兼并之风的盛行B贫富分化不断加剧C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2西晋和东晋政权面临着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在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未曾铸造铜钱。但在民间,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这表明当时A庶族掌控铸币实权 B民间力量制约皇权C商品经济仍具活力 D抑商观念上下背离3据文献典籍记载,汉代出现了大量以出产地命名的特色商品,如鲁缟、齐纨、蜀锦、济南剑。西北出土的肩水金关汉简和居延汉简里也出现“河内甘两帛”“广汉八稷布”等字样。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官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B国家统一促进商品流通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区域长途贩运开始兴起4有学者研究指

3、出,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且形象非常稚拙或粗糙;唐代则出现大量骆驼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非常写实。骆驼形象的变化表明A汉代骆驼尚未进入中原 B唐代丝路贸易日趋繁荣C三彩制作技艺日趋成熟 D汉唐经济格局变化明显5汉武帝时期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币制改革:一方面集中货币的发行权,禁各地方政府铸钱;另一方面统一法币,由中央另铸新钱,把前各地方所造质量参差的旧钱收回熔销。这在当时A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有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C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D不利于民间工商业的发展6明洪武二十六年,在全国赋税收入中,粮食近2000万石,而钱钞仅46000锭,占赋税的比重不到1%。明中期后,银两成为主要的

4、财政核算单位。到清康熙中期,实物赋税与货币赋税的比例为1:2。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B货币发行制度出现重大调整C财政收入支出已经基本实现货币化 D赋税征收与经济结构特征存在反差7.据九章算术记载,汉代牛价很高,“牛一头直万五千”。而西汉主要粮食粟一石一般为30-80钱,东汉也不过数百钱。据此可推知,当时A.田庄经济推动粮食增产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 精耕细作方式不断发展 D.先进耕作方式推广受阻8从明史所载田赋征收的品目来看,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产。这一现象A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B延缓了社

5、会经济的转型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特点 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变化 9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票股、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或登报“声明作废”,公告示人。这说明当时A报纸涉及面广广告功能增强B民众普遍拥有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C政论性报刊广受民众的欢迎D报纸已成为少数群众利益的代言人10明朝中期人李诩记载了地主谭晓的事迹:用低价购买空闲的沼泽地,雇佣乡民把部分土地改造为良田;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的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材料表明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农业已经出现多种经营 D

6、人地矛盾十分突出11清朝乾隆年间,在松江府下属的州、县,种稻谷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棉花者则有十之七八。这一现象说明当时松江地区A工商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B重农政策有所松弛C自然经济出现了解体的趋势 D经济作物种类繁多12同治年间,广州城内的圩市增加到29个,宣统末年,广州南海县圩市数从明代后期的19个增加到269个,其中包括桑市、茧市、谷市、猪市、花市、卖书坊、灯市等33个专业市场;同时的番禺县圩市也达132个。说明当时的广州地区A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农副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C手工业产品竞争力增强 D经济的封闭性进一步减弱13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

7、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C对西方文明盲目的效仿D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14据统计从1934年1月到10月,设在上海的外国银行向国外运出白银235亿元,1934年10月国民政府开始征收白银出口税,但白银的走私进一步剧增,1935年仅白银向国外走私额就在15亿至23亿之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B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C国民政府币制改革不彻底D官僚资本大肆聚敛财富151952年3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

8、郊区农户总数的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这表明南京地区A出现了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B探索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劳动组织C是全国农业改造运动的开端D彻底地变革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16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往往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图ABCD四个选项中,与“主要是因国际因素”而引发的“GDP增速放缓”相对应的“点”是1953年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AA BB CC DD 1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宣传画领土地证。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被消灭 B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转变C保障了工业化战略顺利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18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

9、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成功的经验”是指A多种经济责任制取代公有制B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各方面积极性的充分调动19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肉类从人均192公斤增加到299公斤。到80年代末,农民每吃5公斤粮食中,有4075公斤是大米,白面。这些现象说明A城市农村消费水平已经基本相同B城市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C民众膳食结构和生活水平的改善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20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党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战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

10、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A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B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调控C发展多种所有制调整产业结构D促进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21图6所示为现代中国某一时期迅速发展的几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些组织能人大户带动型农技部门牵头型农产品批发中介型基层供销社改造型农业龙头企业联结型图6A促进了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B导致了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C改变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 D有利于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22. 1980-1993年间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表年份农产品类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类19802.000.3

11、10.82英国145公斤226公斤620度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应该是A苏联二五计划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具有制度优势C英国的主要经济总量远远超过苏联 D苏联的生产力水平并未超越西方强国29. 大多数学者认为,日本近代以来的民族扩张,是为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资金、劳动力和商品销售市场。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A. 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B. 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C. 全球史观的研究应用 D. 日本近代化的特殊性30. 1932年,恰逢美国国父华盛顿诞生两百周年,美国举行了长达9个月的纪念活动,声势浩大,史无前例。最后还出版了5大卷纪念专集。这一纪念活动旨在A. 帮助人民树

12、立信心渡过难关 B. 宣扬美国的普世价值观C. 迎合了大众推崇英雄的需要 D. 强化美利坚民族的认同31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从西方国家获得了贷款,还引进了一些设备、技术和人才。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苏联A抓住有利时机推进现代化 B改变了斯大林模式的发展方向C经济发展依赖于国际资本 D继续以新经济政策为指导方针32.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与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这主要得益于A. 国际格局整体趋于缓和 B. 全球产业的升级与转移C.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化 D.区域集团化的不断发展第卷(非选择题,共

13、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第33小题16分,第34小题20分,第35小题1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相对封闭。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摘编自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1)据材料概括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4分)材料二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城市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它们的商业意义远远比不上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宋代开封城中出现坊、市、巷名并列,形成了工商与居民杂居,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

14、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商人为扩展营业范围出现了“侵街”现象,当官吏向侵街的店铺收税时,说明政府已经承认了侵街设店的合法性,古典的坊市制走向瓦解。随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宋政府把汴京临安等大城市贴近城郭的草市当作城镇的一部分来对待,这样,城市就容纳了更多的作坊和行铺。宋代的城市转型,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端。摘编自略论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6分)材料三 徽商,指徽州府籍(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商人的总称,俗称“徽帮”。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

15、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徽人经商,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徽商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社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摘编自徽商的由来(3)据材料指出徽商经营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6分)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

16、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但轻工业品生产计划仅完成了80%,消费品生产投资下降,城市各类商品供应紧张,不得不再次实行商品配给制。摘编自 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材料二 1952年,中国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267%,人均钢产量237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度。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围绕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开展建

17、设。在东北建成鞍钢等重工业企业,在上海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国防工业建设要地。通过公私合营企业,用和平的方式,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在这一时期,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开始起步。“一五”计划完成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五年内提高1/3,工资制代替供给制,劳动保险、公费医疗等福利费用大幅度提高,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经济。为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物质基础。 摘编自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卷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新中国“一五”计划中工业化战略的异同。(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18、识,简析新中国在“一五”计划中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意义。(8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新中国初期,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实行“包下来”政策。同时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政府明确失业救济和安置失业人员办法,稳定就业,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1953年开始,新中国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到1955年最终形成了统包分配、能进不出的劳动管理制度,实现了“全民就业”。“大跃进”后,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带来沉重压力。于是1961年政府实行“精简职工、鼓励返乡”和“支工”“ 支农”的政策,但效果不明显,1968年,中央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形成了“亦

19、工亦农”的独特就业模式。进入新时期,我国就业政策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的鲜明特征。摘编自谢秀军、陈跃新中国70年就业政策的变迁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及主要原因。(8分)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公开保证将承担起不让任何人挨饿的责任。1933年,罗斯福签署联邦紧急救助法,并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直接供应救济物品和以工代赈。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对受保人及其家属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等内容,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颁布经济机会法,推出了许多提高贫民能力的培训项目,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视的黑人。20世纪80年

20、代,里根总统实施大幅度的减税,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同时,又大幅度减少政府的福利和救济开支。克林顿时代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大幅度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摘编自冯英、聂文倩外国的社会救助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8分)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文科历史答案1- -5DCBBB 6-10DDBDC 11-15ADDB

21、B 16-20DADCA 21- -25DCCDC 26-30CDDAA 3132AB 33(1)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4分)(2)表现:北宋时期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店铺可随处开设,分散在街巷形成街市;城市的规模扩大。(3分)原因:两宋时期国家走向局部统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两宋时期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3分)(3)突出特点:聚族而居,立祠祭祖,族长既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

22、目;起源悠久,足迹遍布海内外;徽商本质是儒商。(3分)作用:加强了全国经济之间的联系;由于徽商的纽带作用,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扩大;徽商注重诚信,义利兼顾,对社会风气具有教化作用;受到了较深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利于儒学的传播发展。(3分)34(20分)(1)同:都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都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防基础;都重视工业布局均衡,都高度重视发展速度;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借鉴和引进先进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新兴工业。(任答3点,6分)异:工业基础不同:苏联启动工业化战略,有沙俄时代奠定的工业基础;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经济十分落后。方式不同:苏联采取强硬的、集中统一的指

23、令性计划,整合资源,推行工业化发展战略;中国以国有工业为主导,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和平改造私营企业,引导其参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不同:苏联跻身世界工业强国的行业;中国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对民生重视程度不同:苏联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和普通百姓的物质生活为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在不断增加农业生产、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轻、重工业比较均衡的发展。(任答三方面,6分)(2)意义:实施以“一五”计划开启的工业化战略,是中国从农业国定向工业国道路的重大转折;国家掌握主要工业部门,主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奠定了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使中国社会经

24、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强了国防力量,保障国家安全。(任答4点,8分)35.(1)特征:新中国初期实行稳定就业政策;50年代开始实行统包分配;六、七十年代实行“亦工亦农”的就业模式;改革开放后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特征。(4分)原因: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民经济调整;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4分)(2)变化:从20世纪30年代把临时救济与开启制度保障相结合到60年代以后逐渐完善和系统化;从资助实物、医疗等主要方式向资助教育和提高技能等方式转变;从开始强调国家责任到更注重个人责任,即从加强政府干预到逐渐减少政府干预;从为贫困者提供最基础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全社会公民的福利制度。(4分)变化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国力不断增强;黑人运动高涨及民权运动的发展;70年代经济陷入“滞胀”,政府财政负担加大,凯恩斯主义政策束手无策,新自由主义适应了这一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经济的兴起。(4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