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2.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掌握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防治措施。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1全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_面积缩小、_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_干涸等。2中国地域广大,且受_ 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_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_ 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1恶化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1)环
2、境保护_ 不强,重_ 轻保护,重_ 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_ 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2)一些部门_不力,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3)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_不足。2防治措施(1)植树造林、_、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_工程已取得进展(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2)长江、_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3)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4)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_、风景名胜区和_公园。(5)生态_ 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6)环境保护_ 建设逐步完善。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
3、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中国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农业发达、盆地地形B青藏高原地势高,人口稀少,因而没有生态环境问题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们过垦、过伐、过牧造成的2我国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内蒙古草原光热不足B青藏高原高寒气候C黄淮海平原森林砍伐D西北地区矿产开采考查点2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3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
4、别发展()A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林业C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D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4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A BC D方法技巧练框图记忆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读下图,分析回答(1)(2)题。(1)图中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20世纪90年代经常出现断流,其形成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地球自转速度加快,白昼时间变长黄赤交角缩小,太阳直射点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减少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
5、地荒漠化面积扩大A B C D(2)图示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A毁林开荒,森林大量减少B草场退化C流水冲蚀,水土流失严重D生物多样性骤减方法技巧一、选择题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12题。2004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国家人均生态足迹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国家人均生态足迹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新加坡6.90.16.8冰岛7.421.714.3比利时5.01.23.8新西兰7.620.412.8美国10.36.73.6秘鲁1.67.76.1英国5.21.73
6、.5澳大利亚9.014.05.0日本4.30.93.4巴西3.16.73.61.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公顷/人)()A0.4 B0.4 C2.0 D2.02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亦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D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和
7、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所造成;5%是由于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请仔细阅读文字,回答34题。3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4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A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是由于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C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基地推进的结果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56题。5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B
8、a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Cb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b带是多民族聚居区6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人口增长速度快压缩农业用地轮作套种盲目开荒,粗放耕作A B C D题号123456答案二、综合题7读下列资料和黄河源区图,回答下列问题。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1997年1至3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10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8个月。其后,黄河源区连续两年出现黄河干流跨年度长时间断流。1999年5月,鄂陵湖出口的流量仅0.001米3/秒,鄂陵湖至玛多县,断流干河床长达8千米。2000年河源区沼泽湿
9、地及湖泊面积比 1976年减少2 748.53平方千米。19982001年河源区原有的6 000多个湖泊,干涸了约一半。仅2001年夏季,玛多县境内就有800多个湖泊干涸。同时,地下含水层变薄,水循环模式改变,对地表水的调蓄功能降低。(1)简述引起该现象主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2)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案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知识清单森林草原湿地季风地势人为意识开发建设承载监管投入水土保持生态黄河自然保护区森林 农业法制基础达标练1D四川盆地因重工业发达而酸雨严重,青藏高原虽然人口稀少,仍然存在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2B内蒙
10、古草原、西北地区都是干旱气候区,生态环境脆弱,黄淮海平原旱涝频繁,生态环境脆弱。3A各地区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农业结构。4B减少资源开采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方法技巧练(1)D(2)B河流水量的变化与河水的补给与支出有关。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会导致河水的补给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导致河水的支出增加。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不合理的放牧极有可能造成草场的退化。综合提升1B由表中数据可推算人均生态赤字的计算方法。2A人均生态赤字增加,表明生态环境恶化。3C4.A我国西南、华南地区沙漠化现象不严重;沙漠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5A6.C第5题,
11、北方的农牧交错带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降水较少,不易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因而农业生产潜力不大。第6题,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对耕地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开垦草地的数量增多,从而造成环境破坏,同时盲目开荒和粗放经营也会造成环境的破坏。7(1)自然原因:大气增温,蒸发加剧。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垦荒,以及淘金、施工、乱捕益兽,鼠害猖獗(任答一项即可),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2)退牧(退耕)还草;加强环境保护,严格限制人口盲目流入,严禁破坏性“开发”及“滥捕滥猎”。教材P71思考1生态环境脆弱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见下表:自然背景A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C暖湿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D南方亚热带丘陵区E南方亚热带丘陵区F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区G青藏高原高寒地区2.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教材P72思考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不同,该题应抓住某一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应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林、改坡为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