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367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写作素养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步步惊心纵向展开议论“纵向议论”就是围绕一个观点,从不同的层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体现递进关系。纵向议论主要采用层进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先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各层之间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层进式结构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由浅入深的规律,不仅能体现作者思维的清晰性,更能反映作者思维的深刻性,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个性化色彩。了解议论文结构的纵向模式,学习运用纵向展开议论的方法。研读优秀例文,运用纵向组织论据、逐步深入分

2、析的写作方法。典例研习技法提炼技法提炼一层进式结构典例一:君子当如器论语中说:“君子不器。”其意在告诫我们不应像器具一样。而依我所见,君子当如器,器之于人是启发,人之于器是相知。何为器?能纳万物,形制与内容相得益彰为器;助人成事,利匠人成匠心之作为器;兼容并包,心怀天下为器;肩负荣光,成就大国梦想为器。泱泱中华五千年,古人留下太多精美之器,或质朴,或华美,或简约,或庄严,令人目不暇接。战国时的曾侯乙编钟,外表硕大,且音域宽广,音质纯正,其寓指君子也当如同编钟般,外表如猛虎,却细嗅蔷薇;商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其寓指君子当如鼎般守正如一。如此精美之器,皆是古人心

3、血之作,更是先贤精神之托,所以君子,当如美器。利器精于一技之长,可助人成事,造就匠心之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百工之祖鲁班所造刨、钻、锯等利器,帮助了多少匠人,成就了多少作品,可见利器的重要性。君子也应当如利器般助人成事,如利器般精于一技之长,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成为利器,而不是泛泛而学,最终难把握重点,成为庸才。所以君子,当如利器。器量在于兼容并包,在于海纳百川的大度,器量是一种风度,一种洒脱,一种成熟。高山不言,是它的器量,才有了巍峨入云;深海静默,是它的器量,才有了浩瀚无垠。君子也当有器量,虚怀若谷,方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大的作为。所以君子,当有器量。海洋容纳大江细流,于是磅礴

4、;宇宙包容万千星辰,所以浩瀚。人的器量宏大,兼容并蓄,才能彰显其才识气度。苏轼有言:“忍小忿而就大谋。”我们只有拥有足够的器量和庞大的格局,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国之中流砥柱,当肩负荣光,成就梦想,成为一方重器。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大国重器功不可没。现如今,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出世,“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终成现实。可见,君子当如重器,器之用,国之栋梁也,以兴国之荣光为己任;所以君子,当如重器。君子当如器,似美器,外表与内涵相辅相成;似利器,尽己之才助人成事;有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气度;似重器,肩负使命造就辉煌。无数的荣耀背后,都是

5、“器”的精髓。所以君子,当如器。【点拨】这篇作文是从哪些方面论证观点的?技法感悟: 【明确】引论:开篇提出观点。引用论语中的“君子不器”,然后反弹琵琶,提出了“君子当如器”的论点。总论“器”的四种表现形式。本论:从四个方面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论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提出分论点一:从外表上谈“器”,要成为“美器”。提出分论点二:从功能上谈“器”,要成为“利器”。提出分论点三:从精神上谈“器”,要有“器量”。提出分论点四:从象征层面上谈“器”,要成为“重器”。结论:结尾点题,总结全文。再次从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呼应开头。技法提炼二引议联结式结构典例二: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少年智则国智,少年

6、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如是说。由此可见,青年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密切相关,当代青年应当在促进祖国繁荣富强的进程中实现个人成长。为什么青年对祖国的发展如此重要?青年,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承担着历史的使命,他们对祖国发展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纵观千古,出现太平盛世,一般都是几代领导者励精图治、齐心协力的结果。武王伐纣,创立西周,但仅凭姬发一人治国,而后继无人的话,是不可能有“八百载,最长久”的美誉的。忆往昔,周武王和几代人的努力使西周昌盛起来,放到现在又何尝不是一个道理呢?一个人,一代人的努力未必会让国家发展起来,但如果几代人都勤勤恳恳为国家而奉献,长此以往,这个国家的发展一

7、定不会太差,而青年对祖国发展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看今朝,怎么做才能在祖国建设中实现个人价值呢?首先,祖国正处于发展的新时期,迫切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人才。现代青年必须积极接受先进事物,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时刻准备为祖国的科技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其次,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风口浪尖,随着国家的各种政策改革,现代青年非但不能被巨大的社会压力击垮,反而应顶住压力,顺应改革与历史的发展潮流。试问,如果新时代新青年都不能使自己适应历史的发展潮流,那又拿什么去建设国家,又何谈实现个人价值呢?有人问过一位学者:“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涸?”学者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是的,一滴水很小,单独放在容器中很快就会

8、被蒸发,放到大海中就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如果把他放到集体中,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一个人想实现自我价值很难,但如果心系国家,一心为国家谋发展,那么他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中国的新青年,我们要秉承这种精神,不怕吃苦,顶住压力,张开翅膀,在祖国描绘的宏伟蓝图中振翅飞翔。走过山河浩荡,看着红旗飘扬,飞舞的彩带挥出龙的脊梁。我泱泱千年中华,历尽百年沧桑,仍迎风翱翔。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应顺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做好新时代的新青年,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困难大,又何妨,千钧压力当肩扛。求发展,迎难上,风口浪尖弄潮浪。新青年,意气扬,披荆斩棘显锋芒。【点拨】结合这篇作文说说引议联

9、结式的结构特点。技法感悟: 【明确】引:引用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名句,提出中心论点。议:分析青年对祖国长久发展非常重要的原因,确立论点。联1:联系历史事实,说明祖国发展需要几代人尤其是青年的奉献。联2:联系当今现实,从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顶住压力顺应改革与历史的发展潮流两个层面,论述在国家建设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条件。联3:联系自我(具体的一个人),说明只有融入集体,心系国家,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结:总结归纳,发出号召,升华主旨。结尾单句成段,句式整齐,表达青年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技法提炼三起承转合式结构典例三:器与道,并行不悖易经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

10、就是抽象的法则规律;器,就是具体可感的物体。器与道,并行也。我之见,器非与道并行不悖者。李鸿章曾说:“欲求御外之术,惟有力图自治,修明前圣制度,勿使有名无实;而于外人所长,亦勿设藩篱以自隘,斯乃道器兼备,不难合四海为一家。”既要有中国传统的“道”,又不能故步自封,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器”,这才是重中之重。但古代的中国,有“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却对器没有足够的重视。我国古代提倡“士农工商”的思想,进入仕途才是为国效力的基本途径,却忽视了很多的生产发明。当西方国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时,我们在参加科举,在考取功名,我们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每日聆听圣贤之语,认为这样可以永远安居乐业

11、、衣食无忧。可是,当西方列强用长枪大炮向国人发起攻击时,我们才发现,我们的理论不能成为对抗西方列强的资本;我们才意识到没有器的道,是空乏无力的。思想家王夫之说:“无器而道毁。”国家没有道,就没有发展的方向,就会人心惶惶;国家没有器,就没有发展的力量,道的保护与落实就成了空谈。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制造出如中国天眼、中国高铁等令其他世界科技强国都感到惊讶的大国重器,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的“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道理。国家如此,人亦应如此。王阳明就堪称有道却更有器的典范。王阳明苦苦寻求道的真谛几十年,从风华正茂到年华老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悟出了

12、真理:知行合一,知识与行为相统一。他一生讲授心学,门下弟子无数;他足智多谋,从不拘泥于世俗礼教。而另一个人赵括,他是名将之子,自幼学习兵法,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后与秦军作战时,却因不懂实战,败于秦军,这便是著名的“纸上谈兵”。可见,器对人的重大影响。新时代的我们,应回望历史,反思历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要守大道学习知识,更要成大器注重实践。如此,社会才能有良好的风气,国家才能繁荣富强。【点拨】请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起承转合式结构”的。技法感悟: 【明确】起:从易经中的名句起笔,提出“器与道,并行也”的论点,鲜明清晰,“起”得有气势。承:以李鸿章的话承接论点,接着分析说理,阐述既要有“道”

13、,又要有“器”。再“承”,古代中国注重理论思想的“道”,忽视了“器”,证明“器”对“道”的重要性。“承”得丰富充实。转:转向分析当今中国的实际,阐明当今中国拥有“器”的重要性。再“转”,由国到人,以王阳明重“器”成名,赵括轻“器”战败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阐明“器”对人的重大影响。合:总结归纳,深化论点,强调既要守大道,更要成大器,“合”得自然有力。技法提炼四六字连珠式结构典例四:时代的需要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大跨越,“被需要”的精神世界却无比空虚。“被需要”是一种人类内心渴望自己被认可的外化形式。生命的厚重从来都不是一人的埋头苦行,而是人们的相互扶持、相互认可,在需要和

14、被需要之间交织穿梭,抵达生命的终点。从古至今,被时代需要是读书人的至高理想,世人需要他们以黎民苍生为己任,兼济天下。古有宋儒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有哈佛学子甘当村干部,黑土麦田公益帮民脱困,心怀天下,能从容说出“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寒窗十几载,受光于天下,又将个人的微光照亮他人,实现了人生价值。他们为世人所需要,他们的存在又为世人所认可。然而,蓦然回首时,总有这样的“异类”逆时代的需要,不甘沦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与时代“唱反调”。高歌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太白自历史中缓步而来,时代对他的要求无非就是用千金之才换得封妻荫子,高官厚禄,他却命贵妃捧砚,要力士脱靴。

15、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绣口一吐,铸就半个盛唐。低吟着“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陶渊明自荒芜的田园荷锄而来,在那个奢靡成风的年代,他抛弃了时代对文采华丽、无病呻吟的要求,独居田园,过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于是抛弃了乌纱帽,往阡陌而去,写着清新淡雅的田园诗于奢华文风中自创一股清流。尽管他们不为当时的世俗所容,历史却因为他们而熠熠生辉。他们同样被需要,后世皆以他们为楷模,敢于向逆来顺受、同流合污的需要说“不”,另辟蹊径,何尝不是一种体现人生价值的方式,何尝不是一种超脱?“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浮生若梦,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被需要着,需要我们有“天行健,君子以自

16、强不息”的勇气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胸怀。我们渴望向阳而生,渴望在这天地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容身之处,渴望自己的存在被肯定、被认同、被需要。时代需要我们担当起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重任,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浪潮之中,在和平时代仍需要拥有战争年代的果敢与坚强,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为祖国的腾飞贡献绵薄的力量。我们在生活中因花落,因寂寞,因旁人的不以为意,唱出的不过是一首无调的歌。却在突然之间,因幕起,因灯亮,因众人的鼓掌,才发现我们的歌竟是这一剧中的焦点。我们在时代的舞台上激情演绎,被他人、被时代需要,绷紧了生命的琴弦,弹出一曲新时代的赞歌。【点拨】这篇作文是如何体现六字连珠式结构的?技法感悟: 【明

17、确】点: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在需要和被需要之间交织穿梭,抵达生命的终点”,简洁而凝练。正:以“正”展开,进行正面论述。列举宋儒张载、哈佛学子、黑土麦田公益等相关事例,论述“被需要”是一种认可和荣耀。反:以“反”字运笔,列举了李白、陶渊明等“异类”,表面上不被当时的时代需要,实际上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深:在“反”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剖析,需要和被需要,都是一种体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意义远大。联:联系当今时代,展开议论,阐明新青年应有责任与担当。总:总结全文,呼应中心,强化论点的表达。范文鉴赏亮点体悟在希望的田野里辛勤劳动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复兴中学的,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在希望的田野里

18、辛勤劳动。如今,随着科技的创新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梦想快要实现的时候,我的内心时常升起一股忐忑不安的感觉。看看周围吧,越来越多的人不尊重劳动,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总是用各种理由和借口否定劳动的价值。你听,这些话你熟悉吗?“我要学习没有时间劳动”“有机器人代替劳动就好”“花一些钱雇别人劳动”再放眼家庭生活,许多家庭日常灶冷锅凉,没有人愿意做饭,仅仅是点外卖或者吃盒饭而已,周围环境一时垃圾成山,废品遍地。这难道就是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改变吗?绝对不是!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劳动的价值,不尊重劳动。曾经,我们的祖先迈着坚实的步伐,扛着笨重的工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了一个

19、又一个的奇迹,从万里长城到京杭大运河,从灌溉沃野的都江堰到耸入云际的布达拉宫,每一项雄伟壮观的建筑都凝聚着千千万万先民勤劳的汗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修建这些雄伟壮观的建筑并不容易,然而先民用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完成了,留给我们后人一笔笔宝贵的财富,这正是依靠劳动的力量。由此说来,其实电子智能的发展和运用只能代替人的部分劳动和部分人的劳动,无法成为劳动的全部。一个按钮或者一道指令,劳动的结果就可以“不劳而获”,效率仿佛提高了,但高效率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割舍我们劳动的乐趣?难道是为了松懈我们骨子里的勤劳品质?我们该如何品味劳动之美?“种豆南山下,

20、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劳动的美与自然的美高度结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追求劳动美的志向是难以改变的,人们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因也是无法转改的,这条基因深深地写进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子民的身体里,我们不想成为忘记劳动、漠视劳动的“转基因人”!其实,劳动很好地统一了身心,可以达到身心愉悦,许多智慧都是在劳动中发现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的外在形式固然发生了变化,虽然古代男耕女织的家庭劳动模式几近绝迹,但穿衣吃饭的乐趣不应该被人们轻描淡写省略掉,劳动的内在意义经典永恒,弥足珍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即将实现,在这历史性的一刻,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劳动,奋发图强,我们要接过

21、祖先的劳动工具,继承祖先的勤劳品质,牢记历史使命,继续在希望的田野里劳动,在肥沃的土壤里深耕!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认真阅读这篇文章,仔细分析这篇文章在议论方面有哪些亮点,然后和同学交流。示例:亮点1:开篇简洁明快,满足了作文题目对文体演讲稿和主题劳动的要求。亮点2:层次分明,步步为营。第二段针对现状提出问题否定劳动价值。第三段从古人给我们的启迪的角度分析劳动价值不容置疑。第四段从科技与劳动的关系角度分析劳动创造美。第五段从民族复兴的角度提出号召,解决问题。亮点3:语言流畅,内容厚实。作者娴熟运用关联过渡语,如“如今”“绝对不是”“由此说来”“其实”等,使文章紧凑完整,浑然一体。文章古往今

22、来,不空泛,不做作。素养实践妙笔生花1.下面是一篇运用“引议联结式”结构写成的议论文,请你补写出空缺的“结”这一部分,不超过50个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古希腊神话中有个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头靠近山顶又滚落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循环不息。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人还活着,他就注定要为一个目标奋斗不止。(作文开头第一段,以课本中出现过的古希腊神话中服苦役的西西弗斯推石头为引子,引出文章的观点只要一个人还活着,他就注定要为一个目标奋斗不止。这是文章的“引”)纵观古今,无数的伟人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道尔顿临终前还在实验室中记录数据,最后安息在了这个与

23、他相伴一生的地方;诗人海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持用颤抖的手写下刚想出的诗句;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则是在自己的写字台前溘然长逝。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能够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正面举例论证,议)也有许多人,他们奋斗过、辉煌过,但随后便懈怠了,最后落得个“逸豫亡身”的下场。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究其原因就是没能将奋斗坚持到底。(反面举例论证,议)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便是如此,奋斗可以使你前进、成功,甚至辉煌。但是一时的辉煌不可长存,时间久了就会腐烂变质。当然辉煌也有它的保鲜剂,那就是不懈地奋斗。这是为什么呢?从哲学上说,一切事物

24、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时间不可能永远定格在那辉煌的瞬间,只有不懈地奋斗,才能创造一次又一次的辉煌。生命是短暂的,奋斗使之不朽。道尔顿、海涅、马克思他们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原子学说、美丽的诗句和资本论,更宝贵的是他们那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进步。(深入分析,议)(文章第二至四自然段开始“议”,即论证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出的观点。论证时,作者先正面举例论证(第二自然段),然后反面举例论证(第三自然段),与前面构成对比,更有说服力;再从哲学的高度深入分析论证(第四自然段)。这样反复的“议”,使文章的观点鲜明突出

25、。)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把一时的成就当作永久的成功,从此松懈下来,这种做法大错特错。这也正如我们学生的考试:一次考好不代表可以从此松劲,而要更加努力,奔向下一个目标。(联)_(结)参考示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奋发进取,不可以松劲懈怠,要时刻提醒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下面是一篇题目为“学贵善问”的习作,作者紧扣题目,从“要问”“问有什么好处”“怎样问得好”三个方面层层推进。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不超过200个字。学 贵 善 问 谈起学习,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下苦功夫,这当然是对的,但也要讲究方法,这方法的一种就是“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夫子把学和问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性。王

26、充也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在学习中,我们应该边学边问,多想多问。那么,问有什么好处呢?_“问”是很重要的,但怎样才能“问”得好呢?“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说过:“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万卷书,只是一条蠢汉尔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他告诉我们:遇到疑问,就要反复地请教别人,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我们常常犯这样的毛病:问是问了,但浅尝辄止,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问的时候又往往不善思考,问其然不问其所以然,这样问的效果当然不好。不经思考,一味地向别人讨教,表面被吸收的却是寥寥无

27、几,况且从他人那里搬来的知识不经消化是最容易被忘记的。所以要先思后问,问后熟思。要向别人请教,还存在一个态度问题。要谦虚诚恳,要尊重别人,还要看时间、场合,尽量不要影响别人的休息和工作。记得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就介绍过他在向师长请教时的谦恭态度:对老师的教诲,他垂手聆听;遇上老师不悦时,他则“色愈恭,礼愈至”。这里撇开封建伦理不谈,他的谦虚诚恳的求教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谁有知识,就向谁请教,不必去问他的身份、职务、地位。孔子是个圣人,但他入太庙还“每事问”,问主持祭祀的人;还向老聃问礼,向苌弘求教音乐知识。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终于使他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8、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就更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这方法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多问”。参考示例:首先,问能解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有了惑就要解,就要问,要知其所以然,惑才迎刃而解;若不问,惑终不解矣。其次,问能知新。弗朗西斯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司马迁为搜集“大禹治水”这一传说材料,亲自到尧穴、禹洞考察,遍访当地老人,积累了大量史书所没有记载的材料。据此,他进行了勘误、增补,使这一传说十分翔实地记载下来。如果司马迁不躬身下问,他就难以面壁修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

29、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个字。【写作指导】“坚硬”和“柔软”是对立的孪生兄弟,说它们“对立”,是因为它们的性质不一样;说它们“孪生”,是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它们,它们关乎每个人的成熟与成长。可以从两者的统一性来写,主张形成和谐人格,也可以侧重一个方面来写。行文前首先要弄清“坚硬”与“柔软”是什么,如正直、执着、刚毅、勇敢、无畏等都可算是人心中“坚硬”的东西,善良、通达、仁慈、温顺等都可算是人心中“柔软”的东西。参考立意:以柔克刚;亦刚亦柔成就和谐自我;把“坚硬”坚持

30、到底;坚者自坚,柔者自柔。【参考例文】亦坚亦柔,成就和谐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时,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引:引用老子名言,紧扣材料和标题,提出论点。)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诚如毕淑敏所言,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就像英国文豪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

31、能做到的是,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样才能展现生命的伟大力量。(议:扣住材料分析,强化观点,阐明人心坚固的重要性。)然而,人心的坚硬并不等同于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让心灵由寸草不生的荒漠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花园。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冰冷的生活不配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

32、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东西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亦坚亦柔,方能塑造和谐的自我。(联: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论证唯有“亦坚亦柔”,才能“塑造和谐的自我”。)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荀夜羽所写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形态。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联:联系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歌手、荀夜羽等人的事例,纵横拓展,强化观点的表达。)心寄方寸,所求为何?亦坚亦柔,成就和谐。如此,方能一路携美好同行,方能一生尽光明磊落。(结:总括议论,再次点题,收束全文。)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