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4级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张裕琪 审题:李洁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本次考试有“机阅”专用答题卷,请不要在试卷上答题。3、答题前,请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一、积累与应用(38分)(一)语言文字应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沙渚 拄杖 苎麻草 停杯投箸B排闼 下榻 一沓纸 纷至沓来 C褐衣 喝问 赫哲族 千山万壑 D缁衣 摭拾 长咨嗟 胼手胝足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3分) A杜娟 悯然 啁哳 钿头银篦B青冢 捣衣 窜改
2、 峥嵘崔嵬C曚昽 芒刺 惫赖 畏涂巉岩D錾银 宵析 埠盛 精神矍烁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是(3分)A10月27日,加拿大西海岸发生7.7级地震;10月29日,超强飓风桑迪袭击美国; 11月3日,暴雪覆盖北京,随着2012年底的逐渐接近,五风十雨的自然灾害,让人们对末世预言产生了更多的联想。B学生在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应该掌握一些鉴赏术语。Ciphone5的问世令众多果粉大失所望,设计欠缺新意,乏善可陈,这或许标志着苹果公司进入了后乔布斯时代。D鉴于成外运功会屡逢秋雨,天气情况成为学校领导设定运动会时间表时首当其冲要考虑的
3、因素。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在本届临时国会上,野田佳彦把重振经济作为内阁的最大课题,强调将实施“日本再生”为主的经济策略。B. 9月19日,“甘肃交警微博大厅”正式开启,并在腾讯网正式上线。这个平台将及时回复群众留言、警务咨询、办事求助、举报投诉等请求事项,减少群众办事成本,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C. 目前财政部正牵头研究落实铁道部普遍性服务机制,拟对铁道部普遍性服务进行补贴。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它是铁路“政企分开”的改革的前提。D. 最新的来自俄罗斯公布的技术数据显示,俄罗斯方面出售给中国的基络级潜艇,是在加以改进与减少水声特点的情况下,才实施销售的。5、阅读
4、下面的文言短文,用给画线部分断句。(3分)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6、请概括第5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超过二十个字。(3分)答: 7、在“蓝背心”社会实践活动中,某班同学检查老师办公室环境卫生,发现一男教师桌面凌乱,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遂留下一张字条。纸条内容有多处不当,请指出其中的三处,并加以改正。(每处1分,共3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老师:今天检查您的办公桌,发现脏乱无比,请您务必尽快整改。此外,抽烟有害健康,不仅不能为您提神,反而会让你加速走向死亡,望你均裁。两节课后我们会再来光顾。 您的高徒
5、X年X月X日(二)名篇名句(8分)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 ,巫山巫峡气萧森。(秋兴八首) (2)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3)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 (4) ,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6)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7) ,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8)千载琵琶作胡语, 。(咏怀古迹)(三)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10分)9、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5题相应位置上)(3分)A.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年少时期过着“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生活,是源于曹家
6、有着特殊的地位,但究其先世,其实原是汉族,后为满族贵族的家奴。B.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流传,这些手抄本都题名石头记,包括对后世影响很大的“脂评本”也是如此。C. 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之一。她仿佛总是忧郁哀婉,有时又过于尖刻犀利,其实她也有开朗宽厚,温顺诚恳的一面。D. 红楼梦的主要情节是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幼稚肤浅,而是深刻细腻地描写了贵族家庭内部的种种矛盾冲突,因此“情重愈斟情”的伤感只是载体,“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现的。10、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
7、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说的。另一个人物说:“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情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既认得了几个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这里的“你”“我”分别是指和“杂书”是指 。(每空1分,共4分)11、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6题相应位置上)(3分)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侯。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
8、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二、阅读与鉴赏(52分)(一)阅读一首唐诗,完成12题。(8分)岁 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17分) 靖郭君善齐貌辨靖郭君(田婴)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
9、,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划而类,破吾家。苟而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时,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倍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
10、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来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战国策【注】划而类:铲除你们;慊:满足;过颐豕视:下巴过大,看起来像猪。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1、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7题相应位置上)(3分)A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 疵:小毛病B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 易:使变化C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来:招来、请来D故人非之不为沮 沮:沮丧、懊丧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8题相应位置上)(3分)A王之不说婴甚 王之方为太子之时B藏怒以待之 以手抚膺坐长叹C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剑阁峥嵘而崔嵬D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 可以横绝峨眉巅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9题相应位置上)(3分)A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有很多小毛病,门客们都讨厌他。士尉
12、和孟尝君都劝说过靖郭君,靖郭君非常喜欢齐貌辨没有接受。B在靖郭君处境困难时,齐貌辨始终跟随,并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游说齐宣王。表现出“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C齐貌辨曾劝靖郭君“废太子”“易薛地”, 靖郭君都没有听从,可见靖郭君虽然欣赏齐貌辨,但却不盲从,这也是他最终打动齐宣王的原因。D齐宣王斥责齐貌辨是靖郭君听信和宠爱的人,齐貌辨承认受宠爱,并抓住“听信”大加发挥,最终说服了齐宣王。1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3分)译文: (2)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5分)译文: (三)阅读下
13、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1718题。(9分)长尾理论与网络百科全书“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长尾理论”在百科全书编缉领域的意义,就是让每个人都成为网络百科全书的编撰者,将存在每个人大脑中的知识积累起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过去,只有顶级专家
14、才能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因此,百科全书的编撰通常旷日持久,耗资巨大,而且一旦编成,很难进行修订。如果将知识看成一个集合,顶级专家只占有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知识掌握在其他专家和普通人手中,从百科全书编撰的要求来说,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并随时进行更新,但是在过去,由于人力、物力的种种限制,无法动员所有的专家都参与编撰工作,更无法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也无法进行及时更新。互联网的普及为全社会都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提供了可能。维基百科网站的建设者设立了一套开放式词条编撰规则,使得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按照维基百科的约定,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编撰工作。这项工作没有任何报酬,但很多人包括不少顶级专家,愿意做这件
15、没有报酬的事。正是有了千万网民的自愿参与,到2007年5月底,维基百科的词条数目已达到180多万个,比百科全书的鼻祖大英百科全书的词条多得多。维基百科上的词条是开放式的,读者如果发现错误,随时可以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这样的规则设计,使得词条的作者不得不放弃偏颇的观点,因为只有客观的词条解释才能长时间保持下来,而这本身就是百科全书的重要要求。据美国自然杂志统计,维基百科的科学类条目的错误率与大英百科全书不相上下。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维基百科词条的编撰,还带来了另一个好处更新速度的提高。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一个词条完成的同时,就时刻面临着过去时的危险。任何人随时可以将最新的知
16、识附加到维基百科的相应词条上,因此维基百科也是当今世界更新速度最快的百科全书。在我国,百度网和新浪网借鉴维基百科的思想,创造了更加贴近普通人生活需要的新形式的网络百科全书。“百度知道”和“新浪爱问”都是开放的知识平台,并且均采用了口语化的问题输入机制,通过后台的搜索引擎技术,将口语化的问题自动转化为对应的知识需求。在“百度知道”的首面,显示着“已解决问题”为1600多万个,“等解决问题”为55万多个,超过维基百科的词条数目,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在“百度知道”网站注册后就可以提问或解答问题,提问者可以悬赏积分,回答问题便能赢得积分,通过这样的激励措施,知识的搜索与分离变得饶有趣味。在网络时代,当我
17、们用“长尾理论”的观点重新审视每一个领域时,几乎都发现过去被忽视的“长尾”。在最适宜通过互联网表现和传播的文化领域,“长尾”更是随处可见。网络歌曲、手机短信等的流行和市场上的成功,靠的就是网络聚沙成塔的巨大作用。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和互联网、手机的继续普及,“长尾理论”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发展。17、下列关于“长尾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10题相应位置上)(3分)A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长尾理论的影响还将进一步扩大。B长尾理论意在提醒人们不能只关注曲线的“头部”,而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去关注处于曲线“尾部”的大多数人或事。C长尾理论认为
18、,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成本降低,人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所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D长尾理论应用于适宜通过互联网表现和传播的文化领域,以往被忽视的“长尾”很可能靠网络聚沙成塔的力量取得成功。18、下列说法不属于“长尾理论”对编撰百科全书的意义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11题相应位置上)(3分)A可以的破传统编撰方式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局限,使得更多的人都可以参与与编撰工作,让更多的人成为网络百科全书的编撰者。B将存在于每个人大脑中的知识积累起来,集腋成裘,解决只有顶级专家才能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带来的旷日持久、耗资巨大的问题。C适应百科全书编撰需要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并随时进行
19、更新的要求,可以动员所有的专家甚至全社会都来参与,并及时进行更新。D使提问或解答问题变得饶有趣味,因此很多人包括不少顶级专家在内的千万网民自愿参与这件没有报酬的事。1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请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第12题相应位置上)(3分)A传统编撰百科全书走精英路线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百科全书编撰的要求,因为更多的知识不是掌握在顶级专家而是其他专家和普通人手中。B维基百科网站词条编撰模式具有开放性和开创性,词条数目已达到180多万个,与百科全书的鼻祖大曲百科全书的编撰水平不相上下。C维基百科无偿对公众开放,读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输入口语化的指令,即可调出所需的相关知识,使用起来方便快
20、捷。D网络的普及难文化产品的形成和传播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使文化产品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实际,更加容易受到普通人群的关注。(四)阅读下面一篇短小说,完成后面2023题 (18分)随风吹笛 林清玄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声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竹林。音乐显然是
21、来自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我看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并没有人家。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磨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
22、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雀鸟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不逊于在山中听蝉。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那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那么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
23、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磨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
24、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早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了一声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1983年5月(选自林清玄散文集鸳鸯炉有删节)20、文章以“风”“雨”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_
25、21、文章在描写“竹声”之余,还写了蛙、鸟、雷、蝉溪等声音,有何用意?(4分)答:_ 22、文章叙述了作者雨天听竹的过程,其间作者心情波澜起伏。请简要写出作者心理变化的四个过程。(4分)答:_ 23作者说“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结合全文,诠释“有福分”的内涵,并解释作者这次雨中听竹的经历带给他的最大感悟是什么?(6分)答:_ 三、表达与交流(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人类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源自责任、期盼和压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了。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请根据对以上文字的理解,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戏剧外),写一篇9
26、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4级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c.h(A.zh zh zh zh B. t t d t D.z zh z zh)2、D(A娟鹃,B无 C赖懒,涂途 D析柝 埠阜 烁铄 )3、C(A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B言不由衷: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C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号称道的 D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4、C(A成分残缺,“实施”后加“以”。B项“群众留言、警务咨询、办事求助、举报投诉”交叉包容关系并列使用。D“来自”“公布”杂糅;“最新”放在“技术数据”前;“潜艇实施销售”搭配不当;“加以改进
27、与减少水声特点”表意不明。)5、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2处1分,3处2分)6、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例:外部条件的变化会促成内在的变化。不能养尊处优(过分舒适的环境会扼杀人的生存能力)。逸豫可以亡身。7、务必:删除;会让你加速走向死亡:有损您的健康;均裁:注意保重身体;光顾: 检查;你的高徒:“蓝背心”8、玉露凋伤枫树林 无边落木萧萧下 环珮空归夜月魂 砯崖转石万壑雷 别有幽愁暗恨生 唯见江心秋月白 扪参历井仰胁息 分明怨恨曲中论9、D两者并重。 10、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西厢记11、D(A“百忙之中”敬辞,不用于自己,要求“等候”不妥;B“责成”:指定某人或某
28、机构做某事。用于上对下的关系中。C、“不吝赐教”为敬辞,不用于自己)12、(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13、B(“易”应为交换)14、A(A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B连词,表修饰/介词,用来, C才/表并列 D能够、用/可以凭借15、C(“不盲从”“这也
29、是他最终打动齐宣王的原因”有误。)16、(1)于是靖郭君(田婴)就安排齐貌辩住上等的客舍,并且派长子去(为他)驾车,朝夕侍候不懈。(早晚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舍、御、旦暮进食个1分)(2)我从先王那里受封薛地,(现在)虽然与后王关系不好(或不被后王喜欢),(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我又怎么向先王?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恶于、独、且、岂各1分,句意通畅1分)17、B(“而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去关注处于曲线“尾部”的大多数人和事”错)18、D不属于对百科全书的意义。19、D(A “完全错误”与原文不符。B原文说“错误率不相上下”C说的内容属于“百度知道”和“新浪爱问
30、”,而非维基百科。20、(4分)交代事情发生的环境特点,为全文定下抒情的基调引出描写的主要对象笛声为揭示“笛声”的真相做铺垫照应题目(各1分)21、(4分)阐明作者的观点:凡是自然的声音都是值得我们赞叹的对比烘托:以自然界各种“独奏”烘托眼前竹笛的“交响乐”带给人的心灵的震撼(各2分)22、(4分)被笛声吸引,对笛声好奇,被笛声震撼,遗憾没有录下笛声,从笛声中有所感悟。(答对4个即可,但要注意顺序)23、(6分)(1)有福分的含义:有恰如其分的客观条件(自然环境、天气条件)有一颗能够感悟自然声音的心(具有感悟自然的能力)(各1分)(2)作者的感悟是:自然是美丽的(1分),自然是时刻变化的(1分
31、),自然之美能够滋养心灵,洗去尘俗,(1分)人们应该时时体验自然,感悟自然,融入自然,生命就会有价值,生活就会有意义(1分)。【附】参考译文:(该译文很不靠谱,请同学们以老师讲解的为准。)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可是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因此门客们都讨厌他。有个叫士尉的人曾为此劝说靖郭君赶走齐貌辨,靖郭君没有接受,士尉拂袖而去。这时孟尝君田文也在暗中劝说驱逐齐貌君,不料田婴却大发脾气说:“即使将来有人铲除我们这个家族,捣毁我们这片家业,只要能对齐貌辩有好处,我也在所不惜!”于是田婴就给齐貌辩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去赶车,朝夕侍候不懈。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由田婴的异母兄宣王即位。田婴跟宣
32、王合不来,于是就离开首都到自己的封士薛地来住,齐貌辩也跟他一同到了薛城。没多久,齐貌辩决定辞别田婴回齐国去晋见宣王,这时田婴就说:“君王既然很讨厌我田婴,那你此去岂不是找死!”齐貌辩说:“臣根本就不想活,所以臣一定要去。”田婴也无法阻止,于是齐貌辩就去见宣王。齐貌辩到了齐国首都临淄,宣王很早就知道他来,他满心怒气地等着齐貌辩。齐貌辩拜见宣王后,宣王首先问他说:“你是靖郭君手下的宠臣,靖郭君是不是一切都听你的呢?齐貌辩回答说:“臣是靖郭君的宠臣并不错,但要说靖郭君什么都听臣的那倒未必。例如当君王还是当太子时,臣曾对靖郭君说:太子长一副不仁相貌,下巴太大,看起来好像一只猪。让这种人当国王,施政必然
33、违背正道,所以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之子效师为太子。可是靖郭君竟然哭着对臣说:不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不忍这样做。假如靖郭君是一切都听臣的话,那么靖郭君也不会遭受今天这样的迫害,此其一。当靖君到了薛城,楚相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现在即使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向先王如何交待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又不肯听从我的。这是第二件事。”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脸上颜色变了,说:“靖郭君对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啊!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好吧。”靖郭君穿戴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帽子,佩带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着他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靖郭君表示辞谢,不得已才接受了。7天以后,又以有病为名坚决要求辞职,3天以后齐宣王才答应了他的要求。此时此刻,应该明白靖郭君有知人之明啊!自己能够了解别人,所以即使有人非议那个人,他也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力。这也就是齐貌辨之所以置生死于度外、乐于解忧患、急于救人危难的原因。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