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金卷历 史 (B)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2、求的。1.风是诗经的精粹,所涉地域横跨从今陕西到山东的许多地区,同楚辞极强的地域性相比,风则显示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这一差异主要源于( )A南北地理环境存在分野 B楚地风尚独特好鬼神C政治文化辐射程度差异 D经济活动方式的不同2.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遭到丞相李斯的反驳。随后,李斯向秦始皇提出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和国家所藏诗书及百家语外,其他书籍均交官府销毁。材料反映出秦王朝( )A深化了统一管理国家体制的认识 B存在着治国理念的矛盾斗争C使用暴力手段销毁诸子百家文献 D通过统一思想巩同专制统治3.东汉时期,有些地方的农民主动离开或抛弃自己的土地,加入豪强地主的庄
3、园从事大规模的工商业生产活动。东汉豪强地主封建庄园的出现和发展( )A导致小农经济基本破产 B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中央集权C使中央政府对豪强地主的控制加强 D庄园先进的生产方式吸引了广大农民4.唐朝在科举制中设明算科,选拔数学人才。宋代更重视学校的内部考试,如医学选拔,毕业会考为高等者派任尚药局医师以下职;算学实行三舍试补,上舍三等分别授予通仕郎、 登仕郎和将仕郎。宋代人才选拔方式的变化( )A说明中央集权的加强 B拓宽选官途径完善科举C反映了以文治国理念 D有助营造科技文化环境5.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分封诸子于各地,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朱元璋这一措施 ( )藩国所在区域 封王数
4、量 藩王权力 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辽宁 10 拥有五千到三万的王室卫兵;外敌入侵时可以负责大小一切事务 河南、山东 3 湖北、湖南、四川 4 A解决了蒙古贵族的威胁 B体现的是分封制的优势C埋下了政局动荡的隐患 D拓展了明朝统治的区域6.公元前404362年,雅典有8起告发案件由公民大会审理,只有4起是在陪审法庭上审理。但是,公元前361322年,告发到公民大会的27起案件全部由陪审法庭审理,陪审法庭由此增强了对政治领袖尤其是将军的控制权力。这一变化使( )A雅典的民主政治得到保障 B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构C公民大会的作用大大削弱 D民众意识影响司法审判公正7.罗马遗
5、嘱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可以自由安排他所控制的家族财产,后来又规定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这表明罗马法( )A坚持折中调和的审判原则 B侧重民事纠纷的调解C关注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 D遵循权力制衡的原则8.古代罗马法关于“浇泼或扔掷之诉”中规定:建筑物中的投掷物或者倾注物造成他人损害,应当由建筑物的占有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表明,在古代罗马( )A社会行为受到严格规范 B公共利益得到法律保护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公民自由受到严格限制9.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向君主提供咨询服务的枢密院名义上仍代表中央政府,颁布政令。这说明当时英
6、国( )A责任内阁有名无实 B君主立宪尚未形成C国王拥有行政大权 D制度变革循序渐进10.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如普鲁士出版了民族历史评论。影响欧洲“历史学研究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B18世纪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性C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关注 D德意志统一引起欧洲史学界关注11.有学者指出,革命时期美国人所寻求的政体,乃是介于“绝对专制”和“绝对民主”之间的某种“温和的形式”,它“最适宜于人的权利和对同等自由的享有”,“这种自由在独立性之上添加安全,
7、在最为充分的选举性权利之上添加政府的力量和活力”。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A开启西方代议制民主先河 B人民主权原则得到广泛的认同C追求合理配置政府的权力 D强调公民在地位和权利上平等12.1895年,经过工人罢工、暴动和社会动荡,参议院不得不通过了所得税法,让富人多纳税。但是最高法院法官认为这个提案是“这支6000万的大军这个得意洋洋和蛮横无理的多数的新理论。他们要惩罚富人,没收他们的财产”(施瓦茨美国法律史),并宣布议会宪法修正案无效。这说明( )A最高法院与参议院矛盾尖锐B美国体制为保护富人利益设置了多重保障C权力的天平已偏向最高法院D美国人民无法通过合法斗争维护自己利益13.有学者认为,德
8、国统一的道路对德国宪政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不是自由主义者所设想的将普鲁士包容于德意志联邦,而是将普鲁士王国扩大到整个德意志联邦。这一立论的依据是( )A德意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猛发展B普鲁士容克贵族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C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度D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扩展至整个帝国14.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如图1)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据此可知 ( )图1 A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B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现代视野C西方列强对地理风水缺乏正确认知
9、D文化差异使列强不愿意与华人相处1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大沽口,客观上减轻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压力。洪秀全曾将洋人过境说成是“兄弟团圆”,言称“西洋番弟听朕诏,同顶爷哥灭臭虫”;“衷心归顺成藩属,替爷替哥杀妖魔”。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A与外国平等往来的愿望 B与英法合作共同反抗清朝C继续秉持传统宗藩观念 D和西方国家宗教信仰相同16.近代中国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签订后( )A多口通商,闭关政策被打破 B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C列强开始在华
10、掀起瓜分狂潮 D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17.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中有一幅漫画,这反映了当时 ( )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 A帝国主义列强合谋门户开放 B列强既合谋出兵又各谋私利C帝国主义列强合谋征服中国 D列强扶植清政府作为代理人18.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额为1387万元,所借内外债占813%,其中外债就占613%。这导致了( )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B列强承认新生的南京临时政府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 D对外政策方面表现软弱19.有学者认为,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
11、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材料主要说明( )A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B五四运动推动革命文化登上历史舞台C先进的中国人采用多种形式救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处于混乱迷茫20.中共“一大”代表的职业大多是编辑、记者、教师、学生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自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趋向应是( )A两大社会矛盾正趋于汇流 B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加速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
12、人心 D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21.1924年7月至1925年5月,国民党在广东开办了四期农民讲习所,其课程涵盖了农民运动之理论,广东农民运动史、农民协会之组织法及农民、工人与国民党之关系等方面。这一举措有助于( )A推动国民党开展土地革命 B缓和广东农村的阶级矛盾C巩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根本改变中国革命的性质22.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同盟会宣言中规定分“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相互嬗进的时期,以渐趋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
13、台 B国民革命性质发生嬗变C孙中山的政策趋向工农群众 D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23.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中则提出要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用民族精神来救国。这一转变( )A突显了反帝反封的斗争目标 B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C反映了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D体现了其民族平等的观念24.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标志 ( )A革命统一战线局部破裂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推翻C国民革命运动彻底失败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第II卷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25.阅读材料,
14、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有学者说:中国学生之爱国运动,始于汉,盛于宋,而复兴于近代。 材料一 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劾以大不敬下狱,太学生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桓帝时,太学生积极参与反宦官势力的斗争。北宋年间,经过多次改革,吸纳德才优秀者就读,太学生人数剧增,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北宋末年,曾发生过数次太学生救国运动。当时金兵南下,给民众带来深重苦难,太学生陈东多次愤慨上书揭发时弊、力主抗战,要求皇帝斩杀朝中“六贼”;后又发起请愿运动,使主战派官复原职。当徽、钦二帝
15、被金人俘获北去,自发组织起来的太学生积极营救,徐睽只身赴金营,大义凛然,后被金人杖死。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中国的学生运动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五四时期,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北京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和游行请愿,随后津、沪、穗等地的学生也给予了广泛支持。解放战争时期,在内战爆发前,学生运动的高潮是发生在昆明的以“反内战”“反独裁”“争取自由民主”为基本口号的一二一运动。在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前,国统区的爱国学生掀起了遍布全国几十个主要城市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和以“反饥饿、反内战”为基本口号的“五二0”运动;随后,国统区学生还掀起了一次次的斗争浪潮。在共产党领导下,进步学生从各方面配合解
16、放军接管城市。在斗争实践中,一些进步学生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据沙健孙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宋时期太学生投身爱国运动的共同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生运动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从中汲取怎样的精神品质?(6分)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
17、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转型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
18、、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外交思想、主张及
1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8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兰西的兴衰主要通过对法国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到成为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再到第三共和国的败亡这一段历史的描述,向我们揭示了法国崛起的秘密,追寻其发展历程,探究其盛衰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借鉴。 法兰西的兴衰目录(节选): 第一章 “高卢雄鸡”最初的啼呜与荣耀 一、法兰西独立国家的产生 二、王权的逐渐增强和统一的开始 三、法英百年战争与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四、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二章 为法国在近现代的强盛奠基的大革命 第三章 威震欧陆的拿破仑帝国 第四章 18151848年:三十年的退缩
20、 第六章 普法战争中的失败者重新成为“伟大的法兰西” 一、第三共和国在战火中诞生的“早产儿” 二、以改造国民的头脑为目标的教育改革 四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的巩固与发展 第七章 经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 第八章 从独霸欧陆、称雄世界到走向灾难的深渊 第十章 永不消失的“大国梦”:二战结束以来的法国 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请从某一个或整体角度谈谈你对法国兴衰历史的见解。(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备考金卷历 史(B)答 案第卷1.【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风跨越今陕西到山东的中原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的诸侯国都仰望周王,效仿周天子进行统治和教化
21、,所以这些地区的文化风格都趋向周王畿所在地,故体现这些地区的作品风整体的文化风格比较一致,而楚地位于长江中下游,距当时的政治中心较远,受到周王畿的政治文化影响较小,并且经济相对落后,交流不便,故不同地方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带有明显的地域性,故材料中的差异主要源于受到中央政治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故选C项;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无法解释风和楚辞在各自涉及的地区内,一个整体文化风格一致,一个却是明显的地域性,排除A项;楚地风尚独特好鬼神,能体现出楚地的整体文化特色,与材料中“楚辞极强的地域性”的文化风格不符,排除B项;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以农耕经济为主,故经济活动方式的不
22、同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2.【答案】B【解析】由材料“博士淳于越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遭到丞相李斯的反驳”可知秦初在分封制的存废问题上存在争议,由材料“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和国家所藏诗书及百家语外,其他书籍均交官府销毁”可知秦初在统治思想上存在矛盾,故材料反映了秦初治国理念上的矛盾斗争,故选B项;材料中除了提及对国家管理体制的争论,还提及统治思想的矛盾,A选项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暴力手段销毁书籍,且焚书只是材料中的现象而非实质,排除C项;统一思想只涉及到焚书的作用,并未涉及国家管理体制的认识,D选项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据材料“东汉时期
23、,有些地方的农民主动离开或抛弃自己的土地,加入豪强地主的庄园从事大规模的工商业生产活动”,可知东汉时期使很多农民脱离政府的管理,依附具有一定实力的地方豪强,故选B项;东汉时期只是部分农民投靠豪强,并不是所有,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豪强势力的壮大,并没有涉及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农民依附豪强,并没有提到具体原因,排除D项。4.【答案】D【解析】“科举制中设明算科,选拔数学人才”“重视学校的内部考试,如医学选拔,毕业会考为高等者派任尚药局医师以下职”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数学、医学人才,对科技的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故选D项;“唐朝在科举制中设明算科,选拔数学人才。宋代更重视学校的内部考
24、试,如医学选拔”属于人才选拔制度,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医学选拔,毕业会考为高等者派任尚药局医师以下职”培养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官僚人员,排除B项;“设明算科,选拔数学人才”是选拔的数学和医学人才,不会改变整个科举制度的性质,排除C项。5.【答案】C【解析】藩王权力较大后期势力日益膨胀,因此埋下了政局动荡的隐患,最终酿成了“靖难之役”,故选C项;“解决了”明显错误,后期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排除A项;体现了分封制的隐患,排除B项;没有拓展明朝统治的区域,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据材料“陪审法庭由此增强了对政治领袖尤其是将军的控制权力”可知有利于防止政治领袖专权,保障雅典民主政治,故
25、选A项;材料“案件全部由陪审法庭审理”说明陪审法庭仍旧是司法机关,排除B项;据所学,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司法审判的减少不会削弱公民大会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反映是陪审法庭审判权的变化不是民众意识,排除 D项。7.【答案】C【解析】材料中 “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可知罗马法关注不同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故选C项;材料中主要涉及立法环节,不涉及审判的司法环节,排除A项;材料中仅涉及了遗产继承方面的问题,无法判断在非民事纠纷中如何立法,不能得出是否侧重民事纠纷,排除B项;权力制衡主要指不同公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材料中并未涉及,而对遗嘱人的相关规定不属于权力制衡原则,排除D项。8.【答
26、案】A【解析】材料中“应当由建筑物的占有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可知古代罗马严格规范建筑物中主人的行为,通过法律禁止他们随意浇泼或扔掷,可知社会行为受到严格规范,故选A项;材料中防止被浇泼或扔掷伤害的权利并非公共利益,而是公民个人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论述了对人身安全的保护,未涉及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C项;材料中禁止建筑物占有人浇泼或扔掷是为了保护其他公民的人身安全,而非限制建筑物占有人的正常自由,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据材料“枢密院名义上仍代表中央政府”,可知枢密院名义上仍是英国最高政府机构,但实际上大部分权力由内阁行使,这说明政治制度变革具有渐变性,故选D项;英国大部分实际权
27、力由内阁行使,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英国就已经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B项;国王“统而不治”,首相和内阁掌握行政大权,排除C项。10.【答案】C【解析】法国大革命,尤其是拿破仑对外战争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各国历史学家相继研究民族历史,强调民族和国家独立,故选C项;经典力学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与民族史无关,排除A项;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学以启迪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与民族史无关,排除B项;据“普鲁士出版了民族历史评论”可知当时德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还没有实现统一,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根据“革命时期美国人所寻求的政体,乃是介于绝对专制和绝对民主之间的某种温和的形式”等信息可知,
28、美国民众认为应该加强政府的权力,但同时也要防止政府过度集权,最终目标是追求合理配置政府的权力,故选C项;开启西方代议制民主先河的是英国,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美国民众所寻求的一种政体,不能说明人民主权原则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政府在维护公民权利上的地位和作用,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据材料“不得不”一词可知,参议院让富人多纳税是迫于压力,而最高法院利用三权分立的制衡体制,在参议院对富人的这层保障失败后,通过行使否定议会立法的权力,最终保障了富人利益,说明美国体制为保护富人设置了多重保障,故选B项;材料中最高法院和参议院都是在行使各自的正当权力,并未提及二者之间的权
29、力争夺,无法体现二者矛盾尖锐,排除A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权力之间相互制衡,材料中最高法院只是在行使正当权力,并非权力的失衡,排除C项;美国是民主制国家,美国人民可以通过合法斗争维护自己利益,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据材料“将普鲁士王国扩大到整个德意志联邦”可知,统一后的德意志受到普鲁士的控制,原因在于普鲁士容克贵族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普鲁士对德意志统一的作用,A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联邦制度并不能突出普鲁士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的主导作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普鲁士的统治扩展至整个帝国,而不仅仅是军国主义思想,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后英
30、、美、法分别在上海城北划定了居留地,这被上海居民和上海道台认为是荒蔓之地,而暗自窃喜,这是上海的官民缺乏国家主权意识的表现,表明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现代视野,故选B项;华洋隔离不能避免中外冲突,排除A项;材料强调列强利用上海官民缺乏现代视野攫取侵华特权,用中国特有的“地理风水”去解读是错误的,排除C项;材料同文化差异无关,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根据“西洋番弟听朕诏”,“衷心归顺成藩属”可知,太平天国认为自己是宗主国,西方国家是藩属国,仍然固守着传统的宗藩观念,故选C项;中国古代的宗藩关系属于朝贡体系,这种外交关系并不是一种平等关系,排除A项;根据“替爷替哥杀妖魔”可知,太平天国幻
31、想英法联军替天国推翻清王朝,排除B项;西方国家的基督教与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并不完全相同,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据材料“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可知,割让澎湖列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故是马关条约,列强开始在华掀起瓜分狂潮,故选C项;南京条约多口通商,闭关政策被打破,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材料强调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影响,排除B项;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排除D项。17.【答案】B【解析】根据漫画“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其反映了各国决定
32、武力征服清朝,但因各自的利益,其实各有算盘,故选B项;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并非“列强合谋”,排除A项;根据漫画“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其反映了各国决定武力征服清朝,并非“征服中国”,排除C项;根据漫画“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列强合谋征服清政府,并非“扶植清政府”,排除D项。18.【答案】D【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所借外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613%,过多地受制于外国,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对外政策具有软弱性,故选D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由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的,
33、外债比例过高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并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外债本身不会动摇小农经济的根基,排除C项。19.【答案】C【解析】根据“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先进的中国人转向救亡运动,从政治革命领域、教育领域等不同领域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故选C项;根据“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可知,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更是一场救亡运动,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五四运动推动革命文化登上历史舞台的信息,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五四时期先进的
34、中国人对中国革命不同道路初步探索,但不是处于混乱迷茫状态,排除D项。2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自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的社会发展趋向,故选D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为国民革命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中共一大”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排除C项。21.【答案】C【解析】依据时间“1924年7月至1925年5月”可知,当时
35、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因此那时国民党开办四期农民讲习所,有利于巩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故选C项;土地革命是中共开展的,排除A项;农民讲习所指导农民开展农民运动维护农民利益,因此不会缓和广东农村的阶级矛盾,排除B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一直都是反帝反封建,排除D项。22.【答案】D【解析】根据“1906年,以渐趋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到“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可知,孙中山等人从仅仅依靠资产阶级实现民主共和,到联合工农群众来以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这表明民主革命的内涵得到了不断丰富,故选D项;1919年五
36、四运动之后,工农群众就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A项;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B项;孙中山从根本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23.【答案】B【解析】据材料孙中山新民族主义的提出体现了对民族精神的重视,有利于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故选B项;材料中主要是强调超越阶级的民族精神,没有凸显反帝反封,排除A项;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反映了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排除C项;没有体现民族平等,而是强调同一民族,排除D项。24.【答案】A【解析】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他们看中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在国内外反动势力支持下,蒋介石于192
37、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革命统一战线局部破裂,与材料中“412”等信息相符,故选A项;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军势如破竹,很快歼灭吴佩俘、孙传芳部主力,与材料中“412”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7月15日,汪精卫与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排除D项。第II卷25.【答案】(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时弊丛生;朝廷重视教育,太学制度不断发展,太学生群体壮大;儒学忠君爱国和救世情怀的影响。(6分) (2)特点: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诉求;运动范围更加广
38、泛、规模更大,形成呼应效应;与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紧密配合;有组织的(自觉的)斗争增多,逐步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斗争的阶段性明显。(6分,答其中三点即可)意义:打击了反动政府的统治;传播了马列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其蕴含的时代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答其中两点即可) (3)精神品质:关注现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弘扬家国情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拓进取。(三点6分)【解析】(1)据材料一“西汉后期,政局不安”以及“当时金兵南下,给民众带来深重苦难”可知,社会矛盾尖锐,时弊丛生;据材料一“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以及“北宋年间,经过多次改革,吸纳德才优秀者就读,太学生人数剧增
39、”可知,朝廷重视教育,太学制度不断发展,太学生群体壮大;据所学儒家思想的知识可知,儒学忠君爱国和救世情怀的影响。 (2)第一小问新特点,据材料二“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北京学生纷纷罢课”“学生运动的高潮是发生在昆明的以反内战反独裁争取自由民主为基本口号的一二一运动”以及“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和以反饥饿、反内战为基本口号的五二0运动”可知,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诉求;据材料二“五四时期.北京学生纷纷罢课.随后津、沪、穗等地的学生也给予了广泛支持”可知,运动范围更加广泛、规模更大,形成呼应效应;据材料二“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北京学生纷纷罢课”“在内战爆发前,学生运动的高潮是在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前,国统区
40、的爱国学生.”可知,与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紧密配合;据材料二“以为基本口号的一二一运动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和以反饥饿、反内战为基本口号的五二0运动”以及“在共产党领导下,进步学生从各方面配合解放军接管城市”可知,有组织的(自觉的)斗争增多,逐步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据材料二“五四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在内战爆发前在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前.”可知,斗争的阶段性明显。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以反内战反独裁争取自由民主为基本口号的一二一运动”以及“以反饥饿、反内战为基本口号的五二0运动”可知,学生运动具有反封建的特点,因此其斗争打击了反动政府的统治;据材料二“在斗争实践中,一些进步学生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成了坚
41、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可知,传播了马列主义思想;据材料二“五四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在内战爆发前在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前.”可知,学生运动在不同的革命时期有力地配合了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其蕴含的时代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3)综合材料一汉宋时期的太学生运动和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学生运动的表现可知,这些学生运动均是在现实社会出现政局动荡等情况下发生的,体现了其立足现实、关注现实的精神品质;据两则材料中提及的每一个时期的学生运动发生的背景可知,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据材料一“北宋末年,曾发生过数次太学生救国运动”“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北京学生纷纷罢课”
42、以及“掀起了遍布全国几十个主要城市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可知,弘扬家国情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斗争的方式和内容略有所不同,体现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26.【答案】(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4分)评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但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6分) (2)思想、主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4分)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
43、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4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可得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据材料一“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可得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第二小问评析,根据材料一“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可得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根据材料一“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可得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根据材料一“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可得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根据材料一“推动了
44、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可得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根据材料一“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可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根据材料一“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可得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 (2)第一小问思想、主张,结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可得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结合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结合中国积极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可得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结合新时期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的目标可得和平发展道路;结合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的思想可得构建和谐世
45、界等。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可得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根据材料二“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可得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根据材料二“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得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根据材料二“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得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27.(【答案】示例1: 变革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2分) 政治变革促进国家进步。1763年坚持封建制度的法国在争霸中输给了已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扫除封建制度,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46、以一票的优势获得通过,使法国的共和制度逐步稳定下来,为法国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4 分) 经济变革提升国家实力。法国是仅次于英国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这使法国的发展领先于世界,工业总产值高居世界第二,成为欧洲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法国过度依赖高利贷资本,不愿积极更新技术设备,使法国的工业总产值由世界第二降为世界第四,积极更新技术设备的美国、德国则跃居世界第一、第二。(4分) 总而言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应该紧随潮流,及时变革,才能引领世界,成为强国,而不至于落伍。(2分) 示例2: 和平发展是国家崛起的正途(2分) 武力扩张容易导致国
47、运衰落。拿破仑对外战争开始的时候具有捍卫国家主权和革命成果的正义性,后来的武力侵略激发欧洲民族主义的集体反抗,最终导致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后来的普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都使法国国力受到严重削弱,国际地位大大下降。(4分) 和平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等国的和平主义思潮,为2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赢得了黄金时间。二战后,法德和解,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法德等国的持续发展。(4分) 总而言之,国与国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求同存异,共谋发展,一个国家才能走得久,走得远。(2分) 示例3: 人民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力量(2分) 人民群众推动社
48、会变革。17891794 年,正是三次人民大起义,不断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从而比较彻底地涤荡了法国的封建因素,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满足人民诉求,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逐步建立福利国家。(4分) 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多数科技成果都是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正是人民的劳动实践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满目疮痍,是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使得法国经济能够得到恢复和发展。(4分)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国家的发展应顺应民心,符合人民利益。(2分) 示例4: 民族主义是国
49、家发展的双刃剑(2分) 民族主义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凝聚力。随着法兰西独立国家的诞生和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法国的政治趋于稳定,国家力量也日益提升,以致称霸欧洲。面对反法联盟的干涉,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空前增强,使得法国最后在拿破仑的领导下,扭转战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革命成果。(4分) 民族主义也容易导致种族主义和对外扩张。法德之间的长期冲突与两国的民族主义煽动不无关系。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容易造成一个国家的对外扩张倾向,从而引火烧身,玩火自焚,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就是很好的证明。(4分) 总而言之,合理的民族主义可以助力国家的发展,极端的民族主义则容易给国家带来灾难。一个优秀的民族应该更多的关注自身的发展,实现民族的自强。(2分)【解析】据材料法兰西的兴衰目录可知法国的历史进程,结合题目要求,整合法国兴衰历史,从中选取一个角度或时期,也可以从整个发展过程入手,从法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或经验教训中,得出相关如下观点:变革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和平发展是国家崛起的正途、人民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力量或民族主义是国家发展的双刃剑等;然后结合所学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两到三个史实,对个人确定的观点进行阐述。最后进行总结,呼应前文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