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 出示口算卡片,口答。2、 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3、 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二、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
2、到的信息。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三、 合作交流,探究算法1、教学例1.仔细地观察图。怎样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6-23,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合理即可)教师板书。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四、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2、思考交流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
3、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5、完成练习三第1、2题。五、 课堂总结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
4、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