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单元提升练(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163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单元提升练(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单元提升练(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单元提升练(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单元提升练(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单元提升练(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单元提升练(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单元提升练(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练习:单元提升练(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6广东广州质检)下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耕犁构造定型 B.耕作技术日趋完善C.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D.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解析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与题干“东汉”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可知东汉时期耕作技术日趋完善,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东汉”时间信息不符

2、,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土地私有制问题,故C项错误;由材料“山东出土”可知是中国北方地区的耕作技术,故D项错误。答案B2.(2016山东潍坊质检)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据此可知,李悝主张()A.精耕细作 B.奖励耕织 C.土地私有 D.重农抑商解析根据材料“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可知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才能增加农业产量,故A项正确;奖励耕织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商鞅明确主张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不是李悝,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四川德阳一

3、诊)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GDP427美元。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宋代时中国A.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C.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解析从材料中“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可分析出北宋时期我国的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A项错误;B、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4.(2015浙江宁波二模)手工业,曾经是古代中国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诸多领域之一。下列现象

4、在中国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用麻做纺织原料私营纺织作坊兴起用丝做纺织原料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A. B. C. D.解析用麻做纺织原料是上古时期就掌握的技艺;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用丝做纺织原料相传是嫘祖发明的,时间上应该比麻要稍晚一些;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是在明清时期,按照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5.(2015云南大理调研)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A.从汉代开始起政府对市进行了直接管理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

5、”实行行政管理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政府最终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解析依据材料内容不能说明政府对市进行了直接管理理是“从汉代开始”,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南北朝时设草市尉”的信息可知与政府的行政管理有关,故B项正确;材料中“废州县市印”说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宋代的“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故D项错误。答案B6.(2016河南安阳调研)“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6、.“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解析全球通史中的这一观点强调宋代商业出现的变革。“工商食官”是商周时期统治者垄断工商业的政策,故A项错误;B项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变革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C项体现了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市的空间分布的变化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故C项正确;会馆是明清商帮聚会和存放货物的场所,故D项错误。答案C7.(2015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末)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路(行政单位)贡绢州数该路州数贡绢州

7、所占比例河北东西路293876.3%京东东西路121963.2%京畿、京西北路81172.7%小计496872.1%(占全国总州数的21%)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解析从表格可以得出,表格只说明了贡绢州的所占比例,没有体现贡绢所占比例,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不出“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B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华北地区早就有丝织业,D项排除。答案C8.(2015河北石家庄调研)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反映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产

8、品商品化趋势加强政府鼓励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 B. C. D.解析解决此题有两种方式,一是正向选择,依据材料内容来分析选择,由材料中的“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可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由“乃棉花尽归商贩”,不是用于自己消费可知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二是排除法,明朝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顶峰,所以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的产生,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所以排除。故本题选D。答案D9.(2015湖北武汉调研)徽商兴盛于明代,清乾隆末年处境愈来愈困难,鸦片战争后加速衰败。徽商的经营理念是“贾道儒行,以人为本”,该理念反映了()A.传统商业和近代侵略势力的结合B.传统文化与近代

9、侵略势力的结合C.传统商业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D.传统文化和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解析“贾道儒行”,遵照儒家的处世宗旨走做生意的道路,“以人为本”是指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而不应当是以物或以经济为本的发展,这种理念是传统的商业和封建势力相结合,故C项正确。答案C10.(2016河南郑州质检)秦律田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买卖)酒,田啬夫(官职)、部佐(官职)谨禁御之,有不令者有罪。”该法令出台的主要动机是()A.抑制商贾发展 B.提倡粮食节俭C.严禁商品流通 D.稳定酒类物价解析由题干可知,秦代百姓不敢买卖酒,官员应该禁止百姓买卖酒,联系秦代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即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正

10、确,B、C、D三项错误。答案A11.(2015湖南郴州二模)康熙五十四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踹匠罢工不是为了经济目的B.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C.政府立法以管理民营手工业D.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答案B12.(2016福建宁德质检)清代景德镇陶录载:“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其为地下印利、做坯等工,则皆四月内给值,十月杙满(补足),年终再给少许;其为画作上工,则按五月端节、七月半、十月半及年竣分给。”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陶瓷业的分工较细B.

11、陶瓷业存在雇佣关系C.工人领取计件工资D.工钱发放因工种而异解析从“其为地下印利、做坯等工”“其为画作上工”,可知陶瓷业分工较细,故A项正确;从材料“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可知,陶瓷业存在雇佣工人给工人工资的经营方式,故B项正确;工人领取计件工资是指按照工人完成的工作量给予工资,与材料按月固定发给工资不符,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地下印利、做坯等工”“画作上工”发给工资的时间不同可知,D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6山东菏泽质检)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8至13

12、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材料四钱钟书曾说:文学就说“唐

13、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说明理由。(8分)(2)据上述材料,从文明史的角度,概括说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6分)(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说明理由。(6分)答案(1)观点一:同意。理由:

14、宋代城市经济大大超过前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集镇、夜市、海外贸易兴盛。明清时期虽然有所进步,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商品经济总体不如宋朝。观点二:不同意。理由:明清时期都市文明大大超过宋朝;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发达,商帮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社会处于转型期。(2)说明:商品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高度发达;对人类文明有重要贡献。(3)观点:宋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朝代。不矛盾: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宋代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来看,确实存在积贫积弱现象;但是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来看则是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的朝代。14.(2015福建三明二模)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

15、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又因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区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16、更加蓬勃。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1567年明穆宗即位,正式改“海禁”为海上贸易开放,并凭借当时中国在海上贸易中所占的绝对优势,始终保持着出超的地位,导致大量外国白银源源流入。在这黄金时期,逐渐形成了以中国大陆为腹地,以澳门为中转港的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以澳门为中心,开拓了三大航线: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墨西哥。透过这三大航线及其相互延伸,以澳门为中心向海外辐射,形成了国际贸易大循环。明朝末年的对外贸易量(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利条件。(10分)(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与唐宋

17、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丝银之路”的兴盛对明朝中后期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关键信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说明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三大航线”表明贸易范围较广,“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表明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条件、地理因素和社会现实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关键信息“大量外国白银源源流入”“以澳门为中转港”“墨西哥”“形成了国际贸易大循环”概括出;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条件:海外贸易的传统;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陆路丝绸之路被阻断;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2)不同:白银等贵金属大量流入:中转贸易兴盛(澳门成为贸易的中转中心);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大循环形成。影响:促进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西方文化传入,一部分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吸收西方科技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