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复习(一)回顾概括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实验安全常识:(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2.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必须遵循“三必须”和“四原则”。其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1)常见的物理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结晶。具体见下表: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和用品举例注意事项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除去食盐中的泥沙要“一帖、二低、三靠”;要洗涤沉淀(在过滤器中进行)。蒸发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从食盐水溶于中分离出NaC
2、l来源:Zxxk.Com溶质必须不易分解、不易与水反应、不与被氧气氧化;蒸发过程中应不断搅拌;当溶液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发剩余的水分。蒸馏利用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铁架台(带铁夹、铁圈)、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碎瓷片、锥形瓶。从自来水中制取蒸馏水温度计下端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出口处;加沸石(碎瓷片);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下进上出;不可蒸干。萃取依据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把溶质从溶液中提取到另一种溶剂中去铁架台(带铁圈)、分液漏斗、烧杯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分液漏斗的下端要仅靠烧杯内壁;要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溶液上的凹槽或小
3、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等静止后,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来源:学科网ZXXK分液依据二者互不相溶,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铁架台(带铁圈)、分液漏斗、烧杯分离CCl4和水同萃取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而把可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开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而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用该法从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提纯KNO3.来源:学,科,网先配制较高温度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过滤分离出晶体。(2)常见的化学方法有:沉淀法:如除去溶液中的SO42、Ca2、Mg2等;气化法:如
4、除去溶液中的CO32等;加热(热分解)法:如除去NaCl中的NH4HCO3等。3.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试剂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SO42-Ba(NO3)2溶液、稀硝酸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Na2SO4+Ba(NO3)2=BaSO4+2NaNO3CO32-稀盐酸、澄清石灰水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a2CO3+2HCl=2NaCl+H2O+CO2;CO2+Ca(OH)2=CaCO3+H2O。Cl-AgNO3溶液、稀硝酸产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NaCl+AgNO3=AgCl+NaNO3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 符号:n;单
5、位:mol 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物质的量摩尔 1mol物质含有6.021023个粒子。 6.021023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 符号:NA 单位:mol (1)定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单位:g/mol或/mol. 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摩尔质量 (3)规律 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离子的式量。 (4)计算关系式:M=m/n M=maNA ma代表一个原子或分子或离子的实际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1)1mol不
6、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相同,但由于粒子大小不同, 所以占的体积也不同。 (2)1mol不同的气态物质,所含分子数相同,但在同温同压下分子间平均距离相同,所以所占的体积相同。 (3)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 单位:L/mol 或m3/mol.计算公式:VmV/n. (4)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5)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与质量的关系:VmVM/m;与粒子数的关系:VmVNA/N.。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单位:mol/L.
7、(2)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基本公式:cBnB/V; 与溶质质量的关系:m=McV; 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c=(密度的单位是:g/L); 或c=(密度的单位是g/cm3); 关于稀释的计算:m前m后 即c前V前c后V后。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振荡 定容摇匀装瓶 误差分析:CB= 由m、V决定实验误差(二)专题盘点【重难点聚集】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涵义:混合物的分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各种物质一一分开成为纯净物,并要求恢复物质的原来状态;
8、物质的提纯则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杂质,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二者要求不同,这也是两种题型在解题中的区别。在用化学进行分离与提纯时,所选用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提纯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试剂与杂质反应的生成物要易于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被提纯的物质要复原,尽量不减少。所选用试剂应尽可能易得到。即符合“多得”、“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加入“适量”的试剂除去杂质是很难的。要彻底除去杂质,所选择的试剂必须过量。所以由所选择试剂过量而引入的新杂质也必须除去。对于分离与提纯的全过程,要求做到选择试剂合理,加入顺序正确,操作步骤简便,除去杂质彻底,并且尽可能地将
9、杂质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2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1)过滤法;2)蒸发法;(3)蒸馏法;(4)萃取和分液法。 二物质的检验1物质的检验分为物质的鉴别、鉴定和推断三种情况。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征,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分析,将它们区分开来。物质的鉴定是指对未知物进行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进而确定它是什么物质。物质的推断是对已知的实验步骤以及现象进行分析,根据物质性质确定所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都要根据物质的特殊性质,选用适当的方法和试剂,准确地观察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推断,这是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2只用一种试剂或不用外加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用一种
10、试剂鉴别多种物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试剂的选择。一般当几种物质的溶液酸、碱性有区别时,可选用指示剂或试纸进行鉴别;如果几种物质的水溶性、密度以及对水的反应情况有区别,可选用水作试剂进行鉴别;如果几种物质需要通过对阳离子的检验加以区分,一般可选用氢氧化钠或氨水为试剂,根据相应碱的溶解性及颜色进行区分;如果几种物质需要对阴离子的检验加以区分,一般可选用盐酸或稀硫酸作试剂,根据生成沉淀、气体的不同进行区分;如果几种物质必须对阴阳离子进行综合分析才能鉴别,一般选用某些盐作试剂。另外掌握一些具有重要反应特征的试剂如氯化钡溶液、溴水硝酸银溶液等的反应情况,对解答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是有帮助的。不用任何外加试
11、剂鉴别多种物质,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分析比较物质的外观特征(如颜色、物态、水溶性、气味等),确定出其中的某一种,然后用这种物质作为试剂对其它物质进行鉴别。如果外观特征无明显区别,可用方法二,用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根据反应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推断。在用化学方法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注意排除杂质的干扰。如检验硫酸根离子时,为了排除碳酸根、银离子等其它离子的干扰,应先在溶液中加盐酸使其酸化,然后再加氯化钡溶液。三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学习方法】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大多数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实验有助于我们对化
12、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同时高考中对实验的考查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实验的学习。学习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方法;(2)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2正确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注意它与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通过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练习,可以加深对物质的量等概念的理解。4通过对配制溶液过程中操作细节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判断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变化情况。【解题方法技巧】1解答混合物分离提纯的试题,一般先弄清实验目的,再分析所依据的实验原理,由
13、此选择适宜的试剂、分离方法,并回答相关的问题。2熟练、准确地掌握有关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是解决物质检验有关问题的关键。3在解答有关“物质的量”方面的问题时,要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相关的换算。(三)拓展创新来源:Z+xx+k.Com题型一、实验安全常识【例题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不能对准别人 B、稀释浓硫酸时,可向盛浓硫酸的烧杯中小心加水C、称NaOH固体的质量时,把NaOH固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D、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加上药品解析: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任何人。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
14、边倒边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称NaOH固体的质量时,要将NaOH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答案:D 题型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例题2】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C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D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g E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分析试题,比较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技能,可知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g,而不能称准到0.01g。对于无腐蚀性和不易潮解的固体药品应放在白纸上称量,而不能将
15、它们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托盘天平在使用时要放平、调零,左“物”右“码”等。答案 :CD【例题3】下列关于蒸发皿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直接加热蒸发皿底部B蒸发液体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不断搅动蒸发皿里的液体C将热的蒸发皿用手拿离火焰,放在实验台上D将灼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冷水中冲洗。解析:蒸发皿是瓷质的受热容器,可以直接加热,故A项正确;蒸发时边加边搅动液体,是为了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B项也正确;热的蒸发皿不能用手拿,需用坩埚钳加持,且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容易烫坏实验台,故C需是错误的;灼热的蒸发皿骤冷易炸裂,故D项也错误。答案:A、B【例题4】某化工厂
16、排放的污水中含有Zn2+ 、 Hg2+ 、 Fe2+ 、 Ag+等四种离子。某学生利用实验室可以提供的药品和仪器,综合考虑有关因素(如反应速率、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设计从该污水中回收金属银的方案为:实验室可以提供的药品:锌粉、铜粉、铁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提供的仪器:试管、烧杯、导管、铁架台(包括铁夹、铁圈、石棉网等)、酒精灯、U形管、启普发生器等。试填写下列空白:(1)第、步操作中需要的药品为: ; 。(2)第步操作的仪器必须连接 装置,理由是 。(3)第步操作必须的玻璃仪器为 ,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第步操作开始时应该 ,结束时应该 。
17、实验过程中对多余氢气的处理方法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混合物的分离除杂质知识,对于汞的易挥发而引起的环境污染,要充分注意。银是不活泼的金属,可以用活泼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汞也不活泼,因此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汞,虽然汞易挥发,但汞蒸汽有毒。所以在加热回收时必须加一个冷凝装置。因为加热时银将变成氧化银,所以需要用氢气还原。答案:铁粉;稀盐酸或稀硫酸。冷却回收;回收金属汞,防止汞蒸气污染环境。试管、导管、酒精灯;棕褐色固体变为银白色,试管口有水滴;H2+Ag2O2Ag+H2O。先通H2,待H2充满试管后,再加热;先停止加热,继续通H2,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点燃。【例题5】为了测定工业纯碱中
18、Na2CO3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某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准确称取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设为m1)。来源:学科网ZXXK准确称取一定的纯碱(设为m0),并放入烧瓶中。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稀硫酸,待不再生成气体后,称干燥管的总质量(设为m2),该学生推出的计算公式为: 试回答:m2m1表示什么?如果不记称量误差,该生的实验结果有无明显误差?如有,是偏大还是偏小?请简要说明根据并提出补救措施。解析:用一定量的纯碱跟酸反应,测量生成的CO2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最后求得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这种途径是可行的。但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却忽略了两个重要的细节:一是CO2 未经干燥,
19、所以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包括了水蒸气的质量;二是碳酸钠虽已反应完全,但烧瓶里的CO2 并没有全部排出。因此,实验结果肯定误差较大。m2m1 是干燥管增加的质量,理应是CO2 的质量,但实际是CO2 和水蒸气的质量之和。水蒸气是不多的,所以导致误差偏大的因素不大。但反应后滞留在烧瓶里(严格说还有导管里的)CO2 并未被碱石灰吸收,因而导致结果偏小的因素是相当大的。补救措施是 :CO2 被碱石灰吸收前应增加干燥装置;烧瓶换成广口瓶,瓶口使用三孔塞。纯碱跟硫酸反应完全后,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空气(经 NaOH溶液洗气除去 CO2 )数分钟,可避免上述误差。答案:见解析。来源:Z#xx#k.Com【例题6
20、】有甲、乙、丙三种溶液,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入乙(过量),沉淀溶解并产生气体;最后加入丙,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甲、乙、丙三种溶液的组合是 ( )A甲:BaCl2、乙:H2SO4、丙:MgCl2 B甲:CaCl2、乙:HNO3、丙:AgNO3C甲:BaCl2、乙:HCl、丙:Na2SO4 D甲:CaCl2、乙:H2SO4、丙:ZnCl2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条件1四个选项均成立,因向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或CaCl2均生成BaCO3或CaCO3的白色沉淀;条件2,即可将A、D选项排除掉;条件3,B、C均成立,Ag+可与Cl-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SO4
21、2-可与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C均成立,Ag+可与Cl-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SO42-可与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答案:B C题型三、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例题7】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1mol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C1mol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 D1molNe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解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某些共价化合物),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离子化合物),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稀有气体),所以A的说法是错误的;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B的叙述是
22、正确的;根据规定“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C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的这种说法时错误的;Ne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1molNe含有10mol电子即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6.021023=6.021024,所以D的叙述是正确的。答案:AC。点评:学习化学概念时,一定要把与概念相关的文字读细、读懂,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去理解,打好学习基础。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一定用化学式表明粒子的种类,不能用中文名称。分子是由一定数目的原子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1个分子是由一定数目的原子构成的;从“堆量”角度看,1mol分子是由一定物质的量的原子构成
23、的。【题例8】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0.012kg12C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lmol D.1mol NH3所含原子数约是2.4081024解析:科学上以0.012kg12C所含原子数作为1mol的基准,即0.012kg12C所含的原子个数即为阿加德罗常数(NA),NA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1。故A错,B、C正确。1molNH3分子中含有1molN原子和3molH原子,共4mol原子,4mol原子的原子个数约是46.02l023=2.4081024,故D正确。答案:
24、A。点评:阿伏加德罗常数定义为0.012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这是一个定义值、准确值。而6.021023只是它的近似值。来源:学。科。网Z。X。X。K【例题9】化学研究过程中有人提出“相对密度”这一说法:在同温同压下,气体A对气体B的相对密度一定等于气体A的摩尔质量与气体B的摩尔质量的比值。已知在150时,(NH4)2CO3分解的方程式为:(NH4)2CO3 2NH3+H2O+CO2若完全分解,产生的气态混合物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A96倍 B48倍 C12倍 D10倍解析:(1)在分解温度时,生成物H2O为气态。(2)若A、B均为气体,它们在相同条件下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摩
25、尔质量之比(即相对分子质量之比)。(3)该气态混合物为NH3、CO2和H2O的混合物。应先求出它的平均分子量,平均分子量等于各组分的分子量与其摩尔分数乘积之和。即:,所以混合气体与氢气的密度比为: 。答案:C 【例题10】1774年,英国科学家Franklin在皇家学会上宣读论文时提到:“把4.9cm3油脂放到水面上,立即使水面平静下来,并令人吃惊的蔓延开去,使2.0103m2水面看起来象玻璃那样光滑”。(1)已知油脂在水面上为单分子层,假设油脂的摩尔质量为M,每个油脂分子的横截面积为A cm2,取该油脂m g,配成体积为Vm mL的苯溶液,将该溶液滴加到表面积为S cm2的水中,若每滴溶液的
26、体积为Vd mL,当滴入第d滴油脂苯溶液时,油脂的苯溶液恰好在水面上不再扩散,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表达式为NA=_。(2)水面上铺一层油(常用十六醇、十八醇,只有单分子厚),在缺水地区的实际意义是_。解析:根据题意,每个油脂分子的横截面积为A cm2,水的表面积为S cm2,可知油脂分子的个数为N=S/A;滴入第d滴油脂苯溶液时,油脂的苯溶液恰好在水面上不再扩散,故扩散的油脂的苯溶液的总体积为V=Vd(d-1),又因将质量为m g的油脂配制成体积为Vm mL的苯溶液,所以V mL该油脂的苯溶液的质量为mVd(d-1)/Vm;所以S/A=mVd(d-1)NA/MVm,故NA= VmS M/ m
27、 A Vd(d-1)答案:(1)NA= VmS M/ m A Vd(d-1) (2)减少水分的蒸发【例题13】常温常压下,由 A、B 组成的混合气体Mr(A)Mr(B),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碳和氧两种元素。A 和 B 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若碳氧质量比总大于 38,则 A1 为_,B1 为_;若碳氧质量比总小于 38,则 A2 为_,B2 为_。若 B1 和 B2 常温混合后,碳氧质量比总小于 38时,B1、B2 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n(B1)n(B2)_。解析:碳氧形成的化合物有 CO2 和 CO。CO 中,m(C)m(O)=1216=34;CO2 中,m(C)m(O)=1232=38。若要使混
28、合气体中碳氧质量比总大于 38,只须在 CO2 中混入CO即可;若要使混合气体中碳氧质量比总小于38,只须在CO2中混入 O2 即可。可见,A1 为 CO2,B1 为 CO;A2 为 CO2,B2 为 O2。设符合条件的 B1、B2 混合气体中,B1、B2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和 y,由题意知:12x(16x32y)38,解得,xy21。答案:CO2CO CO2 O2n(B1)n(B2)21。 (四)直击高考(说明:以下是与本章有关的近三年的各地高考试题,略有改动或删减。)题型一、化学实验基础1【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
29、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解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要求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答案:C 2.【2007年广东A卷(理科基础)】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AH2SO4BHCl CNaOH DNaNO3解析;为防止CO32对SO42的检验的影响,还需要加入HCl看沉淀是否溶解。答案:B 3【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欲制备
30、10.7 g NH4Cl,理论上需NaCl_g。(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_。(4)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_。解析:(1)根据氯元素守恒知,理论山需m(NaCl)。(2)根据蒸发实验要求,除所给的仪器外还应该有蒸发皿。(3)从所给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应在3340之间,最好为35.(4)因NH4Cl和Na2SO4都易溶于水,且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通过重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产品。答案:(1) 11.7。 (2) 蒸发皿。 (3) 35 (33
31、 40 均可得分)。(4) 重结晶。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实验室常用仪器主要用途的了解;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4【2006年四川卷】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1)步骤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2)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步骤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4)步骤中
32、,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解析:灼烧固体时需用坩埚,而坩埚需要放在泥三角上;碘易溶在有机物中因此可以通过萃取来实现,由于碘易溶在苯中不能通过分液,而只能通过蒸馏。答案:(1)BDE (2)过滤 蒸馏 (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5【2006年江苏卷】(1)有下图所示A、B、C、D四种仪器: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人相应的空格内:烧杯;普通漏斗;圆底烧瓶;锥形瓶;分液漏斗 A_B_C_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 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g (3)指出下面3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A_,B
33、_,C_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常见仪器的识别。从形状看A、B、C分别为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锥形瓶。(2)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必须是左物右码。一旦颠倒了,那么物品的实际质量就应该是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即实际质量为:30g2.6g27.4g。(3)在使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插入试管中,防止污染试剂;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试管口要略低于滴管底,以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回试管而炸裂试管;除去CO中的CO2气体时,应该时进气口插入溶液中。答案: (1) (2) 砝码放在左盘,烧杯放在右盘(或砝码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 274来源:学&科&网(3) A滴管口伸人试管中 B试管口向上 C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
34、瓶来源:学+科+网Z+X+X+K6【2005全国理综I】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重复步骤和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请填空和回答问题:(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
35、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4)步骤的目的是 (5)步骤的目的是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法。解析:(1)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若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盘较重,也就是药品质量大于大于砝码质量。(2)通过称量实验开始和结束时U形管的质量,可以确定产生的CO2质量,在U形管接一个干燥管,可以防止空气中的CO2、水蒸气等进入U形管,使实验结果更准确。(3)因盐酸属于挥发性酸,生成的CO2中会混有HCl,它不能被浓硫酸除去,但可以被碱石灰吸收,也就是实验结束
36、后碱石灰的质量会偏大,测量的结果会偏高。(4)CO2的密度较大,生成的CO2可能会残留在锥形瓶中,鼓如空气可让生成的CO2全部导入U形管。(5)如果两次称量U形管的结果基本不变,说明锥形瓶中所有的CO2都被碱石灰吸收了。(6)由反应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可知m(Na2CO3)106(d-b)/44,所以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6(d-b)/44100%。(7)该实验的方法较多,比如可以称量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的稀HNO3使CO2全部放出后滴加足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净沉淀,称量后通过计算也能确定样品的纯度。其它方法只要原理正确,操作可行都是可以的。
37、答案:(1)样品重,砝码轻 (2)防止空气中的CO2、水蒸气等进入U形管中 (3)偏高 (4)把反应产生的CO2全部导入U形管中 (5)判断反应产生的CO2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形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6) 106(d-b)/44100% (7)答案略7【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_,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所
38、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其目的是_。(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ab_。(5)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_。(6)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_。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的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所给仪器可知,CO和H2都可以通过加热的CuO使黑色的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Cu这一现象来验证,只要考生再设计实验时注意到原混合气体中有CO2和H2O,实验前必须除去CO2和H2O不能同时验证即可。答案:(1)除去H2O气;除去CO2。(2)氧化铜(或
39、CuO);CuOH2H2OCu,CuOCOCO2Cu。(3)无水硫酸铜(CuSO4);验证水蒸气。(4) kjhicd(或dc)felm。(5)原混合气中的CO2已除去,与CuO反应后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原混合气中的H2O已除去,与CuO反应后气体能使白色的无水CuSO4变蓝。题型二、以物质的量为核心有关计算1【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摩尔质量g/mol B气体摩尔体积L/mol C溶解度g/100g D密度g/cm3解析:因固体、液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不同,其单位也不同。答案:C2【2007年高考理综宁夏卷】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
40、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和22.4LCl2含有的分子数都是NA个 B在0 ,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C14 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解析:由于没有指明条件,因此22.4LCl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 A错;因为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在0 ,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2NA个氢原子, B错;14gN2即0.5molN2含有的电子数应为0.5mol727mol,即含有7NA个电子, C 正确;NA个一氧化碳分子为1mol,它和0.5mol甲烷的质量比应为1mol28gmo
41、l-/0.5mol16gmol-=28g/8g=7:2, D错。答案:C3【2007年高考理综重庆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N2和O3混合气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OH和H2O所含电子数相等C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22.4 L 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16g CH4与18 g NH4 所含质子数相等解析:O3为三原子分子,所以N2和O3混合气体的原子数大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A错;等物质的量的OH和H2O所含电子数都为10mol,B正确; 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所以22.4 L O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也就是所含的分子数小于28 g CO所含的分子
42、数,C错;16g CH4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10mol质子,而18 g NH4 的质量也是1mol,但含有11mol质子,D错。答案:B4【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 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解析: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是由气体的分子数决定的,也就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的, A错,B正确;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1mol气体所占有的体积,只有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
43、所占的体积才约为为22.4 L, C错;由气体的状态方程PVnRT可知,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不一定不等, D错。答案:B 5【2006四川】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解析:由于体积相等,密度相等,所以质量相等。但二者的摩尔质量不等,所以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因此分子数也不相等。由PV=nRT知:气体的压强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pM=dRT;d代表密度),二者的压强不相等。所以只有答案D正确。答案:D6【2
44、006上海】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以下对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A有1个氧原子 B有2个氧原子 C有1个A原子 D有2个A原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阿附加德罗定律的yy。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二倍(等温等压),说明二者的体积比为2:1,由质量守恒定律知B知必含有一个氧原子。答案:A 7【2005全国】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molL1和b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Aab Ba2b C2ab Da5b 解析:Mg(NO3)2等
45、质量的CuO和Mg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0gmol-/80gmol-=1:2.根据反应关系式:CuOCu(NO3)2和MgO,可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由于溶液体积相等,所以浓度之比也为1:2,即2ab。答案: C8【05全国卷】在273 K和101 kPa的条件下,将2.00 g氦气、1.40 g氮气和1.60 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A 6.72 L B 7.84 L C10.08 L D13.44 L解析: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He)n(N2)n(O2)=。在标准状况下(273 K、101 kPa)的体积为:0.6mol22.4Lmol-=13.44L。答案:D- 1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