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780.50KB ,
资源ID:281434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14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1、2015-2016学年度(上)高一化学半期模拟试题二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第卷 选择题(共4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个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汽油易燃液体B、腐蚀品C、遇湿易燃物品D、氧化剂2丙酮是一种有机溶剂,可与水以任意体积比互溶,密度小于,沸点约,分离水和丙酮使最合适的仪器(或装置)是(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之间B用平行光照射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C把饱和溶液滴入到溶液中,以制取胶体D肾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

2、行治疗4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晶体、B液态的醋酸、酒精C铜、二氧化硫D熔融的、硫酸溶液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进行蒸发操作时,应加热至混合物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B进行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进行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6下列实验操作或数据合理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B用托盘填平称取固体C分别含有、和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D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可溶物的操作步骤:

3、溶解过滤蒸馏7下列物质转化关系中,必须加入适当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BCD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交叉分类法和树桩分类法是化学上仅有的两种分类方法B化合物中某元素处于最高价只能被还原C在电流作用下在水中电离重复和D偏二甲肼(分子式:)是一种有机高能燃料,它的摩尔质量为9关于与气体,下列比值一定为的是( )A若两种气体所占体积相同,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B若两种气体原子数相同,两种气体的质子数之比C若温度及压强相同,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D若两种气体的质量相同,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10在给定条件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粒子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B与反应生成的溶液:、C的溶液:、D溶液中:、

4、11能用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溶液滴入稀硝酸中B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C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溶液中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与浓溶液混合:B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沉淀:C利用醋酸溶解含碳酸钙的水垢:D溶液中滴加溶液:13用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全部制成胶体,其中氢氧化铁胶粒为个B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一定含有个氧原子C在反应中,每生成氧气,则转移个电子D含个的溶解于水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离子方程式:,由此可知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 )ABCD15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能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A在反应中被氧化B是还原产物C若反应过程中转移,则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D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16已知、和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顺序为,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ABCD17在含有、各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粉,充分搅拌后铁溶解,溶液中不存在离子,同时折出,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B溶液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的最先与反应D可还原18向的溶液中插入一块铁片,反应片刻后取出铁片,经洗涤、烘干、称其质量比原来增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A则此过程中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是B析出铜物质的量是C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D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的浓度:1

6、9把含有和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BCD20一定量的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成分反应:浓。向反应后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含的溶液,恰好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中B沉淀的物质的量等于C标况下,生成的体积为D原浓硫酸中的物质的量第卷 选择题(共60分)21(9分)现有下列两组物质:、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铁胶体、硫酸铁溶液。(1)请你从组成的元素、物质的性质等多个角度用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从每组中选出一种不同类的物质,并指出其分类标

7、准,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组别分类标准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第组第组(2)将第组中某物质的溶液逐滴滴入分别盛有第组物质的4支试管中,观察到只有一只试管中有明显的现象,这种现象是_。写出此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该反应_(“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22(14分)(1)完成并配平下列方程式(在横线上填写化学计量数,在方框内填写化学式):_(2)用一种试剂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写出所用试剂及离子方程式。除杂试剂:_,离子方程式_。(3)鉴别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溶液。可选用鉴别的试剂有(填编号)_。A盐酸B碳酸钠溶液C澄清石灰水D氨水依次写出鉴别中有明显想象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3(7分)(1)溶于

8、水能电离出_和、_个。(2)_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域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3)标准状况下,密度为的与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_,该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_。24(10分)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硫酸化学纯()品名:硫酸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质量分数:(1)配制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以及为_。(2)可选用的仪器有:量筒量筒烧杯托盘天平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配制过程中需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_。ABCD(3)对所配制的稀硫酸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大于,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操作可能引起该误差的原因是_。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

9、,仰视刻度线取浓硫酸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C将稀释后的稀硫酸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紧接着就进行以后的实验操作D转移溶液后,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E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进行定容F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4)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应_;加蒸馏水到刻度约处应_;俯视观察到液面刚好到达刻度线,应_;移液时不慎将少量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应_。25(12分)在浓度为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阳离子 阴离子 (已知:,)现取该溶液记性如下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向该溶液中加入足

10、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标况)将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固体质量为向的滤液中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混合液过滤后如何洗涤沉淀?_。(2)澄清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3)通过实验、和必要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阴离子(4)判断是否存在?_;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_。26(8分)实验室用与密度为,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反应制取氯气,反应方程为:(1)用双桥线法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直接在上述方程式中表示);(2)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被氧化的的物质的量是_;(3)_;(4)取上述盐酸与充分反应,生成标况下的的体积_。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