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三年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同步练习一、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1、上午8时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是( )时,晚上8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时。2、15时是下午( )时;21时是晚上( )时。3、济南开往北京 火车,早上8时45分开车,当天14时50分到达。路上用的时间是( )。4、数学课外小组16: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15分结束,结束时间是下午( )时( )分。5、小红每天早上7时20分到校,11时40分放学回家,她上午在校时间是( )。二、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1、晚上9时就是22时。( )2、9:0019:00经过9个小时。( )3、24时就是24个小时。( )4、20时10分
2、就是晚上8时10分。( )三、我会用普通计时法表示。11时( )17时30分( )四、亲自练一练,动笔填一填。五、应用题。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从上午8:00
3、一直干到下午1:00。每小时加工70个,还剩下120个没完成,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2、一列火车19时从甲站开出,第二天18时到达乙站,路上行了多少小时?已知火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甲、乙两站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
4、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张师傅加工100个机器零件,加工了2小时35分正好加工完,一看表正好是16:00,请问张师傅是什么时间开始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