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说阅读(二)一、(太原市2019庙高三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连枷注李锐天很冷,心也很冷。炉子早灭了,屋里一股浓浓的膻腥气。学校原在村庙里,后来庙塌了,村里没钱盖新房子,就把羊圈用的通房隔出两间来做教室。青石涧小学成了羊圈小学。尽管已看见可怜的结局,王光荣还是拍拍手,笑着说:“同学们,下午劳动课还打豆子,都有谁把连枷带来了?”没人应声。“都有谁把连枷带来了?”还是没人应声。他把眼睛转到刘开放身上。刘开放低下头,搓着两只乌黑的手,说:“王老师,我爸叫我甭来学校劳动,我爸说,功课都考不及格,再来就拧断我胳膊”王光荣很寒心。他心想:我真是名誉扫地呀。可他脸上却放出爽朗的
2、笑容:“哈哈,行呀!那就算了吧。我还说给同学们上最后一课,那就不用啦。反正联校张校长来考过试了,反正咱们一到四年级没一个及格的,反正咱们青石涧羊圈小学过了今天就正式解散了,我这个民办教师就下岗啦,最后一课不上就不上吧!我往后再想种黑豆,就回家种去啦。同学们,放学吧!”说着,他一阵一阵心酸,就使劲拍手,使劲喊:“行啦行啦,放学吧!放学吧!”一到四年级一共十五个学生,大家纷纷背上书包站起来。然后,纷纷仰起脸规规矩矩喊:“老师再见!”王光荣说了两声再见,忽然觉得眼泪要下来了,赶紧转身擦黑板,其实上面一个字也没有。等他转身时,空荡荡的教室只剩一个学生。他问:“馍妮儿,你为啥还不走?没见同学们都放学了?
3、”馍妮儿从座位底下抽出一把连枷来,说:“老师,我带连枷了,我想和你打豆子,上最后一课。”他眼泪一下子哗哗地流出来。看见老师哭,馍妮儿也哭,说:“老师,你别哭,他们都走了,他们都没良心!我不走,我跟你打豆子”王光荣很不好意思地抹干眼泪,说:“馍妮儿,不是同学们没良心,是老师没良心,尽让你们打豆子了,没教好你们,一个及格的也没有”这么说着,他眼泪又下来了。师生二人在教室里哭了一阵,鼻子里都是呛人的膻腥味儿。馍妮儿固执地拿起连枷,说:“老师,打豆子吧。”于是,二人来到羊圈前的空场上。馍妮儿把场上新鲜的羊粪蛋扫干净,王光荣从教室后面把晒干的黑豆秧抱出摊在平地上。然后,两人就挥起连枷劈劈啪啪地敲打,紧闭
4、的豆荚爆裂开来,豆子像黑珠子一样蹦来蹦去。他边打边问:“馍妮儿,你知道老师为啥种黑豆吗?”馍妮儿挥着连枷不抬头:“知道。城里人现在要吃绿色食品,黑豆营养高,能卖高价,卖了高价老师就能多挣钱。”他木然地笑笑。这个问题他给学生讲过无数次了。乱流河乡联合学校每月只给自己八十块工资,另外六十块村里补。村里穷,常年拖欠那应补的六十块。乡政府给了政策:工资不够,老师可以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一番斟酌之后,他决定开荒种黑豆。事实证明,这决定是英明的,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准确预判了价格前景。第一年,他的黑豆就卖了好价钱。第二年他决定增加投资,扩大种植规模。扩大之后产生两个结果,一是给学生和自己增加了劳动课时,二是学
5、生成绩普遍下降,乃至联校统考他的学生没一个及格。最终导致学校被解散,自己被解雇。翻来覆去敲打一阵之后,他们把打过的豆秧抖一抖抱到一边,再把落地上的豆子和豆荚扫成一堆,把豆荚和豆梗簸干净,很快装满半袋子。看着收获的果实,他来了兴致,替学生抹抹额上的汗珠,说:“馍妮儿,我教你背首古诗吧,课本上没有的。”“啥古诗?”“写连枷的。”“老师,干活儿的农具也能写诗?”“能写。馍妮儿,你听: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老师,这都说的是啥呀?”“新做成的场院镜一样平,家家都趁霜后的晴天打稻子。一边劳动一边又笑又唱,天边响起打雷声,大家就用连枷赶紧打,直到天亮。可惜,题目
6、我忘了,作者好像是宋朝一个姓范的人”说到这儿,他愧疚地笑起来,“咳,馍妮儿,老师到底是个半吊子,到底是个民办教师,啥都记不住。”馍妮儿笑笑,说:“老师,他胡说。”“谁胡说?”“就是你说的这个姓范的。”“咋胡说啦?”她又笑笑:“老师,我跟我爸打过一宿连枷,胳膊都肿了,把人累死!我就没唱歌儿!”王光荣笑着收起连枷,说:“馍妮儿,咱们今天就下课吧,我可不想把你的胳膊累肿喽!”老师笑,学生也笑,刚才的不愉快忘得干干净净。吕梁山干冷的暮色又透彻,又凝重,清晰地勾勒出西山高耸的山顶。(有删改)注连枷:一种农具,用来拍打谷物。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简要
7、叙写天气、人物心情、教室环境,突出青石涧小学的破落,渲染了黯淡、阴郁的氛围,为下文情节展开做铺垫。B小说反复使用“反正”“使劲”等词语,写出王光荣面临学校被解散和自己被解雇的际遇时心寒、不舍、无奈、痛苦等复杂微妙的感情。C馍妮儿对老师教背的古诗直言不讳的质疑,显示了现实的苦涩与诗人笔下的美丽的巨大反差,增强了小说的张力,深化了小说的主题。D小说最后一段写吕梁山的暮色、山顶,暗示主人公在陷入艰难的境地之后,又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给文章增添了一些暖色。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内容,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最后一段写吕梁山“干冷的暮色”“透彻”“凝重”,投射出冷峻、沉重的色调,与全文氛围相合。故D
8、项,小说最后一段“暗示主人公又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给文章增添了一些暖色”这一解读不当。答案:D2小说中的王光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要从作品对人物的叙述、事件的描写等方面概括。就本题来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要聚焦王光荣这个人物形象,看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对待自己的处境,并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分析概括出他的形象特点。虽然他的工作(被解雇前)待遇微薄,但他仍然坚守岗位,这体现了他的坚忍;当他得知被解雇后,虽然内心伤心,表面上仍然笑着接受,这体现了他隐忍平和的性格特点;他靠种植黑豆补贴工资,增加了学生的劳动课时而耽误了学
9、习,结果考试时没有一个及格,这既体现了他的市场意识,同时也表现出其自私的一面;学生没有带连枷他不指责,他对学生考试不及格的现状自责、无奈,这体现出他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质朴善良。据此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即可。答案:坚忍平和:作为乡村民办教师,待遇微薄,他仍坚守岗位;面临被解雇的遭遇,他以平和的心态淡然接受。善良朴实:作为乡村民办教师,他爱护学生;学生成绩不好,他内心充满自责,不推卸自己的责任。有私心,不乏市场意识:他在政策许可下开荒种豆,让学生劳动帮他打豆,以此多赚钱,贴补工资收入的不足。3小说标题改为“最后一课”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
10、读的能力。本题其实是探究哪个题目更好,考查对故事情节、主题、人物形象等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题目好不好,要看它对故事的叙述、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揭示有没有作用。所以此题可以从故事情节、主题揭示、形象刻画等角度回答。如认为原标题好,从故事情节上分析,“连枷”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媒介物;从主题揭示上分析,“连枷”象征着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揭示了农村经济落后导致乡村教育陷入困境的严峻现实;从形象刻画上分析,通过写王光荣让学生带连枷劳动,表明他生存的困境,但他教馍妮儿背连枷诗,也透露出他对乡村教学的留恋及未能尽职的愧悔。当然,如果认为“最后一课”更好,也可从故事情节、主题揭示、人物形象刻画上分析。此题具有开
11、放性,只要角度得当,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一)以“连枷”为题好。理由:标明叙事线索:“连枷”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媒介物,民办教师王光荣经常让学生在上课期间帮他用连枷打豆子,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学校被解散,自己被解雇。暗示主题意蕴:“连枷”象征着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揭示了农村经济落后导致乡村教育陷入困境的严峻现实。揭示人物处境与情感:王光荣让学生带连枷来校劳动(帮他干私活),表明他生存的困境;王光荣“最后一课”教馍妮儿背连枷诗,也透露出他对乡村教学的留恋与未能尽职的愧悔。(示例二)以“最后一课”为题好。理由:统摄情节主干:小说围绕着民办教师王光荣的“最后一课”这一事件展开情节。揭示小说主题:“
12、最后一课”勾画了吕梁山区乡村教育的落后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发展面临严峻问题的思考。揭示人物处境:“最后一课”是在青石涧小学被解散、民办教师王光荣被解雇的背景下进行的,表现了王光荣生活中两难的困境。二、(20182019学年度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抽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流泪的故事胡平我的妻子爱珍是在冬天去世的,她患有白血病,只在医院里挨过了短短的三个星期。我接她回家过了最后一个元旦,她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指给我看放证券和身份证的地方,还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后来她把手袋拿在手里,要和女儿分手了,一岁半的雯雯吃惊地抬起头望着母亲问:“妈妈,你要到哪去?”“我的心肝,我的宝贝。”爱珍跪
13、在地上,把女儿拢住,“再跟妈妈亲亲,妈妈要出国。”她们母女俩脸贴着脸,爱珍的脸颊上留下两行泪水。一坐进出租车里,妻子便号啕大哭起来,我一面吩咐司机开车,一面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嘴里喊着她的名字,等待她从绝望中清醒过来。妻子辞别人世二十多天后,从“海外”寄来了她的第一封信,信封上贴着邮票,不加邮戳,只有背面注有日期,我按照这个日期把信拆开念给我们的雯雯听:“心爱的宝贝儿,我的小雯雯,你想妈妈了吗?妈妈也想雯雯,每天都想,妈妈是在国外给雯雯写的信,还要过好长时间才能回家。我不在的时候,雯雯听爸爸的话了吗?”最后一句是:“妈妈抱雯雯。”这些信整整齐齐地包在一方弥漫着爱珍常用的栀子花香水气息的手帕里,
14、共有十七封,每隔几个星期我们就可以“收到”其中的一封。信里爱珍交代我们按季节换衣服,根据需要补充营养等。读着它们,我的眼眶总是一阵阵地发潮。当孩子想妈妈想得厉害时,爱珍的温柔话语和口吻往往能使雯雯安安静静地坐上半个小时。逐渐地,我和孩子一样产生了幻觉,感到妻子果真是远在国外,并且习惯了等候她的来信。第九封信,爱珍劝我考虑为雯雯找一个新妈妈,一个能够代替她的人。“你再结一次婚,我也还是你的妻子。”她写道。一年之后,有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雅丽,她离过婚,气质和相貌上都与爱珍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她从未生育,而且对孩子毫无经验。我喜欢她的天真活泼,唯有这种性格能够冲淡一直笼罩在我心头的阴影。我和
15、她谈了雯雯的情况,还有她母亲的遗愿。“我想试试看。”雅丽轻松地回答,“你领我去见见她,看她是不是喜欢我。”我却深怀疑虑,斟酌再三。四月底,我给雯雯念了她妈妈写来的最后一封信,拿出这封信的时间与上一封信相隔了六个月之久。亲爱的小乖乖: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妈妈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就要回国了,我又可以见到你爸爸和我的宝贝儿了!你高兴吗?这么长时间了,雯雯都快让妈妈认不出来了吧?你还能认出妈妈吗?我注意着雯雯的表情,使我忐忑不安的是,她仍然在一心一意地为狗熊洗澡,仿佛什么也没有听到。我欲言又止,忽然想起雯雯已经三岁了,她渐渐地懂事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到处弥漫着栀子花的芬芳,我陪着雅丽来到家里。雯雯呆呆
16、地盯着雅丽,尚在犹豫。谢天谢地,雅丽放下皮箱,迅速走到床边,拢住雯雯:“好孩子,不认识我了?”雯雯脸上的表情由惊愕转向恐惧,我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幕。接着发生了一件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事。孩子丢下画报,放声大哭起来,哭得满面通红,她用小手拼命地捶打着雅丽的肩膀,终于喊出声来:“你为什么那么久才回来呀!”雅丽把她抱在怀里,孩子的胳膊紧紧揽住她的脖子,全身几乎痉挛。雅丽看了看我,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宝贝儿”她亲着孩子的脸颊说,“妈妈再也不走了。”这一切都是孩子的母亲一年前挣扎在病床上为我们安排的。(摘编自语文世界)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爱珍的信包在一方弥漫着
17、她常用的栀子花香水气息的手帕里,为后文安排雅丽在有栀子花香的季节首次见雯雯做好了铺垫,促使雯雯对雅丽产生亲近感。B在“我”为雯雯读最后一封信时,雯雯仍在一心一意地为狗熊洗澡,仿佛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在雯雯心中对妈妈的情感已淡化。C雅丽抱住雯雯时,“孩子的胳膊紧紧揽住她的脖子,全身几乎痉挛”,细腻地表现出孩子对妈妈的思念和担心妈妈再次离开的恐惧。D出色的小说往往以小见大,病中的妻子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细腻地为女儿与丈夫安排好了美好的未来,表现出母爱的温暖与伟大。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内容、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雯雯对妈妈的来信无动于衷并不能说明她对母亲的感情逐渐淡化,从后文雯雯见到雅丽后“
18、放声大哭起来,哭得满面通红”“孩子的胳膊紧紧揽住她的脖子,全身几乎痉挛”等细节可以看出,雯雯对妈妈的感情深厚,并未淡化。答案:B5小说在刻画爱珍的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题干要求“突出了她的哪些特点”,可知在答题时要着眼于在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如爱珍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决定离家时,“收拾屋子,整理衣物”“还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并用平和的语气和女儿道别,可见其坚强和理性。如爱珍从患病到离世只有三周的时间,却能在三周内利用十几封信安排好父女俩的生活,可见她心思细腻。她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不让女儿受到伤害,可见她对女儿的关爱和母爱的
19、伟大。答案:坚强、理性。自己身患绝症,知道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回到家中,依旧能够努力控制住情绪收拾物品、交代事情,并像往日一样和女儿道别。心思细腻。在短短的三个星期之内,她井井有条地安排了一年多内父女的生活并设计了一个最不让女儿心灵受到伤害的近乎完美的计划。充满母爱。为了女儿不因母亲早逝而痛苦,也为女儿能拥有正常和谐的家庭,她宁可选择让女儿忘记自己。(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6小说标题是“流泪的故事”,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若为“妻子的心”更好,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请结合全文简述。(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标题意蕴的能力。判断哪一个标题更合适,即探究小说标题的好处。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
20、题等角度入手。如答以“妻子的心”为标题更合适,则从情节上看,小说的主要情节皆是由妻子写的十几封信来推动;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小说中的爱珍坚强、理性,心思细腻,充满母爱,是小说主要表现的人物;从主题上看,小说歌颂了母爱的伟大,用“妻子的心”作标题更契合主题。如答以“流泪的故事”为标题更合适,则从内容上看,小说多处描写人物的流泪,同时也感动读者,让读者流泪,以“流泪的故事”为标题更切题;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小说主要通过写丈夫和女儿的流泪来侧面表现妻子的无私母爱;从主题上看,小说讲述的是一家人相互关爱的故事,“妻子的心”只是整个事件的一部分,以“流泪的故事”为题,更能凸显小说的主题。答案:(示例
21、一)标题为“妻子的心”更为合适。从小说的情节看,小说情节的展开皆由妻子的精心安排推动,以“妻子的心”为题更能与之贴合;从人物塑造上看,以“妻子的心”为题更能表现妻子对一家人深沉的爱,突出人物的形象。从小说主题上看,小说歌颂了母爱的坚强与伟大,以“妻子的心”为题更契合主题。(示例二)标题为“流泪的故事”更为合适。从小说内容上看,小说中的人物都有“流泪”的情绪状态,同时故事也让读者感动流泪:从人物塑造上看,通过描写丈夫与女儿因爱珍的“来信”而流泪,感到温暖,侧面表现了妻子无私的母爱。从小说主题上看,以“流泪的故事”为题更能歌颂家人间的互相关爱。(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三、(安徽省重点中学盟校20
22、19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最后的较量温桐警官刘勇追赶了歹徒一个整夜,没想到最后和对手狭路相逢竟然是在林子中的这一片空地上。山高林密,在追击过程中刘勇一马当先,早已与其他警员失去了联系,因此当他与歹徒撞个正着之后,只能是双方单枪匹马地对峙。正值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淡淡的雾气,间隔不足二十米之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刘勇抢先对天鸣枪示警,警告对方“站住”。而随着这一枪打过,刘勇立即明白,枪里已经没有子弹了。随着刘勇的这一声断喝,这个犯罪团伙头子立马像一个断了电的机器人一样凝固在了那里。但是,他却没有扔下手中的枪,而是僵直地转过身来,慢慢地举起了
23、手中的枪,对准了刘勇,一边举枪,一边哈哈笑道:“不愧是神枪手,厉害!可惜你的枪中已经没有子弹了,哈哈!”刘勇丝毫不动声色,指向对方手枪枪口的手没有一丝颤动。就凭手中这支手枪,他可以在最大射程50米内的任何一点上,抬手间击落轻盈掠过的任何一只飞鸟。不仅公安系统,就连罪犯们内部,都公认他是神枪手,称他“枪神”。与他遭遇,是没有人敢对射的。可是此刻,对面的悍匪却趁着刘勇枪中没了子弹,公然开始挑衅了。能让他得逞吗?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刘勇沉声说:“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就较量较量枪的准头!”“嘿嘿嘿我可不会上当!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向天空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的第
24、七次开枪,那就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上啦”歹徒虽然满脸狰狞,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都逃不过刘勇敏锐的眼光。刘勇干脆地开口:“是吗?那好,我来数一二三,一起开枪。”他的声音透着轻松和镇定,他的右臂仍然笔直而有力地高举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眼坚定地指向对方。歹徒身子本能地向后一倾,说:“胡说!别蒙人,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当场击毙!”刘勇的脸庞渗透着自信的光彩,他毫不废话,一字一顿清晰地说。人们都知道,因为百发百中,刘勇追捕逃犯时一般只射击对方的手腕、腿或其他并不致命的部位。现在他明白地宣布当场击毙
25、,分明是只剩了最后一颗子弹的缘故。话音才落,刘勇感觉歹徒全身明显地打了一个激灵。歹徒紧盯着刘勇,缓缓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用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浆的手枪。刘勇那一双黑洞洞的眼睛直盯着他,似乎要将他吞没下去一般,歹徒几乎不敢与之对视。歹徒岂能知道,刘勇此时已把全身的力量都灌注在自己的那双眼睛上。当公安狙击手,平时训练要“准”,实战则要“快”,这是一条铁律,必须出枪快、发射快。对射时,聚精会神、枪人合一。刘勇直视前方的眼中,此时除了持枪对立的歹徒,分明幻化出了当年军营服役时的实战情景:那次在云南边陲的缉毒伏击战。他才当兵不久,刚刚甩手射中溪边一名歹徒的小腿,稍有迟疑,比山路上另一逃犯开枪晚了一瞬,对
26、方枪声已响,一位老战士猛地扑倒在他的肩头,为掩护他而中弹负伤“二!”洪亮、坚定而自信的嗓音穿透了树林,惊起了几只早醒的小鸟。孤独的警察与孤独的逃犯已经共同被逼到了角落里。此时的刘勇,可再不想重演上一次的实战经历。他记得住歹徒开枪的次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但自己却没了子弹。眼前的局面分明就是一次轮盘赌在短暂的时光空隙里,刘勇已经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咦,那是什么,是汗珠,是一滴汗珠正清晰地从对方的额头滑落下来。“三!”刘勇发出了一声斩钉截铁的大喝,声震天地。一刹那,早晨的第一束阳光突然穿破云层。照亮了林间的空地。“叭”枪声清脆地响起,山谷震荡。歹徒扑通一声向前栽倒子弹一声
27、呼啸从刘勇的头顶飞过面对着迎面刺来的阳光,歹徒扣动扳机时,子弹打飞了。刘勇扔枪,迅速跃向对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歹徒竟没有任何反应。当翻过来歹徒那沾着绿草露水的脸时,刘勇才发现,歹徒早已没了呼吸。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严重供血不足,体内应激激素分泌过多,早已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撕裂了最后一丝的生命力。(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眼前的局面分明就是一次轮盘赌”的意思是面对被追击而没有退路的悍匪,警官刘勇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赌赢,一切只能听天由命。B小说细节描写十分生动,
28、“一滴汗珠正清晰地从对方的额头滑落下来”,既表现了刘勇敏锐的观察力和悍匪的紧张,又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C小说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如悍匪语言中的“哈哈”“嘿嘿嘿”等内容,细腻真实地揭示出悍匪穷途末路时癫狂的心理状态。D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人民警察与犯罪分子斗争的场景,描写生动,场景真实,最后一段的补叙内容揭示了故事的真相,烘托了人物形象。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A项,“一切只能听天由命”错误,文中说警官刘勇喊“二!”时“洪亮、坚定而自信的嗓音穿透了树林”,说明他的心理不是“听天由命”。答案:A8小说塑造了警官刘勇的“义”“勇”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具
29、体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本题就人物性格特征设题,但是题干中已经明确了答题的方向是“义”和“勇”,因此只要回到文本中梳理警官刘勇的言行,筛选出能体现这两方面特征的信息,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归纳即可。答案:义:他追捕逃犯时一般只射击对方并不致命的部位。勇:一马当先追悍匪,最后单枪匹马与悍匪对峙;利用悍匪心虚的心理,敢于先发制人,赌对方无法一枪打中自己。9小说的标题“最后的较量”有什么内涵与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理解小说标题的内涵与作用,要结合小说内容去分析,特别是要结合小说主旨去挖掘其深层含义,通过寻找小说标题与故事情节、小说主旨等的联系,总结出小说标题的作用。本文的标题“最后的较量”是一个偏正短语,其中“较量”揭示出故事的核心事件。从小说的内容来看,“较量”又是多方面的,有胆识与智慧的较量,更有心理素质的较量。“最后的”这个限定语具有设置悬念的作用,也暗示了故事的结局。答案:内涵:最后面对面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彼此胆识与智慧的较量;彼此勇气与信心的较量。作用:概括故事情节,统领全篇;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语双关,暗示故事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