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29MB ,
资源ID:28058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8058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

1、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知识 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判断,当时简化汉字的原则是简单易学。再根据“1950年”的信息,当时新中国教育尚处于奠基时期,C、D两项不属这一时期,B项不符合史实。2.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

2、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来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我国院校调整的背景,从经济角度看,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D项符合题意。3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3、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A解析:文化教育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而不是社会主义性质,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还没有建立,这是建国初期的特征。4下表为新中国历年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统计表。(注: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下列各项对此表分析不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的颁布促进了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发展B三大改造的完成推动了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C政治动荡导致了“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瘫痪D“科教兴国”战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迅猛答案:B解析: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结束于1956年,从图表推断不出它的完成推动了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5. “我国已有高等院校434所,中等学校8万多所,小学168

4、1万所,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此段记载应出现在()A20世纪60年代中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C三大改造完成后 D20世纪70年代中期答案:A解析:抓住材料中“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信息,它是经过建国以来十几年的努力而实现的,时间应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即20世纪60年代中期。6有人对“文革”前17年的教育估计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我们一定要大破大立”,你可以选择哪些论据来驳斥上述观点()新中国成立之初,将扫盲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召开全国教育会议,强调提高人民文化素养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为祖国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颁布义务

5、教育法A B C D答案:A解析: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不在“文革”前的17年之列,所以排除含的选项。7如图是红卫兵捣毁孔庙“万世师表”牌匾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建国初期的教育 B十年建设时期的教育C“文革”中的教育 D改革开放后的教育答案:C解析:“文革”时期,各地学校一度停课,秩序混乱。很多师生“扫四旧”,批走资派,图片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教育状况。8建国后各个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

6、、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答案:B解析:B项中“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信息表明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特点,属于“文革”时期。A项是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指导方针;C、D两项都是建国初期的教育方针。9对下图反映的问题理解不正确的是()A高等学校停止招生造成中学毕业生失去了深造的机会B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C造成了我国人才结构的断层D符合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答案:D解析:“上山下乡”运动是“左”倾错误在教育领域发展的反映。高等学校停止招生造成中学毕业生失去了深造的机会是中央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主要原因,广大中

7、学毕业生失去继续深造的机会,造成了我国人才结构的断层,不符合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0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的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77年”“为国选拔人才”判断,这种“制度”应是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制度。11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C提

8、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答案:C解析:恢复高考制度,改变了文革期间的推荐工农兵学员的做法,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12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去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答案:A解析:1976年粉碎“四人帮”,在恢复高考前一年;而B、C、D都是恢复高考以后的历史史实。132010年,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3周年时有人写道,33年前的12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

9、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B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C使社会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答案:B解析:1977年底恢复高考,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改变命运”说明了人们求知的热情。14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

10、需要有超前性答案:A解析:“面向现代化”强调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面向世界”强调与世界接轨。1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1986年7月1日起施行。16“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这一规定出自()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接

11、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可以判断出这一部法律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7如图是2009年7月15日,“寻访希望工程20周年”启动仪式上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正式发布的“希望工程20年”形象标识。这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加紧()A扫盲工程 B普及义务教育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答案:B解析:“希望工程”是利用社会力量救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计划,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18“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B教育

12、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的组成部分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答案:B解析: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先导,所以邓小平主张把教育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19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A百家争鸣 B文化大革命 C科教兴国 D百花齐放答案:C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20世纪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排除A、D;B明显不正确。故选C项。20“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面向工农“

13、开门”,开办工农学校恢复高考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 BC D答案:B解析:开办工农学校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1983年邓小平考察景山学校时题写三个面向,1995年国家确定“科教兴国”战略。21“,教授。1940年1月出生,19461949年为地主家放牛,19501956年进小学读书19691978年作为知识青年到苏北上山下乡,19781985年在南京大学读书,后任南京财经大学教授1996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文化大革命”对他的学术造诣起了积极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4、获得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1972年中美建交为他进行对外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A BC D答案:D解析:文革期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浪费了大好的读书时间,故排除;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故错误。22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科教文”可排除A中的“和平赎买”,C中的“和平共处”,D中的“三个世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15、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材料二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材料三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技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材料四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

16、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4%)科技和教育(66%)。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34%)科技和教育(666%)。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岳麓版必修教材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说明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邓小平对教育的认识有何发展?(3) 材料四说明什么问题?答案:(1)发展教育为科研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2)要优先发展教育。(3)在

17、发达国家,科技教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我国的科技教育在生产率增长总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未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说明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的教育观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1)(2)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能看到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点评: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

18、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24我国历来重视教育,古往今来都把教育看作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汉代开始办太学的皇帝是_。太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_。(2)京师同文馆创办于()A洋务运动中 B维新变法运动中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京师同文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_。(3) 从材料二的图中可得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试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4)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教育改革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即教育要面向_,面向_,面向_。(5)1993年,我

19、国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211工程”的含义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答案:(1)汉武帝;封建官吏。(2)A。外交人才(或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3)成就: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国家政策的支持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三个面向、义务教育法制定、希望工程、科教兴国战略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及社会地位的提高。(4)现代化、世界、未来。(5)含义:面向21世纪,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意义: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迅速发展壮大。解

20、析:第(1)问要注意封建王朝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官吏。第(2)问中的京师同文馆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以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第(3)问可从义务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教育投资的增加等方面进行总结;从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国家法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等方面总结原因。第(4)问属基础知识再现。第(5)问要注意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面总结其积极意义。点评: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历程(1)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2)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利用学堂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20世纪初

21、,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行新学制,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民国时期,设立教育部,教育内容不再以封建时代的忠君尊孔为主要内容,使近代教育得到发展;(5)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完成扫盲教育和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民教育得到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 594人。分布于苏(8 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

22、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年接力留学潮(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代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2)比较材料

23、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科技落后,恢复经济和进行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建国之初,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70年代末以来,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著改善;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解析:本题以中国不同时期留学生情况为主线展开。注意其出现的原因、影响等要结合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材料一我国留学主要方向是和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到欧美国家成为主要留学方向,结合时代背景来归纳分析(1)(2)问中的“原因”。点评:建国以来主要领导人的教育思想(1) 毛泽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3)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