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055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9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五专题 第15课 张中丞传后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专题导航 专题解说 古代散文中,序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体。序也作“叙”或“绪”,是依条理叙述的意思。书序是古代序文的一种,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一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唐宋八大家撰写这类文章时,往往会以所序的书籍或文章为寄托,生发出对人生、时政、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看法,因此,书序的思想和文学价值有时超过了所序的书籍或文章。书序的写作手法,或偏重议论,或偏重叙述,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有一部分书序可以当做学术或思想评论来读。学法指导 1.了解古代论文文体书序,

2、了解书序的内容、特点及源流,明白该文体的特征。2掌握本专题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3注意探究文本的思想和文学价值。第 15 课 张中丞传后叙1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代于公元 755 年至 763 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耽于享乐,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军权在握。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安氏称帝。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

3、皆采以守势,但不为杨国忠所接受,被迫出战,最后以失败收场。唐玄宗逃入四川,到了马嵬坡途中六军不发,有将领请杀杨国忠与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2-宗入蜀,太子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今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及后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在唐军的收复下,另一叛将史思明投降。758 年,由于朝廷一项暗杀史思明的计划外泄,史思明发动兵变,杀安庆绪并称“大燕皇帝”。至 761 年

4、,史思明为其儿子史朝义所杀。翌年,唐代宗继位,并从叛军中收复洛阳。最后史朝义被李怀仙逼迫自杀,8 年的安史之乱结束。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2睢阳保卫战“睢阳据江淮之上游,为汴洛之后劲,南控江淮,北临河济,彭城居其左,汴京建于右,形胜联络,是以保障江南,襟喉关陕,为大河南北之要道”。睢阳素有“江淮之蔽屏,河洛之襟喉”之称。叛军想据睢阳南下江淮和江汉地区,以切断唐王朝的钱粮来源,掠夺其财富作为持久战争的资本。因此,对唐王朝来说,以兵力扼守睢阳不落入叛军之手是平定叛乱的基础。唐将张巡、许远率千百人,抗击叛军 13 万人,从正月到十月,大小共经 400 余战,杀敌 12 万,终因粮草匮乏、救援不至,

5、致使睢阳失陷。但是保卫战誓死保卫了唐军给养的大后方江淮地区,为唐军重整旗鼓、平息叛乱赢得了时间和条件。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 12 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近 7000 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 36 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诋毁张、许等抗敌英雄。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巡的友人李

6、翰写了张巡传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飞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末进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殉难后被追封为御史中丞,故人称其张中丞。“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后叙”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1读准字音(1)蚍蜉(pf)(2)诟(u)(3)饿羸(

7、li)(4)霁(j)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3-(5)泗州(s)(6)须髯(rn)(7)帙(zh)(8)亳州(B)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远虽材若不及巡者:似乎(2)将其创残饿羸之余:伤(3)士卒仅万人:近(4)弃城而逆遁:预先(5)巡因一见问姓名:凭借(6)具食与乐,延霁云坐:请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恨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动词,遗憾,不满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动词,怨恨,怀恨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动词,不满(2)志不能通知二父志:名词,志向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记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述博闻强志:动词,记(3)穷及其无救而

8、且穷也:动词,绝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形容词,不得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形容词,贫穷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穷尽(4)擅擅强兵坐而观者:动词,据有、占有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形容词,任意、擅自(5)以以与贼抗而不降乎:连词,来而贼语以国亡主灭:介词,把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介词,用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介词,因为因乱抽他帙以试:连词,相当于“而”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4-古义:透彻地了解,完全知晓。今义:把事项告诉人知道。(2)霁云慷慨语曰古义:情绪激昂。今义:大方。(3)一座

9、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古义:感动、激动。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古义:追随、奉事。今义:多指投身到中。(5)吾于书读不过三遍古义:不超过。今义:表轻微转折的连词。(6)颜色不乱古义:容貌神色。今义:色彩。5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同“脏腑”,即内脏(2)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同“识”,作标记(3)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同“尝”,曾经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使动用法,使断(2)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名(3)如巡、远之所成就:

10、名词用作动词,建立功勋(4)城陷,贼以刃胁降巡:使动用法,使投降7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疑畏死而辞服于贼:介词结构后置句(2)其他则又何说:宾语前置句(3)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介词结构后置句(4)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介词结构后置句(5)城陷而虏:被动句,“陷”与“虏”含被动意(6)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被动句,“为所”表被动(7)而贼语以国亡主灭:省略句,省略宾语“之”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5-8翻译下列句子(1)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译文:(2)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译文:(3)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

11、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译文:答案(1)人相互作为食物即将吃完,即使是愚笨的人也能计算日子而知道自己的死期。(要点:虽,即使;数,计算。)(2)当其危难之时,抛弃所守的城池而逃跑求生的人,绝不是少数;掌握着强大的兵力而见死不救的人,睢阳城四周都是。(要点:用,打算;擅,拥有。)(3)坚守一座城池,捍卫整个天下,凭借千百名渐趋覆没的士兵,和数百万日益增多的大军作战。(要点:将,带领;滋,增多。)1.文章中举出了当时社会上哪些诽谤张巡、许远的说法?作者是如何反驳这些诽谤之词的?答:答案(1)“畏死而辞服于贼”“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责二公以死守”等。(2)作者用“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虽

12、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几个事实论据来反驳“畏死而辞服于贼”;用“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和“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两个比喻来反驳“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用正面分析、歌颂二公的行为和反面斥责小人的行为的方法来驳斥“责二公以死守”。2简要概括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位英雄的性格特征。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6-答:答案(1)张巡:外在形象威武,美髯;记性好;文思敏捷,倚马可待;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有领导能力和军事才能。(2)许远:宽厚长者,表里如一;忠贞不畏死;容人雅量,大事为重。(3)南霁云:有义气,能患难与共;有勇气,强壮有力;恩怨分明;

13、英勇就义不畏死;有谋略;服从领导。3第 5 段文字与上文在内容上有何联系?其与上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答:答案 乍一看本节好像是另起一事,和上文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上是金针暗渡,貌离神合,一气贯注的。因为这节事叙述睢阳危急,南霁云向临淮求救,贺兰进明拒绝发兵,坐视不救的事实,正好证实了上文“擅强兵而观者,相环也”这句话;而且,写南霁云的英勇不屈也是前文对许远“畏死投敌”等诬陷的有力回击,因为作为这个英雄群体中的一员,南霁云和许远、张巡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写南霁云就是写远、巡,他们是相互映衬的。在写法上,这段从上文的叙述、议论转为记叙、描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4本文记叙了很多人物,为什么命名为“张

14、中丞传后叙”呢?答:答案 本文是对李翰张巡传的补充,所以称为“后叙”,虽然记叙了李翰、许远、南霁云、于嵩、张籍等人或事,但这些人或事都是和张巡及张巡传有关的,所以命名为“张中丞传后叙”。1作者在驳论时,是怎样做到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的?答:答案 在驳论时作者选择了由浅入深的次序:对“疑畏死而辞服于贼”“城之陷,自远所分始”,张、许应“弃城”而“逆遁”等种种论调逐一驳斥。作者先是列举事实,说明许远并不怕死;接着以“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的浅易道理证明“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非议的“不达于理”;最后以“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

15、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的事理分析来证明张巡、许远的别无选择。随着论述的层层深入,作者的感情也越发地激昂,由最初的较为平和发展到疾言厉色,对非难者的品质概括也由“材智下”“小人之好议论”发展到“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至此,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已无处藏身,张、许二人的英雄本色也已跃然纸上。这几节文字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堪称“辞理俱到”。2篇末为什么交代于嵩的死?这是否游离了文章的主旨?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7-答:答案 于嵩的结局相

16、当悲惨,作者叙述这个结尾是有言外之意的。于嵩虽然在安史之乱中幸免于难,却在后来不明不白地被人杀死,这是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批判。由此可见,当时盘踞在多处的武人是多么嚣张。而这种混乱,正是思想舆论混乱的社会根源。于是让人在掩卷之余联想到张、许所受到的冤屈。这句话从张籍口中说出,恰好与开头“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相呼应。这样,文章的格调就显得十分和谐,结构上也周密完整了。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 家中旧书,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吴郡张籍阅读家中的旧书,得 李翰所为 张巡传。看到李翰所撰写的张巡传。今江苏苏州人,唐代诗人,韩愈的学生。得:获取,得到。翰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

17、李翰以文章自许,写这篇传也甚为详密,然 尚 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详密,然而我尚为其有缺失而遗憾: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载 雷万春事 首尾。记载雷万春事迹始末。不满。阙:同“缺”,空缺、缺失。载:记载。远 虽 材 若不及 巡者,开 门 纳 巡,许远虽然才干好像比不上张巡,但他打开城门接纳张巡,位 本在巡 上,授之柄 而处 其下,职位本在张巡之上,却将权柄交给张巡而自己甘处其下,无所 疑忌,竟 与巡俱 守 死,成 功 名;毫无疑心猜忌,最终与张巡一同守城而死,成就了功业和名望;若:好像。纳:使进入。柄:权柄。竟:最终。成:成就、达成。功:功业。城 陷而 虏,睢阳城失陷后被叛军俘虏,与 巡

18、死 先后异 耳。和张巡之死只是时间先后不同罢了。虏:被俘虏,作动词。异:不同。耳:语气词,罢了。两家 子弟 材智下,不能 通知二父 志,以为两家的子弟们才智低下,又未能完全明白两位父辈的心志,认为巡 死 而远 就虏,疑 畏死而 辞服于贼。张巡被杀害而许远当了俘虏,怀疑许远因怕死而向叛贼投降。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8-通:完全。知:知晓,明白。就:接受。畏:怕。于:向。辞服:请降。远 诚 畏死,许远如果真的怕死,何苦守 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 与何苦守着睢阳这么小的地方,吃他所爱之人的肉,凭借这些条件与贼 抗而不 降乎?敌人对抗而不投降呢?诚:如果,表假设。以:

19、表凭借,后面省略了“之”。当其 当他们被叛军围守 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 欲 忠者,国围困而坚守睢阳城时,外部没有一点援助,他们所想效忠的,就是国家与主耳;与皇帝;当:正当,正在。蚍蜉蚁子:指外援弱小。所: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者:表判断。而贼而敌人 语以国亡 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告诉他们国家已灭亡,皇帝已不存在,许远见救援未到,而敌人越来越多,必 以其 言为信。一定会认为敌人的话是真的。语:告诉。益:更加。众:多。以为:把当做。信:真实。外 无 待 而 犹 死守,人相 食且外部没有可等待的援兵但他们还是拼命死守,人相互作为食物即将尽,虽 愚人 亦能 数日 而知 死处矣,吃

20、完,即使是愚笨的人也能计算日子而知道自己的死期,外无待:外面没有期待。睢阳被围后,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等皆拥兵观望,不来相救,使张巡外无救援。虽:即使。数:计算。远之不畏死亦明 矣!许远不怕死是再明白不过的了!之:置于主谓之间,取独。明:明显清楚。乌有城哪有城 坏其徒俱死,独 蒙愧耻 求活?被攻破而且自己的部下都死了,唯独自己蒙受羞愧耻辱来求活命的呢?虽 至愚者 不忍 为,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这样做,乌:副词,何、哪。虽:即使。蒙:蒙受、遭受。呜呼!而谓 远之 贤而 为 之邪?唉!而像许远这样的贤者会去做这样的事吗?样的;后“之”,指示代词,指上文所说的“蒙愧耻求活”。说 者又谓 远与巡 分

21、城 而守,城之 陷,乱发议论的人指责许远和张巡分兵防守是不明智的,城被攻破,自 远所分 始。以此 诟远,此又与是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段开始的。他们以此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儿童之见 无 异。儿童的见解没有区别。分:分兵。诟:诽谤。见:见识、见解。人之将死,其人在将死之前,他的藏腑必 有先受其病者;引绳 而 绝之,其 绝必有处。内脏一定有先得病的地方;拉绳子而把它拉断,它一定有断裂的地方。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9-受:忍受、遭受。绝:使断。观者见其 然,从而 尤 之,其亦 不观者见到这种情况,就跟着责怪许远,这也是不达于 理矣。合乎情理的。然:代词,如此、这样。从:跟从。而

22、:表顺承的连词。尤:怪罪。达:通晓,明白。小人 之好 议论,不乐 成人之 美,如 是 哉!不明事理的人喜欢议论,不乐意成全别人的美名,到了这种地步啊!如巡、远之所 成就,如此卓卓,犹不 得免,其 他像张巡、许远所成就的功业,如此突出,还免不了小人诽谤,那么他人则 又何说!又该怎么说呢!小人:不明事理的人。成:成全。如是:像这样。卓卓:特异,不同寻常。犹:尚且。当 二公之初守 也,宁能知 人之卒 不救,当巡、远二公起先守睢阳城时,哪能知道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弃城而 逆遁?苟 此不能守,虽 避之他当时就放弃守城而事先转移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别的处 何 益?地方又有什么好处呢?宁:“岂”,哪

23、里。卒:最终。逆遁:事先转移。苟:连词,如果、假使。虽:即使。及 其无 救 而且 穷也,将其 创残饿羸 之余,等到他们没有救兵而陷入绝望之时,率领着残余的伤病瘦弱的士兵,虽 欲 去,必 不达。即使是想离开睢阳城,也一定做不到了。严重创伤、饥饿衰弱的人。达:达到,得到。二公之 贤,其 讲 之张巡、许远二公精明、练达,他们的谋划是很精 矣。精密周到的。讲:谋划。精:精密、周到。守 一 城,捍 天下,坚守一座城池,捍卫整个天下,以千百就尽 之卒,战百万日 滋 之师,凭借千百名渐趋覆没的士兵,和数百万日益强大的大军作战。就:趋向。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滋:滋长,繁殖,引申为“强大、壮大”。蔽 遮

24、江淮,作为江淮地区的屏障,沮 遏 其 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遏制了叛军长驱南下的势头,大唐王朝没有灭亡,这是谁的功劳呢!沮遏:遏制、阻挡。其:指示代词,这,指“天下之不亡”。当是 时,弃 城当其危难之时,抛弃所守的城池而图存 者,不可一二数;擅 强 兵坐而 观者,而逃跑求生的人,绝不是少数;掌握着强大的兵力而见死不救的人,相 环 也。睢阳城四周都是。图:图谋,谋取。擅:据有、占有。相:动作偏指一方。不 追世人不去追究议 此,而责二公以 死守,亦 见其 议论这些人,反而去责备二公死守危城,也可以看出这些人把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0-自 比于 逆乱,设 淫辞

25、而 助之 攻 也。自己放在叛军那边,制造流言飞语帮助叛军攻击张、许二人。追:追究。责:责怪、责备。比:并。淫辞:淫滥的邪说。攻:攻击。愈尝从事于汴、徐 二府,屡 道于两府 间,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二府任职,多次往来于两府之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亲自到人们所说的双庙去祭祀。宗下令在睢阳立庙祭祀张巡、许远,名“双庙”。其 老人往往 说巡、远时事,睢阳的老人还常常说当年张巡、许远的事,云:南霁云 之 乞 救 于贺兰也,说:南霁云到贺兰进明处去乞求救兵时,于:向。贺兰:贺兰进明。时贺兰进明镇守在临淮,拥兵自重,不肯发兵解睢阳之围。贺兰 嫉贺兰进明嫉妒巡、远 之声 威功 绩 出 己上,不肯出师救。张、许

26、二人的声名威望和功绩都远在自己之上,不愿出兵相救。嫉:嫉妒。出:第一个“出”,超出、高出;第二个“出”,拿出。爱 霁云之勇且壮,不听他又很喜欢南霁云的勇猛强壮,不接其 语,强 留之,具 食 与 乐,受南霁云的求援请求,想强迫南霁云留下,备办了佳肴和音乐,延 霁云 坐。请南霁云入座。听:听从、接受。强:强迫。具:备办、准备。延:延请。霁云 慷慨南霁云慷慨 语曰:“云来时,睢阳 之人不食 月余 日矣!激昂地说:“我来时,睢阳城里的人没饭吃已经一个多月了!云虽 欲独 食,义 不 忍;虽 食,我纵然想一个人吃,但道义上我不忍心;纵然让我勉强吃,且不 下咽。”因拔 所佩刀,断 一指,我也咽不下去。”于是

27、拔出自己所佩带的刀,砍断自己的一节手指,血 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 为云 泣下。鲜血淋漓,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惊,都被感动得为南霁云落泪。虽:即使,纵然。咽:咽下。因:于是,就。感激:感动、激动。云 知贺兰 终 无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最终也没为云 出师 意,即驰 去,将 出城,抽 矢 射有替自己出救兵的意思,就驰马而去,将要出城,抽出一支箭射向佛寺浮图,矢着 其上砖 半 箭,曰:“吾归 破贼,寺中佛塔,箭射入塔上砖有半箭深,说:“我回去破贼后,必 灭贺兰 ,此矢 所以 志也!”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这支箭就是我这一决心的标志!”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1

28、-终:最终,终究。为:替。即:就。浮图:原指释迦牟尼,后亦指佛塔。着:射中。志:同“识”,作标记。愈 贞元中 过泗州,船上 人犹 指 以相语。我在贞元年间到过泗州,船上的人们还用手指着这儿相互议论。城 陷,贼 以刃胁 降 巡,巡不 屈,睢阳城被攻破,叛军用刀威胁张巡让他投降,张巡坚贞不屈,即牵 去,将斩 之;就被牵到一边,将要被杀;胁:威胁、胁迫。降:使投降。将:将要。又降霁云,云 未 应,巡 呼 云曰:叛军又来逼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回答,张巡大声呼喊南霁云说:“南八,男儿 死耳,不可为不义 屈!”“南八,男子汉大丈夫只有一死而已,千万不能被不义的叛贼屈服!”云 笑 曰:“欲将 以有为也。公

29、有言,云敢南霁云笑着说:“我原想将来要有所作为。您既然有话,我怎敢不死!”即 不屈。不死呢?”于是不屈而死。后“为”,作为。敢:岂敢,怎敢。张籍曰:有 于嵩者,少 依于巡。及 巡起事,张籍说:有个叫于嵩的人,从小就追随张巡。等到张巡起兵,嵩 常在 围中。于嵩也曾在叛军的包围中。依:跟着、随着。起事:举兵。常:同“尝”。围中:围城中。籍 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 六十余矣。张籍于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过于嵩,于嵩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以 巡 初尝得临 涣县尉,好学 无所不读。因为张巡的缘故,于嵩当初曾得到临涣县尉一职,他爱学习,无所不读。籍 时 尚小,粗 问 巡、远事,不能但张籍当时年纪还小

30、,只是粗略地问了一下张巡、许远的事,未能 细也。问得仔细。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和州乌江县:在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临涣:在今安徽宿县西南。尚:还。云:巡长 七尺余,须髯若 神。尝 见 嵩读汉书,说:张巡身高七尺多,胡须像神人。曾经看见于嵩读汉书,谓 嵩曰:“何为 久读此?”嵩曰:“未 熟也。”巡对于嵩说:“为什么老读这本书?”于嵩说:“还没有读熟。”张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 诵嵩 所读书,说:“我读书不超过三遍,就终身不忘。”于是就背诵于嵩所读的书,尽卷不错一字。嵩 惊,以为巡偶 熟此卷,背完一卷不错一字。于嵩十分惊讶,以为他偶然对这一卷熟悉,高考资源网()您身边

31、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2-须髯:胡须。何为:为何,为什么。过:超过。因:于是,就。尽:全。偶:碰巧、偶然。因 乱抽 他帙于是随意抽取其他卷帙以 试,无 不 尽然。嵩 又取架上 诸书试以问巡,来试他,没有不是这样的。于嵩又取架子上其他书,试问张巡,巡 应口诵 无疑。嵩从 巡久,亦不见 巡张巡随口背诵,毫不迟疑。于嵩跟随张巡很久,也没有看见他常读书也。为文章,操 纸笔立书,未尝 起草。经常读书。张巡写文章,拿起纸笔立刻就写,从来不打草稿。因:于是。乱抽他帙zh:随意抽取其他卷帙。帙,书套,借指书。应口:随口。疑:迟疑、犹豫。初 守睢阳时,刚开始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

32、巡 因一 见 问士卒近万人,城中居民也将近数万人,张巡凭借某次见面时问过 姓名,其后无不 识者。姓名的,此后没有不认识的。仅:近,唐代口语。且:将近。因:凭借。其后:这之后。巡怒,须髯 辄张。及城 陷,贼 缚 巡张巡发怒时,胡须会竖立起来。等到睢阳城失陷后,叛贼绑缚张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 旋,其 众见等数十人坐在那里,将要杀戮他们,张巡起来小便,其他人见 巡 起,或 起 或 泣,巡曰:“汝 勿怖!张巡站起来,有的站起来,有的哭泣,张巡说:“你们不要害怕!死,命也。”众 泣 不能仰 视。死,这是天命。”众人哭泣得不能仰起脸看张巡。起旋:起来小便。怖:惶惧,害怕。巡 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

33、如平常。张巡就刑时,面色不变,镇定自若像平常一样。远 宽厚 长者,貌 如其 心,与 巡同年生,许远是一位宽厚仁慈的长者,其面貌如同其心,和张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出生月日比张巡晚,称张巡为兄,死时四十九岁。于嵩贞元初年死于亳、宋间。或 传 嵩有田 在亳、宋间,亳州和宋州之间。有人传说于嵩有田产在亳州和宋州之间,武人 夺 而有之,嵩将 诣州讼理,不法军人强行夺取并占有了这些田产,于嵩将要到州府去诉讼,为 所杀。嵩无 子。张籍 云。为不法军人所杀害。于嵩没有儿子。以上是张籍说的。面色镇定自若。阳阳,安详镇定的样子。亳、宋:亳州、宋州。武人:军人。诣:去、往。讼理

34、:提出诉讼。为:表被动。云:说。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3-舍生而取义世界上的东西,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舍去一些东西,才能取得另一些东西。孟子面对选择,做出了舍生取义。可是,一定要舍生才能取义吗?舍生就是为了取义吗?舍生就能取义了吗?对于西楚霸王,他宁死不肯过江东的故事被人们当做大义凛然的真英雄行为,他用死成就了个人大义,而他,却看不到为他战死的千万士兵,把江山拱手相让给对手,失去了国家民族的大义。而对于越王勾践,他卧薪尝胆的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千古传颂。可他是在苟且偷生,为吴王做牛做马,受尽凌辱之后,才成就一番霸业的。他失去了尊严,可是却

35、换来了复国的大义。由此可见,取义,不一定要舍生。生和义两者并不矛盾,只是我们要正确处理它们的关系罢了。正所谓“人为财死”,许多人舍生,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为了自己的物欲和享受罢了。多少贪官铤而走险,搜刮民脂民膏,最后落个被判死刑的下场;多少罪犯丧心病狂,杀人放火,只是为了一点钱财他们把钱看做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为了得到这些东西,不仅抛弃了生命,更抛弃了义。他们没有清楚认识到义和生的重要性,而把本不重要的东西放在首位,甚至把生和义都抛弃了,是思想的错位,人性的扭曲。所以,舍生,不一定是为了取义。而舍生,不一定就能够取义,而且,还有可能灭义。因为他们错把愚义当做大义,为了愚义而牺牲。正如陈

36、宫效忠于吕布一样,吕布本是奸邪之人,而陈宫却对他忠心耿耿,到最后吕布被杀后,他抱着赴死的决心不投降曹操。他本是一个可以大展宏图的谋士,却因为愚忠愚义,把吕布当做明主,誓死效忠一个不义的人。类似的还有被谎言欺骗的德国人民,他们曾经支持拥戴一个疯狂的纳粹分子;还有无数个崇尚武士精神而白白战死的日本军人,他们能不怕死而成全义,只是他们错误地把义定位在愚义,而把大义给毁灭了。可见,舍生取义在今天的诠释不仅仅是舍去生命而成全道义,而是要明智地认识大义,明智地成全大义,不能白白牺牲,也不能效忠愚义。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蚍蜉(pf)诟骂(u)卓卓(zhu)B创残(chun)羸弱

37、(li)遏制()C嫉妒(j)须髯(rn)松山(sn)D杀戮(l)卷帙(zh)亳州(ho)答案 D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4-解析“亳”读 B。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为许远立传 为:替,给B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竟:竟然C外无待而犹死守待:依靠,后援D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尤:怪罪答案 B解析 竟:最终。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洎牧以谗诛B.赵尝五战于秦至激于义理者不然C.且焉置土石焉用亡郑以陪邻D.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答案 A解析 A 项以:因为。B 项于:和/

38、对于。C 项焉:于何/哪里,怎么。D 项而:连词,并且/却。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B骊山北构而西折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答案 A解析 A 项为动词,其他三项为名词作状语。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5-食月余日矣!云虽欲

39、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5作者选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从中看出南霁云怎样的性格特点?答:答案(1)一是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二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三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

40、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2)突出南霁云嫉恶如仇、忠贞刚烈的性格特点。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

41、,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选自资治通鉴)注 令狐潮:初为雍丘县令,后降安禄山。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潮闻玄宗已幸蜀 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B巡阳许诺阳:假装C贼笑不设备备:防备D潮惭益兵围

42、之益:更加答案 D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6-解析 益:增加。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C.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客从外来,与坐谈D.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吴人焉敢攻吾邑答案 A解析 A 项前“且”为连词,并且;后“且”为副词,将要。B 项才。C 项介词,同。D项哪里,怎么。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巡有智谋的一组是()巡阳许诺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 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 其后复夜缒人 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

43、 遇贼兵四百余人。悉擒之ABCD答案 B解析、不合要求。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姓都来归附他。答案 C解析 不是以天道称赞他们。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

44、7-(1)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译文:(2)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译文:答案(1)第二天在公堂上摆出天子的画像,率众将士朝拜,人人都哭了。(2)十天里,老百姓离开贼兵前来归附的有一万多户。参考译文令狐潮将张巡围困在雍丘,两军相互对峙四十多天,朝廷的音讯一点也得不到。令狐潮听说唐玄宗已经到蜀地去了,又用书信招降张巡。(张巡手下)有六个可以开设府署的大将,他们特意进来用兵力不够、无法与敌对抗的现实劝说张巡,并且还说皇上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不如投降敌人。张巡假装同意。第二天在公堂上摆出天子的画像,率众将士朝拜,人人都哭了。张巡将这六人拉上前,以国家兴亡的大义斥责他们,然后杀了

45、他们,士气倍增。城中箭都用完了,张巡将禾秆束成上千个草人,并给他们穿上黑衣,晚上用绳子拴着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地射向他们,很久才知道他们是草人;张巡得箭数十万只。这以后又在夜里从城墙上放下人来,贼兵觉得好笑没有防备。于是张巡派敢死队员 500 人,砍向令狐潮的军营,令狐潮的军队大乱,烧掉营垒逃跑,巡部追了敌军十多里。令狐潮感到惭愧,增加士兵继续围困张巡他们。张巡派部将雷万春在城墙上与令狐潮通话,贼兵用弩射雷万春,雷万春面部中了六箭却一动不动。令狐潮怀疑看到的雷万春是个木人,于是派探子问明详情,(得知真相后)令狐潮大吃一惊,从很远的地方对张巡说:“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你的军令如山,但是你可知天意如何?”张巡对令狐潮说:“你不识人伦,怎知天意?”时过不多久,张巡派兵出战抓住贼兵将领十四人,割下贼兵首级一百多。贼兵于是连夜逃跑,退到陈留,不敢再出来。时间不长,叛贼步兵、骑兵七千多人屯集在白沙涡,张巡率部夜袭贼兵,大胜。张巡部返回到桃陵,遇上叛贼的救兵四百多人。将贼兵全部抓获,并对他们作出不同的处理,妫、檀两州的兵士和胡兵(安禄山起兵谋反地方的兵士)全部杀掉,荥阳、陈留郡被胁迫而来的兵士,全部放掉,让他们回去做自己的本业。十天里,老百姓离开贼兵前来归附的有一万多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