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新优化同步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1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030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0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优化同步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1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优化同步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1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优化同步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1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优化同步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1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优化同步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1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训练1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选择题1.1871年12月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某记者在广州的一篇游记,描写广州“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大厦、仓库、商铺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形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钟楼”。下列关于当时广州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广州是唯一的通商口岸B.广州传统的商品经济已经瓦解C.广州是中西合璧的通商口岸D.西方文化的传播导致传统文化已消失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城市建筑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到1871年,清政府已被迫开放多处通商口岸,A项错误;材料中不能

2、反映“传统的商品经济已经瓦解”,B项错误;从“阁楼”“宝塔”等中国传统建筑可判断D项错误。2.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外来文化的影响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C.人们的思想解放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通过识图分析问题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各种生活习惯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3.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辛亥

3、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答案:C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必然对人们的服装有影响。“西装东装应有尽有”表面讲的是东西服装,实际上讲的是当时东西思想并存,而这些又对服装产生了深刻影响。所以选C项。4.下组图片的建筑风格并存于20世纪30年代。其中具有中西合璧特征的是()答案:B解析:A、C、D三项是中国的传统建筑。而上海石库门里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征,从图中可看出里弄中的建筑为西式,而里弄又是中国的传统,故B项符合题意。5.下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的变化情况,

4、这一变化趋势主要说明()A.中国粮食生产呈下降趋势B.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越来越少C.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D.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能力不断下降答案:C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图中数据的变化趋势。根据题干图片,可知1980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其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下降意味着居民家庭在衣着、娱乐、旅行等方面的消费比重增加,这反映了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6.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

5、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喜字纱灯”“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可知当时上海的婚礼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民众婚姻是否实现了自主,排除A项。材料中只反映出婚礼习俗的变化,并未体现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排除C项。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并非受政府主导,排除D项。7.1902年清廷颁布劝行放足歌诏书:“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唯当缠足之时,任其日夜号哭。对面置若罔闻,女亦甘受其酷!为之推原其故,不过扭于世俗。意为非此不

6、美,且将为人怨怒。务各互相解释,切勿再事拘囿。”这从实质上说明()A.世俗偏见阻碍社会进步B.清末女子普遍放足C.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D.清末政府迫令放足答案:C解析:劝令女子放足、不缠足是社会习俗近代化的表现,故C项正确。8.国民政府于1934 年发起新生活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其目的是()A.提高民众素质,实现思想觉醒B.宣传传统文化,愚弄黎民百姓C.摒弃粗鄙陋俗,融入国际社会D.培养忠义精神,抵抗日本侵略答案:A解析: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根据材料中“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

7、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可知此运动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故A项正确;新生活运动意在提高民众素质,并非愚弄黎民百姓,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融入国际社会”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抵抗日本侵略”,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为了“与欧美同俗”,他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见图1)。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

8、或一种潮流(见图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分析其目的。(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服饰演变的基本趋势及其主要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我国近现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认识。参考答案:(1)主张:放足、剪辫、易服。目的:革除固有陋习;启发民众智慧;学习西方文明;推行变法新政。(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基本趋势:由单一性到多样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颜色单调到五彩缤纷。主要原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审美水平进一步提高。(言之有理即可)(3)社会习俗的变迁与时代要求、政治革命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社会习俗的变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